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曉!2020年度浙江考古十大重要發現,有你家附近的嗎

2020-12-25 杭州網

浙江發布 12月20日至22日,2020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匯報會在紹興舉行。會上,10個考古發掘項目被評為「2020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項目。具體名單↓↓

這些考古重要發現有啥特色呢?一起來了解~

餘姚井頭山遺址

井頭山遺址位於餘姚市三七市鎮,臨近河姆渡、田螺山遺址,2013年發現,總面積約20000平方米。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對該遺址進行發掘,揭露面積750平方米。

井頭山遺址是浙江省和長三角地區首個貝丘遺址,也是中國沿海埋藏最深、年代最早的海岸貝丘遺址(距今7800~8300年),表明餘姚、寧波乃至浙江沿海地區是中國海洋文化的重要源頭區域。

餘姚施岙遺址古稻田

施岙古稻田遺址位於寧波市餘姚市三七市鎮相岙村施岙自然村西側山谷中,東南距田螺山遺址約400米。經國家文物局批准,2020年,浙江進行了考古發掘。經過先期鑽探,確認此區域古水田分布範圍約8萬平方米。

如此大規模的「井」字形結構的稻田,目前在全國範圍內僅見於浙江地區,起源年代有可能早至距今6000年以上,突破了學術界對史前時期水稻田的認識。

寧波鎮海九龍湖應家遺址

應家遺址位於寧波市鎮海區九龍湖鎮應家村,分布面積約12000平方米。

應家遺址發掘區所見地層有十二層,由早至晚可劃分為史前時期,商代末期至西周早期,春秋末期至戰國時期和歷史時期等四個發展階段,其中以商周和春秋戰國時期遺存為主體文化堆積。

寧波江北慈城東門村遺址

東門村遺址位於寧波市江北區慈城鎮東門村北,南距餘姚江4.5公裡,東南距塔山僅百餘米。

東門村遺址出土遺存年代跨度大,時代特徵鮮明,尤其是廣富林文化和馬橋文化兩時期遺存的發現,為完善寧波地區考古學文化序列增加了新的材料。聚落延續使用時間長,為探究聚落形態、布局和變遷等提供了新的案例。

衢州孟姜村古墓葬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於2019年11月起對位於雲溪鄉孟姜村的三座土墩墓進行考古發掘。

目前所發現的幾座土墩墓,無論是從墓葬結構、規模還是隨葬品的種類、數量上來看,都是西周時期越墓中等級較高的墓葬,證明了衢江地區是西周早中期越文化的一個區域中心,也是越文化的一個重要源頭,證實了史書中所記載的「姑蔑」並非空穴來風。

餘姚花園新村漢六朝遺址

遺址地處餘姚市梨洲街道花園新村,北臨明清時期的餘姚南城巽水門。2020年7月上旬至11月底,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聯合餘姚市文物保護管理所對該遺址進行了2000平方米的考古發掘。

遺址具有鮮明的瀕水特徵,是浙江地區漢代基層聚落考古的重大收穫。遺址出土的木觚文書,是研究東漢早中期東南地區民間信仰的重要材料,也是餘姚作為「文獻名邦」的實證。

臨安衣錦城遺址

衣錦城遺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錦城街道,城址平面總體呈不規則形,面積約0.47平方公裡。

衣錦城是五代吳越國一座極為重要的城市,是「一軍十三州」中衣錦軍軍治所在,也是吳越國王錢鏐的葬地。考古工作表明,衣錦城是晚唐五代時期錢鏐新建的第一座城,揭示的一門三道、整齊有序的院落格局、完善的排水系統等既是吳越國王城規劃體系的再現,也是我國古代南方山水城市規劃的重要例證。

紹興宋六陵二號陵園遺址

宋六陵,為南宋時期歷代帝陵所在。2018年以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後組織發掘了一號陵園遺址和二號陵園遺址。二號陵園位於一號陵園東側約120米處,2019年主要揭露了一處大型夯土臺基,並初步發現了臺基兩側的迴廊結構,為2020年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永嘉馬鞍山元代龍泉窯遺址

馬鞍山窯址位於永嘉縣三江街道南岙村馬鞍山南麓,西距楠溪江約1.5公裡,南距甌江約4公裡。本次考古發掘工作揭露面積近230平方米,揭露出龍窯1處(不同時期窯尾3處)、儲泥池1處。

通過現有材料初步判斷,馬鞍山窯址年代為元代中晚期,產品特徵與龍泉東區窯場較為相似,產品類型包括盤、碗、洗、高足杯、爐、小口罐、粉盒等等。

紹興王陽明新建伯府遺址

2020年5月中旬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紹興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陽明故居遺址進行考古發掘。截至目前,遺址內共發掘揭露了南北向分布的呈中軸線對稱的兩進院落,基址範圍清晰,結構較為完整。

相關焦點

  • 2020浙江考古十大重要發現揭曉 寧波佔"半壁江山"
    昨日,歷經一天半的精彩匯報與無記名投票評選,2020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正式揭曉,全省共有10個項目入選,寧波成功入選5個,按遺址主體年代先後,分別為:餘姚井頭山遺址、餘姚施岙遺址古稻田、寧波鎮海九龍湖應家遺址、寧波江北慈城東門村遺址、餘姚花園新村漢六朝遺址。
  • 浙江考古奧斯卡|2020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入圍vol.3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馬黎 通訊員 郭楠 劉建安12月20日-22日,2020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匯報會將在紹興舉行。會議由浙江省文物局指導,浙江省考古學會主辦,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辦,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溫州市文物保護考古所、紹興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協辦,錢江晚報支持。
  • 2020浙江「考古奧斯卡」揭曉
    12月22日,歷經一天半的精彩匯報與無記名投票評選,2020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正式揭曉,全省共有10個項目入選,寧波成功入選5個,按遺址主體年代先後,分別為:餘姚井頭山遺址、餘姚施岙遺址古稻田、寧波鎮海九龍湖應家遺址、寧波江北慈城東門村遺址、餘姚花園新村漢六朝遺址。
  • 浙江考古奧斯卡|2020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入圍vol.2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馬黎 通訊員 郭楠 劉建安12月20日-22日,2020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匯報會將在紹興舉行。會議由浙江省文物局指導,浙江省考古學會主辦,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辦,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溫州市文物保護考古所、紹興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協辦,錢江晚報支持。
  • 浙江考古奧斯卡|2020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入圍vol.6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馬黎 通訊員 郭楠 劉建安12月20日-22日,2020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匯報會將在紹興舉行。會議由浙江省文物局指導,浙江省考古學會主辦,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辦,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溫州市文物保護考古所、紹興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協辦,錢江晚報支持。
  • 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淮陽平糧臺城址入選
    南城門附近排水設施均為本報資料圖片陶碗玉冠飾殘片平糧臺城址發現中國「三最」●年代最早、最為完備的城市排水系統●最早的城市「中軸線」南北大道●最早的雙輪車轍大河網訊(河南日報記者 溫小娟)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於5月5日下午在北京揭曉,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成功入選。
  • 河津固鎮宋金瓷窯址入選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山西已有13個項目14次獲此殊榮  山西日報報導,4月12日下午,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在北京揭曉。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河津市文物局共同發掘的河津固鎮宋金瓷窯址,以揭開山西古代陶瓷業的神秘面紗而成功入選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至此,山西考古已有13個項目14次獲此殊榮。
  • 血池遺址獲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4月12日,被譽為中國考古界「奧斯卡」的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最終評選結果在北京揭曉。由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和中國國家博物館、寶雞市考古研究所、鳳翔縣文物旅遊局、鳳翔縣博物館、寶雞先秦陵園博物館聯合組隊發掘的陝西鳳翔雍山血池秦漢祭祀遺址榮獲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 2020浙江考古十大發現之一—— 永嘉馬鞍山龍泉窯遺址
    2020浙江考古十大發現之一—— 永嘉馬鞍山龍泉窯遺址 2021/01/03 09:01 來源:溫州日報甌網 編輯:單暉 瀏覽:1408
  • 二一九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雲上」揭曉
    資料圖片5月5日,由中國文物報社、中國考古學會主辦的「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在北京揭曉: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甘肅敦煌旱峽玉礦遺址、湖北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新疆奇臺石城子遺址、青海烏蘭泉溝吐蕃時期壁畫墓、廣東「南海I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入選
  • 「200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揭曉
    由國家文物局指導,中國考古學會、中國文物報社共同主辦的200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於2004年4月11日揭曉。    兩年來,各地文物考古部門、部分高等院校及其他科研機構積極承擔國家文物局和有關部門立項的課題,有針對性對一些遺址進行考古調查、勘探和發掘,並注意了現代科學技術在考古研究中的應用,取得了重要成果。與去年的形式相同,今年的評選仍邀請各項新發現的考古隊長到北京進行學術報告,以多媒體的形式展示考古發現的內涵與意義,現場為評委和聽眾的答疑,並現場進行評選結果揭曉。
  • 2020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推薦項目(三)
    經過發掘,我們對二號陵園的整體建築布局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雖然尚未完整框定二號陵園的整體範圍,但可知其空間尺度遠大於一號陵園。鑑於目前二號陵園的兩座大型建築內均未發現龜頭殿石藏遺蹟,初步判斷該組遺址應為某帝陵攢宮的輔助陵園——下宮遺址。這也將為我們下一步完整揭示該帝陵的上、下宮陵園結構打下重要的基礎。(供稿: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敦煌旱峽玉礦遺址入選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敦煌旱峽玉礦遺址入選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5月5日下午揭曉,我省敦煌旱峽玉礦遺址從20個考古項目中脫穎而出,位列「十大考古」。旱峽玉礦遺址是甘肅河西走廊地區早期玉礦遺址調查、發掘的重要發現,也是我國目前發現年代最早的透閃石玉礦遺址,也是我省繼敦煌漢懸泉置遺址、張家川馬家塬戰國墓地、禮縣大堡子山遺址和臨潭磨溝齊家文化墓地之後,第五個入選「十大考古」的遺址。「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被譽為中國考古界的「奧斯卡獎」,始於1990年。敦煌旱峽玉礦遺址位於敦煌市東南三危山後山,遺址西北距敦煌市約68千米。
  • 13500歲的「靈井鳥雕」入選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張弋    12月6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獲悉,今年3月在河南靈井「許昌人」遺址出土的一座微型鳥雕像被評為「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世界十大考古發現」由美國考古學會主辦的面向公眾的雙月刊考古雜誌《考古Archaeology》雜誌評選。自2006年開始,該雜誌在每年的12月評選出本年度的世界十大考古發現,在全球範圍內具有較大的影響力,中國境內先後共有6項考古發現入選。
  • 「十三五」湖南省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華聲在線9月30日訊(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吳岱霞 通訊員 陳子慧)集中展現「十三五」期間湖南省文物考古工作成果的十大考古新發現今日揭曉。9月30日,由湖南省文物局主辦,湖南省考古學會、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省文物總店承辦的「十三五」湖南省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終評會召開。
  • 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等20個項目入圍全國十大考古發現
    4月6日,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結果揭曉,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廣東「南海I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等20個項目入圍終評。此次評選共收到有效投票215張,其中得票第一的項目獲得200票,位列前10的項目得票數均在135票以上,選票結果非常集中。
  • 二0一九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雲上」揭曉
    資料圖片  5月5日,由中國文物報社、中國考古學會主辦的「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在北京揭曉: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甘肅敦煌旱峽玉礦遺址、湖北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新疆奇臺石城子遺址、青海烏蘭泉溝吐蕃時期壁畫墓、廣東「南海I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入選。
  • 淮陽平糧臺古城遺址入選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溫小娟素有中國考古界「奧斯卡獎」之稱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於5月5日下午在北京揭曉。河南淮陽平糧臺古城遺址入選,至此,我省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考古項目達46項,位居全國首位,並遙遙領先於其他省份。
  • 河南一座微型鳥雕像被評為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12月6日,從河南省文物局發布的消息得知:河南「許昌人」遺址出土的一座微型鳥雕像被評選為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通報信息表明,入選本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的微型鳥雕像,距今13500年,是國內最古老的雕塑。
  • 橋頭遺址、應家遺址……浙江考古2019年有這些重要發現
    12月7日至8日,2019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匯報會在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召開。省內各考古機構將推薦19個考古發掘項目進行現場匯報,接受專家點評,並進行「2019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項目評選。項目內容主要涉及上山文化考古新進展、河姆渡文化探源、商周考古新發現、漢唐墓葬考古、瓷窯址考古、城市考古、佛教考古、海塘遺址考古新發現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