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滄桑詳話雙塔

2020-12-12 作家鬼譚

作者簡介

朱海紅,山西省作協會員。在《九州詩文》《長江詩歌》《交流》《河東文學》等報刊發表詩歌、散文、小說多篇(首)。出版有長篇小說《你是一朵美麗的花》。

千年滄桑話雙塔

在為縣裡某部門編印一本書時,大家在封面圖片選用上爭論不休,有說用浮橋的,有說用大禮堂的,但最後還是一致同意選用了雙塔的圖片。一輪朝陽從東邊地平線噴薄而出,緋紅的霞光火焰般在天際燃燒,神採奕奕的雙塔在仍顯暗黑的大地上傲然屹立,如兩個頂天立地的巨人,擎起一方寧靜美麗的天空,伸手迎接小城第一縷晨曦。作為臨猗的地標建築,雙塔古往今來無可爭議,而且若要從它建成的那一天算起,那就要追溯到一千多年前了。

臨猗雙塔是山西現存最古老的雙塔,最早創建於隋唐年間,重修於宋代,高達四十餘米,東西對峙相距80米,東塔方形七級,密簷樓閣式,底有佛龕,以上為實心塔柱。西塔原方形九級,現存七級,一層有拱狀券門,直通塔內,塔腹中空,有階梯可順時針盤旋而上,塔簷迭澀伸出,寬可令人行繞塔壁。雙塔原名雁塔,據說其上雁巢甚多,黃昏時大雁環飛,故稱雁塔。這名字起源讓人生疑,大雁一般棲息在野外水邊沼澤地或蘆葦蕩,怎麼會在人流如織的寺廟或鬧市區築巢呢?也有說叫燕塔,燕巢密布其上,清晨或黃昏燕子繞飛周圍,來往穿梭,唧唧啾啾,是十分尋常的景象。當然叫什麼名字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了這兩座塔,小城的人們便有了主心骨似的。

古代哪有什麼像樣的高層建築啊?一般的樓閣也就兩層,三層便稱得上摩天高樓了。因為樓閣多為木製,考慮到木構建築材料和技術的局限,如果用來居住的話,肯定不會太高。即便四大名樓也不過二三十米高。古代黃鶴樓「凡三層,計高9丈2尺,加銅頂7尺,共成九九之數。」折合成現在的高度,30米出頭。嶽陽樓高21.5米、滕王閣高27米。世俗建築之外,大大提升古代城市天際線的,便是佛塔。因為不考慮居住,甚至不需要登臨,木、石、鐵等建築材料不拘一格,層級和高度便可以大大增加。距臨猗不過數十公裡的安邑塔就有13層,高達86米。千百年來,隨著佛教的興盛,江南塞北都有佛塔巍然屹立,高聳入雲,雄踞一方。

佛塔隨佛教傳入中國,原本為佛祖塋地,也就是存放和供奉舍利、佛像、佛經以及高僧埋骨的建築。可以說佛塔既是佛祖高僧的墳塋或者紀念碑,也可以說是一座寺院甚至一座城市對外展示的形象工程。據清代編撰的《猗氏縣誌》記載,雙塔所處的寺院唐代名為永福院,宋代改稱為妙道寺,明代又稱為雁塔寺。歷史記載中古寺佛殿巍峨,僧人數千,乃當地名剎。一座香火鼎盛的大寺院怎麼能沒有佛塔呢?建一座還不足以彰顯其實力,那就再建一座唄!想那佛塔建成典禮時,定是佛號聲聲,鐘鼓齊鳴,眾僧身披袈裟,頂禮膜拜。

遠近鄉民,萬人空巷,攜兒帶女,皆來觀瞻。話說1994年一天發現西塔被盜,導致塔體下陷,但雖塔基被毀,佛塔仍懸空而立,地宮被炸,銀棺舍利等國寶文物並未遺失,難道是冥冥中佛祖保佑,逢兇化吉嗎?在維修地宮時,發現宮碑首寫著:大宋河東府猗氏縣妙道寺創建安葬舍利地宮記文載:今收集得諸佛靈牙,頂骨,指骨等真身著或感應者,行色圓明,表裡瑩澈,於茲院西北隅以選聖地,深砌地宮,金棺銀裹,以廟葬儀,嚴置道場,供養七晝夜,滿足日僧數千人,各持香花。供養瞻禮,雨淚而葬之,仍後建磚塔一座,廣交四方。高聳九層。碑底為:熙寧二年歲次己酉拾月甲午,朔玖日壬寅葬。由此可知,此塔為宋代重建,建成之日儀式隆重程度可見一斑。

佛塔建成之後,妙道寺內自是香火更旺。殿宇輝耀,佛塔雄偉,松柏參天,香菸嫋嫋,晨鐘暮鼓,木魚聲聲。四面八方的香客紛至沓來,善男信女絡繹不絕,或上香許願,或超度亡靈,或問卜求福,或心靈皈依,寺院儼然成為河東大地一處聞名遐邇的佛門聖地。而小商小販們看到寺院燒香拜佛者多,就會在廟外擺起各式小攤賺錢,形成廟會。不難想像這裡當年車馬喧闐,人煙輻輳,是周邊最為繁華熱鬧的所在。

作為當地最高建築,多少人曾登臨眺望啊!市井煙火,田園煙樹,一覽無餘;孤峰中條,峨嵋涑水,盡收眼底。文人雅士登臨,心曠神怡,免不了吟詩作賦,揮毫題贊。唐代詩人王勃在離此不遠的黃河邊三層鸛雀樓上寫下「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讓鸛雀樓聞名天下。假如他當年登上的是臨猗雙塔,會不會寫下「欲窮萬裡目,更上九層塔」呢?

被稱為「皇帝驕子」的明代中丞何東序登臨雙塔後寫下這樣一首詩:「氏國何言最佛圖,遙分化影到星虞。憑虛漸覺諸天近,補梵翻警絕代殊。五夜金莖露下白,一聲華表鶴來朱。當年旌德知何意,試問空門雁有無?」雁塔雖無雁,但因高聳雲天,自然仙氣繚繞,頗多靈異。臨猗雙塔曾因日月交影的奇觀聞名遐邇。在當地民間,雙塔交影更是被披上神秘的色彩,演繹出許仙和白娘子的故事,傳說這雙塔便是許仙和白蛇幻化而成。白蛇、青蛇和烏龜精法海本是同門師兄妹,一起在縣城西邊陳範屯村外桃花廟裡跟一個老神仙修煉,千年後皆修煉成人形。

白蛇和許仙在涑水河橋畔遇雨借傘發生戀情後結為夫妻,愛戀白蛇已久的法海惱羞成怒,與白蛇青蛇大戰峨嵋嶺上。最後法海用法器金塔缽將二蛇及許仙皆罩於缽下,形成三塔。西塔是白蛇塔,東塔是許仙塔。當年在峨眉半坡的仁壽寺還有一座六面七級的佛塔,人稱青蛇塔。聽說東塔的第三層中間嵌著許仙的石雕頭像,面向西塔,日夜相望。許仙與白娘子的真摯愛情感動了玉帝,玉帝便命太白金星在雙塔內各放一寶,讓他們每年七夕相會一次。

從此,每年七夕黃昏,在分處東西兩邊地平線上的日月同時照射下,漸次拉長的雙塔之影開始在兩塔中間緩緩交融,相依相偎,好似夫妻恩愛團圓。據說七夕夜深人靜的時候,在塔下還可以聽到許仙和白娘子會面時的竊竊私語。另外有個傳說,每年正月十五,猗氏縣城大鬧花燈之時,從塔內會飄飄悠悠地走出兩個美貌女子,一個穿白衣,一個穿青衣,在離人群不遠的黑色夜空中,笑盈盈地指點觀看花燈。許仙與白娘子的故事流傳甚廣,世人因明代馮夢龍《警世通言》記載皆知白娘子被鎮壓在杭州西湖雷峰塔下,而不知峨嵋嶺下,涑水河邊妙道寺裡還有個塔罩著她。不過就是個民間傳說故事,像孫悟空故裡一樣,有必要爭個明明白白嗎?你的塔是實的,我的塔也不空。

晉南民間一直有著蛇崇拜,特別是那些神婆神漢總會信誓旦旦的說蛇是神靈。我小的時候,比我大三歲的姐姐因病夭折。母親有天去萬榮某個村子看神婆,聽完母親的哭訴後,神婆說這是因果報應,定是你家傷害了蛇神。後來問父親,果然年青時候殺死過一條蛇,從此一家人對蛇敬畏有加。白蛇故事若最早從當地開始流傳,定是毫不奇怪的。從雙塔整體形象來說,西塔略顯雄壯,東塔則顯纖細,有人稱之為「夫妻塔」,事實上用兩個塔演繹愛情故事也更貼切些。兩地的白娘子故事略有不同,臨猗雙塔的版本更像是西湖許仙白娘子與牛郎織女兩個民間傳說故事的融合版。

千餘年來,戰火頻仍,風雲變幻,高聳的雙塔看到過多少悲歡離合的故事啊!物換星移,桑田滄海,妙道寺昔日巍峨的佛殿早已蕩然無存。風雨中屹立不倒,千年堅守痴心不改,無言訴說著當年輝煌的只有顯得荒涼破敗的雙塔。耳畔不聞晨鐘暮鼓誦經聲,眼前只有車水馬龍人喧鬧。滄桑寫滿了容顏,風塵瀰漫了周身,年輪刻上了眉梢,但在時光的眼眸中,依然透露著睿智、豁達。在紅塵的煙火中,細細聆聽歲月的呢喃,默默暗數流年的悲喜,以一顆安然的心,淡看世間浮華,沉澱幾多禪悟。

近年來,小城的高樓如雨後春筍冒不停,芝麻開花節節高,層數和高度不斷刷新紀錄。一千多年,不要說城內,就是城外幾十裡抬頭便能看到雙塔,如今百十米外怕是一樓障目,不見塔影了。但歷史厚重、文化氣息濃鬱的雙塔並不落寞和自慚,它仍然是小城的地標建築和文化符號,無可替代。生活在這座小城,便常常會路過雙塔,雖非刻意地去看,卻也會儘可能短暫的駐留。有時候哪怕是瞥上一眼,便感到心靈沉靜下來,空明澄澈,如拂去雜塵,回歸本心。

俗話說:太平修志,盛世修塔。古代是這樣,當代也是。通過修繕寶塔,可以傳承文脈、彰顯繁華。如今臨猗雙塔被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得到了很好的修繕和保護。圍繞著雙塔正在修建一座主題公園,名字就是雙塔公園。就像一位經歷過坎坷苦難生活的老人趕上了和平富足的新時代,古老的雙塔再次煥發出新的活力,而它厚重的歷史文化,還等著你我追根溯源,深入挖掘。

相關焦點

  • 北鎮市崇興寺雙塔簡介隨拍
    人稱崇興寺雙塔。雙塔東西對峙拔地而起直插雲天,莊嚴古樸巍峨崢嶸蔚為壯觀。國內有八處雙塔寺。寺毀塔存的五處,塔寺雙存的僅三處。其一是山西太原明萬曆年間修建的永祚寺雙塔;二是福建省泉州於南宋年間修造的仿木結構的開元寺石塔;再就是約建於遼代晚期的崇興寺雙塔。採取雙塔並立的建築格局,我市的雙塔首開先河。歷千年滄桑風雨仍保持完好,堪稱中華一絕。
  • 雙塔公園記
    戊戌孟春,倚塔興園,名曰「雙塔公園」,以為民眾覽勝尋幽之所在。故遷民宅,移校舍,藍圖漸展,經寒歷暑。庚子仲夏,駿業遂成。園之新址,寺之舊基。源溯隋唐,千年滄桑,釋迦教眾,建寺奉塔,朝代更迭,寺名衍變:曰「永福院」,曰「妙道寺」,曰「燕塔寺」,曰「雙塔寺」。佛殿峨峨,僧侶過千;梵音嫋嫋,香火鼎盛,歷代皆為名剎。雙塔巍巍,東西竦峙;時追兩宋,以供舍利。
  • 臨猗縣妙道寺雙塔
    臨猗縣由臨晉縣與猗氏縣合併而來,兩縣縣城都有千年以上的建城史。妙道寺雙塔自創建之日起,就是猗氏縣城地標。舊時,各縣都有八景、十景之說,猗氏縣不論八景、十景,都離不開雙塔。晨光熹微或夕陽西下,朝陽火紅或晚霞灑金時,雙塔矗立於天地之間,霞色盡染,英姿俊秀,格外巍峨壯麗。故「猗氏八景」中的雙塔名為「雙塔斜陽」。
  • 妙道寺雙塔的唐風宋韻
    臨猗縣由臨晉縣與猗氏縣合併而來,兩縣縣城都有千年以上的建城史。妙道寺雙塔自創建之日起,就是猗氏縣城地標。舊時,各縣都有八景、十景之說,猗氏縣不論八景、十景,都離不開雙塔。晨光熹微或夕陽西下,朝陽火紅或晚霞灑金時,雙塔矗立於天地之間,霞色盡染,英姿俊秀,格外巍峨壯麗。故「猗氏八景」中的雙塔名為「雙塔斜陽」。
  • 「千年物也」,上海南翔雙塔景觀一一手機拍攝
    下面的南翔雙塔照片是白天晚間在雨中拍攝。南翔寺磚塔又稱南翔雙塔,始建於五代至北宋初年,位於南翔人民街75號。南翔雙塔是上海古塔中的老壽星,為「千年物也」。是我國磚塔中的精品,是千年古鎮南翔的重要標誌。塔高11米,八面七層。每層設有腰簷、鬥拱、平座、攔扳、直欞窗和壺門,全部構件為磚制,外觀是仿江南樓閣式佛塔。
  • 美榔雙塔千年難解之謎,火山巖「鬥拱」乃海南建築史上「一絕」
    而在村中姐妹泉的旁邊,泉水萬年長青,潺潺流過有著千年難解之謎的「美榔雙塔」腳下,最終又匯入村中的最大泉水塘中,一級又一級地灌溉著周邊的良田。背後是雙塔瓊北古村落有一種特別的厚重與滄桑感,與海南其他地區村莊不同,人置身於一色灰黑的火山巖中,仿佛時空錯亂與倒流,腦海認知明明是現代,視覺的逼迫卻讓人感覺回到了久遠的過去。
  • 【桂林日月雙塔】盛世雙塔似日月,僧面傳佛守千年!
    日月雙塔位於桂林市的榕杉湖景區,這裡正好是桂林市的中軸線,在2001年,桂『林市政府廣泛地徵求民意決定復原日月雙塔,恢復唐代時期的古蹟建築,為桂林市增添更多富有文化氣息的人文古蹟。經過近兩年的重建和修葺,宛如湖邊雙子的日月雙塔又重新展現在世人的眼前,唐朝時期的古建築的風貌也終於在世上重現。
  • 500多年歷史的昆明大德寺雙塔
    大德寺雙塔大德寺雙塔位於昆明華山東路,大德寺雙塔大德寺雙塔建於明成化十三年,形制仿西安小雁塔,位於大德寺接引殿和大雄寶殿之間,兩塔高21大德寺雙塔全塔樸素無華,自然莊重,五百餘年來,歷經滄桑,依然如故。
  • 葫蘆島最美雙塔:綏中永安堡塔子溝妙峰寺雙塔
    妙峰寺雙塔位於葫蘆島市綏中縣永安堡鄉塔子溝北150米的妙峰山上,因塔下有一妙峰寺而得名。雙塔建於遼乾統年間(1101~1110年),成東西對峙之勢,巍峨壯觀。古塔歷經數百年風雨,較完整地保留到了今天,實屬難得。
  • 《千年滄桑》
    這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赴井陘與山西交界處涼溝寫生,山上有一處殘敗的小關隘,鬥轉星移,時光荏苒,古道早已不見蹤跡,但關隘上雕刻著(金湯永固)四個大字依然清晰,這關隘殘垣像是位歷史老人,在風雨中無聲訴說著千年滄桑。
  • 錢倉:延千年古鎮文脈 修滄桑歷史古街
    延千年古鎮文脈 修滄桑歷史古街 --錢倉著手修復歷史文化古街,打造東海大儒史伯璇紀念園與文化廣場 文:歲月流逝,千百年滄桑改易,現唯遺存古渡、古橋、古道、古街、古井、古塔和古城門,隱隱石痕,斑斑苔跡,人遊此地,不由得令人嘆發思古之幽情。
  • 莆田仙遊:亭亭雙塔在龍華
    龍華雙塔遠景張力攝臺海網12月19日訊 據福建日報報導 因有雙塔,它所在的村被命名為雙塔村;因有傳說,它以別名「報恩雙塔」,警示後人當行孝念恩。龍華雙塔,已經春秋迭代,它依舊肅然不言不語;雖歷千年風塵,它仍然照亮世人內心航程。
  • 寧夏——拜寺口雙塔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賀蘭山下、位於銀川市賀蘭縣051鄉道往西北500米處的,西夏佛塔——寧夏拜寺口雙塔,迄今已有千年歷史,是中國佛塔建築史上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具有極高的西夏考古該雙塔造型精美,均為平面八角形密簷式,東塔高39米,西塔高41米,塔身華麗,每層均用各色琉璃瓦裝飾,塔頂上仰的蓮花瓣剎座,承託著13層相輪作為塔剎。
  • 中國著名風水建築桂林日月雙塔
    桂林日月雙塔中國古代的城市規劃,中軸線是一條很重要的分割線,古人對於如何在中軸線上設計和研究風水格局很重視。一座城市中軸線上的建築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一定是這座城市的地標性建築。日月雙塔原為佛塔,建於唐,歷史上有記載,盛唐時廢藩設縣(嶺南縣),後被古代戰火焚毀,而現在的日月雙塔是在唐代佛塔的基礎上,於2001年重建的。
  • 500年前修建的祖遍山大德寺雙塔依然聳立
    大德寺雙塔大德寺雙塔,位於昆明市五華區華山東路,平政街大德寺內。大德寺雙塔大德寺雙塔建設於明憲宗明成化九年(1473),成化十三年(1477年)完工。大德寺雙塔全塔樸素無華,自然莊重,五百餘年來,歷經滄桑,依然如故。
  • 臨猗妙道寺雙塔,清秀俊美結構奇特,雙塔交影的謎團至今難以破解
    臨猗妙道寺雙塔位於山西省運城市臨猗縣城原雙塔學校院內,現正在修建雙塔公園。2006年5月25日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妙道寺雙塔又被稱為雙塔寺、雁塔寺。雙塔東西分布,相隔50米遙遙相望。西塔位於雙塔北路旁邊。
  • 葫蘆島最美雙塔:綏中永安堡塔子溝妙峰寺雙塔
    妙峰寺雙塔位於葫蘆島市綏中縣永安堡鄉塔子溝北150米的妙峰山上,因塔下有一妙峰寺而得名。雙塔建於遼乾統年間(1101~1110年),成東西對峙之勢,巍峨壯觀。古塔歷經數百年風雨,較完整地保留到了今天,實屬難得。
  • 蘇州雙塔之謎
    蘇州雙塔之謎 2002年9月11日14:33  揚子晚報   2002年09月11日  到過蘇州的人,都忘不了蘇州的古典園林和水巷小橋
  • 這個短視頻必看:《南翔雙塔音樂光雕秀》
    ——一定是「南翔雙塔音樂光雕秀」!  註:上圖為多圖拼接而成。 從9月28日起,整整十四天,每晚兩場音樂光雕秀,共吸引了數以千(萬)計的趕來圍觀的遊客一睹南翔雙塔的3D立體燈光下倩影!南翔雙塔音樂光雕秀,抓取《槎溪古韻》MV內容的元素,凸顯了雙塔的視覺演繹,通過搭建、變形、翻轉、勾勒等效果,給千年古塔重重地染上了絢爛而又神秘的色彩和光暈,使其煥發出了無比動人、攝人心魄的光影魅力,為本地居民和外來遊客帶來了賞心悅目的視覺體驗。
  • 昆明近500年來鮮為人知的大德寺雙塔
    大德寺雙塔位於平正街大德寺昆明市五華區華山東路。是昆明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原創作品,未經作者許可,嚴禁任何形式轉載,侵權必究!)大德寺雙塔始建於(九年明憲宗明成化),建成於(成化十三年)。(原創作品,未經作者許可,嚴禁任何形式轉載,侵權必究!)位於大德寺接待大廳和大雄寶殿之間,兩座塔高21米,相距東西27米,他們是堅固的方形塔樓,屋簷密密,上面嵌有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