溝幫子燒雞、符離集燒雞、道口燒雞是全國三大傳統名牌食品。三大名牌誕生至今,都在百年以上,可以說歷史悠久,風味獨特,盛譽遠揚。在錦州生活了這麼多年,也算是吃遍了錦州各個商場、各個廠家的「溝幫子燒雞」,卻始終不知道,溝幫子燒雞的名氣如此之大,歷史如此悠久,還是全國三大傳統名牌燒雞。
「溝幫子」燒雞:始創於清光緒25年(公元1899年),當時有「燻雞劉」之稱的安徽劉世忠全家逃荒到了溝幫子,在當地張純海的收留和幫助下,重操祖傳的燒雞舊業,生意甚好。後經他精心改進,選一些開胃健脾的中草藥做調料,在原有老湯配方基礎上,增加肉桂、白芷、陳皮、砂仁、豆蔻等幾味中草藥,一舉成功,聲名鵲起。後來,祖業傳到兒子劉振生手中,創成了「溝幫子」燒雞名牌。
此後技藝被人們效仿,到1930年溝幫子燻雞作坊已有十數家。其中的田子成又了有創新,將燻雞調料增加到十五種,還使燒雞具備了補品的特點,名聲更隆。劉振生不乾落後,奮起競爭,更加促進了燻雞技藝的提高。1956年合營後,劉、田等高手成了食品廠的技術指導,培養了一批能手,產量大增,暢銷省內外。每當瀋山線火車停靠溝幫子車站後,旅客爭購燒雞,名聲越傳越遠。不但顧客首肯,國家也經過了鑑定,曾榮列「全國優質食品」。
溝幫子燒雞加工精巧,定型美觀,外呈棗紅,油光奪目,肉質粉白,爛而連絲,鹹淡適宜,馨香可口。是聲譽百年不衰的風味食品。
「符離集」燒雞:符離集燒雞是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的特色傳統名菜,因原產於符離鎮而得名。據說一百多年前,有個張家賣雞店,生意並不算好。後來店主女兒與師兄邵四成婚,二人苦心研琢,一反出售碎雞的慣例,改為整雞先炸後煨,並調以紅曲,製成黃燦燦的炸囟雞,形整味美,醇香利口,生意大振。張店主死後,邵四繼承雞店,改名為「邵雞店」,因「邵雞」與燒雞諧音,從此「符離集」燒雞便叫開了(也有說法稱「符離集」燒雞的創始人是韓景玉。原名韓家扒雞,形成於二十世紀初)。同溝幫子一樣,燒雞名聲被津浦線火車旅客遠播省內外。十屆三中全會以後,燒雞產量大增,並正式註冊名為「符離集」燒雞商標,成為中國地理標誌產品,也是中華歷史名餚。
「道口」燒雞:道口是河南滑縣所在地,舊名道口。位居旱路要衝,北臨衛河直通大運河,水旱交通發達,也使「道口」燒雞的名氣遠揚省內外。「道口」燒雞創始於清順治18年(公元1661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創始人張炳,店號「義興張」。多年來「義興張」幾經滄桑,道口燒雞的製作技藝歷代相傳,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燒制技藝也目臻完美,名氣越來越大。道口燒雞在製作中應用了多種名貴中藥,輔之陳年老湯,其成品燒雞色澤鮮豔,形如元寶,口銜瑞蚨,極具食療和保健功能。1981年被商業部評為全國名特優產品。
三大名雞在傳統名氣下一路走了下來,如今也是各有不同,不知道在今後,誰能取得更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