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戰役不可思議一幕:全連犧牲後,指導員帶著12名俘虜繼續戰鬥

2020-12-18 書生史實

淮海戰役是解放軍在兵力裝備都不佔據優勢的情況下同國民黨展開的決定性的戰略決戰,解放軍以處於劣勢的軍隊數量打敗國軍800萬大軍。在八十年代,美國西點軍校還專門派遣考察團來到淮海戰場舊址進行實地考察,並且對此戰的評價是"不可思議"。

大家可能會好奇,真的有所說的那麼神奇嗎?下面小編就要和大家說說解放軍是怎樣在不佔據優勢的情況下,打敗國軍800萬大軍。

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就是政治感化。

1948年冬,淮海戰役仍在激烈的戰鬥中,陳賡大將率領四縱隊向黃維兵團的核心陣地發起猛烈的進攻。

陳賡率領4縱先是採用炮火的進攻方式,利用炮火的掩護全員發起衝鋒,29團1營6連作為進攻的先鋒隊伍首先深入敵軍中心,殲滅了100多個敵人人,並且俘虜了敵人12人,為後面的進攻部隊打開了突破口。

但很快發生了變故,敵軍司令黃維突然用更加兇猛的火力切斷了先鋒隊伍和主力軍部隊的聯繫,而後重兵對先鋒隊伍進行合圍,企圖重新奪回陣地。

指導員劉栓牛立刻指揮全連戰士奮起反抗,打退了敵人幾次進攻。陰險狠辣的黃維,他竟然不顧人道主義的動用了毒氣彈,還使用了火焰噴射器。

瞬間,陣地上就毒煙滾滾,漫天紅光,許多士兵都倒在了血泊中,就連指導員劉栓牛也因中毒昏迷了。不久後,等他再次在陣地中醒過來,發現只剩下他獨自一人。他來到碉堡中查看情況,發現只剩下6位傷員和12名俘虜。

大家商量之後決定繼續死守陣地,於是劉栓牛帶著6位傷員繼續戰鬥,打退了敵人數次進攻,可惜的是傷員們也相繼犧牲。俘虜們親眼看到了傷員們的戰鬥過程,並且俘虜們心生感激,因為解放軍在這種情況下也沒有殺了他們。

劉栓牛在看到俘虜們的情緒變化,便開始對他們做思想工作,先後以故鄉感情和資本家對老百姓的剝削等方面進行情感說服。幾番談話下來,12名俘虜徹底放下了戒心,紛紛表態願意全心全意的加入解放軍。

於是,劉栓牛帶領這12名俘虜繼續戰鬥,等待著大部隊的到來。之後,劉栓牛帶著俘虜頑強戰鬥的事跡被上級領導知道了,陳賡還特地前往頒發了嘉獎令。

淮海戰役的艱難是可想而知的,我們能取得勝利離不開這些英勇頑強的解放軍戰士。並且在俘虜政策上,解放軍採取保證原則的基礎上,靈活運用。最關鍵的是解放軍是民心所向,人民的支持才是最大的優勢。

小編認為,我們現在的生活能夠如此的和平幸福,離不開這些英勇先烈的付出和犧牲。我們應該牢牢記住這段歷史,珍惜我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在祖國的建設發展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關焦點

  • 淮海戰役簡介,淮海戰役的地點在哪裡?
    淮海戰役簡介淮海戰役是中國解放戰爭時期三大戰役中的第二個,而且可以說是其中的關鍵所在。而解放軍以60萬正規軍與40萬民兵打80萬的國民黨軍,最後以少勝多,因此也被許多人評價為不可思議的奇蹟。淮海戰役淮海戰役開始於1948年11月6日,由解放軍向國軍黨軍發動,主要以徐州為中心。解放軍方面主要是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兩支軍隊,由戰時設立的由鄧小平、劉毅等五人組成的總前委指揮,但實際上直接指揮軍隊戰鬥的是粟裕。而國民黨方面先後總共投入了七個軍團和兩個綏靖區,指揮的是杜聿明、劉峙等人。
  • 新四軍3師:8旅2連82人犧牲只剩一人,7旅4連82人全犧牲無一倖存
    在抗戰時期,新四軍3師是一支令日軍聞風喪膽的勁旅,整連全部犧牲的戰鬥,就有兩場——其他師均沒有過。其中,一是8旅24團1營2連,他們在大胡莊與日軍激戰,全連83人除一小兵倖存外,其餘82人全部犧牲。一是7旅19團4連,與日軍激戰,全連全部犧牲,82人無一倖存。
  • 兄弟7人陣亡6個,連同父母,指導員為他寫8塊靈牌,全連一起祭奠
    1948年,陳訓楊也被拉去當壯丁,後來在國軍和解放軍對峙時被俘虜,因此他又順理成章地加入了解放軍隊伍中,被編入野戰軍138團。解放軍部隊會定期舉行主題班會,只為了了解連隊戰士的家庭情況。在一次會上,陳訓楊動情地說道,他的六個哥哥全部在戰爭中犧牲了,無一生還,父母也早早離世,家裡就剩下他一個。
  • 淮海戰役解放軍犧牲的最高將領是誰?他倒下後,一參謀站出指揮!
    在偉大的淮海戰役中,解放軍殲敵55.5萬餘敵,敵損失128位將軍,其中敵司令和軍長死傷十幾個,那麼,與之對陣的解放軍,犧牲的最高級別將領又是哪一級的呢?1948年11月,中野一縱殲滅敵181師後,沒來得及補充和休整,就接到總前委命令:在兩天內趕到蒙城、板橋、唐集,憑渦河、淝河組織防禦,正面狙擊黃維兵團,爭取3天時間,掩護野戰軍主力集結和展開。16日中午,一縱主力進到蒙城、板橋地區。2旅為一線防禦;1旅為二線防禦。
  • 老兵高萬功:一把炒麵一把雪,一百多名戰士,抗美援朝後只剩7人
    曾服役於原陸軍第26軍78師234團1營3連,先後參加了,孟良崮戰役、淮海戰役、抗美援朝戰役等多場戰鬥,數次立功。而他最懷念的,莫過於那些曾經並肩作戰、最後英勇犧牲的戰友們。緊急關頭,他們當機立斷,絞斷了電線,在黑暗中向敵人摸索而去,這場在黑夜裡打響的艱難戰鬥,一直持續到第二天。轉移到山上戰鬥的14名戰士僅有7人活了下來。
  • 金門戰役中,國民黨被俘的最高將領,是由解放軍日本籍戰士活捉的
    70年前的10月,一場金門戰役震驚了世人。然而,在這場失利的戰鬥中,解放軍卻湧現了許多英雄。在這些英雄中,包括一個日本人。他就是第28軍82師224團的黑田。黑田也是解放軍參加金門戰役唯一的外國籍戰士。
  • 為奪取越南的北大門:他連續戰鬥84小時,全連只剩下12人!
    他的主要任務是給大炮當「眼睛」,他指哪裡,大炮就射向哪裡,大炮打的準不準,就全靠通訊兵報告的準不準確,由此可見常超淼的重要性,如果他犧牲了,我軍就失去了大炮支援。 常超淼參與了攻打朔江的戰鬥,2月20日凌晨,常超淼所在的第122師364團和2營分兩路,分別由副團長帶著2營的5連和炮連的一個排,以及2個機槍排,作為先頭部隊向朔江發起進攻。
  • 葉永烈:金門戰役中解放軍並未「全部犧牲」
    我在2010年第2期《名人傳記》上讀到《湯恩伯與蔣介石恩恩怨怨》一文,內中稱 1949年10月24日(應是25日凌晨)中國人民解放軍九千餘人登陸金門之後,「全軍官兵全部犧牲。國民黨方面指揮金門戰役的主管正是湯恩伯。」
  • 75年尋找在淮海戰役中犧牲的父親
    75年尋找在淮海戰役中犧牲的父親一位80歲的老人孫壽山想要尋找在淮海戰役中犧牲的父親,唯一的信息就是父親犧牲在徐州。清明前夕,記者專程來到淮海戰役紀念館,幫助老人尋找75年裡魂牽夢縈的父親。徐州淮海戰役烈士紀念館,這裡展示著86名烈士生平事跡,而在紀念塔,銘刻著三萬多烈士的英名,這裡會不會有父親的線索?在紀念館,工作人員的一句話讓大家欣喜萬分。淮海戰役烈士紀念館工作人員:86位烈士中一共有27位山東籍的烈士,濟南濟陽縣人,在86位中有一位烈士。
  • 決戰淮海風雷烈——細數徐州淮海戰役紀念館的「六大鎮館之寶」
    淮海戰役紀念館北門今年是解放戰爭三大戰役中最為激烈的淮海戰役勝利70周年。要想親身體會當年淮海大戰風雷激蕩,最直觀的辦法莫過於參觀位於徐州市鳳凰山東麓的淮海戰役紀念館。該槍因由美國人佩德森設計而得名,發射7毫米步槍彈,是1930年代美軍半自動步槍競選時的候選型號之一,曾與伽蘭德M1半自動競爭到最後,只是因為槍彈必須提前潤滑而惜敗。該槍沒有正式裝備,所以產量極少。號稱藏品最全的北京軍博也只有1支展出,而且錯標成了「德國造7.9毫米半自動步槍」,而這種步槍在淮海戰役紀念館居然同時展出了4支!並且狀態均十分完好。由於展櫃中沒有任何介紹,其來歷仍是謎團。
  • 助英魂歸故裡 頭條尋人幫淮海戰役中犧牲烈士李方興找到親人
    助英魂歸故裡 頭條尋人幫淮海戰役中犧牲烈士李方興找到親人 2018-12-13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張明敏 近日,今日頭條「尋找革命烈士後人」項目與淮海戰役紀念館合作,為在淮海戰役中犧牲的山東威海籍烈士李方興尋找親人。尋親消息在烈士家鄉彈窗後,在當地誌願者幫助下,最終找到李方興(李芳欣)烈士親人。
  • 對越反擊戰,連長帶著全連戰士投降,總參首長震怒,下令嚴厲懲處
    150師並非50軍的老部隊,是1964年12月由遼寧軍區獨立師改編而成,戰鬥力並不強。在戰役開始前,150師由乙種師緊急擴編為甲種師,戰士以新兵居多,連排級軍官也多為火線提拔,資歷和戰鬥經驗都不高。
  • 越軍一個連趁夜偷襲,3名戰士拼死斷後,被發現時指導員沉默不語
    越軍一個連趁夜偷襲,3名戰士拼死斷後,被發現時指導員沉默不語1979年2月,對越自衛還擊戰打響,3月5號,中方宣布預期目的已經達到,即日起全部回撤至境內。3月8號,陸軍第43軍127師已經撤離諒山祿平,而越軍338師462團緊追127師至班光地區,準備找機會對127師反撲。
  • 這個日本兵被俘後當了新四軍,參加過淮海戰役,一直做到團級幹部
    這個日本兵被俘後當了新四軍,參加過淮海戰役,一直做到團級幹部 中國內戰爆發後,撤歸日木人的工作被中斷,以東北地區為主的數萬日本人不得不被留了下來。
  • 金門戰役失敗後,登島作戰的四個團長,各自的結局怎麼樣?
    1949年10月24日,解放軍第十兵團28軍派出三個團強行登陸金門,準備解放金門,金門戰役由此爆發。對解放軍來說,一路經歷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國民黨兵敗如山倒,因此並沒有把一個小小的金門放在眼裡。登陸後的邢永生很快就陷入敵人的包圍圈,25日上午十點左右,身受重傷的邢永生被敵人俘虜,並被關進戰俘營。關於邢永生的結局有兩種說法,有人說他被俘後不久被殺害,也有人說他被俘後失蹤,下落成迷。第二,251團團長劉天祥劉天祥出生於1919年,他是山東濱州人。1937年,18歲的劉天祥入伍參軍,在遊擊隊中擔任少先隊指導員。
  • 揭秘:孟良崮戰役後整74師1.6萬名俘虜的最後去向
    1947年5月16日黃昏,經過三天的激戰,孟良崮戰役以國民黨整編第74師全軍覆沒,師長張靈甫身亡而告終。在這次戰役中,華野大軍共俘獲敵74師五名少將,俘虜敵官兵19676人,共斃傷俘敵3.2萬餘人。這兩大特點,也充分體現在這1.6萬名俘虜的身上。據時任華東野戰軍政治部副主任的鐘期光上將在回憶錄中披露:在孟良崮戰敗後,竟然還發生74師有下級軍官暗中組織部分戰俘企圖暴動的事件。這在被解放軍俘虜的國民黨軍十分罕見,可以說獨一無二。
  • 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紀念館
    1948年11月6日至翌年1月10日,解放軍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止商丘,北至臨城,南達淮河的方圓約8萬平方公裡的廣大地區,進行了偉大的淮海戰役。以60萬軍,就地殲滅國民黨軍主力80萬重兵於長江以北。雖然我們只有60軍隊,但民兵、支前民工就有534萬。陳毅的那句名言,「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
  • 習近平瞻仰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 參觀淮海戰役紀念館
    12月12日至1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江蘇徐州市考察。其間,習近平來到徐州鳳凰山東麓,瞻仰了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參觀了淮海戰役紀念館。淮海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中具有決定意義的重大戰役,為解放全中國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烈士紀念塔前,習近平向淮海戰役烈士敬獻花籃,並三鞠躬。在紀念館,習近平重點參觀了戰前形勢、戰役實施、人民支前等板塊,他一邊聽講解,一邊詢問有關細節,不時駐足端詳、凝神思考。
  • 淮海戰役中最慘烈一仗,國軍團長看一物說道:不打了,投降吧!
    淮海戰役中最慘烈一仗,國軍團長看一物說道:不打了,投降吧! 在我們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後,國共兩黨就和平建國展開了一個多月的談判,就在人民群眾都因為和平即將到來的時候,蔣介石卻露出了其真正面目,為了進行自己的獨裁統治,悍然發動內戰,對解放軍大打出手。在解放戰爭中,三大戰役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淮海戰役是三大戰役中解放軍犧牲最重,樣式數量最多,殲敵數量最大的戰役,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
  • 阿蒙:豈曰無衣——淮海戰役勝利背後的勞動婦女
    過去的鞋沒有什麼橡膠底、牛筋底全是土布鞋,我軍大範圍迂迴包抄殲滅敵人,每名解放軍戰士身上都帶著一雙新鞋備用。淮海戰役我人民政府發動婦女做鞋,支援戰爭。思想政治工作是我黨、我軍的生命線,膠南地區採取婦女幹部與實業幹部負責召開婦會長識字班長討論婦女怎樣支前,提出:「男人能推車抬擔架支前,婦女在後方做鞋也是支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