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山陽礦集區深部找礦預測項目穩步推進

2020-10-31 中國礦業報

◎劉凱/文

西北有色地礦集團713總隊公司承擔的「陝西省山陽礦集區深部找礦預測(鳳凰咀幅)」課題2020年度工作近日通過驗收。

專家組聽取了項目組工作匯報,檢查了地質資料,併到野外進行了實地檢查調研,對該項目的工作質量和階段性成果給予了充分肯定。專家組認為,該項目工作思路清晰,部署合理,能夠充分結合野外實際情況,按照批覆的年度設計開展工作。項目工作方法、野外地質編錄格式符合規範和設計要求,野外原始資料數據詳實、可靠,野外調查成果能夠準確反映工作區的地質概況、物化探異常特徵及礦產分布情況。專家一致認定,該項目各項工作進展順利,質量控制得力,找礦成果顯著。

相關焦點

  • 我國地球深部找礦突破4000米
    原標題:我國地球深部找礦突破4000米   記者葉樂峰、袁於飛從國土資源部3日舉行的膠東地區金礦深部找礦成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我國地球深部找礦取得歷史性突破,尤其是深部金礦勘查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山東省已成功施工萊州4006.17米全國巖金勘查第一超深孔等工程
  • 蒙陰金剛石成礦找礦新路子在哪?地礦七院正在實驗
    由山東地礦七院地質調查所承擔的山東原生金剛石礦成礦、找礦理論方法創新及應用野外施工部分,正在穩步有序推進中。據介紹,該項目的主要任務是在充分收集資料的基礎上,分析研究深大斷裂與金剛石原生礦的關係,研究蒙陰金伯利巖成礦時代,提升金剛石原生礦分布規律、成礦地質條件等方面的認識;總結蒙陰地區金剛石找礦、深部探測採用的新技術、新方法,形成金剛石礦找礦方法技術,建立找礦模型。在此基礎上,形成可供應用推廣的方法技術。
  • 南盤江—右江成礦帶實現錫鎢金找礦新發現
    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力學研究所承擔實施的「右江成礦帶錫金多金屬礦集區礦田構造調查與找礦預測」項目,以新的構造控礦模型為指導,在南盤江—右江成礦帶錫鎢、金礦找礦中取得突破性進展。近日,這一階段性成果通過了專家組檢查驗收。
  • 如何依靠科技創新實現更大找礦突破?山東有答案了
    山東省自然資源廳二級巡視員李克強介紹,在找礦戰略行動中,山東取得了很多新突破、新成果,地質科技不斷強化創新,理論指導找礦作用凸顯。一是產學研緊密結合促找礦。我省地質工作者在研究總結過去找礦經驗的基礎上,在「認識-實踐-再認識」的找礦過程中,建立了「階梯式」成礦模式和「熱隆-伸展」成礦理論,為膠東深部找礦提供了理論指導和勘查模型,攻克了膠東深部金礦找礦關鍵理論技術這一世界性難題,拓寬了找礦空間,在這一理論指導下,膠東深部找礦實現了歷史性突破。二是新技術、新設備研發能力顯著增強。
  • 十大地質找礦成果,一煤炭礦產資源上榜!資源儲量48.57億噸
    該項目是安徽省「358」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核心項目。研究團隊利用多種勘查技術手段,基本查明了煤炭賦存特徵,新發現煤炭資源量48.57億噸,為優質煉焦用煤。據介紹,該項目歷經10年勘查,提交-1500米淺煤炭資源儲量37.57億噸,均為優質煉焦用煤。
  • 我國深部探測技術與實驗研究與國際同步—新聞—科學網
    (2000-3000m):1-金川銅鎳硫化物礦集區;2-羅布莎鉻鐵礦礦集區;3-騰衝火山地熱構造帶;4-中國南北板塊邊界帶(萊陽盆地);5-南嶺礦集區;6-銅陵礦集區;7-廬樅礦集區 這些世界獨有的地質「奇觀」和構造特徵,經歷了複雜的地球動力學過程,具有特殊的地幔動力學成因,是國際大陸地質、地球動力學和深部探測研究的熱點地域。
  • 江西地質找礦成果豐碩 朱溪外圍鎢礦提交儲量刷新世界紀錄
    本報訊 (江西日報記者鄭榮林 實習生許笑陽)3月1日,記者從省地礦局獲悉,去年該局地質找礦成果豐碩,探明或初步探明大型礦床5個、中型6個、小型15個,新發現礦化點27個,提高了我省礦產資源保障水平。  據了解,作為全省地質找礦的主力軍,省地礦局去年共實施各類地勘項目172項,完成鑽探21.03萬米、槽探12.48萬立方米。
  • 巖石建造與成礦系列主要類別及其找礦意義
    由於巖漿期後內生熱液礦化與巖漿作用聯繫極其複雜,有時二者之間的聯繫是推測的,因此成礦建造和巖漿建造關係是複雜而具不確定性的成分。為了指導成礦預測,要著重指出標型礦床和特有的巖漿建造的密切關係。蘇聯的地質學者是以槽、臺大地構造觀點來指導巖石建造和成礦系列的劃分,他們將主要的巖漿建造及其成礦系列分為五大類:1、地槽條件下形成的巖漿建造及其成礦系列;2、在地槽褶皺帶形成的巖漿建造及其成礦系列;3、在地臺邊緣地區形成的巖漿建造及其成礦系列;4、在地臺內部形成的巖漿建造及其成礦系列;5、大洋區的巖漿建造及其成礦系列。其中每類可分為許多亞類,相應地還有沉積建造於成礦系列。
  • 陝西延安發現超大型石鹽礦 新增礦石資源量1113億噸
    中國網財經8月16日訊 據國土部網站消息,近日陝西省國土資源廳發布要聞稱,在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中,延安地區首次發現一超大型石鹽礦,新增石鹽礦礦石資源量1113億噸,相當於90個大型石鹽礦床的規模,拓寬了陝北巖鹽盆地向南延伸的範圍,為下一步找礦提供了方向。
  • 控礦的基本構造條件
    控礦的基本構造條件控制寧蕪地區鐵礦成礦的區域性構造是長江中下遊,控制中生代火山巖帶分布的北東向的古老地塊邊緣的長期活動的深部斷裂帶。在各個帶內,由於在空間上、時間上控礦構造發育的不均一性,在礦化強度上也顯示出地段的差異性。五個成礦帶之間,成礦作用的強度及礦化特徵等亦不可能是同樣的。
  • 特提斯造山帶斑巖成礦作用
    但與環太平洋成礦域和古亞洲洋成礦域相比,特提斯成礦域不但發育俯衝階段的成礦作用,也發育碰撞和後碰撞階段的成礦作用,並且以斑巖成礦作用為主導。早期的成礦理論,特別是斑巖礦床,大多是基於環太平洋成礦域提出來的,難以解釋特提斯成礦域特有的碰撞成礦作用。
  • 撫順西露天礦:百年天礦的「綠色轉身」
    撫順西露天礦,這個擁有百年開採史的亞洲第一大露天開採煤礦,正逐步推進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工作,向綠色發展轉型升級。撫順因煤而建,因煤而興。開採於1901年的西露天礦,礦坑東西長6.6公裡,南北寬2.2公裡,礦坑面積10.87平方公裡,深度420米。長期以來,高強度的煤炭開採致使資源趨於短缺,造成地質災害隱患,嚴重製約城市的發展。
  • 找礦新進展,馬爾康礦田外圍獲重大突破
    記者近日從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礦產資源研究所獲悉,由該所牽頭的「松潘-甘孜成鋰帶鋰鈹多金屬大型資源基地綜合調查評價」項目連續兩年在川西馬爾康礦田外圍加達礦區取得重要找礦成果,推動了松潘-甘孜地區稀有金屬找礦突破和大型資源基地建設。
  • 專家團助力謝家山金銻礦 實現找礦新突破
    紅網長沙5月9日訊(通訊員 文繼祖)5月6日,由湖南省核工業地質局黨組書記羅年帶隊,湖南省核工業地質局及湖南省核工業地質局301大隊、湖南省核工業地質局304大隊、湖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418隊地質專家團隊,深入湖南省新邵縣謝家山金銻礦區,對該礦李家衝礦段地質找礦工作進行技術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