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車站的門口設置一座『雲門』,迎接八方來客到杭州這座城市工作、學習和生活,這樣的寓意既親切,又浪漫!」經過兩年左右的規劃設計,杭州西站樞紐站設計方案今天終於亮相了。
這也意味著杭州西站距離正式開工建設又進了一步。
杭州西站區位示意圖。製圖 高薇
方案展示在杭州市城市規劃展覽館4樓(江幹區新業路229號,杭州市民中心裙樓L座),現場有專業人員講解。
現場設有意見箱,市民有關於站房方案設計優化的金點子,或對於西站科創新城的名字有相關的想法和建議,都可以在現場提出。
展示從今天開始到8月25日。
南廣場設置「雲門」
寓意歡迎和自由流動
杭州已有歷史悠久的杭州站、杭州東站和杭州南站等鐵路樞紐車站。即將開工建設的杭州西站可以說是杭州最「年輕」的鐵路樞紐之一。
既然「年輕」,設計理念也就顯得更加現代和前衛,它將立足「國際視野,高點定位」,堅持「大TOD」發展、站城一體、綜合配套、三生融合的理念,力求實現交通樞紐與城市建設、產業發展的緊密融合,打造綜合交通示範點、科創走廊會客廳、綠水青山園中站、世界名城新名片。
備受市民關注的西站站房部分,正是其設計理念的體現。整個站房以「多維一體的交通組織,理性而充分的綜合開發,既有江南氣質又具未來感的城市空間」為設計理念,整體以「雲」的形象出現,形成既統一、又鮮明的整體造型。「雲」既呼應了杭州獨有的山水格局,又象徵了城西科創大走廊的科技精神。
杭州西站樞紐站房鳥瞰圖
包含綜合交通和地方配套在內,西站站房佔地約15公頃,鐵路站場為東西向高架形式,站房南北最寬處為312米,地上建築面積約50萬平方米,其中車站和鐵路配套約30萬平方米,綜合交通和地方配套約20萬平方米。
站房最高處約52米,地上共5層,一層是高鐵出站層和通行公交、大巴、計程車、社會車輛等綜合交通設施層;二層是快速出站和城市服務設施層;三層是高鐵站臺層;四層為高架候車廳和高架落客平臺層;五層是空中花園連廊和候車室旅客服務層。其地下空間的部分則為城市軌道交通和停車設施。
南廣場計劃設置一座「雲門」意向的建築。
雲門
在杭州西站的南廣場,將計劃設置一座「雲門」意向的建築,它是西站樞紐和城市聯繫的門戶,規劃設置公共空間和服務設施,還具有長三角科創展示中心、良渚文化展示等功能。
項目設計團隊的工作人員說:「火車站是一個人員流動和集散的地方,也是很多人來到杭州的第一站。雲飄浮在空中,可以自由移動,用『雲門』歡迎來到杭州的人們,這樣的寓意使兩者剛好契合。」
除了寓意著人流,「雲門」還寓意著數據的流動。
「杭州是網際網路新經濟之城,西站所在的未來科技城更是新經濟高地,這扇『雲門』還代表著網際網路信息數據間的自由流動,象徵著高度發達網際網路信息新經濟。」
無柱空間
西站的站房在設計上體現了獨特的空間形象。面寬78米的無柱空間使高架候車廳更顯寬敞明亮。其內部四向立面設計和空中花園連廊,創造出獨特的江南韻味。
「雲谷」設計讓旅客可以快速進站
自然光線可直接照進地鐵站廳
杭州西站計劃引入新建的商合杭、滬乍杭、杭溫、杭臨績等鐵路,可通達上海、南京、黃山、武漢、南昌等國內大中城市及省內各個方向,更是「軌道上的長三角」節點工程。
杭州西站樞紐站房西立面
從杭州西站11臺20線的站場總規模設計來看,它的規模小於杭州東站。但從其引入的鐵路線走向來看,通達性或並不弱於杭州東站。
這麼多的鐵路線,將為杭州西站帶來巨大的鐵路客流。這些客流還將與地鐵、公交等市內交通形成巨大的換乘效應。因此,西站交通流線的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
杭州西站充分利用了鐵路站臺下部空間,集中設置公交、大巴、網約車、計程車、社會車輛等換乘空間,利用兩個鐵路站場中間拉開,形成「雲谷」,引入自然光線直達地鐵站廳層。各種交通方式無縫銜接,形成以人為本、多維一體的交通組織。
雲谷
西站利用兩個鐵路站場中間拉開形成「雲谷」,聯通南北廣場,打造高效的中央進站系統,來自市內公交、地鐵等交通工具的大量客流可以通過中央進站系統直達高架層,與高架匝道進站旅客共享東西兩側腰部進站大廳,縮短旅客流線,讓旅客可以快速進站。
候車廳北向直面吳山、寡山,使乘客在候車廳中就能看見站外的青山綠水,營造出綠水青山園中站的意境。
TOD模式引領開發的西站科創新城
將體現空間大疏大密,城景有機結合
和其他一些火車站龐大低矮的建築不同,杭州西站在站房的上方規劃了多幢摩天大樓,使整個車站顯得特別高大。未來,這些大樓在豐富美化杭州城市天際線的同時,還將承擔商務和商業等多重功能。
這充分體現了杭州西站「站城一體的功能布局理念」。站中有城,城中有站,創造良好的公共空間和文化體驗。其高架式站場設計,還提高了城市地面南北向的連通性,通過城市服務設施層和空中花園連廊,營造站城融合良好的慢行體驗。
西站周邊面積達13平方公裡的西站科創新城(待命名),規劃布局為「一心、一園、一帶、多組團」,將和杭州西站一同整體開發建設。
一心為城市核心,即西站樞紐及站城綜合體,站城綜合體概念方案建築面積約130萬平方米,分布於站房南北兩側,規劃文化、商業、休閒、公寓、辦公等業態。
一園是北部的待命名的兩山公園;一帶是聯山融水的人文生態帶;多組團則是有多個宜居宜業的複合型社區。
結合城西科創大走廊建設,西站科創新城將擴大西站樞紐的輻射效應。利用和保護好城西優美的自然環境,核心區採用高強度高密度開發,樞紐北側利用吳山、寡山的真山真水打造大面積生態文化公園,實現站在城中、城在園中、城景交融、藍綠交織,打造「站城一體、三生融合」的高鐵樞紐和生態科創新城。
杭州西站樞紐是中國火車站的4.0版
——著名建築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程泰寧先生專訪
杭州西站樞紐站房,由著名建築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程泰寧先生領銜的中聯·築境設計團隊為主設計。
程先生和杭州頗有緣分,浙江美術館、杭州城站、黃龍飯店等都是他的作品。
關於杭州西站樞紐站房設計,都市快報對程泰寧先生進行了專訪,一起來聽聽他的解讀吧。
程泰寧院士。攝影 江玥
總體構想
城站一體、融合發展
我曾主持過杭州城站站房設計,杭州火車東站也參加了競標。對杭州我很有感情,所以當聽說杭州西站站房徵集方案,很快就決定要設計一個我心目中的杭州西站。
我們多次考察未來科技城,有了越來越清晰的認識,它是杭州未來城市發展的重要驅動引擎,這裡的火車站,也要和未來科技城定位匹配,它要能為未來科技乃至整個杭州的發展,增添活力。
最終,形成了城站一體、融合發展的總體構想。
方案經過多輪修改
西站樞紐方案經過多輪修改。
第一輪我們做了一個10平方公裡區域規劃和2平方公裡站房綜合交通樞紐規劃。融入酒店、會議中心、住宅、博物館、大劇院等,希望能帶動整個未來科技城的發展。
後來又改了多次。
未來鐵路樞紐開發,應該是儘可能深入城市中心,通過各種交通方式的引入,城站一體。因此車站不再僅僅是交通中轉,還要融合休閒娛樂、會務會展、旅遊住宿等,承載城市綜合功能,改變城市布局和城市功能分布。
杭州西站樞紐是個大溼地公園
猶如建在「水之上、雲之下」
按照設想,杭州西站樞紐是一個和杭州城市景觀融為一體的大溼地公園,所有的建築融入到自然環境之中,猶如建在「水之上、雲之下」。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直比較關注人和自然的和諧相處。古人園林設計比較推崇「枕上見千裡」「天地入我廬」;「不下堂筵,坐窮丘壑」的意境。不用走出屋外,山水本意已全部瞭然在心。這也是我做設計一直堅持的理念。
設計過程中,相關領導多次提到,這裡能不能看到吳山、寡山(西站樞紐北面兩座山)。設計過程中,重點考慮了把西站樞紐站房和杭州西部生態帶融為一體。
中國火車站發展
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我從50年前開始研究火車站。目前中國火車站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1.0版就像現在的北京站,1959年建國10周年設計建造。這個階段的火車站,是城市的大門,重點是好看不好看、寬敞不寬敞,所以北京站建造得富麗堂皇,對城市交通以及配套功能結合上,考慮得比較少,人車混流,下了公交站走到車站門口將近1公裡。
2.0版以現在的上海站為例,設計了高架候車室等,大大縮短乘客購票、候車、乘車的路程。這個時候已經開始有立體設計的理念。但上海站的最大問題,還是平面進、平面出。東西兩個出口,出站人流在廣場有交叉。兩個進口,橫向也有交叉,顯得很亂。
杭州城站完全是按照立體交通來考慮的。地下出,高架進,兩股人流不會有交叉,所以很有秩序。當時我們考慮,至少一半的人會從地下離開,根本不需要到地面來,所以我就把售票、候車廳都設在高架層,同時預留很多平臺,用於緩解高峰人流。地鐵也考慮進去了。
20多年前,杭州連地鐵的影子都沒有,別說立項了。但設計的時候我還是堅持引入地鐵。當時預算不多,還需要盾構部分地下工程,預留出口,會影響工期,爭論非常激烈。最後決定找市領導拍板。市領導說,咱們還是應該看遠一點。就是這一句話,這個方案就落實了,所以後來地鐵1號線進城站的時候,地鐵就接進去了。當時要是不預留,現在再想接入,重新開挖,工程量不是一般的大。所以到了城站,就是標準的2.0版了。
3.0版什麼特點呢,除了立體交通組織之外,站房本身設計有很大突破。候車室,以前是不連通的,現在打通了。比如火車東站、南京南站,都是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很寬敞明亮的候車室,視線通透。你不必擔心找不到候車室,找到一個入口就行了。也更符合交通要求,跟城市交通有一定的結合。
我們現在想做的西站樞紐,是4.0版。特點是進一步加強高鐵站和各交通方式的銜接。西站樞紐有4條地鐵引入,另外,長途客運、計程車、社會車輛也都進去了,完完整整成為一個綜合交通樞紐。
更重要的一條是,西站樞紐做到了站城融合。現在我們看高鐵站,不是只看站區這一部分,要看和整個城市的融合度。西站樞紐遠遠看去,就是一座城市建築,東邊是良睦路,西邊是高架,從很遠的地方過來,就開始進行交通分流,因此從更大範圍把交通疏解了,不會像火車東站一樣導致交通擁堵。
「雲系列」設計
打造中國火車站4.0版樣板
西站樞紐總共5層,特色之一是站房十字雲谷形通道。現在的高鐵站,一般都是單向通道、雙向通行。西站樞紐站房的十字通道,相當於東西和南北雙向通道、四面通行。
現在的高鐵站,計程車很難找。在西站樞紐設計的時候,我們把中間軌道拉開,這麼一個區段是沒有軌道的,形成一個光谷。陽光可以通過光谷一直照射到車站裡。乘客可以通過這個光谷,看到地下的地鐵、公交車、計程車等,可以特別清楚明了地找到要去的地方。說不定以後會成為杭州西站的一個景點。
除此之外,西站樞紐還有雲軌、雲門、雲廳等「雲系列」設計,既融合了當地的自然山水,又融合未來科技城「未來感」「科技感」,可以說是中國高鐵站4.0版的一個樣板。
見習記者 黃煜軒 記者 殷軍領
通訊員 範蘇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