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充足、清新爽口、肉質鮮嫩、味甜無渣、可湯可炒……在南海三山林嶽,這裡深藏著一種遠近馳名美味——有著「筍中之王」稱號的林嶽吊絲丹。
踏入5月,又到了吊絲丹上市的季節了!
一筍21味,總有一款適合你!
在大部分人眼中,竹筍雖然一年四季皆有,但印象中只有春筍、冬筍味道最佳。
而賞味期在5-9月的夏筍——林嶽吊絲丹筍以細嫩、爽脆、無渣的絕佳口感著稱,它既可當水果生吃,又可以炒食煲湯,而且不論是蒸、煮、燜、炒,或是冰鎮,各種做法都令人回味無窮,因此一度馳名廣佛兩地。
冰筍:吃慣了蒸、煮、燜、炒,不妨試試這個做法簡單而味道不簡單的冰鎮筍片。這道菜式將竹筍去殼後,選取較嫩的部分,經過開水「焯」幾分鐘,瀝乾「過冷河」後切成薄片鋪於冰盆上面。
吃的時候蘸取芥末醬油或辣椒圈豉油,即可品嘗到異於傳統吃法的冰爽嫩滑的口感。
蠔油竹筍:最通常的食法,蠔油和竹筍的美味交融,除了保留了竹筍的鮮甜以外,還有金黃金黃的蠔油搭配,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佳餚哦!
竹筍炆鯽魚:出名肉質鮮甜的鯽魚,吊絲丹筍的口感有點像沙葛般爽口,但又帶點清甜,和鮮嫩的魚肉搭配,可謂絕佳!
竹筍炆鴨仔:用吊絲丹筍燜制而成的鴨肉完全入味,咬一口香汁四溢,美味無窮,要是覺得吃得有點膩的話,再吃一口筍,口感清爽,瞬間消除膩味。
椒鹽筍:椒鹽筍外殼酥脆,內裡爽滑多汁,一口咬下去,既有椒鹽的鹹香脆口,又有吊絲丹的爽脆清甜,口感豐富。
除了以上幾種,吊絲丹還可以烹製出竹筍炒三絲、竹筍炆牛腩、竹筍炒麵、筍絲魚茸粥、竹筍骨頭鴨湯等21款不同菜式,無論你喜歡清淡還是「重口味」,吊絲丹都能滿足你!
▲筍宴
說起林嶽吊絲丹,相信有很多街坊都會對這個名字表示疑惑,其實背後也有個美麗傳說。
相傳吊絲丹的名字是源於赤腳大仙和太上老君合力救活村民阿泉和阿娣的兒子阿寶的故事。阿寶因失足墜崖而死,恰巧路過的赤腳大仙和太上老君聽到阿泉和阿娣的哭喊聲,於是用一條絲線吊下仙丹救活了阿寶,而阿寶復活的地方後來長出一片竹林,且竹筍爽脆可口,因而將這種竹筍命名為「吊絲丹」。
其實林嶽種植吊絲丹筍的時間不短,而且經過多番培植才形成今天的品質的。上世紀20年代,西步村有一位居民從廣州沙河引進了吊絲丹來種植。多年來憑藉著林嶽三面環水、半沙半泥的土壤環境,種植戶逐漸培植出了如今爽、甜、脆且無渣的吊絲丹。
除了竹筍本身,很多本地人習慣用竹葉尖熬水喝,據聞其和很多廣東涼茶一樣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1.這些人不適宜吃筍:
☞脾胃虛弱、消化道潰瘍、肝硬化、食道靜脈曲張、慢性腸炎等患者
☞筍系大寒之品,大病初癒、婦女經期產後、有過敏性哮喘的人,不宜吃筍。
做春筍前最好能在沸水裡先焯一下,大約煮1~2分鐘,甚至可以煮更久一些,以軟化粗纖維,有助消化。這樣也可以去除春筍的澀味,吃起來更爽口。
春筍不要空腹吃,吃之前可以先喝口湯、羹,或者吃幾口飯,以減少春筍對胃腸黏膜的刺激;吃完春筍後儘量不要吃生冷的食物,如冰淇淋、冰啤酒、生海鮮。
春筍中含有難溶性草酸,食用過多易誘發哮喘、過敏性鼻炎、皮炎等。春季本來就容易過敏,對於容易產生攝入性過敏的人來說,食用春筍還易引起蕁麻疹。因此,兒童應少量吃春筍,但不能吃毛筍;老人吃筍一定要細嚼慢咽。
目前,佛山市已被納入全國第三批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創建試點。此外,南海區已吹響創建廣東省食品安全示範區的號角!
南海區在行動!創建工作以十大重點工程為抓手,如「放心肉菜」保障工程、「放心糧油」保障工程、農產品市場管理提升工程、食品安全示範化工程(「明廚亮灶」、「陽光廠房」等).通過創建,將全面提升南海區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確保人民群眾的「舌尖上的安全」!
來源:南海發布、南海桂城、健康中國頭條
編輯:佛山新聞網 馮杏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