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戰役解放軍犧牲的最高將領是誰?他倒下後,一參謀站出指揮!

2020-12-18 陳冠任

在偉大的淮海戰役中,解放軍殲敵55.5萬餘敵,敵損失128位將軍,其中敵司令和軍長死傷十幾個,那麼,與之對陣的解放軍,犧牲的最高級別將領又是哪一級的呢?

出人意外的是,只是兩位團級幹部——中原野戰軍一縱2旅4團的團長晉士林和政委鄭魯。

1948年11月,中野一縱殲滅敵181師後,沒來得及補充和休整,就接到總前委命令:在兩天內趕到蒙城、板橋、唐集,憑渦河、淝河組織防禦,正面狙擊黃維兵團,爭取3天時間,掩護野戰軍主力集結和展開。

16日中午,一縱主力進到蒙城、板橋地區。2旅為一線防禦;1旅為二線防禦。

18日黃昏,敵黃維十二兵團先頭第18軍趕到了蒙城,一部在炮火支援下向設伏在徐家、候家的一縱2旅8團陣地發起進攻,連攻4次,均未能得逞。強攻不成,其118師便從右翼遷回,三個營涉過渦河,向黃家、陳家攻擊。

黃家、陳家原為2旅偵察連和特務連防守。負責指揮的旅部某股長偵察地形未回,連隊尚未進入陣地,該地僅有8團一個偵察排,抵抗不住敵3個營的猛攻,陳家、黃家即被敵人攻破。

2旅旅長戴潤生當即下令4團組織反擊,奪回陳家、黃家陣地。

4團團長為晉士林,政委為鄭魯。他們以3營由村的東北方,2營由村的正北方發動攻擊。但是,敵軍早有準備,修築好了工事。4團幾次衝擊受挫,形勢極其不利。

接著,3營長被敵炮彈擊中負重傷,不能指揮戰鬥。團長晉士林急紅了眼,立即帶上通信員、司號員去進村指揮作戰。誰知,他們剛到突破口,就遭到敵人強大襲擊,晉士林中彈犧牲。

官兵沒了團長,失去了統一指揮。這時,一個作戰參謀主動站出來,擔起了指揮之責。

在他的指揮下,官兵與敵軍逐院逐層進行爭奪,終於攻下了村子北半部,並封鎖了村內的主要通道,俘敵400餘人。

敵18軍為國軍王牌,竟在4團一參謀指揮下被擊敗,400多人當了俘虜!敵將不甘失敗,馬上就開始反撲。

大炮的炮彈一起向黃家陣地傾瀉。4團湮沒在炮火之中,陣地上烈火滾滾,傷亡越來越大。戰士們沒一個人退縮。拂曉時分,團政委鄭魯進村,統一指揮作戰。敵18軍也派兵增援,加緊進攻。黎明前的黑暗被猛烈的火光衝淡,全村如同白晝一般。4團在極其不利的危情下堅持戰鬥。最後,政委鄭魯也光榮犧牲。黃家被敵軍突破。

這是中野與黃維較量的第一個回合,打了兩天兩夜,黃家被夷為了平地,解放軍在攻守中犧牲了兩個團級將領。不料,他們竟是解放軍在整個淮海戰役犧牲的最高將領。

相關焦點

  • 在二戰中,蘇聯犧牲的最高將領是誰?
    在二戰中蘇聯為取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付出了極大的代價,整個衛國戰爭中蘇聯犧牲的最高將領是誰?蘇聯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犧牲的三位大將分別是:瓦圖京、切爾尼亞霍夫斯基、阿帕納先科。史達林格勒戰役其間,瓦圖京負責西南方面的守衛,但不準收作戰方案,陷入困境,幸得朱可夫元帥力保,才不追究。後來在實施的多次戰役中,瓦圖京都是失敗多於勝利。史達林曾經極為不滿的派遣羅科索夫斯基到瓦圖京指揮部,說:「教教他該如何打仗!」後來,朱可夫也對其極為失望,生氣的說:「離開了我,你什麼也幹不成,自配當個參謀。」
  • 解放戰爭中,我軍犧牲了多少師級以上將領?級別最高的是誰?
    解放戰爭中,我軍犧牲了多少師級以上將領?級別最高的是誰? 解放戰爭中,我軍犧牲了多少師級以上將領?級別最高的是誰? 解放戰爭中,我軍犧牲了多少師級以上將領?級別最高的是誰?
  • 淮海戰役,國軍總指揮為何「難產」?這個兵團司令誰也指揮不了!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戰役正式打響,為了打好這場戰略大決戰,老蔣不惜血本,投入了80萬重兵。那麼該由誰來指揮這場已經輸不起了的戰役呢?老蔣挖空了心思。原本他是準備讓白崇禧來指揮的,之所以選擇白崇禧,主要有兩點考慮。
  • 淮海戰役中的幾個「巧合」
    圖為大批被解放軍俘虜的國民黨軍官兵。  淮海戰役是三大戰役中解放軍殲敵數量最多、政治影響最大、戰爭樣式最複雜的戰役。淮海戰役的勝利,使長江中下遊以北的廣大地區獲得解放,為解放軍渡江作戰奠定了基礎。根據這一指示,部署了以徐州為中心的防禦態勢。在以徐州為中心的津浦、隴海兩條鐵路線上擺出「十」字陣,即「一點兩線」的防禦部署。後來又制定了一個「守江必守淮」的計劃,將主要兵力集中於蚌埠附近守備淮河。  在戰役謀劃、執行的過程中,中共方面始終能按照「淮海戰役作戰方針」的精神,不斷充實、修訂、完善作戰計劃。
  • 周玉婷海南島戰役,我軍犧牲級別最高將領是誰,少了一位開國將軍
    解放海南島,是新中國在成立初期進行的一場渡海登島戰役,是人民解放軍向海南國民黨守軍發起的最終決戰。它的成功宣告了解放戰爭的勝利,而領導此次戰役的幾位主要指揮官葉劍英,鄧華,韓先楚等將領也都成為日後的開國元勳。
  • 淮海戰役 一群優秀軍事將領與一個天才軍事家的較量
    圍繞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勝利與國民黨軍的失敗,一些大陸、臺灣包括日本、美國的軍事、歷史學家紛紛在論證、發掘和提煉,他們從不同的角度,站在不同的立場,為這場60萬人打敗80萬人的大戰給予了充分的評價、解讀!之前,圍繞是誰指揮了淮海戰役,是毛澤東、鄧小平,還是劉伯承、粟裕,軍迷們還有不同的意見,有的爭論異常激烈,眾說紛紜。
  • 為什麼說三大戰役中淮海戰役打得最艱難?看看誰帶的兵就懂了
    位於江蘇徐州的鳳凰山,山上建有一座淮海戰役紀念塔,在紀念塔的東南側,有一棟頗具民族特色的房屋,這就是為了紀念淮海戰役的淮海戰役紀念館。淮海戰役獲勝,人民群眾功不可沒,「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推車推出來的」。這是陳毅元帥對淮海戰役的評價,這句話隨著時間的流逝反而越發鮮明。淮海戰役是付出極大的犧牲和代價後才取得的勝利,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人民群眾軍民同心、艱苦奮鬥後得到的結果。
  • 抗戰時八路軍犧牲的最高將領是誰?曾創造一項殲敵紀錄!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犧牲的最高級別將領是誰?很多朋友都知道答案——左權將軍。 左權這個名字,可謂婦孺皆知,左權將軍的軍事才能怎麼樣?他又指揮過哪些經典的戰役戰鬥?知道這個問題答案的朋友可能不多。 那咱今天就圍繞左權將軍的軍事才能,好好地講一講。
  • 淮海戰役簡介,淮海戰役的地點在哪裡?
    淮海戰役淮海戰役開始於1948年11月6日,由解放軍向國軍黨軍發動,主要以徐州為中心。解放軍方面主要是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兩支軍隊,由戰時設立的由鄧小平、劉毅等五人組成的總前委指揮,但實際上直接指揮軍隊戰鬥的是粟裕。而國民黨方面先後總共投入了七個軍團和兩個綏靖區,指揮的是杜聿明、劉峙等人。
  • 淮海戰役是誰指揮的?——關於歷史的感慨
    ——關於歷史的感慨張雄文    孔慶東:關於淮海戰役到底是誰指揮的、誰功勞最大的問題,目前主要分成五派:勢力最大的一派說是粟裕功勞最大,關鍵的決策和指揮都是粟裕獨立進行的。    國學大師胡適說: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每每想到這話,心裡便一陣感慨。
  • 淮海戰役結束後,蔣介石麾下四位高級將領,各自結局如何
    以上這幾位都是淮海戰役雙方主要指揮官。這場戰役是從1948年11月6日到1949年1月10日結束。前後分為三個階段,每一個階段的戰役,華野與中野全體將士們都會殲滅敵軍一支王牌兵團與者擊斃司令員。而這些部隊與將領都是屬於蔣介石的嫡系。
  • 「小推車推出來的勝利」——紀念淮海戰役勝利70周年
    在淮海戰役總前委的統一指揮調度下,中原、華東兩大野戰軍浴血奮戰,歷時66天,殲滅國民黨軍55.5萬餘人,創造出「60萬戰勝80萬」的戰爭奇蹟,為解放全中國奠定了勝利的基礎,永遠銘刻在中國革命的歷史豐碑上。
  • 淮海戰役不可思議一幕:全連犧牲後,指導員帶著12名俘虜繼續戰鬥
    淮海戰役是解放軍在兵力和裝備都不佔據優勢的情況下同國民黨展開的決定性的戰略決戰,解放軍以處於劣勢的軍隊數量打敗國軍800萬大軍。1948年冬,淮海戰役仍在激烈的戰鬥中,陳賡大將率領四縱隊向黃維兵團的核心陣地發起猛烈的進攻。陳賡率領4縱先是採用炮火的進攻方式,利用炮火的掩護全員發起衝鋒,29團1營6連作為進攻的先鋒隊伍首先深入敵軍中心,殲滅了100多個敵人人,並且俘虜了敵人12人,為後面的進攻部隊打開了突破口。
  • 金門戰役,解放軍251團團長犧牲,他是誰?犧牲過程令人肅然起敬
    在解放戰爭的末期也爆發了許多的戰役,而其中金門戰役算得上是其中非常慘烈的戰役之一了,地點就在福建省金門島,起始時間是1949年10月24日到27日。 可是這場金門戰役中,我解放軍同樣也是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其中解放軍的第28軍中就犧牲了多位團級幹部,比如244團團長邢永生、251團團長劉天祥、253團團長徐博等,而且還有許多的解放軍被敵人俘虜。
  • 這個日本兵被俘後當了新四軍,參加過淮海戰役,一直做到團級幹部
    這個日本兵被俘後當了新四軍,參加過淮海戰役,一直做到團級幹部 中國內戰爆發後,撤歸日木人的工作被中斷,以東北地區為主的數萬日本人不得不被留了下來。
  • 三大戰役,為何淮海戰役公認最難打?看看參戰的國軍將領就明白了
    ,正是中國站在歷史岔路口的重要時刻,新的中國的領導是誰?三大戰役之中,淮海戰役被認為是最難打的硬仗,今天從國軍的帶隊將領同諸位分析分析,淮海戰役難度高的原因。光是看名號,就足以知道他領兵作戰的能力。他的人生經歷可以說是大起大落,杜聿明作為黃埔軍校的第一期學院,一畢業就在討伐陳炯明的一站中顯露出了他的軍事才能。
  • 劉伯承評全軍最會打仗將領:一是徐向前 另一是誰
    到了解放戰爭,粟裕異軍突起,連戰連捷,一下進入中央的視野,成為中共為數不多可以指揮大兵團的將領。可以說,解放戰爭的戰績,粟裕與林彪不相上下。粟裕戰爭指揮藝術的最高水平發揮是在淮海戰役。淮海戰役的經過在中國的各種文章中記述得相當多,但粟裕在其中的表現最令人佩服的,是他首次向中央提出了展開淮海戰役的建議。這說明,粟裕不僅具有一般戰役指揮員所應該具備的戰役眼光,而且具有極其深遠的戰略眼光。
  • 淮海戰役:一個人的「神仙仗」
    翻開這部62年後姍姍來遲的《毛澤東粟裕與淮海決戰》,粟裕這一淮海戰役真正的靈魂人物,其謀無遺算的大將風度才第一次躍然於紙上,而中國共產黨軍隊為何在短短三年之內便以少勝多,贏得了解放戰爭勝利的歷史謎團,才有了進一步的精準解釋。
  • 金門戰役中,國民黨被俘的最高將領,是由解放軍日本籍戰士活捉的
    隨後,他志願加入了解放軍,在特務1團(後為244團)1連擔任擲彈筒手。為此,他先後參加過萊蕪、孟良崮、濟南戰役以及淮海、渡江戰役,再參加了解放上海、福州、平潭等戰鬥。這一次,他又參加了金門戰役。1949年10月25日凌晨,第244團在金門島搶灘登陸後,在激戰中遭受重大傷亡,戰局越來越危急。
  • 淮海戰役的奇蹟:60萬戰勝80萬背後的秘密
    20多年前,美國陸軍指揮參謀學院的鮑嘉禮博士曾先後4次來到徐州,在碾莊、雙堆集、陳官莊等舊戰場考察。鮑嘉禮寫有研究淮海戰役的專著《Moving the enemy : Operational Art in the chinese PLA's Huai Hai Campaign》,譯成中文大致意思是:《調動敵人:中共軍隊在淮海戰役中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