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時節話中秋,傳統與現代的過節習俗有何不同?

2020-12-20 快言快語新觀點

馬上就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了,你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嗎?你知道中秋節都有哪些風俗嗎?

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人們極為重視八月十五中秋節,八月十五日之夜,明月當空,清輝灑地,秋高氣爽,是一年中月亮最為皎潔的夜晚。這一天,新禾入廩,遊子當歸,都要在這天力爭趕回,合家團聚。

中秋節的時候,賞月是一個最傳統的習俗之一,古人有句話說得很好「明月四時有,何事喜中秋」其實就是說的賞月。北宋中秋習俗主要是賞月,文人雅士對月寫詞賦詩,往往通宵達旦。其中最有名的恐怕就是蘇軾的「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一句。

一家人團聚在一起,賞月的時候當然少不了月餅,其實月餅開始的時候是人們奉獻給神明的貢品,表示對月神的一種敬意,隨著時間的流轉,月餅現在更多的是一個美味,也是人們對親人團聚的嚮往。

過去,中秋節家家都要蒸月餅,白面裡面放上糖,蒸成圓餅狀,再用木梳、頂針一類的工具按上幾個圖案;中秋夜月上樹梢時,用月餅水果之類供奉月亮。改革開放以來由於百姓經濟寬裕,市場上月餅品種繁多,多數人家已不再蒸月餅,上供時用買的月餅和水果。

八月十五晚,年青的婦女在圓月之後,多相互結伴,悄悄到瓜地裡摘冬瓜,然後送回家中床上,意為娘娘送子,祈祝來年添生貴子,俗稱「摸瓜送子」。

中秋節還有「走親戚」習俗稱作「追節」。人們向親友饋送月餅,全家團圓:殺雞為餚。有「男不願月」之俗。晚上在院內設案,擺月餅水果等供品,面向月亮許願,這叫「願月」。 此外,八月十五要吃餈粑和月餅的風俗。

相關焦點

  • 中秋來時話中秋!起源、歷史、傳說、習俗、文化!國人必知!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有美麗的傳說,還有很多歷史和習俗,今天就來說說這一傳統節日的相關文化相關內容。中秋節的起源關於中秋節的起源,主流說法有4種。隨著歷史的演變,中秋節有許多別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這些稱號見於不同我們的不同民族,但都指的是八月十五的中秋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農曆八月十五過中秋是全國大部分地區的傳統,不過在浙江的寧波、台州、舟山等地,八月十六才是真正的中秋節,下篇文章再講。
  • 中秋「習俗」吃烤肉,同根同源,臺灣中秋和大陸卻略有不同
    我國地大物博,每個地方過中秋節的習慣也都略有不同,相比於大陸,臺灣的中秋節也有一些不一樣的「玩」法。秋暮夕月吃月餅中國自古就有賞月、拜月、祭月的習俗,比如《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唐宋時期世俗社會活力四濺,玩賞月亮、祭拜月亮的方式更是多種多樣。
  • 東南亞各國過中秋的不同習俗
    日本人中秋節不吃月餅  在日本,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被稱為「十五夜」或「中秋名月」。日本人在這一天同樣有賞月的習俗,在日語裡稱為「月見」。日本的賞月習俗來源於中國,在1000多年前傳到日本後,當地開始出現邊賞月邊舉行宴會的風俗習慣,被稱為「觀月宴」。與中國人在中秋節的時候吃月餅不同,日本人在賞月的時候吃江米糰子,稱為「月見糰子」。由於這個時期正值各種作物的收穫季節,為了對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謝,日本人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
  • 中秋節前話中韓兩國中秋傳統的異同
    在韓國有中秋節和春節二大傳統節日,是韓國第一大傳統節日,擁有五天的延長假期,在節日期間除了同中秋相關的遊園和慶典活動外其他娛樂場所以及商店都不開放,人們必須做於節日相關的活動。哪麼中韓兩國在中秋佳節有哪些異同哪?
  • 中秋節燈會·習俗
    中秋節來歷: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後來賞月重於祭月。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
  • 老北京中秋習俗
    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自古以來,中秋節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在老北京很重視中秋節,要是從農曆的八月十三日至十五放三天假。
  • 中秋節:東南亞國家中秋節習俗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國傳統的中秋佳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南亞和東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生活在當地的華僑華人的傳統節日。雖然同為中秋,但各國習俗不同,多樣的形式一併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  日本人中秋節不吃月餅  在日本,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被稱為「十五夜」或「中秋名月」。
  • 中秋習俗
    這個故事講的是清代宮廷中祭拜月兔的規矩,雖說是在逃難之中,香壇只好用晉北的方鬥來替代,但從心理角度說,因為在難中,所以對神則更為敬畏而虔誠。從這個故事看,清代宮廷是把月中的玉兔稱做太陰君的。然而民間則不同,百姓們稱它為玉兔兒爺,這種稱呼雖不如稱太陰君嚴肅莊重,但卻顯得更為親切。而在北京一帶的民俗中,中秋節祭兔兒爺實是莊重不足而遊戲有餘,儘管略顯得對神不大尊敬,但卻反映了民間敬神心理的異化。
  • 中秋節祭月的傳統習俗:除月餅外,這些供品也必不可少
    大家都知道中秋節一直是中國的傳統習俗,當然曾經韓國人居然拿去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不過好在他們申請的是秋夕節夜晚的一個風俗環節——圓圈舞「羌羌水月來」。中國人的中秋節,在韓國人眼裡,其實叫秋夕節。那麼我們中秋節那天祭月到底有哪些傳統習俗呢?古人在這個特殊的日子,他們一般會扎燈籠,玩花燈,燒鬥香,舞火龍,祭月,燃燈,賞月,觀潮,猜謎,吃月餅以及飲桂花酒等多種環節。截止到目前為止,現代人的中秋節則簡單許多,他們省去了很多的繁文禮節。
  • 妙趣橫生的中秋習俗——閩南博餅
    中秋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早在明清時期便是僅此於春節,排名第二重要的民間節日。中秋節寄託了無數中國人對闔家歡樂的美好願望,同時在這一天裡也有著多種多樣的民間習俗。比如說賞月、拜月這樣普遍的習俗,但是在有些個別的地方卻有著一些妙趣橫生的中秋習俗,比如粵港地區的舞火龍、閩臺地區的中秋博餅。特別是閩臺地區的中秋博餅活動,論其趣味性更始堪稱全國首屈一指的。所謂的博餅是閩臺地區中秋節時的一種大眾娛樂活動,用六粒骰子投擲結果組合來決定參與者的獎品。
  • 煙臺傳統中秋習俗盤點 全家齊賞月西瓜月餅敬老天
    YMG記者初陽 攝    水母網9月30日訊(YMG記者 劉曉陽)老煙臺傳統的中秋習俗,蘊含文化魅力與厚重歷史沉澱。在中秋來臨之際,昨日,記者採訪了幾位老煙臺人,請他們回味老煙臺八月十五的民俗傳統。    全家齊賞月亮 西瓜月餅敬老天    「以前高樓大廈少,每到八月十五之夜,家家戶戶都坐在自家院子裡賞月。」
  • 中秋來啦!來看看淄博人的中秋怎麼過
    按照傳統習俗,中秋這天一家人要團聚在一起吃團圓飯賞中秋月。在淄博傳統風俗中,中秋節怎麼過?習俗是否有改變?9月14日上午,在中秋節即將來臨之際,記者採訪了幾位市民,聽聽他們的講述。    逢中秋必餃子 全家動手共話團圓  在中國人的傳統習俗中,中秋節是僅次於春節的一大節日,這一天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團圓飯成為了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  「我們家是逢中秋必水餃,一家人一起動手包餃子,其樂融融。」
  • 廈門中秋習俗有哪些 中秋節傳統習俗風俗及由來介紹
    再過幾天就是傳統中秋佳節了。中秋節,又稱為「八月節」「團圓節」(中秋節賀卡寄語祝福語簡單大方 中秋節給長輩老師的溫馨祝福)。在我國,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而在閩南地區,過中秋也有著獨特的風俗。
  • 中秋賞月,這樣給孩子講中秋來歷和習俗!(家長和孩子都看看~)
    八月十五,秋已過半,是為中秋。「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中秋時節,氣溫已涼未寒,天高氣爽,月朗中天,正是觀賞月亮的最佳時令。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  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
  • 臺灣的中秋習俗有哪些?
    每到中秋之夜,家家戶戶要到有月光的陽臺、庭院,擺上桌几,陳上各式各樣的月餅以及柚子、柿子等時令水果,敬奉「月娘媽」。除了賞圓月、食月餅,在臺灣地區還有一些有特色的習俗:臺灣和大陸過中秋最大的不同就是有吃烤肉的習俗。節日晚上,公園、景區、河邊、運動場、學校操場,甚至街道兩旁以及大樓公寓的樓頂都在烤肉,千家萬戶,大街小巷到處飄溢著炭火烤肉的殊香。
  • 外國也過中秋?韓國比中國還重視,日本習俗竟是「偷」東西?
    然同為中秋,但各國習俗不同,那除中國以外的其他國家是怎麼度過這一天的呢?十五夜·日本與中國一衣帶水的日本也過中秋節,日本傳統的中秋節被稱為「十五夜」。不過對現代的日本來講,中秋節並不算一個重要的節日,也沒有假放,正常上班上學。雖然中秋節不是法定節假日,但熱鬧也是不缺的。日本的中秋夜,大家和家人或朋友參加神社和慶典活動,舞蹈,煙火表演,各種小吃販賣,非常熱鬧。
  • 過中秋,臺灣人為啥青睞吃烤肉?
    傳統佳節又該如何過,才能既不失傳統韻味,又豐富有趣,讓更多年輕人參與進來,過個有意義的節日?就如柚子有「佑子」的諧音,蘊意吉祥,中秋又恰逢柚子產季,許多地方就有了中秋吃柚子的習慣。所謂一家烤肉萬家香,臺灣的烤肉同樣寄託了人們的情感訴求,增添了節日喜慶、熱鬧的氛圍。不論是哪種過節方式,只要過得有意義,都值得提倡。  商家大戰促風潮 節能減排受關注  聽濤君:過中秋,以往不外乎吃月餅、賞圓月、嘗柚子。而臺灣為何會興起烤肉過節呢?
  • 又是一年中秋到,東亞各國的中秋你可知曉?
    年年中秋月圓時,歲歲中秋各不同。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說到中國傳統佳節——中秋節,它始於唐初,盛於宋朝,到了明清兩代已然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主要節日之一。中秋月圓之夜,是一年中月亮最圓最亮的時刻,因此中秋=團圓,人們在中秋節吃月餅賞月闔家歡聚,其樂融融。
  • 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美到窒息的中秋節古詩詞大全
    遠在周朝,我們的老祖先就有祭祀月亮的禮俗,據《周禮》記載,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農曆八月中旬,又是秋糧收穫之際,人們為了答謝神祗的護佑而舉行一系列儀式和慶祝活動,稱為「秋報」。如今,我們政府已經將每年的秋分作為農民的節日——豐收節,也期盼來年風調雨順。中秋時節,承載了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如今中秋節的來歷也並被賦予新的含義。
  • 外國人也過中秋節 各地習俗各不同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國傳統的中秋佳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南亞和東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生活在當地的華僑華人的傳統節日。雖然同為中秋,但各國習俗不同,多樣的形式一併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日本「月見節」:吃糰子,賞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