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家族本來生活在貧瘠之地,他們是如何發跡,成阿拉伯老大的

2020-12-10 騰訊網

說起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中東的沙烏地阿拉伯一定榜上有名。作為靠石油發家的伊斯蘭國家,沙特坐擁麥加和麥地那兩座聖城,成為阿拉伯世界實至名歸的領袖。

按說,作為先知穆罕默德的後代,曾經建立起漢志王國的哈希姆家族,更有資格當阿拉伯世界的老大。可為什麼沙特能取代哈希姆家族,建立起強大的沙烏地阿拉伯國家呢?

(總督穆罕默德阿里帕夏)

一、二次慘遭滅國。

早在17世紀中葉時期,阿拉伯帝國被奧斯曼帝國所滅,中東成為土耳其人的地盤。不過由於這裡距離君士坦丁堡實在太遠,土耳其人把這片地區分為漢志和內志,交由阿拉伯人自己管理,其中靠近紅海一側,商貿繁榮且擁有兩座聖城的漢志地區,由哈希姆家族擔任總督。

而阿拉伯半島腹地的沙漠地帶,人煙稀少土地貧瘠,無論是奧斯曼帝國,還是後來的英國殖民者都對這片不毛之地沒有興趣。沙特家族才藉機建立起內志王國。不過,酋長本·沙特人窮志大,立誓要趕走奧斯曼帝國,統一阿拉伯。

1744年,沙特家族和瓦哈比聯合,對外發動聖戰。在宗教憤青們的支持下,內志王國迅速擴張,不僅統一了整個沙漠地區,還佔領了富裕的漢志地區,其疆域和今天的沙特差不多大小。

後院起火的奧斯曼帝國,派埃及總督穆罕默德阿里帕夏,遠徵平定叛亂。不僅輕鬆收復兩座聖城,還把內志王國首都德拉伊耶,夷為平地。原內志所轄領土納入埃及省,沙特家族王朝第一次滅亡。

可內志地區實在太過貧窮,奧斯曼軍隊在平亂後很快撤軍,殘存的沙特家族成員,又偷偷摸摸恢復了內志王國。

此後沙特王室內部為了權勢勾心鬥角,亂作一團。最終在1891年,又被拉希德家族擊敗,內志王國再次滅亡,沙特家族流亡科威特。

(伊本·沙特)

二、三度東山再起。

在流亡的王子之中,年僅11歲的伊本·沙特志向遠大,他發誓有朝一日要打回去,恢復內志王國。流亡的日子異常艱苦,連伊本·沙特大婚時的費用都難以湊齊,這讓他加快了行動的步伐。

1901年,21歲的伊本·沙特決定行動。他找了40個親信,帶上傢伙直撲利雅得。由於拉希德家族根本沒有料到沙特家族會反撲,整個防守形同虛設。他們從一處殘破的城牆順利入城後,衝入最高長官阿吉蘭的府邸將其殺死,然後宣布復國。

(漢志王國與沙特的戰爭)

三、四面擴張壯大。

三度復國的沙特家族收復了大量失地,但是懾於奧斯曼的威力,他們低調地向奧斯曼示弱稱臣。奧斯曼正受歐洲列強圍攻之苦,也無暇搭理它。

1914年一戰爆發後,奧斯曼和德國結為盟友。英國為了削弱其勢力,開始在其後院的阿拉伯半島,向這些酋長國任意開口承諾,支持它們叛亂搞分裂。

在這種情況下,有著一統阿拉伯野心的沙特家族和哈希姆家族,都投靠了英國人,哈希姆家族還發起阿拉伯大起義,建立漢志王國。

就這樣,血統純正的哈希姆家族和屌絲起家的沙特家族,為了最終成為統一阿拉伯的王國,爭相抱緊英國人大腿。而始終追隨奧斯曼帝國的拉希德家族,只能在日後隨著奧斯曼帝國一起滅亡。

可奧斯曼倒臺後,英國人並沒有兌現承諾,反而和法國對阿拉伯半島的富饒地區進行了瓜分。在這種情況下,沙特家族選擇了沉默。但先知的後代,漢志國王卻深感恥辱,認為沙特是通敵的漢奸,與英國及沙特徹底決裂。

於是,英國人轉而全力支持沙特家族。1924年漢志王國的哈希姆家族自稱伊斯蘭領袖哈裡發。沙特藉機譴責此舉有違伊斯蘭教義,並在英國支持下向漢志王國發起戰爭。勢單力薄的漢志王國最終滅亡,沙特成功將內志和漢志合二為一。

但統一後的沙烏地阿拉伯,仍然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不過6年後他們很快時來運轉,遍地的石油使沙特成為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國,一躍成為世界最富有的國家。

在沙特的建國曆程中,對內利用極端教義,依靠憤青們的支持;對外則抱大腿借異教徒英國的幫助打壓正統;在反抗奧斯曼的鎮壓中審時度勢,打不贏就示弱保存實力,在外交上也非常靈活,從不意氣用事。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操作,沙特才笑到最後,成為阿拉伯世界最後的贏家。

(參考資料:《試析伊本·沙特和現代沙特王國的形成(1901-1927)》等)

相關焦點

  • 阿拉伯王室:「穩定之錨」如何煉成
    阿拉伯王室:「穩定之錨」如何煉成  文|丁 隆 對外經貿大學外語學院副院長  今年年初以來,以突尼西亞本·阿里政權被民眾抗議推翻為肇始,一場大規模民眾反政府運動席捲整個阿拉伯世界,穩坐江山數十年之久的政治強人如多米諾骨牌般接二連三地倒下
  • 沙特家族:從一窮二白到富可敵國,雖坐擁黑色黃金但仍需努力賺錢
    同樣,提到沙特王室,大概很多朋友都會情不自禁地將他們與「土豪」這個詞聯繫在一起,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說沙特王室就是。但其實,如今富可敵國的沙特王室,曾經也是一窮二白,他們並不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沙特王室的歷史也可謂是白手起家的奮鬥史。那麼具體經過如何?且聽廣陵為大家娓娓道來。
  • 同為阿拉伯國家,沙特為何敵視敘利亞
    同為阿拉伯國家,沙烏地阿拉伯為何如此敵視敘利亞?現實的仇恨背後有著歷史的根源。阿拉維異端今天的敘利亞所在的東地中海沿岸地區,在歷史上被稱為「黎凡特」或「沙姆」,所謂「黎凡特」在中世紀法語中即太陽升起之地、「東方」的意思;而阿拉伯語則稱之為「沙姆」,意為左路,因阿拉伯人在聖城麥加面朝東方禮拜時,大敘利亞地區在左側,故而得名。
  • 沙特家族與瓦哈比派創始人結盟謀求未來政權的「合法性」
    另一方面,面對當時阿拉伯半島居民偏離經訓的惡習陋俗,瓦哈卜渴望通過進一步研究伊斯蘭神學和教法學,來探尋拯救社會的方法。他潛心於罕百裡法學派著名信徒與詮釋者塔奇·丁·伊本·泰米葉的學說,從中獲取瓦哈比派教義的主要論據,並形成自己的獨特的教法主張。
  • 沙特什葉派受霍梅尼思想的影響成為沙特王室家族政權的嚴重威脅
    沙特的什葉派人口約350萬,僅佔沙特總人口的10%-15%,屬於沙特宗教少數派。沙特的什葉派穆斯林大部分居住在哈薩、卡提夫、加瓦爾等盛產石油的東方省城市。由於瓦哈比派素有正本清源的宗教原則,多年來,沙特什葉派受到嚴重歧視,地位低下,宗教生活也受到諸多約束。
  • 死於引進電視機的沙特國王——沙漠王國現代化崎嶇路
    現代沙特開國君主伊本·沙特的年輕時代和老年時代。奪取到阿拉伯半島上最重要的漢志地區,伊本·沙特完成家族幾百年宿願,可他並無太多喜悅之情。他發現打江山難,治理江山更難,締造一個現代國家難上加難,欲在阿拉伯半島建立現代社會更比登天還難。1932年之前,準確地說沙特不是國家,只是一個地區,歷代帝國名義上的一部分。沙特主要由兩大部分構成。一為漢志地區(也譯作希賈茲),指西部沿海的北部地帶,以從事農商的定居人口為主。
  • 中東直線邊界史(下):後奧斯曼時代的阿拉伯覺醒
    《國際聯盟公約》第22條規定:「前屬奧斯曼帝國之各民族其發展已達可以暫認為獨立國之程度,唯仍須由受委任國予以行政之指導及援助,至其能自立之時為止。對於該受委任國之選擇,應首先考慮各該民族之願望。」由此可知,前屬奧斯曼帝國的各託管地在條件成熟時完全有權利通過民族自決而獨立,在此之前,受任國只是暫時予以「指導及援助」。
  • 普立茲獎得主盛讚沙特王儲帶來阿拉伯之春 引美網民熱議
    雖然我來這裡的時候是沙特的初冬,但我發現這個國家正以沙特自己的風格經歷阿拉伯之春。」 寫下此話的不是別人,正是赫赫有名的《世界是平的》作者、三屆普利茲新聞獎得主,託馬斯·弗裡德曼。近日,弗裡德曼遠赴沙特,採訪了動作不斷的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文中以王儲名英文首字母M.B.S.對其相稱,)。
  • 埃及,在近代擺脫奧斯曼帝國和英國,終成阿拉伯國家的龍頭老大
    這是當年拿破崙的名言,正是在金字塔之戰中拿破崙擊敗了馬穆魯克騎兵——當年曾一舉擊敗蒙古鐵騎,成為埃及的霸主。不過當時的奧斯曼帝國並未完全衰落,公元1805年,奧斯曼帝國的一個將領擊退了法軍,成為埃及的總督,他便是穆罕默德·阿里。
  • 約旦這場騷亂竟讓沙特成大贏家 伊朗莫名躺槍只能怪敵人太有錢
    這個地緣位置重要的彈丸小國似乎正在複製2011年阿拉伯世界大地震的那一幕——約旦民眾連續多天持續抗議所得稅法草案,呼籲政府總理下臺。在連續多天的抗議不斷升級後,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終於坐不住了,總理哈尼穆爾基不得不以替罪羊的身份宣布辭職,以緩和民眾對經濟政策普遍憤怒。然而事情接下來的發展讓觀察家們變得哭笑不得,中東土豪沙特向約旦政府提供了緊急經濟援助,約旦局勢緩解。
  • 阿拉伯諸王室:將保守進行到底? - 南風窗網
    再加上,現在9·11遇難者的家屬要求美國國會允許他們控告沙特政府,儘管歐巴馬不肯遷就,可沙特方面並不完全信任他。   沙特國王薩勒曼2015年初登基後,阿拉伯劇變警報剛剛解除,該國便陷入王位繼承、軍事失利和油價暴跌的多重挑戰。如果對美關係再糟糕下去,真有可能面臨亨廷頓所描述的政治現代化浪潮衝擊下的「國王困境」。
  • 全球最顯赫四大家族:沙特皇室只排第三,第一在中國,第四在日本
    沙烏地阿拉伯就是全球最富裕的國家之一,而沙特皇室就是這個國家的統治者,整個國家一年大約花費200億美金,而沙特皇室這個土豪家族就要花費近20億美金。>躺在金子裡的生活,豪車對於他們來說不過是小菜一碟,於是他們想方設法來增加他們的奢華程度,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
  • 中國產阿拉伯男頭巾在沙特受歡迎
    原標題:中國產阿拉伯男頭巾在沙特受歡迎  原標題:中國產阿拉伯男頭巾在沙特受歡迎  國際在線專稿:據新華社電,據沙特媒體13日報導,在過去一個月的齋月裡,沙特共銷售了800萬條阿拉伯男子頭巾,其中絕大多數為中國生產。
  • 沙烏地阿拉伯,是古代阿拉伯帝國的直系繼承人嗎?
    古代阿拉伯帝國是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穆聖)及其追隨者建立的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帝國,穆聖的出生地-麥加在阿拉伯半島,穆聖所創立伊斯蘭教政權所在地-麥地那也在阿拉伯半島,可以說阿拉伯半島是伊斯蘭教和阿拉伯帝國的發源地。
  • 吳子夜:阿拉伯網紅,沙特人語言挑逗,黎巴嫩感覺就是三高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世界說(ID:globusnews),作者:吳子夜】 當我給在中國生活了很久的阿拉伯朋友艾安誠發了一張Papi醬某期視頻的截圖後,他瞬間就明白了我所指的是什麼,並對我說:「我們那裡也有網紅,類似這樣的的Youtuber有很多。」
  • 全球最顯赫四大家族:沙特皇室只排第3,第1在中國,第四在日本
    日本天皇制度神奇地被沿用至今,從未被推翻過,這都歸功於菊花王朝。它用它神奇的菊花家徽與文化魅力影響著一代又一代日本人民,是他們從本質上對日本天皇誓死效忠 ,這種精神上的控制縱使令人膽戰心驚,但也使人由衷佩服菊花王朝的魅力,這也是他們家族排名第四的原因。
  • 「阿拉伯之路 沙特出土文物」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展
    原標題:「阿拉伯之路 沙特出土文物」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展「阿拉伯之路——沙特出土文物」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展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劉思恩):長久以來,人們印象中的阿拉伯半島都像是一片與世隔絕的神秘之地,也是一片充滿傳說的奇蹟之地。12月20日,「阿拉伯之路——沙特出土文物」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展。近幾十年來沙特王國發現的近500件出土文物集中訪華,嘗試利用考古學研究成果揭開阿拉伯半島的神秘面紗,向人們展示發生在這片土地之上的傳奇歷史和文化傳統。
  • 沙特為何要挖運河,讓卡達變成島國?
    首先,沙特面積225萬平方公裡,人口3255萬,又是世界上石油資源最多的國家。有人說:別看卡達(投資巴黎聖日耳曼)、阿聯(投資曼城)到處炫富,如果沙特要炫富,卡達和阿聯都要靠邊站。另外,伊斯蘭教的聖地麥加就在沙特境內。從哪個角度看,沙特都是阿拉伯世界當仁不讓的老大。雖然沙特軍的作戰能力夠嗆,在葉門被裝備落後的胡塞武裝打得滿地找牙。
  • 全球六大巨富家族,中國無一上榜,他們的財富打死你也想不到
    全球六大巨富家族,中國無一上榜,他們的財富打死你也想不到 第一個是羅斯柴爾德家族:這是歐洲乃至世界,最有名的金融家族,該家族發跡於19世紀初,先後在法蘭克福、倫敦、巴黎、維也納、那不勒斯開設銀行,之所以羅斯柴爾德家族是世界上最厲害的家族,是因為該家族建立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金融王國,大家想一想幾個世紀的發展
  • 沙特境內都是缺水沙漠,當地該如何種植糧食?有錢真能夠為所欲為
    富裕的沙烏地阿拉伯,貧瘠的沙烏地阿拉伯沙烏地阿拉伯是亞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島的一個國家,東邊靠近波斯灣,西面緊鄰紅海,和約旦,科威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葉門,卡達等國接壤。而這裡的資源主要就是石油,尤其是沙特,它是名副其實的「石油王國」,石油儲量和產量均居於世界首位,使其成為了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