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油田提質增效工作透視

2020-12-15 長城原創

  

  長城網7月13日訊(記者 李麗鈞 通訊員 劉英)「過緊日子,柴米油鹽都得算到。」大港油田採油一廠副廠長周華興邊說邊拿計算器「噼裡啪啦」算帳,如何保證完成今年效益目標和產量指標的基礎上,在去年成本已壓縮10%的情況下,再繼續收緊「錢袋子」。

  油價低位運行,大港油田將壓力層層傳遞,像周華興這樣「斤斤計較」的幹部員工還有很多。勤儉習慣的養成,歸因於這個油田連續三年發布《開源節流降本增效工作實施方案》。尤其在今年,大港油田突出效益導向,提質增效步調更為緊湊,年初推動涵蓋6個方面41條具體舉措,責任壓力與考核激勵擲地有聲。

  從大港油田公司2017年領導幹部會議上獲悉,上半年,油田公司圓滿完成油氣產量「硬過半」目標,外部市場創收23.2億元,控減各類投資1.12億元,壓縮成本費用支出7800萬元。今年,單位完全成本、單位操作成本、員工總量「三個硬下降」的奮鬥目標實現在望。壓力之下,是什麼促使了成效顯現?大港油田究竟有何「高招」?

  創新,撬動提效槓桿

  「大港油田開發建設53年,產量累積的同時,問題也接踵而來:傳統地面工藝流程長、能耗高、效率低,運行維護成本高,產能建設周期長。對此,我們用創新闖出路。」勘探開發工作負責人說。

  奠定主營業務提效上揚主基調。大港油田建成數據採集自動化、工藝單元集成化、工藝建設標準化、過程控制智能化、生產管理數位化的地面系統建設和管理新模式。

  「港西模式」在油田範圍內全面實施,實現了減規模、降成本、提質量。截至今年初,計量站由305座減少到19座,配水間由293座減少到11座,2005年以來,產能建設再無新建計量站和配水間,場站規模縮減79%,油田生產管道、設備設施規模縮減37%;地面工程設計周期、建設工期、產能建設地面投資、管道失效率等,一溜「減」字,累計實現集約用地1283畝,節約工程建設投資5.3億元,累計減少各類費用12.15億元。

  簡化優化與大數據深度融合,「王徐莊模式」實現中小場站無人值守、聯合站少人值守,減少用工17.4%,人均生產能力提升44%,勞動生產率提高29%。其可複製性,直接為羊二莊油田推廣應用,兩大油田採、注、輸工藝成就了從「分段到一體化」的直線管理,注水系統年節電320萬度,集輸系統年節電30萬度,創效230萬元。

  科技創新成為油氣核心業務的強力支撐。930餘個工區加載應用勘探開發協同研究雲,研究效率大幅提高。依託物聯網技術,完成了單井拉油信息系統、生產電力現場數字採集和管理平臺建設,19個小型站場、4個大型站場實現數位化管理。創新「院企、校企、企企」戰略合作模式,106個重大專項、重點項目、戰略合作協同推進,增儲建產一體化管理模式得到推廣。

  改革,增值效益砝碼

  今年,大港油田幹部員工感到一個明顯的變化,就是目標精確,人人肩膀扛上了效益擔子。以往,大港油田每年發布提質增效方案,每個單位及部門擬出運行大表,而今年則是把總體效益目標同員工個人進行「捆綁」。

  「油田從上至下,從部門到團隊再至個人,都感受到改革的壓力和動力。」財務處處長曲巖說。機關部門實行「差異化」考核,所屬單位推行「分段式」考核,領導幹部實施「全覆蓋」考核,同時設置勘探開發、提質增效特別獎,鼓勵超值貢獻。

  今年上半年,勘探連續5口井獲得百噸高產,完鑽井數、完成進尺和新增三級儲量等指標完成全年任務的50%以上,4支優秀團隊獲得精準獎勵。

  對公司助理與處職領導也建立了業績指標體系。採油一廠副廠長周華興負責油氣生產的同時,還要做好安全工作;同一採油廠的總地質師任瑞川不僅要進行科研攻關,同時兼顧油氣產量運行。

  另一個令人有切膚感受的改革措施,是精簡機構。大港油田公司機關今年減少了科室設置78個、員工124人,清退長期借用人員67人,管理崗位序列由5級精簡至3級。整合撤併業務萎縮、低效無效部門,上半年減少科級機構108個。此外,按照依法合規的管理思路,公司持續推進長期在冊不在崗人員清理規範工作,上半年清理各類不在崗人員57人,有效減少了企業用工成本。

  資源配置集約化同時進行。鞏固了以南方石油、煤層氣為代表的國內市場,拓展以尼日、哈薩克斯坦為代表的國際市場,組建海外採油技術中心和煤層氣工程技術中心,與東方物探共建物探研究院,成立經濟技術研究院,充分發揮「智庫」功能。同時,天然氣業務「專業化」、消防保衛業務「集約化」及採油三廠生產生活業務「一體化」,有效激發了內在動力。

  特困企業治理控虧得當。截至6月底,大港油田集團責任有限公司同比實現減虧3000餘萬元,接待服務中心同比減虧1000萬元,6家未上市虧損公司外部市場創收7億元。「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已與相關地方專業公司達成初步合作意向。港西新城在建住宅移交地方政府指定專業公司;港西新城託幼業務實現了社會化,目前託幼園所已正式運行。

  

   管理,花錢是門藝術

  效益最大化是企業經營的法則。如何將有限的錢花在刀刃上,獲得最大效益油氣產品,大港油田將管理作為正解。

  推動勘探開發一體化投資分擔管理模式。對於勘探開發項目,以經濟儲量和效益產量為共同目標,對方案部署、設計優化、施工組織等實行同部署、同研究、同實施,並初步研究建立相應管理機制。

  「我們現在應用單井(多井)經濟效益評價系統,對效益達標井排隊,一票否決高成本、低效益方案。」曲巖說。上半年,完成進尺15.78萬米,單井綜合成本較年度計劃降低百餘元。單位基本運行費、完全成本,比季度預算目標分別下降0.29美元/桶和4.6美元/桶。

  強化現場實施一體化,嚴控生產運行、物資採購及人工等成本。「新戰場」建設結構加快優化,新區建產佔比達49%,創「十二五」以來最好成效;「井叢場」建設完成29個,較常規布井方式少建井場88個、減少徵地141畝、節約資金2400餘萬元;「試驗場」攻關取得積極進展,港西三區三斷塊聚/表二元驅重大開發試驗階段提高採收率5.3%。

  以「邊際效益」為依據,應用統計學理論構建措施選井模型,應用盈虧平衡原理構建措施增油模型,在措施增產與措施投入之間搭建平臺,探索出了一條提質增效之路。以採油三廠為例,上半年累計提出上產措施156口,模型篩選出110口,減少實施46口,減少資金投入1800萬元,且篩選實施有效的104口,有效率94.5%。

  各生產單位動「真刀」見「實工」,工作節奏「快、提、穩、優」。上半年,採油一廠優化產能投資,平均建井周期縮短3天以上,節約井場修建、搬遷運輸、地面配套等費用650萬元。採油二廠對閒置資產實施「盈利」行動,關停低效無效井67口,節約費用764萬元。灘海開發公司節約措施作業成本240萬元,措施成功率95%以上。

  以效益為中心,大港油田多方同努力,多點齊開花,提質增效大局已定。

相關焦點

  • 大港油田:八破八立,向改革創新要效益
    大港油田公司堅決打好打贏提質增效攻堅戰和效益實現保衛戰2020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國際油價斷崖式暴跌影響,油氣生產企業生存發展面臨著嚴峻考驗。中國石油大港油田作為走過56年勘探開發歷程的老油田,資源品位不斷變差,深層化、劣質化趨勢持續加劇,嚴重限制著投資成本管控。
  • 大港港西油田「二三結合」提高採收率技術體系探究
    大港港西油田「雙高」開發期的這「兩升兩降」,均得益於「二三結合」提高採收率技術體系的應用。  港西油田地處大港油田西部,自2013年開始應用「二三結合」提高採收率技術體系,實現了油田開發由「提液穩油」向「提質增油」的歷史性轉變。
  • 大港油田採油女工尤立紅:創新路上攜手同行
    在新發展階段、新發展格局中,我將和同事一起全力以赴展現石油工人的新擔當、新作為,譜寫大港油田提質增效新篇章。」11月27日,十八大、十九大代表,大港油田第五採油廠第一採油作業區採油女工尤立紅說。  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後,尤立紅所在的第一採油作業區員工認識到,依靠創新驅動轉型發展是我國石油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這也要求新時期的石油工人必須具備技術創新、改造能力,不光能幹,還會巧幹。
  • 大港油田公司採油工周小東:石油戰線上的技能大師
    如今,身為大港油田公司第五採油廠第二採油作業區採油工、高級技師的他,成立了國家級「周小東技能大師工作室」,手把手將自己的技術傳授給年輕人。&nbsp&nbsp&nbsp&nbsp立足於助力油田提質增效,周小東始終衝在攻堅克難的第一線。他帶領團隊進行鑽研,用一年的時間反覆試驗,解決了採油機在檢修中因更換皮帶而影響採油效率的技術難題。
  • 大港油田連續11年油氣當量保持500萬噸
    月11日新媒體專電(記者毛振華)大港油田2016年主要生產數據日前出爐。油田全年生產原油407.9萬噸,天然氣4.7億立方米,油氣當量產量連續11年保持500萬噸穩產。大港油田建於1964年,坐落於天津濱海新區。它是繼大慶、勝利之後新中國第三個油田。作為我國東部老油田,大港油田有效的勘探面積不足1萬平方公裡,勘探井位難定、新增儲量難動、投資成本難控等「三難」問題,正在成為老油田發展的「攔路虎」。
  • 港5井:大港油田的發源地
    大港油田港5井,坐落於濱海新區大港油田港東地區,它是大港油田第一口發現井,它不僅是大港油田的發源地,更見證了幾代石油人艱苦卓絕的創業歷程。 港5井出油的那一天,作為負責大港地區地質勘探的一名工作人員,薛世榮當時就在北倉華北石油勘探指揮部駐地,「那時我們聽到這個消息特別高興,找油的人,出了油,能不高興嗎?高興得很。」之後,又打了許多探井,均獲高產油流,進而驗證了李四光對於環渤海灣地區有廣闊找油前景的預測。鑑於港5井地處北大港構造,大港油田因此得名。
  • 大港油田新聞文化中心招聘
    單位介紹   大港油田新聞文化中心隸屬於中石油旗下特大型國有企業——大港油田,位於美麗的渤海之濱---天津。大港油田是國家重點石油石化產品生產基地,以大港油田集團公司、大港油田公司、大港油田石化公司為主體的中國石油大港油田企業群年度生產總值在300億元以上。大港油田社會和諧穩定、企業蓬勃發展、百姓安居樂業。
  • 大港油田全面戰「疫」 確保防控工作不留死角
    中化新網訊:(大港油田公司)春節期間,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引發廣泛關注,牽動著無數國人的心。在疫情防控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大港油田公司高度重視,把油區職工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履職盡責,全力以赴,全員行動,上下齊心,共同凝聚抗「疫」合力。
  • 寧陝供電紮實推進開源節流提質增效工作
    寧陝供電紮實推進開源節流提質增效工作 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2020-12-23
  • 大港油田人力資源改革探索與實踐
    10月10日,大港油田採油一廠青年員工劉宇深有感觸地說。  大崗位人才培養模式是大港油田緩解自身部分崗位結構性缺員壓力的新嘗試,也是深化人力資源管理改革的真實寫照。  頂層設計  打破人才流動壁壘  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然而,大港油田的「第一資源」並不樂觀。
  • 大港油田零散天然氣實現零排放
    中國石油網消息(記者張敬瀟 通訊員武茂芹)記者4月18日從大港天然氣公司獲悉,隨著多項回收工藝研究成果得到廣泛應用,大港油田零散天然氣達到盡產盡收,實現零排放。今年一季度,共計回收零散氣3500萬立方米,創下同期回收量新高。
  • 天津大港油田發展的怎麼樣?
    可能好多人不知道天津作為一個大城市,土地很金貴,但就是這麼金貴的土地上竟然還隱藏著一個油田-大港油田。天津本身是一塊寶地,北邊有山,西邊靠近北京,東邊緊鄰渤海灣,南邊還有個油田。大港油田屬於中石油的領地,70年代開始開發,至今已有幾十年的時間,油田人見證著油田起初的繁華到現在的普通。石油屬於能源行業,一直受國家的重視,也被叫做「工業血液」,足以證明石油的金貴。因此在開始開發的時候油田是十分繁華的,油田人甚至深受市區人的羨慕,不愁吃穿,油田內部繁華,工資高,地位自然也高。
  • 擴容 提質 增效——疫情防控下「十一」黃金周消費亮點透視
    新華社北京10月5日電 題:擴容 提質 增效——疫情防控下「十一」黃金周消費亮點透視新華社記者消費是經濟增長的持久動力。今年「十一」黃金周,各地在不斷鞏固疫情防控成效、加快全面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的同時,積極優化市場供給,培育消費新增長點,拓展消費空間,有力促進了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
  • 尋找四十多年前大港油田「六四一」的足跡(圖)
    「1952年,毛主席宣布,解放軍第19軍57師整體轉業到玉門油田。」沒有多餘的話,何老一下子就進入了石油這個正題。  何老不是第一批進入「六四一」的職工,那時,他還在勝利油田。2年後來到這裡時,他對大港油田的印象是,除了沼澤蘆葦和幾間散落的土坯房外,再沒有什麼好描述的。
  • 大港油田減排治汙助力改善空氣品質紀略
    其實他並不知道,大港油田也是眾多藍天衛士中的一員。  大氣環境保護事關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國家、天津市、河北省、中石油先後制定「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有關政策。身處這一地區的大港油田牢記央企責任,不遺餘力推進大氣汙染防治和汙染源達標管理工作。  治理大氣汙染,減少排放是關鍵。
  • 天津大港油田信息中心為油田公司數位化轉型發展保駕護航
    天津大港油田信息中心為油田公司數位化轉型發展保駕護航千川匯海闊,風好正揚帆。2020年,天津大港油田公司網絡安全工作開啟了嶄新的篇章,創新管理模式、深化技術體系,網絡安全防禦能力持續增強,網絡安全保障體系日益完善,網絡空間日漸清朗。
  • 大港油田半年打井省地超千畝
    中國石油網消息 (記者肖慶暉 通訊員於飛)截至6月底,大港油田建設井叢場48個,交井181口,佔產能井總數73.3%;減少臨時和永久佔地1692畝,在井叢場規模推廣方面走出一條綠色環保效益之路。
  • 大港油田創新升級站場環境保護管理
    大港油田地處環渤海經濟圈核心地帶,轄區內溼地、水庫、河道、灘涂、農田、鹽池等環境形態共存,環境敏感地帶多,環保風險點源多。為適應新的《環境保護法》要求,大港油田著力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升級站場環境保護管理,創新推行監測監督一體化,護航油田綠色發展。
  • 大港油田「呼鐵物流」開闢創效新空間
    中國石油網消息(記者張敬瀟 通訊員唐姍姍)9月21日,內蒙古呼鐵物流有限責任公司在大港油田轉運庫的倉儲場地施工建設有序推進,標誌著這個油田發揮自己的地域、倉儲、鐵路等資源優勢,譜寫了社會化物流創效新篇章。
  • 大港油田建設綠色化智能化井叢場
    中國石油網消息(記者劉英 通訊員步宏光)截至7月28日,大港油田已建成243個井叢場,產能建設土地佔用減少70.8%,建設投資降低8.8%,生產操作成本降低12.2%,為老油田高效開發探索出一條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