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戰役是解放軍在兵力和裝備都不佔據優勢的情況下同國民黨展開的決定性的戰略決戰,解放軍以處於劣勢的軍隊數量打敗國軍800萬大軍。在八十年代,美國西點軍校還專門派遣考察團來到淮海戰場舊址進行實地考察,並且對此戰的評價是"不可思議"。
大家可能會好奇,真的有所說的那麼神奇嗎?下面小編就要和大家說說解放軍是怎樣在不佔據優勢的情況下,打敗國軍800萬大軍。
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就是政治感化。
1948年冬,淮海戰役仍在激烈的戰鬥中,陳賡大將率領四縱隊向黃維兵團的核心陣地發起猛烈的進攻。
陳賡率領4縱先是採用炮火的進攻方式,利用炮火的掩護全員發起衝鋒,29團1營6連作為進攻的先鋒隊伍首先深入敵軍中心,殲滅了100多個敵人人,並且俘虜了敵人12人,為後面的進攻部隊打開了突破口。
但很快發生了變故,敵軍司令黃維突然用更加兇猛的火力切斷了先鋒隊伍和主力軍部隊的聯繫,而後重兵對先鋒隊伍進行合圍,企圖重新奪回陣地。
指導員劉栓牛立刻指揮全連戰士奮起反抗,打退了敵人幾次進攻。陰險狠辣的黃維,他竟然不顧人道主義的動用了毒氣彈,還使用了火焰噴射器。
瞬間,陣地上就毒煙滾滾,漫天紅光,許多士兵都倒在了血泊中,就連指導員劉栓牛也因中毒昏迷了。不久後,等他再次在陣地中醒過來,發現只剩下他獨自一人。他來到碉堡中查看情況,發現只剩下6位傷員和12名俘虜。
大家商量之後決定繼續死守陣地,於是劉栓牛帶著6位傷員繼續戰鬥,打退了敵人數次進攻,可惜的是傷員們也相繼犧牲。俘虜們親眼看到了傷員們的戰鬥過程,並且俘虜們心生感激,因為解放軍在這種情況下也沒有殺了他們。
劉栓牛在看到俘虜們的情緒變化,便開始對他們做思想工作,先後以故鄉感情和資本家對老百姓的剝削等方面進行情感說服。幾番談話下來,12名俘虜徹底放下了戒心,紛紛表態願意全心全意的加入解放軍。
於是,劉栓牛帶領這12名俘虜繼續戰鬥,等待著大部隊的到來。之後,劉栓牛帶著俘虜頑強戰鬥的事跡被上級領導知道了,陳賡還特地前往頒發了嘉獎令。
淮海戰役的艱難是可想而知的,我們能取得勝利離不開這些英勇頑強的解放軍戰士。並且在俘虜政策上,解放軍採取保證原則的基礎上,靈活運用。最關鍵的是解放軍是民心所向,人民的支持才是最大的優勢。
小編認為,我們現在的生活能夠如此的和平幸福,離不開這些英勇先烈的付出和犧牲。我們應該牢牢記住這段歷史,珍惜我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在祖國的建設發展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