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軍3師:8旅2連82人犧牲只剩一人,7旅4連82人全犧牲無一倖存

2020-12-16 陳冠任

在抗戰時期,新四軍3師是一支令日軍聞風喪膽的勁旅,整連全部犧牲的戰鬥,就有兩場——其他師均沒有過。其中,一是8旅24團1營2連,他們在大胡莊與日軍激戰,全連83人除一小兵倖存外,其餘82人全部犧牲。一是7旅19團4連,與日軍激戰,全連全部犧牲,82人無一倖存。

8旅2連的大胡莊之戰,本自媒體號不久前介紹過,這一次介紹7旅4連。

7旅4連打的是劉老莊之戰。

1943年3月,日軍在師團長川島的親自率領下,3000多人採取分進合擊的戰術,向新四軍淮海根據地中心地帶大「掃蕩」,企圖突然合圍淮陰縣六塘河沿岸一帶的淮海區黨政機關,並尋殲新四軍主力。3月17日,新四軍淮海一帶分散的部隊迅速集結,星夜向山子頭進發。

這一次日軍十分陰毒,行動異常詭秘。3月18日拂曉,突然出現在劉老莊附近,再有1個小時路程,就可以到達淮海區黨政機關所在地——六塘河。

這時7旅4連正在劉老莊準備轉移,不料突然出現槍聲,連長白思才和指導員李雲鵬立即下令全連進行戰鬥準備。日軍很快就出現了。

日軍尖兵走在最前頭,後面跟著大股鬼子,其中夾雜著幾十名騎著高頭大馬的指揮官。白思才伏身在重機槍前,300米、200米、100米……等日軍完全進入伏擊圈。白思才喊道:「打!」率先開火。全連火力一起朝敵人掃去。

日軍遭到意外伏擊,倉皇散開後撤。

4連無一傷亡。

日軍清醒過來後,立即從四面八方向4連迂迴過來,形成了一個大包圍圈。

這時,4連完全可以突圍。但為了拖住敵人,爭取時間讓六塘河的領導機關和群眾安全轉移,白思才決定放棄突圍,同敵人打一次防禦戰。

4連官兵只有82人,彈藥缺乏,而日軍卻有1000多人,武器有大小炮、擲彈筒。因為莊內還有幾百名老鄉,於是,白思才率領全連立即撤到劉老莊後面一片開闊地帶的「抗日溝」裡去固守,免得敵炮彈傷了老鄉們。

上午9時,日軍急於北犯,發起了第一次衝鋒,但是,很快被4連打退了。

日軍川島師團長異常惱火,登上一個屋頂上察看地形,組織第二次衝鋒。接著,日軍約1個中隊的兵力,集中了大炮小炮,並以10多挺機槍一起開路。當日軍離4連只有幾十米時,戰士們把手榴彈集中打向敵機槍,日軍機槍成了啞巴。這時4連的輕重機槍一齊開火,日軍傷亡一大片,往回逃跑,被4連的神槍手一槍一個,擊斃十幾個。但是,日軍20多個亡命之徒冒死爬到4連陣地前,白思才一聲令下,戰士們端起刺刀,躍出戰壕,衝向日軍,10分鐘後這些日軍全部變成了刀下之鬼。

之後,日軍又發起了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衝鋒,每次都被打得狼狽逃竄。日過午後,日軍為了組織下一次進攻,暫停了射擊。白思才和李雲鵬決定堅持到天黑,等到六塘河的黨政領導機關和群眾全部安全轉移了,再突圍。

這一次,日軍接著集中了所有的山炮、九二步兵炮、迫擊炮、擲彈筒,一起砸向4連,彈如雨下,煙塵滾滾,4連的工事被摧毀了,傷亡更大了。在炮擊中,白思才被彈片炸傷,一隻手失去了活動能力,昏迷過去。當他甦醒後,掙扎著爬起來,來往於交通壕內,繼續指揮戰鬥。連指導員李雲鵬也是幾處負傷,滿身是血,但仍然組織全連特等射手,殺傷鬼子。

日軍的炮擊仍在繼續。

在炮火中,白思才和李雲鵬檢查了傷亡情況,經過六七個小時的戰鬥,全連剩下不到一半人了,大家飯未吃一口,水未喝一滴,更為嚴重的是,子彈也快用光了。日軍的衝鋒即將開始。白思才下達命令:把餘下的子彈集中給重機槍和輕機槍使用,其餘的步槍全部拆散,安上刺刀,準備和鬼子肉搏戰。

時近黃昏,日軍從四面八方圍上來。4連戰士們端著上了刺刀的槍,當鬼子們接近陣地時,4連的機槍首先開火,一批日軍應聲倒下。可是,不久子彈就打光了。日軍衝了上來。白思才和李雲鵬大聲喊道:

「同志們,衝上去,殺!」

兩人帶著戰士衝向敵群,手起刀落,殺得日軍鬼一樣嚎叫。

當夜幕降臨時,陣地上的槍聲終於停下來了。戰鬥結束很久以後,日軍才心驚肉跳地走進戰壕。他們沒俘虜一個新四軍,也沒獲得一件完整的武器,唯一的收穫,就是運走了自己70多具死屍和300多名頭破血流、斷臂殘腿的傷兵。

日軍一撤走,淮陰縣張集區區長周文科立即帶領老鄉們趕到陣地。這時陣地上硝煙尚未散盡,戰火還在燃燒,烈士的遺容英姿依稀可見。周文科突然聽到一聲微弱的「哼」聲,聞聲跑過去,扒開塵土,從一片塵土中抱起一位負傷戰士,找來一副擔架送去搶救。

這位戰士才24歲,前胸有3個槍眼,傷勢很重。他以堅強的毅力,忍著傷痛,斷斷續續地敘述了4連一天激戰的情況,但由於傷勢太重,還是搶救無效,在第3天早晨還是咽氣了。

4連82人,全部犧牲,無一倖存。戰後,7旅重建4連,並命名該連為"劉老莊連"。

82人為什麼不突圍選擇壯烈犧牲?因為他們心中有抗戰到底的信仰,有為民族而戰的決心。最近有一本紅色歷史暢銷書,叫做《大河向東:他們為什麼追隨毛澤東》,講述的是20世紀一批心懷理想的青年的信仰問題,該書精彩地詮釋了什麼是信仰,講述了這一批青年如何堅守信仰以及如何為信仰而奮鬥且獲得人生成功的歷史,是一本正能量滿滿的歷史暢銷書。

相關焦點

  • 「劉老莊連」82人全部犧牲 僅指導員留下家書
    祝身體健康兒  雲鵬上   七月四日   家書背後1943年3月,為掩護領導機關和主力部隊轉移,新四軍3師7旅19團2營4連主動在劉老莊阻擊日寇。4連先後打退敵多次衝鋒,最後彈盡援絕,指導員李雲鵬、連長白思才等全連82人全部犧牲。戰後,新四軍第3師命名4連為「劉老莊連」。82名烈士中,指導員李雲鵬是唯一留下家書的人。讀信有感戰場上彰顯血性,家書中儘是溫情。
  • 新四軍第六師轄二個旅,師長和旅長都是誰?一人壯烈犧牲
    新四軍第六師是「皖南事變」後,新四軍軍部在江北重建後統一改編的七個主力師之一,該師是由蘇南的江南指揮部所屬部隊及江南人民抗日救國軍等部隊改編的。第六師組建之初約8000餘人,下轄第十六、第十八兩個主力旅,及江南東路、江南西路兩個保安司令部,那麼第六師的師長和兩個旅長都是誰呢?
  • 八路軍129師386旅轄兩個團,首任團長一為中將、一人犧牲
    1937年7月7日,日本北平駐軍藉口士兵失蹤向我國民革命軍第29軍發起突然襲擊,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爆發。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奮起反擊,佟麟閣、趙登禹等壯烈犧牲,終因實力相差懸殊而失敗,平津迅速淪陷。
  • 3千日軍包圍旅指揮部,旅長政委掩護突圍犧牲,帶隊衝出2人授少將
    1941年秋,日本侵略者從中國抽兵參加太平洋戰爭,為了減少蘇南新四軍十六旅的威脅,確保其後方基地安全,日軍南浦旅團出動了步、騎、炮兵2000餘人,偽軍800餘人,分東北、西北、西南三路向塘馬地區奔襲,震驚蘇南的塘馬戰鬥打響。
  • 為抗日犧牲的日本人:曾拿起步槍痛殺鬼子,為救連長壯烈犧牲
    這些事跡不僅包括了用血肉築起堅固長城的先輩,也包括了那些為抗日戰爭犧牲的日本人。松野覺就是這樣一位為抗日而死的日本人。1942年12月18日,日軍一個大隊加上偽軍施亞夫部(約1000餘人),向新四軍蘇中根據地進行「大掃蕩」。
  • 新四軍第三師組建後,師長是黃克誠,三個首任旅長都是誰?一人曾任...
    新四軍第三師組建之初就有2萬餘人,在七個師中兵力最多的,那麼首任的三個旅長都是誰呢? 第七旅旅長——彭明治 1930年彭明治加入了紅軍,歷任紅軍連長、副團長、團長、紅1軍團第1、第2師參謀長等職務。 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戰爆發後,彭明治歷任八路軍第115師343旅685團參謀長、685團團長、蘇魯豫支隊司令員、八路軍第5縱隊第1支隊司令員、新四軍第3師7旅旅長等職務。
  • 為了豐碑鐫英名--記尋找劉老莊連八十二烈士之路
    劉老莊連八十二烈士群像浮雕(局部) 光明日報通訊員 龍謦澤攝  在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史上,有一支彪炳史冊的英雄連隊:面對上千日偽軍的重重包圍,全連82名壯士毫不畏懼,馳騁戰場,最終全部壯烈犧牲。這就是新四軍第3師7旅19團2營4連,即著名的「劉老莊連」。但這82位壯士中留下姓名的只有17人。
  • 新四軍組建時八個團,各一個字代號,合起來是一句革命口號
    新四軍第1師第2旅第4團。三、第2支隊第3團部隊代號:發團。部隊來源:閩西紅軍遊擊隊,閩贛邊汀瑞紅軍遊擊隊。團長:盧勝中將;副團長:葉道志(1938年從抗大派往新四軍,7月31日帶領3個人攜槍出走,準備回129師老部隊。被抓回新四軍後被處決,1983年追認為烈士。),周桂生(1941年1月13日,皖南事變中掩護軍直屬隊突圍中犧牲。)
  • 抗戰勝利時,新四軍第四師有四個旅,旅長都是誰?
    新四軍軍部組建於1937年底,葉挺任軍長,全軍於1938年三四月間整編完成,共有四個支隊,總兵力約1.03萬人。新四軍成立後活動於長江兩岸,1941年1月國民黨製造「皖南事變」,1月下旬新四軍軍部於江蘇鹽城重建,原有新四軍部隊及隴海路以南的八路軍整編為七個師又一個獨立旅,其中新四軍第四師就為八路軍第四縱隊改編而來。
  • 為打掉整編第3師,除6縱外,還有一個旅,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
    為了徹底消滅整編第3師,晉冀魯豫野戰軍調集了4個縱隊的兵力圍攻,與此同時,冀南軍區的獨四旅接到了任務,要求他們在山東東明城擋住國民黨軍兩個旅,至少要求敵人8天之內不能奪取東明城,在接到命令的一瞬間,獨四旅副旅長田厚義率部緊急出發,等趕到東明城的時候,恰好國民黨軍兩個旅也開到附近。
  • 新四軍女兵戰場背回犧牲戰友 親手挖墓地安葬(圖)
    李頌卓回憶,在那樣惡劣的條件下,士兵的屍體如果在一些野外戰場上沒有來得及處理,不到幾個小時就剩一堆白骨。「那地方可以說是不毛之地,毒蛇毒蟲太常見了,好多人沒死在戰場上,卻因為這些因素死在了歸鄉的路上。」  李頌卓所在部隊倖存人員不多,回國時途經廣西聽說日軍投降的消息,部隊在原地休整了兩天才繼續前行。1949年,李頌卓回到了故鄉武漢。
  • 25名戰士,犧牲16名
    全排25名戰士中,犧牲16名,輕重傷7名,僅2名戰士幸運地全身而退,可見當時戰鬥的慘烈程度。1挺輕機槍,3支衝鋒鎗,其餘全為半自動步槍。每連有少量的60炮和火箭筒,機炮連除配備1個82迫擊炮排,1個無後坐力炮排外,還配備1個重機槍排,3挺重機槍隨時配備一線陣地。重機槍班8人1挺機槍,班長配衝鋒鎗1枝,副班長背備用槍管,正副機槍手各1名,其餘4名戰士為彈藥手供應彈藥。重機槍連射時,每分鐘可發射3百發子彈,每次連射3百發後,需更換槍管冷卻,防止槍管發熱變形損壞。重機槍是陣地上名副其實的重火力,讓戰友們放心,叫敵人喪膽。
  • 為何副連長和排長犧牲最多?對越還擊作戰中381團犧牲的幹部
    1979年3月4日也就是我國政府宣布撤軍令的前一天,我團8連連長洪文耀在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中犧牲我127師以380團南渡奇窮河,攻佔迷邁山。我381團沿4號公路北上,在棍雜、扁福、北俄、丁松地區的奇窮河渡口以北展開防禦,保障380團的右翼安全,3營作為381團的先鋒營,在向棍雜、扁福、北俄、丁松地區行進中,8連連長洪文耀被越軍埋設的地雷炸傷。
  • 新四軍第五師成立初有六個旅級單位,為新四軍七個師最多
    1937年7月7日,日本製造「盧溝橋事變」發起全面侵華戰爭,國共雙方迅速達成合作協議,中國工農紅軍整編為國民革命軍,其中位於西北的紅軍主力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而新四軍則由於南方數省堅持遊擊作戰的紅軍及遊擊隊合編組成。1937年12月,新四軍軍部於漢口組建,1938年三四月間新四軍整編完成,全軍共四個支隊十個團,總兵力1.03萬人,軍長為葉挺。
  • 新四軍組建時八個團,各以一個字為代號,合起來就是一句革命口號
    蔣介石拒絕為新四軍編制師旅的消息傳到我黨時,為了抗日之大局,我黨決意做出一些讓步,向蔣介石提出可以不要師旅編制,只需兩個縱隊六個支隊編制即可,但是並未放棄新四軍隸屬八路軍這一條件。第二支隊部隊發展:新四軍第一支隊由活動在閩西、閩粵邊、閩贛邊和浙南地區的紅軍遊擊隊改編而成。張鼎丞任司令員,譚震林任副司令員(後粟裕),羅忠毅任參謀長,王集成任政治部主任,下轄第3、第4團。全支隊共1800餘人。4月,第二支隊與第一支隊一同前往安徽省歙縣巖寺地區,進行整編整訓。
  • 抗戰期間,八路軍、新四軍、國軍犧牲的最高將領分別是誰?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抗戰中,八路軍、新四軍、國軍犧牲的最高將領,以及被擊斃的日軍最高將領。新四軍——彭雪楓彭雪楓,二萬五千裡長徵,每一次有名的戰役他都參加過,如攻佔婁山關,橫渡金沙江,飛越大渡河,過大草原等等。
  • 「鐵骨硬旅」的這個連,不一般!
    第71集團軍「鐵骨硬旅」某連,回望抗洪的日日夜夜,特別感慨「4個特別」精神。特別能吃苦:艱苦奮鬥,苦中作樂數十年前的冬天,他們在燈不明、路不平、水不清、睡無房的三界一塊荒地上,不畏艱苦開山建設,因地制宜苦練精兵,一代代官兵艱苦卓絕的創業形成了「艱苦奮鬥」優良傳統。
  • 第82集團軍某特戰旅女子特戰連體能訓練微觀察
    原標題:沙場怒放「霸王花」——第82集團軍某特戰旅女子特戰連體能訓練微觀察    長城腳下、媯水岸邊,秋老虎的燥熱尚未褪去,只見一隊清一色齊耳短髮、膚色黝黑、身手矯捷的女兵全副武裝飛奔而過,速度與男兵無異。這就是正在訓練的第82集團軍某特戰旅女子特戰連,陸軍首支女子特戰連。
  • 松骨峰「犧牲烈士」,40年後「復活」,只為讓兒子參軍
    松骨峰阻擊戰,是李玉安所在的38軍112師335團1營3連打的。激戰中,李玉安還代理排長指揮,在接連刺殺幾個美軍後,最後身負重傷直至「犧牲」在戰場上。 1951年初,魏巍通過3個月的採訪,包括38軍112師師長楊大易、335團團長範天恩,以及7名倖存者,還在楊大易的陪同下登上了已經變成一片焦土的松骨峰。
  • 「鋼七連」固守陣地戰至7人,僅憑一把軍號,嚇退了英軍一個營
    韓城方向,39軍116師在僅用了14個小時就突破了臨津江,為整個戰役打開了關鍵,戰鬥僅3年,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在三八線的防禦全線崩潰,各部隨即轉入追擊戰中,各部隨即展開猛烈的穿插,積極進行包圍殲滅作戰。當時左翼的聯合國軍緊急撤往漢城,而釜谷裡就是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