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天飛機和航空飛機、太空梭有哪些不同

2020-12-15 華龍網

從飛行區域看

航空和航天是兩個不同的技術領域,代表就是飛機和航天飛行器,它們分別在大氣層內、外活動,航空運輸系統是重複使用的,航天運載系統一般是不能重複使用的。而空天飛機能夠達到完全重複使用和大幅度降低航天運輸費用的目的。

按照定義,飛行高度在海拔80—100公裡以上的飛行器可被稱為太空飛行器,這個高度也是電離層所覆蓋的區域,其空氣密度非常低,傳統的航空器最大飛行高度被限定在海拔40公裡左右,主要依賴於空氣動力學原理來設計,超出這個高度後空氣動力效應基本不起作用,因此海拔40—100公裡的高度被認為是連接大氣層和外太空的臨近空間,這也是現階段跨大氣層飛行器進行巡航機動飛行的主要高度。在不同的高度之間,不同的飛行器所需要的設計原理完全不同,而空天飛機就是要打破這一界限,實現跨界融合,同時具備兩個不同空域的飛行能力。

從動力系統看

相比於航空動力或者航天動力,空天飛機的動力系統由於要考慮兼顧兩者,就必須更加複雜,因此目前世界上任何一種單一類型的發動機都難以勝任。而我國正在研發的水平起降、可重複使用天地往返飛行器,是採用兩級入軌技術。

實際上,空天飛機大多數會選擇依靠大型載機發射起飛,因為依靠大型載機平臺,可以實現從傳統的機場起飛,而空天飛機自身則使用火箭動力推進。空天飛機由載機攜帶,在一定的高度上釋放發射,可以大幅簡化對助推級的性能要求。此外,因為載機本身已經給予了空天飛機一定的勢能和動能,因此空天飛機可以減少推進劑攜帶量,降低自身重量或者攜帶更多有效載荷。而且,此類空天飛機的火箭尾噴管不需顧及海平面至準真空環境的變化,有利於提高發動機的比衝,可在其飛行包線內的任意一個高度和速度上進行發射。

組合體起飛時,只需使用載機上低速性能最高的航空渦輪發動機提供動力。當組合體抵達海拔30公裡高度時,空天飛機脫離載機,由於該空域還在大氣層內,空氣雖然稀薄但仍能為發動機的工作提供效用,因此,在這一階段空天飛機可以使用高速衝壓發動機提供動力;當空天飛機飛至大氣層邊緣時,則採用不需要空氣也能工作的火箭發動機,飛出大氣層。

目前,所有跨大氣層飛行器並不能真正實現依靠單個飛行器發動機就能從地面到太空的飛行。當然,有人會說太空梭可以實現,但是太空梭仍然是一套火箭發射系統,垂直發射,且是兩級入軌系統,雖然可以重複使用,但重複次數也是有限。太空梭與空天飛機最大的不同就是起飛方式,空天飛機可以水平起降。

此外,要在海拔30公裡的高度上以至少8馬赫的速度進行高超音速巡航,空天飛機還必須具有適合進行長時間、高空高速飛行的氣動外形,尤其還要兼具水平起降和大氣層內的飛行能力。其隔熱結構和機身材料上也需要特別講究,因為高超音速的飛行過程中氣動加熱是十分明顯的,頭錐和機翼前緣溫度可達到1400℃以上,其耐熱材料需要具備較高的熱導率,碳複合材料使用的比例還會更高。

相關焦點

  • 太空梭和空天飛機為何需要5000米以上的跑道?
    機場跑道的差異主要體現在跑道的鋪設的長度,寬度和混凝土的厚度。一般來說,越長的機場跑道,其鋪設寬度和厚度也越大,適合自重和尺寸更大的噴氣飛機降落。最簡陋的跑道只有壓得比較平整的砂石跑道。而混凝土跑道的最低鋪設厚度為20多釐米。最大的鋪設厚度則在70釐米甚至1米。鋪設厚度在20釐米的跑道一般長度只有1000多米,寬度不過30多米,只適合輕型螺旋槳飛機起降。
  • 我國研製出太空梭的升級版空天飛機:能摧毀太空飛行器,捕捉衛星
    隨著科技不斷進步,航空太空梭也在更新換代,自2011年美國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退役後,世界航空航天領域便正式進入空天飛機時代。空天飛機又名空天往返飛行器,它可以代替老一代的太空梭執行航天發射任務,並能多次使用。目前,全球對在大力研製空飛機,搶奪制空權,而我國顯然已經搶佔先機。
  • 中國空天飛機「騰雲」和運載火箭搭載的太空艙有何不同?
    就在前不久,媒體記者從航天科工集團獲悉,我國正在加緊研發一種可以重複使用的空天飛機,而該項目有一個頗具中國風的名字:騰雲。空天飛機是各個擁有航天能力的國家都感興趣的項目之一:空天飛機可以重複使用,而現在具有同樣功能的太空梭已經退役,而載人火箭用一次就不能再用,可以節省很多的開支。
  • 飛行速度高達24馬赫,中國空天飛機終於不再隱藏,全球僅1國擁有
    當時可供選擇的載具分別是載人飛船和太空梭,太空梭實際上就是一種帶翼太空飛行器,雖然當年在載具選擇的討論會中,支持太空梭的人佔大多數,但由於研發太空梭的條件不充分,最終還是選擇了載人飛船。
  • 踢館:1990年代就有空天飛機發射衛星的概念,為啥至今仍未實現?
    問:堂主你好,我記得1990年代很多國家提出了空天飛機概念,30年過去了,計算機、自動化科技已經有了突飛猛進的提高,為啥空天飛機都偃旗息鼓了?按理來說在現代計算機、自動化技術的加持下,用波音747、A380、C-5等大傢伙扛著無人駕駛的太空梭在萬米高空發射,比馬斯克的回收火箭更加容易實現,更加靠譜!
  • 神龍空天飛機重現江湖?速度24馬赫,系列獨創技術領先大洋彼岸
    1987年4月863—204專家組以招標方式選取了飛船、不帶主動力的小型太空梭、帶主動力的太空梭、兩級火箭飛機和空天飛機五種方案進行深入論證和對比分析。不論是招標方案還是技術分析,主張發展太空梭的立場始終佔據上風,因為帶翼太空飛行器被認為是未來天地往返運輸技術的發展方向。
  • 中國空天飛機是「俄羅斯套娃」?美國人:在太空放出神秘物體
    外界普遍推薦,中國此次發射的是與美國X-37B相似的一款無人太空梭,也可能是幾年前曝光的「神龍」空天飛行器。使用長2F火箭發射說明其重量在9噸以下,大小也與X-37B相當,不公開照片說明其執行的任務非常保密,甚至可能使用完全不同的技術方案,X-37B就被俄羅斯人稱為「太空戰鬥機」。
  • 坎巴拉太空計劃飛機怎麼造 太空梭設計攻略
    本文給大家帶來坎巴拉太空計劃飛機怎麼造 太空梭設計造法攻略。 坎巴拉太空計劃飛機設計攻略   1.前言   坎巴拉太空計劃火箭才是重點,造飛機不是開發重點。坎巴拉太空計劃造飛機是FAR的mod,該坎巴拉太空計劃mod由航空相關專業人士精心製作,大大提高了KSP空氣動力學模型的真實性。當玩家掌握了基本的飛機設計技術,還想有所突破的話,FAR會帶來他更多的樂趣。後文將具體分析FAR都實現了哪些特性。
  • 連接天與地的大力神——太空梭運載機興衰錄
    載人航天飛船和空間實驗室雖然能解決航天員進入太空和返回大氣層內的問題,但從設計上來說屬於一次性太空飛行器,可以說在經濟上不太划算。而1977年「企業」號太空梭的研製成功,則為這個問題提供了一個較為圓滿的解決方案。不過,太空梭雖然能夠重複運用,但其在應用上仍然存在一些麻煩,其中太空梭在不同任務區域的調動、以及在大氣層內進行試驗時如何升空,是一個相當關鍵的問題。
  • 飛行速度高達24馬赫,中國空天飛機終於不再隱藏,全球僅1國擁有
    當時可供選擇的載具分別是載人飛船和太空梭,太空梭實際上就是一種帶翼太空飛行器,雖然當年在載具選擇的討論會中,支持太空梭的人佔大多數,但由於研發太空梭的條件不充分,最終還是選擇了載人飛船。
  • 中國版X-37B順利返回,傳說中空天飛機離我們有多遠?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在此次發射次日(9月5日)報導,稱其可能是搭載了載人飛船密封艙、也有可能是無人航空飛行器,或者是自動化航空飛行器,類似於美國的X-37B。「驅動器-戰區」平臺4日的報導則直接將我國此次發射稱為「中國版的X-37B航空飛機」。航空飛機或空天飛機的技術含量,與太空梭簡直有雲泥之別。
  • 載人龍拉開新一代飛船序幕,飛船最終打敗了太空梭?
    老一代飛船乘員以三人為標配,空間滿滿當當,非常擁擠,而龍飛船和中國新一代飛船最高載人能力均達到7人,龍飛船內部座椅之寬敞,讓航天員如坐汽車一樣自由舒適,四面舷窗,視野開闊,真正有「遨遊」宇宙之感。飛船內部的信息系統也全面升級換代,與聯盟號飛船滿艙按鈕的機械感不同,龍飛船的主要操作都在三塊觸控螢幕上,移動網際網路的技術進步終於在飛船中得到同步應用。
  • 神龍橫空出世,國產X-37B具有哪些重大意義?
    因為從新聞內容看,很可能是國產無人空天飛機橫空出世了。此次發射是長徵2F運載火箭的第14次飛行任務,也充分顯示出這支大推力「神箭」的成熟。據外媒報導,目前北美航空防空司令部已確認該太空飛行器成功入軌,有趣的是還有外媒透露該太空飛行器軌道與X-37B高度接近。所謂無人空天飛機,就是一種像太空梭一樣被運載火箭發射入太空,然後再入地球大氣層自行滑翔降落的無人太空飛行器。
  • 美X-37B太空戰機性能解析:可作為天基監視和偵察
    儘管看起來像是縮小版的太空梭,但它是無人駕駛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這架神秘的飛機,了解那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X-37B空天飛機尺寸大約只有美國現役太空梭的四分之一,長約8.8米,翼展約4.6米,起飛重量超過5噸。該飛機本是由NASA和波音公司於1999年研發的一種成本較低的太空梭,並作為可重複使用的太空戰機進行研製。但該計劃在2004年由於經費等一系列問題而擱置,改由美國空軍接受,自此對X-37B戰機的研製變成了美國一個絕密的軍事項目。
  • 中國航天再次發起衝擊,空天飛機離我們有多遠?
    從太空梭的歷史來看,最早的太空梭所擁有的技術優勢並不是能夠重複進入太空,而是利用太空和高層大氣的環境來實現高速飛行,從而實現洲際打擊能力和高超音速的突防能力。從軍事角度來看,最早提出可重複使用的太空梭是上世紀50年代後期美國空軍提出研發的X-20飛機,該機從1957年10月開始研發,採用火箭發動機作為動力,使用運載火箭作為助推級進入太空,搭載一名飛行員,並有一個可以裝備各種設備的艙室
  • 我國空天飛機研製獲重大突破,火箭和太空梭將成為歷史
    相對於一次性運載火箭,可重複使用的空天飛行器有以下幾個特點: 1、發射成本大幅度降低。由於空天飛行器的全部或部分部件可以重複使用,可以極大地減少搭載的太空飛行器發射費用,只需擔負後期維護費用。發射周期縮短。
  • 中國也有太空梭了?美媒:類似於美國X37B,可執行在軌轟炸任務
    自從美國太空探索公司研發出可重複使用的火箭--獵鷹之後,國內外一片驚嘆聲,人們在感嘆這個私人公司有能力有技術的同時,忍不住要問,我國是否也有研發重複火箭或者重複使用飛船的能力呢?現在一則消息似乎給出了一個準確答案。
  • 中國能造航母,能造殲20,為何造不出太空梭?
    利刃/摸魚不香 當今世界航天領域的前沿還有所謂SSTO(單級入軌運載工具),說白了就是跟空天飛機差不多的概念,看到這裡有的人可能會問了:當初世界上不是以前沸沸揚揚地大搞太空梭嗎,好多國家都有完整計劃甚至實際投入運營了呀,怎麼今天研究空天飛機還要這麼費勁呢?
  • 中國版空天飛機成功發射,不只像美軍X-3B7那麼簡單
    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應該就是軍迷朋友稱的空天飛機,美國的X37B就是最早發射和使用的空天飛機。但是不要單純稱中國的空天飛機就是「中國版x37B」,中國不會那麼簡單,只像美國把X37B作為可回收的間諜衛星使用,未來中國的空天飛機可以作為往復空間站的重要交通工具。
  • 安225運輸機機背上凹凸處大有玄機,專為加固太空梭而生
    這種競爭有其消極的一面,但更有其積極的一面。正是因為兩國為了佔據技術上的優勢,才下大力推動技術的發展,反而從側面推動了人類科學技術的快速進步。美國人登上月球如此,蘇聯人登上太空也是如此。而今蘇聯雖然已經瓦解,但當年的諸多設計產品仍然存在,這其中安-225至今仍然無人超越。安-225飛機屬於超大型飛機,其起飛重量達到了600噸,極限運載能力也有250噸,在天空中是絕對的巨無霸級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