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出竅」與嚴重的疾病、癲癇發作和瀕臨死亡有關,健康人會嗎

2020-12-06 科技領航人

您可能熟悉電視節目或新聞報導中的體外脫離(體外脫離俗稱靈魂出竅,英文為:out-of-body experiences,簡稱OBE),或者您自己經歷過體外脫離(靈魂出竅)。幾個世紀以來,這個奇怪的現象吸引了醫生、科學家、宗教學者和業餘理論家的關注與研究。通常,體外脫離(靈魂出竅)與疾病或外傷事件有關,但在2007年8月24日,英國和瑞士的研究人員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講述了在健康人群中如何產生體外脫離(靈魂出竅)。

這些實驗依賴於弄清楚是什麼使一個人的大腦知道他位於他身體的內部。主要是視覺,還是幾種感知共同起作用? 如果一個人能夠脫離自己身體,環顧房間,將自己的身體看作是局外人,那會發生什麼呢? 他是否仍會感覺自己位於身體上,還是會將自我感覺轉移到他的視點(「眼睛」)所在的位置?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倫敦大學學院神經學研究所的英國研究人員進行了兩次測試。在第一次測試中,志願者們坐在椅子上,眼睛上戴著視頻顯示屏。顯示屏的投影圖像來自兩個位於測試對象後面約1.8米的攝像機。每臺攝像機都充當志願者的眼睛,一個投影在顯示屏的左側,另一個在右側。效果使參與者的視角轉移到了自己背後的1.8米處。

然後,一名研究人員站在攝影機前,這樣他似乎就站在參與者的"虛擬身體"旁邊。從這個位置,他用兩根塑料棒同時觸碰了受試者真實和虛擬身體的胸部。結果是,即使參與者感覺到了杆子的碰觸,參與者仍感覺自己好像在虛擬的身體中。許多人認為這樣經歷不僅有趣,而且令人感到奇怪。

第二次測試,使用了汗液傳感器來測量參與者的情緒反應。在攝像機前,一位研究人員揮舞著錘子砸向參與者的虛擬身體。傳感器顯示,參與者擔心他們真的會被錘子擊中。

瑞士研究人員在聯邦理工大學認知神經科學實驗室進行了第三次測試。向志願者分別展示了三個3D投影:一個木塊,一個假人或者志願者自己的身體。然後,有人觸摸了志願者的背部,同時,另一個人則用刷子觸摸了投影。然後,研究人員將志願者蒙上了眼罩,並要求他們後退並摘下眼罩。當要求志願者重返回他們以前站立的地方時,那些觀察到自己投影被觸摸的人,移動到了自己投影所在位置,而沒有回到原來自己站立的位置。那些觀察到假人或木塊投影被觸摸的人回到了原來站立的位置。

真實和人工製造的體外脫離(靈魂出竅)

在體外脫離(靈魂出竅)過程中,一個人能夠從自己身體之外的位置看到自己的身體。體外脫離(靈魂出竅)通常與嚴重的疾病、事故、癲癇發作、瀕臨死亡的經歷或其他創傷事件有關。研究表明,多達10%的人可能曾擁有過體外脫離(靈魂出竅)。但無論如何,這種現象在許多不同的科學學科中都倍受關注。

在人身傷害,疾病或創傷期間,對於體外脫離(靈魂出竅)發生的原因,存在幾種可能的解釋:

缺氧會改變大腦活動。大腦意識通過「離開」身體來應對創傷,幫助一個人生存。壓力會導致各種身體感覺(包括本體感覺)變得混亂,包括一個人的身體自我感覺。有些人相信是出於精神原因,或者可以通過催眠等方式故意實現體外脫離(靈魂出竅)。

那麼,英國和瑞士的實驗是否產生了真正的體外脫離(靈魂出竅)?這兩個實驗似乎都表明,一個人的自我感知取決於這些感覺之間的配合,而實驗可以從根本上破壞這種聯繫。

過去的實驗表明,在人識別自己的「自我」中身體起著重要作用。UCL研究的首席研究員亨裡克·埃森(Henrik Ehrsson)博士曾經進行過一項研究,他開展的試驗欺騙了志願者的大腦,使他們認為橡皮手是志願者自己的手。

瑞典研究的一位研究人員奧拉夫·布朗克(Olaf Blanke)博士說,他們的努力使志願者產生了體外脫離(靈魂出竅),「但並非整個過程」,並補充說他們的實驗在感知上欺騙了志願者們。與真實的體外脫離(靈魂出竅)不同,在實驗中,儘管志願者認為自己產生了體外脫離(靈魂出竅),但他們仍將投影的圖像識別為「其他」。但這項研究仍然表明,如何感知自己的身體會對自我感覺和身體位置產生巨大的影響。

埃森博士認為他的實驗產生了真實的體外脫離(靈魂出竅)。他聲稱,這項研究是首次在健康人體內產生體外脫離(靈魂出竅)的研究。他說,這項研究也特別重要,因為它使用了多種感知技術。他補充說,將自己「投射」到虛擬物體上,可以在產生更真實的虛擬實境和視頻遊戲模擬以及改善遠程手術方面具有廣泛的應用。

相關焦點

  • 靈魂出竅?臨死前的最後一刻,大腦究竟在想些啥?
    影視文學作品裡描寫一些人在瀕臨死亡時會產生神秘的大腦瀕死體驗如疼痛感消失、看到隧道盡頭的亮光靈魂脫離肉體,飄浮在空中等這些究竟是真是假他們所描述的現象所屬的範疇,可以被認為是瀕死體驗的「簡化版」,他們的經歷包括:出現隧道視覺和亮光,感覺從部分或完全麻痺的睡眠中醒來,感覺在平靜地漂浮或靈魂出竅,感到愉悅甚至狂喜,出現短暫但強烈的夢境(往往包括與家人的對話,多年後仍歷歷在目)。
  • 人死後有來生嗎?聲稱見過上帝的人堅信死後的生命和來世是真實的
    而所謂瀕死體驗也就是瀕臨死亡的體驗,一般指的是由某些遭受嚴重創傷或疾病,但卻意外地重獲新生的人。喬治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聲稱在9年前遇見了全能的造物主——上帝。喬治一再聲稱他在2011年見過上帝,當時他癲癇發作,但並沒有被宣布臨床死亡。他被送往一家醫院,在那裡他被診斷為癲癇大發作。
  • 癲癇發作時的急救措施有哪些
    像小兒患上癲癇這種突發性的疾病,發作的時候情況會比較危急,如果不及時急救,可能會造成小兒窒息,所以掌握一些關於小兒癲癇的急救措施是重要的,在做完緊急處理後要及時將小兒送到醫院醫治。為了孩子能夠健康的生活,家長一定要重視好孩子的身體狀況,帶孩子及時治療,生活中多觀察孩子的身體有沒有什麼異常。做好相應的預防工作,這是必不可少的。
  • 癲癇總晚上發作是怎麼回事?
    對於癲癇疾病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發作非常狼狽,意識不清渾身抽搐等,確實這些都是癲癇的發作症狀,但是癲癇也不僅僅只是大家了解的這細枝末節,癲癇疾病是神經科常見的疾病,也是治療比較複雜的疾病
  • 癲癇發作有哪些症狀,特點是什麼?
    我們都知道癲癇是一種腦部疾病,人的大腦很複雜也很重要。我們的大腦控制著我們的思想,語言和行為。癲癇病具有反覆發作的特點,多次反覆的發作就會影響到患者的大腦,有時候患者受了刺激以後也會誘發癲癇病。很多患者都錯誤的認為癲癇發作就是簡單的四肢抽搐,這些認識誤區給患者治療也帶來很多問題,有時候治療方法選擇錯誤了會讓患者的病越來越嚴重,所以及時了解癲癇的症狀也是很有用的。那麼,癲癇發作有哪症狀呢?
  • 「靈魂出竅」是什麼體驗?Nature論文找到其中關鍵
    撰文 | Ken Solt & Oluwaseun Akeju游離(dissociation)狀態常被描述為一種與現實分離的感受或「靈魂出竅」的體驗。這種意識改變狀態常見於因損毀性創傷或虐待而出現精神疾病的人身上。一類麻醉藥物和癲癇發作時也能喚起這種狀態。游離的神經系統基礎一直是個謎。
  • 運動是源泉,這些運動可減少癲癇發作
    俗話說「生命在於運動」有規律的運動是戰勝疾病的秘訣,癲癇患者亦是如此,但是目前很多癲癇患者焦慮的情緒以及恐懼外出發作,導致運動量急劇減少。日日消極日日煩,既來之則安之,大家無法選擇疾病,但是可以去面對它,適量運動,為戰勝疾病積蓄力量,這種力量終有一天小溪匯成江海。 一:運動形式散步 日常散步可以加快新陳代謝速度,增強個人身體免疫力。散步是一項不損害關節,活動量小的運動。
  • 人在臨死前會靈魂出竅?親歷者給出答案後,科學家全都不淡定了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赤裸裸的出生,再到赤裸裸的離開,其實很多時候,你會發現,這個世界的美好,很多情況下,只有當下有喜怒哀樂,到了大限將至的時候,一切又該塵歸塵,土歸土,一次或許都不復存在。而活著的時候,很多人會好奇,死後會去哪裡,人死之後,又會出現什麼樣的世界呢?
  • 家族沒有癲癇史,為什麼會得癲癇
    很多人都很疑惑:明明家族裡沒有癲癇史,那為什麼還會得癲癇?其實,這是很多人對癲癇病因認識的一個誤區。的確,遺傳是誘發癲癇的一大因素,但卻不是獨一因素。   醫生說癲癇是一種慢性神經系統疾病,從嬰兒期到老年期都有發病的可能。
  • 癲癇第一次發作就要去醫院,不能拖!
    四肢抽搐、眼白上翻、口吐涎沫、小便失禁、意識消失……仿佛經歷一場觸電,三兩分鐘後恢復如初,這就是癲癇發作時的狀態。在中國,癲癇是神經科僅次於腦卒中的第二大常見疾病,我國患病人數約900萬,以兒童和青少年發病率較高。
  • 印度數百人患「神秘疾病」 出現一系列嚴重症狀
    據外媒BGR報導, 在印度,一種奇怪的、無法解釋的疾病正在使人們生病,已經有數百人出現一系列嚴重症狀。 據報導,病毒檢測結果為陰性,該地區的空氣和水的檢測也正常,但有人認為可能還是供水問題造成的。目前已有1人死亡,另有近350人患病。
  • 癲癇發作後如何搶救
    癲癇發作後及時進行搶救可以幫助患者減輕痛苦,同時可以防止病人發作給周圍的人、物帶來損害。患者家屬了解癲癇發作後急救措施對護理癲癇病人有著重要意義。日常生活中我們也需要對這類常識進行了解,以便遇到癲癇病人發作能夠採取急救,幫助他人減輕痛苦。
  • 英國一女子分享癲癇發作視頻 警示網友萊姆病的危害
    在大學期間,她經歷了疲憊、偏頭痛、顫抖和噁心,之後她的甲狀腺甚至也開始受到影響,醫生診斷出史蒂芬妮患有橋本病和甲狀腺功能減退。 一項檢測顯示,我的免疫系統出現了慢性抑制,我患上了慢性疼痛、顫抖、肌肉痙攣和心悸。自那以後,我就被困在家中一病不起,醫生稱這種情況為ME和纖維肌痛。之後,像洗澡、做飯、讀書這樣最簡單的任務,於我而言都變得難以克服,但我還是儘量堅持完成了第二年的學業。」 然而,在五次診斷結果都被證明是錯誤的之後,史蒂芬妮的癲癇開始發作。第一次癲癇發作她全身抽搐了一個小時。
  • 31歲大熊貓雷雷癲癇發作去世 英雄母親曾哺育五仔
    原標題:大熊貓「雷雷」因癲癇發作去世 曾哺育贈臺大熊貓「圓圓」大熊貓雷雷癲癇發作去世據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官方微博消息,大熊貓「雷雷」,譜系號:374,年齡約31歲,於2020年9月9日因癲癇發作,搶救無效死亡。
  • 環境過於吵鬧對癲癇病人有影響嗎
    患有癲癇疾病的病人在生活中能夠做的事情是很有限的,他們有著很多的注意事項和禁忌要遵守,普通人覺得很平常的小事情對他們而言也是不簡單的,生活的環境決定了他們做事和生活都要小心謹慎,而且對於癲癇病人來說環境的好壞是很大的因素,良好的環境可能會有益於病情緩解,不好的環境可能對病人帶來傷害,那麼,環境過於吵鬧對癲癇病人有影響嗎?
  • 動物實驗顯示一種糖類化合物可抑制癲癇發作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0月16日 10:39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華盛頓10月15日電(記者張忠霞)美國科學家以實驗鼠為對象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一種在醫學臨床中常見的化合物——2-脫氧葡萄糖,能夠有效抑制癲癇發作
  • 抗癲癇藥物FYCOMPA單藥治療兒科部分性癲癇發作適應症的補充新藥...
    關於單藥治療部分性癲癇發作的申報資料是基於多項全球聯合治療臨床研究(研究304、305、306和335)中評估單藥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亞組分析,這些研究在美國、歐洲和中國的12歲及以上部分性癲癇發作(伴或不伴繼發性全面性癲癇發作)患者中進行。
  • 癲癇女性妊娠期及產後的癲癇發作頻率未顯著增加
    癲癇女性妊娠期及產後的癲癇發作頻率未顯著增加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5 15:30:22 美國布列根和婦女醫院Page B. Pennell團隊研究了癲癇女性妊娠期癲癇發作頻率的變化及抗癲癇治療。
  • 藝術家邀你一起全裸進入水池 體驗靈魂出竅
    藝術家邀你一起全裸進入水池 體驗靈魂出竅  由藝術家卡斯騰荷勒(Carsten Höller)設計的「巨大的心理戰車」(Giant Psycho Tank展覽內容為一個大水池,裡面的水富含高單位的鹽分,參觀民眾必須脫衣全裸進入水池,體驗水中浮力,以及在毫無外衣遮蔽的空間下,可以豪不費力的與身旁的人接觸。  但此展覽展出後,馬上引起美國衛生署的注意。這展覽事前沒有向衛生署申請相關執照及證書,衛生署擔心參觀民眾一同裸體進入水池,會有衛生方面與疾病傳染的問題,因此要求新當代美術館館方申請相關執照或是改變展出方式。
  • 點頭癲癇有何症狀?智力會受損?安排腦波檢查可確診
    嬰兒點頭癲癇是醫生聞之色變的癲癇疾病,常伴隨腦部病變與異常,該如何及早發現症狀?只要符合三要件:點頭頻頻、腦波檢查異常、智力障礙,大概就能確診了!什麼是點頭癲癇?癲癇是一種因神經細胞異常放電,所導致的反覆性發作抽搐的疾病,可分成很多類型,像是局部癲癇、全身型癲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