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2020年(可以整除)農曆庚子年,剛好是一個甲子。還記得1900年的辛丑條約嗎?也成庚子賠款,剛好120年了兩個甲子,自然就存在閏月現象了。對於閏月你知道多少呢?
閏月,是一種曆法置閏方式。閏月特指漢歷(民間亦稱農曆)每逢閏年增加的一個月(為了協調回歸年與漢歷年的矛盾,防止漢歷年月與回歸年及四季脫節,每2至3年置1閏,古代曾採用19年置7閏的閏周,到唐代的《麟德歷》時廢除了固定閏周,採用無中氣月置閏,因此是該閏時置閏)。有時,閏月也指公曆的閏年中包含閏日的月份(特指公曆閏年的二月)。我們在小學的課本上都已經大概的學習過了,今天再用比較系統的方式幫大家梳理一下。
閏月記算法:農曆年中月以朔望月長度29.5306日為基礎,所以大月為30日,小月為29日。為保證每月的頭一天(初一)必須是朔日,就使得大小月的安排不固定,而需要通過嚴格的觀測和計算來確定。因此,農曆中連續兩個月是大月或是小月的事是常有的,甚至還出現過如1805年六、七、閏七月是小月,八、十、十一、十二四個月是大月的罕見特例。
那麼多長時間加一個閏月呢?最好的辦法就是求出回歸年日數與朔望月的日數的最小公倍數:我們希望m個回歸年的天數與n個朔望月的天數相等,也就是應有等式:
m×365.2422=n×29.5306
在這個等式中我們不能直接求出m和n,但可以求出它們的比例:
這個比例的近似值分別為:
在這些分式中,分子表示回歸年的數目,分母表示朔望月的數目。例如第六個分數式19/235=19/(19×12+7)表示19個回歸年中必須加7個閏月。
那麼閏月的計算方法大家已經知道了,但是閏月和二十四節氣也有很大的關聯,自然在民間也會有很多禁忌,就和大家簡單列舉幾項吧,當然祖國地大物博很多地方的民風民俗也會有區別,就僅供大家參考吧。
一、買閏月鞋,為父母增福增壽
很多地方,盛行閏月年為父母買鞋的習俗,並有俗話為佐證「閏月鞋,閏月穿,閏月老人活一千」。所以,成年的子女,都會在閏月年為父母買鞋子,以表達對父母的孝順和祝福,祝福父母健康、平安、長壽。
關於買鞋的時間,各地有所不同。有的地方,子女是在閏月前的一個月買,好讓父母在閏月的第一天就穿上,福壽延年。有的地方,子女則是在閏月年前,或者在閏月年初,早早地把鞋子買好,放在家中,說這樣更可以為父母增福增壽。
二、為老人準備壽衣、壽材,祈福延壽
舊時,老人們很重視自己的壽衣、壽材(棺材),六十歲左右的老人就開始考慮這些問題,互相之間還要交流討論。
壽衣是很有講究的。從裡到外、從頭到腳,每件衣服的樣式都有說道,而且要把一年四季的都備齊。壽衣準備好後,老人們每年都會把壽衣拿出來晾曬,接觸陽氣。而閏月年,因為比普通年份的十二個月多了一個月,「天增歲月人增壽」是很多地方說法中的共識,所以在閏月年裡準備的壽衣、壽材,祈福延年的效果更為顯著。
三、為老人提前修墳建墓,延年益壽
以前的皇帝,幾乎是在繼位登基之初,就開始為自己建造陵寢,相傳陵寢越早建造好,越會為自己增壽。這種看法由皇帝影響到帝王大臣、富貴之家,後來只要有條件的人家,都會儘量在老人身體還很健康之時,就請高人選擇吉地,並擇日請能工巧匠建造墓地,以為老人延壽之用。
四、回娘家吃閏月飯,合家團聚愉悅老人的身心
以前,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出嫁從夫,行動要聽婆家的安排,回娘家也不能隨意,回去住幾天也要聽婆家的吩咐。而在多出來的這一個月裡,娘家就可以接女兒回來,讓嫁出去的女兒和娘家人團聚,也顯示我家女兒是有娘家撐腰的。
如今的盛世真是我們都所期盼的,不負韶華只爭朝夕吧,有時間多和家人陪伴才是我們繼承中華優良傳統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