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數十年 「限時油飯」老味道

2020-12-21 中國臺灣網

傳承數十年,「限時油飯」老味道

  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天當中重要的活力來源,非早餐莫屬。中西式早餐種類繁多,常常令人不知該如何選擇。雲林縣北港鎮,有著濃厚歷史人文背景,朝天宮更是名聞遐邇,每逢假日便吸引來自各地的信徒前往膜拜。除了歷史人文之外,豐富的美食也是抓緊外地人的心。而限時油飯,更是當地的一大特色。

  簡樸的擺設,歲月痕跡的建築,一塊簡單的招牌,就是這裡典型的傳統特色。短窄的巷弄裡,純樸親切的聲音,此起彼落。限時油飯,令人聞香而來。這就是北港人的早餐,一碗油飯、白面線糊就是一天活力的來源。提到限時是因為這是屬於早餐的一種,當然先來才能品嘗,後到就要小心向隅。

  看似簡單的油飯,可是外地都吃吃不到的好滋味。米飯粒粒晶瑩、魯瘦肉不幹不柴,充分吸收滷汁的精華,淋上去更增添風味。這碗特殊的油飯,還有一位不起眼的功臣就是這塊滷蛋白,乍看像豆腐,吃起來的口感卻截然不同,經過滷汁洗禮的蛋白,口感札實,更是令人吃得欲罷不能。店家將蛋白和肉一起下去滷製,而生蛋黃則和白面線糊一起攪拌,料多味美,早已深深植入在地人的心。

  下回來到北港,除了體驗豐富的歷史人文,到朝天宮膜拜後,不妨也來品嘗這些,只要幾個銅板的老味道。

相關焦點

  • 餓底出動廣府廟會祠堂飯 以味道傳承廣府文化!
    為期7日的2016年廣府廟會,除了每天要表演看,非遺的展示,還有美食街等等,今年其中一個新亮點,當然是廣府廟會分會場——越秀區礦泉街祠堂飯!秉承以飲食為文化載體,邊吃邊傳承的精神,餓底出動今次出動到祠堂,感受最接地氣、最有年味、最具有廣府特色的祠堂飯!
  • 傳承文化餐飲尋找老包頭味道
    「傳承文化餐飲尋找老包頭味道」活動,讓美食回歸傳統技藝挖掘民間高手。探尋縈繞在記憶深處的味道。6月19日上午10時,「傳承文化餐飲,尋找老包頭味道」活動的啟動儀式在東河區舉行。涼粉燦如美玉、細如脂,薄薄的多孔漏勺在粉坨上慢慢畫旋,旋出的涼粉長而不斷,光滑透亮,黃瓜絲、花生芝麻碎、辣椒油、蒜汁、芥末汁、扎蒙油、醋,再來上來一勺特製底湯。那滋味,只有吃過了才懂。
  • 大米還可這樣做,米飯油潤蔬菜脆爽的上海菜飯,幾十年的老味道了
    大米還可這樣做,米飯油潤蔬菜脆爽的上海菜飯,幾十年的老味道了民以食為天,食以「飯」為先,南方吃大米,北方吃麵粉。菜飯是江浙滬一帶的經典主食之一,米飯飽滿油潤,深色的菜葉很香,鹹肉粒的鹹鮮讓整碗飯得到升華。而且這樣做的菜飯很香、很鮮美,美味卻更家常簡單。上海的菜飯是會加鹹肉和豬油的,吃的清淡的也會做純粹的青菜菜飯。青菜也有兩種做法,一種是後放青菜,保證青菜綠意盎然,一種是先放青菜,雖然青菜會發黃,但是會有濃濃的菜香味。
  • 傳承經典老香港味道!刷爆朋友圈的太哼冰室終於拔草啦!
    傳承經典老香港味道!刷爆朋友圈的太哼冰室終於拔草啦!有一個吃貨朋友的好處,就是經常會被安利各種平價特色美食。最近又挖到了一家、藏中大地鐵站附近的「太哼冰室」的港式茶餐廳,老闆為了還原老香港的味道,原材料都是從香港那邊採購的。
  • 油飯,屬於臺山人的元宵節味道!
    元宵節在臺山, 大多數人會在這一天, 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油飯。 元宵佳節,除了吃湯圓這一具有代表性的節日食品外,吃油飯也是臺山人的習俗,煮油飯基本每家每戶都會做,油飯的香味也成了大部分臺山人過元宵的一種印記,無法忘懷。
  • 「全域旅遊」老顏神街:傳承博山老味道
    近年來,博山區堅持全域融合發展思維,依託紅葉柿巖旅遊示範片區,尋找記憶中的老味道,全力打造博山小吃一條街——老顏神美食街,讓大家切身感受到濃濃的「博山味道」。位於姚家峪禹王山居的老顏神美食街上,古色古香的建築分列排開,老顏神酒館、博山烤肉、博山燴菜、博山灌湯包、博山煎餅等各種特色美食香氣四溢,吸引了大批遊客駐足品味,煙火氣中的門店和懷舊的時光,令人頓生暖意。
  • 哈爾濱老道外之老味道
    作為城市的起源地,老道外在百年的發展中沉澱了濃鬱而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傳承了眾多的「老字號」飲食。這些老字號不但滿足著伴隨其成長的老道外人的味蕾,也奠定了眾多年青人心中的老味道。民以食為天的中華民族,味道關係著社會文化的發展,具有非凡的意義。
  • 弘揚匠人精神 傳承安陽味道
    將熟豬油燒熱,用雞蛋黃、澱粉、白糖和水,調和打勻,倒入油中。炒糊最考驗廚師的功力,手上要不停地推攪,必須順同一個方向攪動,使蛋黃、油和生粉充分乳化。雞蛋的金黃在豬油的潤色下更加明亮,當蛋黃糊變得鬆軟彈韌,不粘炒鍋,即可出鍋。
  • 臺灣的 「古早味油飯」 到底是怎樣的味道呢?
    一日三餐白米飯,吃多了會覺得單調。油飯不但有豐富的材料和濃鬱的味道,做起來簡單,口味多種,可以加入各種各樣的菌菇,海鮮乾貨類的材料。在臺灣,油飯是家喻戶曉的小吃,可以輕鬆的在街頭發現油飯的足跡。在臺灣千百種口味特異的小吃中,唯有油飯在臺灣人的一生中扮演著極為特殊的角色,伴隨成長、帶有喜慶意味。
  • 白切文昌雞加上雞油飯,這才是正宗海南味道
    小江在海南待了三年,自認為已經吃遍了海南菜,不論是文昌雞、加積鴨、東山羊、和樂蟹這樣的四大名菜,還是醃粉、椰子飯、清補涼這樣的街頭小吃,他都嘗了個遍。今天本地的一位同事向他推薦了一家海南雞老飯店,這次光顧真的是讓人印象深刻,這次經歷徹底刷新了他對海南雞吃法的認識。
  • 閩南夜話|美味的滿月油飯
    ——終於又可以品嘗到正宗油飯的味道了。若不是小寶寶滿月,想吃如此美味的油飯還真不容易。老家習俗,嬰兒滿月要吃油飯。家中若有嬰兒滿月,總會請大師傅到家裡來烹製大量的油飯,贈送親朋好友,分享喜悅。廈門晚報記者 劉東華 攝滿月油飯主要食材是糯米,烹製軟硬適中、香氣四溢的油飯,看似簡單,實則並不容易。
  • 西安首家「名古屋鰻魚飯三吃」160年的味道傳承,你懂得~
    所以,這次我們的主題就是你愛的鰻魚飯——石葵·鰻魚飯三吃不過這次是很細緻的關東做法,我個人對於這種傳統的做法還是蠻喜歡的,畢竟所帶來的口感和味道都是很完美的!沒錯,這次就將那傳承160年非常地道的名古屋「鰻魚飯三吃」完美的呈現在你眼前!
  • 臺灣寫真:吃並快樂著--臺灣"油飯"的前世今生
    過去,臺灣人在新生兒滿月、嬰兒周歲和男子弱冠之年的日子,以及女兒出嫁時,都備油飯饋贈親友。而在農曆七夕,家有十六歲以下少兒的臺灣家庭則以油飯作為祭拜「七娘媽(織女)」誕辰之食品,拜謝「床母」庇佑家中幼兒。據說有些地方,若老人壽終正寢,被看作是一種前世積德的喜事,也會在喪事過後贈送油飯。  「林合發」的女主人說,以前都是家家戶戶自己做油飯,鄰居親朋自帶鍋碗去盛。
  • 老味道 | 靠一碗鴨肉飯,這店火了15年!
    在澄海蓮下有這麼一碗鴨肉飯,已經開了15年之久了,許多食客願意為了它驅車前來。每天下午6點開檔,早來都沒得吃。就連不喜歡鴨肉飯的人,在試過一次之後也都逃不開「真香」定律。我是一個很願意嘗試新事物的人,這家鴨肉飯真的從我讀高中的時候就已經被瘋狂安利的,所以這一次去蓮下,我硬生生的從下午等到了傍晚,就等著6點一到來上一碗香噴噴的鴨肉飯。
  • 在廈門,最久傳承了31年的這10種老味道,吃過一半以上的才算是真吃貨!
    下面這10家餐廳憑著自己日復一日的匠心出品,斬獲了『經典傳承獎』。它們或是紮根廈門多年的經典閩南味,或將正宗的地方料理帶來廈門,因為它們的存在,才讓這座城市有著時刻溫暖著我們的好味道。從汕頭火到廈門的排隊神店八合裡,作為潮汕菜系正宗味覺的代表者,他們家可是火到連謝霆鋒都上門拜師學藝。上過的電視、獲得的獎項更是數到手軟!
  • 神木美食粉糊糊:傳承四十年經典老味道
    (圖片源於網絡)  「不要小看粉漿飯,吃倒塌財主沈十萬」,在神木民間流傳著這樣的說法。粉糊糊是神木的特色吃食,也是神木人的最愛。40年來,他從擺地攤開始,一步步把自己的名字打造為神木特色美食的代名詞。這些年來,隨著神木經濟起起伏伏,數不清的餐飲企業走馬燈似的出現又消失,而他卻靠著踏實做事和誠信經營,在餐飲界種下一棵茁壯成長的常青樹,生意一直穩步上升。不僅如此,武二寶還培養了自己的徒弟,郝彥平就是其中之一,他在鐘樓洞武二寶曾買下的三間門面房裡經營了13個年頭。
  • 火爆3年!斬獲超多老食客的古法老壇酸菜魚!生猛活魚現做!限時99元...
    店裡賣了3年的王牌單品,多少人貪戀這一口鮮嫩爽麻的嫩魚片,老壇酸菜的爽脆,真的是越吃越上癮!  古法醃製,五味俱全,味道直擊靈魂!酸菜現場炒制,入口更爽脆,更驚豔!    除了魚肉以外,這裡的老壇酸菜同樣不容錯過!純手工製作無添加,醃製數十天,十分鮮爽與酸濃!
  • 味道 味道的傳承
    上釀酒,下釀油。好在不缺酒和油。7月,陝西三套生活頻道和合江電視臺主辦「主持人暨荔枝仙子大賽」,就選中先市作為舉辦地。誰能想到在滿是醬缸的地方,拍出的節目極具古典美。醬油炒飯,說起來就想起了童年,除了炸醬麵就是醬油炒飯了。隔夜的硬米飯經過媽媽的手,立馬變得熱氣騰騰,用勺子大口大口的吃。
  • 在廈門,這10種經典傳承的好味道,都吃過就算你厲害!
    新鮮斑魚肉、斑魚骨配上數十味中藥熬煮出來的魚湯做底,涮上1mm厚的透明斑魚片,再蘸上秘制的醬汁,成就了火爆8年來的秘密。 專注鹹魚20年的阿村鹹魚檔雖是一間小店,溫情卻不斷。每到飯點,一街的老食客都會湊在一起聊聊家常。即便春節也不打烊,想吃到隨時都能夠吃得到。
  • 老味道 | 靠一碗鴨肉飯,火了15年!
    一大盆燜鴨裡面腐支也是不少,好像平時我們吃的鴨肉飯裡面,燜鴨放腐竹會比較多,但是老闆另闢蹊徑,放了我們拜神常用的腐支,有想法。腐支就像海綿一樣吸滿了湯汁,不像腐竹久煮會爛,腐支是越煮越入味。趕忙讓老闆娘給我來上一碗加料的,平時一碗是15元,我加料一碗20元,價格有點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