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帝制時代的越南,年號的訂立與頒行,無不與皇帝的政治意志緊密相連。皇帝正是通過年號這種形式,把帝王意志滲透到國家日常生活中。越南末代王朝阮朝學習明清年號制度一元一世定年號,阮朝十三位皇帝,除短暫繼位的恭宗沒有年號外共制定十二個年號,其中協和年號未使用。越南帝制1945年滅亡年號也消失,但文物上留下的年號仍可一窺阮朝的漢文化痕跡。圖為阮朝歷代年號銅錢。
越南阮朝第一個年號是嘉隆,當時阮朝建立者阮阮福映建國號南越並以嘉隆為年號,後清朝封其為越南國王。嘉隆意為取「嘉定升隆"以示一統越南天下。中國史料《清史稿·越南傳》則記載為:「阮福映之得國也,藉嘉定、永隆兵力居多,乃取二省為年號,曰嘉隆。」圖為嘉隆年號的聖旨。
阮朝第二為皇帝阮福膽嘉隆十八年即位(1819年),改元明命。在位期間,國力最為鼎盛,後於明命十九年春三月甲戌,初定國號曰大南。明命年號取自《尚書·鹹有一德》「克享天心,受天明命」。明命帝為阮世祖的庶四子,在英睿皇太子早逝後過繼給承天高皇后為子,嘉隆帝定他為「嫡子」。其後阮福膽改名阮福晈,被冊立為皇太子。明命年號也透入了其表明自身皇位的正統性,其登基是天命所歸。圖為明命年號的越南聖旨。
越南阮朝第三個年號是紹治,當時即位的紹治皇帝繼承強大的大南帝國(疆域包括高棉和萬象等地),為表示尊重自己的父親明命帝定年號紹治,其意為「紹先皇明命之治」。紹治統治時期亦是一成不變的尊重父祖舊治,為守成之主。圖為紹治年號的越南聖旨。
阮朝翼宗阮福時紹治七年繼位,改元嗣德,這是阮朝第四個年號。《大南實錄第四紀》卷一載嗣德之意為「嗣先皇紹治之德」。嗣德在位期間大南國逐漸衰落,法人入侵,侵佔南方數省,籤訂不平等條約,越南逐漸淪為法國殖民地。
嗣德死後養長子阮恭宗繼位,但繼位三日就被廢未制定年號。後權臣擁立紹治帝庶二十九子郎國公阮福洪佚,更名阮福昇改元以明年為協和元年,協和出自《尚書·堯典》'"協和萬邦,黎民於變時雍"。但這位皇帝也因在位不足半年年號並沒有使用,之後即位的阮福昊改元建福。這位在位一年的小皇帝時期越南與法國籤訂《第二次順化條約》,越南成為法國的保護國。越南將清朝頒賜的越南國王金印熔毀,宣布與清朝脫離朝貢關係。
建福帝之後阮福明即位,改元鹹宜。鹹宜出自《詩經》:"景員維河,殷受命鹹宜,百祿是何"。鹹宜帝在位時越南淪為法國殖民地,法人對皇室囂張跋扈。鹹宜帝以皇帝的名義發布《勤王詔》並向滿清求封,越南各地人起兵反抗法國的殖民統治。越南各地紛紛舉兵響應,這場反對法國殖民統治的運動被後世稱為「勤王運動」。後鹹宜帝經過幾年反法運動後被叛徒出賣給法人,最終被俘並被流放至阿爾及利亞並終老在哪裡。圖為鹹宜反法時期的聖旨。
鹹宜帝出走發動勤王運動後,法國殖民政府為了安撫民心,與慈裕太后商議立堅江公阮福膺祺為皇帝。於是在鹹宜元年八月九日按帝系名改名阮福昪並行晉光禮,十一日即位,改元同慶,同慶為中興同慶之意,此時作為法屬附庸的阮朝為掩蓋法人殖民色彩而號稱同慶帝與法人合作是中興大南(同慶帝自詡為「寡人復啟中興」),同慶繼位在法人的保護下聲稱大南「國泰民安,普天同慶」。
同慶帝去世後,法人擁立阮福寶嶙登基並按帝系表改名為阮福昭,改元成泰。成泰源自《易經》「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泰為安定之意。成泰帝繼位後留心於國事,體察民情。在位期間,表現出對西方社會相當友好的態度,也是首位學習開車以及剪西式髮型的越南君主。不過,雖深受法國教育的影響,但他對自己的國家被法國人所控制感到悲哀。成泰十七年成泰帝在未經法國殖民政府的同意下任命了官員,最終成泰被廢。
成泰被廢後年僅成泰之子8歲的阮福永珊為皇帝,改名阮福晃改元維新。維新出自《尚書》「鹹與維新」,其意為大南在法人的保護之下國家維新,百姓安樂。維新帝在位時法人囂張跋扈,維新帝深惡痛絕,1916年(維新十年)4月底,維新帝與越南光復會成員秘密見面,策劃反法,最終失敗被俘。維新帝與其父親流放留尼旺島,因維新帝曾反抗法國的殖民統治,越人對其評價很高,越南各地都有以他名字命名的「維新路」。
1916年維新帝被廢,同慶帝之子阮福寶嶹被法國殖民者立為越南皇帝,改元啟定。「啟」為開始,「定」為平安、平靖之意。因成泰維新兩帝忤逆法人意志,啟定為表明自己甘為法人傀儡而定年號為啟定。其在位時頒布了許多有利於法國人的法令,他本人亦如其父偏向法國人,因而不受越南人的歡迎。圖為有啟定年後的聖旨。
越南最後一個年號的保大,是啟定之子阮朝末代皇帝保大帝的年號。保大取自《左傳》「」其六日: 」保大、定功、安民、和眾」,寓意延續阮祚建功立業。惜阮朝無能,保大亦只是法之傀儡,其最終與同使用此年號之遼天祚帝、南唐中宗一樣國祚行將就木。這個年號最終出現在1950年代保大擔任國家元首的越南國,1955年10月26日保大第二次被廢,保大年號從此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