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在深夜點開這份環球美食之旅 風味人間比舌尖還誘人

2020-12-24 湖南在線

昨日夜裡21:15,未播先火的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第一集《山海之間》如期開播,在網絡上吸引無數觀眾留言評價,人們紛紛表示絕不能在深夜打開這部美味之作,一不小心就被誘惑進廚房來一碗泡麵,或是手機下單一份外賣。

這部歷時4 年,跨越6 大洲,走訪近20 個國家的美食紀錄片,在全球視野裡重新審視中華美味,描繪著人與食物的美好關係,也同步勾勒出一幅恢弘的中華美食地圖。

曾以各地美食及故事徵服觀眾的《舌尖上的中國》,一度在人們心中立下中國現象級美食紀錄片的標杆,如今原班創作團隊以《風味人間》重回舞臺。紀錄片剛剛播出首集,便在豆瓣電影上收穫了9.4 的高分,評論區更是好評如潮。人們紛紛表示這部深入普通人餐桌和生活的紀錄片,讓他們找回當年熟悉的味道,隔著屏幕也能感受遍布人間的煙火氣。

豆瓣截圖

心中被勾出無數饞蟲的同時,也清楚紀錄片裡展現的鮮活的「在地飲食」,是只有親自趕赴當地才能品嘗其精髓的美味。正如陳曉卿所說:「與其讚美菜餚,不如讚美做菜的廚師,與其讚美廚師,不如讚美採集食材的人,與其讚美食材不如讚美這一片土地。」

《風味人間》

透過《風味人間》,我們不僅看到了美味,也看到了一地大美的自然風光,獨特的人文風情,無論是蒼茫草原、深山密林,或是掀著滔天海浪的碧藍大海,都不缺一群用心賞味、認真生活的人,這些元素讓美味變得越發純粹,也讓我們重拾透過美食看世界的方式。

《風味人間》

如果你願意接受挑戰,不妨在此刻與鳳凰網旅遊一同打開這部視頻,聽著李立宏老師熟悉的聲音娓娓道來,配著阿鯤靈動而又富於人情味兒的音樂,實在是一套「下飯」的標配組合,恨不得此刻便要打著飛的去往各大美味目的地,切身體會一場專屬於自己的風味人間。

山海之間的中華味

960 萬平方公裡的陸地,加上470 萬平方公裡的海洋,組成了中國這片神奇的土地。在這廣袤大地上,囊括了高原盆地、沙漠綠洲、山林草原,以及江河湖海……56 個民族生活於此,用自己的智慧與天地萬物和諧共處,從古至今,上演著數不清、道不明的故事。其中亙古不變的,是美味給各族各代人民送去的慰藉與愉悅。雖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食物或許千變萬化,卻始終折射著當時當地的時機境遇、自然地理和人文風情。

美食

在昨夜首次播出的《山海之間》裡,遍布東西南北的中國人因地制宜,用美味詮釋生活。在冷峻的高原之巔,一群哈薩克遊牧民翻越崎嶇峰嶺,隨著時令輪換踏山放養;在溫暖卻多變的海洋之上,一對鏢魚父子出海戰浪,用古老技藝換回珍貴食材。

美食

大美山河湖海,養育著一地人;至味煙火之後,亦演繹著動人的故事。

新疆阿勒泰

大尾羊大盤肉

在新疆阿勒泰地區,當地的哈薩克遊牧民正享用著肥美鮮嫩的大尾羊大盤肉,緊接著,他們便要翻山越嶺,為羊群尋找更合適的牧場。

牛羊

在這片地球上最大的草原帶,這群哈薩克人至今依舊過著「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每年,他們都會趕著大尾羊從準噶爾盆地到阿爾泰山做一次長達800 多公裡的「徒步旅行」,由於水草會隨著時令季節隨時變換位置,遊牧之路永遠沒有盡頭。牧民會在沿途安營紮寨,休整幾日之後又往下一站轉移,如此周而復始,牧民們在一年之內要搬80 多次家,大尾羊也因之被稱為「千裡羊」。

常年在山地放養,大尾羊時刻都在接受自然界的挑戰。羊群吃的是阿爾泰山區的山花野菜和中草藥,喝的則是清冽的融雪水,遊牧之路練就了它們一身強健的肌肉,積聚了滿股肥臀尾脂,周身都是精華,只需清水燉煮,便能成就一鍋濃香清甜的大盤肉。

羊肉

嚴酷的寒冬讓哈薩克牧民居無定所,卻成就了餐桌上肥腴鮮甜的盛宴,也造就了這群人豪爽樂觀的生活姿態,好比鏡頭裡牧民們圍坐著上手抓肉的痛快畫面,各自品味著齒間噴香的油脂,幸福滋味不過如此。

燻馬肉、馬腸

牧民抵達烏倫古河南岸的冬牧場,又有一道平原地帶不曾聽聞的美味即將上桌。高原高寒之地,讓牧民成了天生的肉食愛好者,除了肥美的大尾羊之外,還有一道一年僅吃一次的燻馬肉、馬腸。

燻馬肉

每年剛入冬,經歷了初雪的阿勒泰已是天寒地凍的溫度,此刻正值牲畜膘肥體壯之時,哈薩克牧民們便會開始為過冬的盛宴儲備美味。他們將新鮮宰殺的牛羊馬處理乾淨,依照古法製成風乾肉或燻肉,燻馬肉、馬腸便是其中之一。這道燻肉製法頗奇特,將肥瘦適中的馬肋排連骨帶肉灌入馬腸裡,懸掛晾乾,再用紅柳、松枝等枝葉煨火,讓松煙味慢慢滲入馬肉裡。燻好的馬肉清水煮透,直到蒸鍋清湯顯出金黃乳白的誘人色澤,再切片食用,肉香致遠、沁人心脾,最後飲一杯濃釅的磚茶解膩,

燻馬肉

若是想要更加直接地體驗特色風味,也可以將新鮮的馬肉直接炒制食用,當地牧民將其稱為「闊爾扎克」,下酒最好。這等風味美食,倘若不是深入接觸這群哈薩克人,恐怕此生也難有如此舌尖體驗。

內蒙古呼倫貝爾

奶桶肉

鏡頭切換至中國牧區的最東端,在內蒙古呼倫貝爾的新巴爾虎左旗,當地的牧民用另一種方式詮釋草原上的美味。歷代生活在這片草原的人們,最擅長用天然的材料烹飪出羊肉不同的風味,奶桶肉便是其中翹楚。牧民會用河邊常見的鵝卵石以及日常的擠奶桶,用獨特的方式呈現羯羊的美味。奶桶肉需將生羊肉和洗淨的鵝卵石層疊放入奶桶中,卵石內部炙烤,奶桶密閉增壓,內外同時加熱。帶皮的羊肉在高溫之下燜烤出豐盈的汁水,沾染著桶內調味的洋蔥香氣,出鍋之時已然香氣四溢。

奶桶肉

此刻還不是最美妙的環節,趁熱取出肥厚的羊胸口,緊鎖於皮下的油脂泛著金光,以刀鋒順勢劃開,羊肉便彈跳著綻放在你眼前,任誰見了都忍不住吞下一口口水,恨不得當即撲向呼倫貝爾大草原的懷抱,暢享一頓滋味美妙的奶桶肉。

奶桶肉

河南孟津

碾轉

在麥黃時節趕赴河南孟津,邂逅一道鄉間的時令小吃——碾轉。

碾轉

若非世代生活於此,怕是沒有多少人聽聞這樣一道風味。暮春時節,舊糧將盡、新麥未熟,本是青黃不接的時候,而這道碾轉便源自於糧荒時期農民的生活智慧。只見農人踏進青綠麥田,割下一茬嫩綠得能掐出水兒來的新麥,燒熟後搓去糠皮,在原始的石磨裡碾軋成細碎長條,炒制蒸食俱可,還能搭上適口的青菜,既飽肚又爽口,由此即為碾轉。

碾轉

放在彼時,這樣一道扛餓的盤中餐比起春日裡的野菜榆錢等吃食,絕對是上佳的美味了。時至今日,早已不用考慮溫飽問題,但是這樣一道樸實無華的滋味卻能給人以無窮回想。正如碾轉之名,麥子的香氣在磨盤裡被細細碾出,在牙齒間生出青澀的香氣,便是過往歲月裡的回味。

碾轉

四川瓦屋山

冷筍

四川從來不缺美食,也從來不缺舌尖上的驚喜。在西南一片潮溼的瓦屋山之中,隱匿著中國人津津樂道的林中美味。提起四川瓦屋山,也許沒有多少人聽過,大山位於四川眉山市洪雅縣,是一片生態絕佳的原始密林,卻藏在深閨人未識。文豪蘇軾曾作詩「瓦屋寒堆春後雪,峨眉翠掃雨餘天」,將瓦屋山與峨眉山並稱蜀中二絕。

冷筍

得益於瓦屋山罕見的陰溼氣候,這片密林孕育了一種別處難尋的特別植物冷箭竹,竹子生出的嫩芽便是足以讓老饕們拍案叫絕的鮮味——冷筍。冷筍的生長環境成就了這道山珍鮮嫩非常的口感,無論佐食腊味,還是以草木灰水煮,都是什麼也不換的盤中恩物。

冷筍

若要優中擇優,便是挑出最鮮嫩的冷筍製成龍鬚筍。鏡頭裡的馮氏夫婦為了尋找這種食物,有時甚至要在寒溼的山中徘徊兩周以上,對於上了年紀的二人來說有些難熬,但若非如此,就沒有這份大自然的饋贈。二人在崎嶇的山間擇下嫩筍,將筍尖切成穗狀細絲,此為「打筍子」,打好之後烤乾存放,便是龍鬚筍,又是村民一道生活裡的智慧。因為纖細,幹筍即便在冷水鍋裡也能輕易恢復水靈氣,在雞湯中久燉出鍋,直叫食客鮮掉眉毛。

冷筍

臺灣成功港

旗魚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在寶島臺灣東面的成功港,出海打漁是當地居民傳統的謀生之道。

其中,有一種打漁方式,如今已極為罕見。鏡頭最開始,一名鏢手立於船頭,在巨浪滔天中從容堅定,追逐著海中難得一見的旗魚。以鏢魚法捕魚,是當地自古傳承下來的技藝。這種漁獵方式對海洋傷害最小,但對鏢手技藝要求最高。

旗魚

漁民常規出海,都盼望著風平浪靜,但鏢手們卻要靜待風浪到來。當海面颳起六、七級狂風,風浪將海底洋流帶至上層,魚群亦被卷上海面,為了追逐魚群覓食,平日裡「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旗魚便在此刻現身——該是鏢船出海的時候了。

旗魚

旗魚是海洋中的短跑冠軍,想在風浪中追上它並不容易,有經驗的鏢手知道如何指揮船長調整方向和速度,在波濤洶湧之中上演一場緊張的追逐賽。鏢手屏著一口氣,觀者同樣大氣不敢出,哪怕一次失誤,旗魚也有可能沉入海底,不見蹤影。直到拿捏住恰當時機,鏢手準確無誤地推出手中魚叉,旗魚中鏢,贏得滿堂喝彩。若有幸能跟著鏢魚船一同出海,看鏢手以整個大海為舞臺,欣賞一次逆浪鏢魚的精彩表演,絕對不虛此行。此刻方能切身體會到,盤中食物與人、與天地有著如何緊密的聯繫,每一口落胃的美食,都是自然給予人類的無上饋贈。

旗魚

鏢手如果收成不錯,魚市場上便會出現罕見的立翅旗魚,魚肉鮮美異常,製成魚生才不算辜負了捕魚人的辛勞。要是不喜生食,也可用邊角料旗魚皮下鍋,豐富的油脂融合九層塔的香氣,便能成就一道臺灣風味的三杯旗魚皮,下飯又下酒。

不謀而合的中西風味

此次《風味人間》最大的亮點,還在於「食物的環球之旅」。同樣生活在這顆星球之上,各地人民即便相隔千萬裡,擁有不同的語言和不同的生活方式,卻共享著同樣一份對美食的熱愛。人們立足於生活,運用智慧處理同一種食材,實現了不謀而合的中西風味。

誠然,食物是一座橋梁,不論身處何地,擁有怎樣不同的地緣文化,都能因為一份舌尖美味實現文化的共鳴。當熟悉又陌生的異國美食入口,食客間會心一笑,一切盡在不言中。

中外火腿大比拼

安徽南屏村vs 西班牙韋爾瓦

說起中華火腿的名號,多數人會想到雲南鶴慶、宣威,或浙江金華,實際上,安徽自古流傳著醃製火腿的技藝,同樣不輸別處。明弘治《徽州府志》中邊已記載:"(火腿)多於入臘前後宰,藏甕中磠淹槽沃近兩旬,出而燎之幹略帶濡,置於閒屋當風處,名曰火肉,亦曰臘肉。"

火腿

年關將至,南屏村的村民便要張羅著殺年豬,農家養成的黑豬後腿風味最足,由經驗老道的農人搓鹽、壓缸、晾曬。成排的火腿在空氣裡靜靜發酵,浮起一層細密的黴菌,在時光中醞釀出無與倫比的芳香。

火腿

同樣一腿豬肉,西班牙人也找到了類似的保存方式。在西班牙南部海岸,一座有著3000 年歷史的美麗海港城韋爾瓦中,當地火腿大師以鹽巴封存美味。在一番處理之後,當地通常會把火腿懸掛於酒窖中,定期塗油,調整肉麵的朝向以及通風口開合的尺度,悉心養護一份珍饈。

火腿

待到美味開啟之日,南屏村的村民更願意以吊鮮提味的方式將火腿入饌,將其中萬千滋味融入菜餚,成就其他食材,一如中國人低調謙虛的性格。

而在西班牙,火腿自成一臺戲,是餐桌上最耀目的主角。一腿好的火腿,還少不了畫龍點睛的火腿切片師,酷炫的刀工和手法,讓賞味美食成了一次風情萬千的感官大戲。

土豆的智慧

甘肅漫屲vs 法國南部

幾千年以前,人類馴服土豆,這枚基礎主食漂洋過海傳播至全球各地,生出了萬千變化。向西行,遇上了奶酪,往東走,便邂逅了漿水。

火腿

走進中國黃土高原,位於甘肅中部臨洮縣的漫屲出產著全中國數一數二的優質土豆,在當地地理氣候的加持之下,此地的土豆澱粉含量高,掰開來看,土豆內裡晶瑩剔透,瀰漫著天然的香氣。當地人食用土豆的方式同樣淳樸,原料不做任何添加,只通過反覆的捶打,在恰當的時間和力道之下,讓澱粉支鏈拉伸,產生獨特的韌糯口感,製成了特色的土豆攪團。

火腿

食用時,配上甘肅人喜食的油潑辣子和韭菜,最後還要澆上一勺當地特有的漿水,酸辣辛香兼備,是當地人離不了的日常佳餚。

土豆質樸,因此也更易吸納其他風味,到了法國南部,這一嗜奶酪如命的地界,土豆也免不了沾染一身「奶氣」。法國人藉助牛奶將其融成土豆泥,再拌入大量奶酪。澱粉依附於其上,預熱後韌性得到極大的延展,拉升出如瀑布般行雲流水的土豆泥,被當地人稱為Aligot。

一邊是酸爽開胃的飽肚主食,一邊是乳香四溢的佐餐小點,中西方的土豆迷們,用自己對於美味的理解,實現了不謀而合的土豆智慧。

東西有別的大閘蟹

江蘇太湖vs 荷蘭艾瑟爾湖

秋風起,蟹腳癢,眼下正是中國人期盼了一整年的食蟹季。千百年來,無論飲食潮流如何輪轉,中國人的秋日餐桌上,絕對少不了一道「橫行霸道」的螃蟹,而學名為「中華絨螯蟹」的大閘蟹便是其中代表。只聽名稱便足以明白中國人對於大閘蟹的熱情,蘇州太湖作為大閘蟹的優質產區,每年從這裡撈出的大閘蟹,總能成為行銷全國的熱門好物。

蟹肉

當然,雖名為「中華絨螯蟹」,在國外同樣可以找到它的身影。位於荷蘭的艾瑟爾湖是當地人圍海造田的產物,也被稱為「美麗的北歐明珠」。湖水碧波萬頃,不僅帶來了醉人的美景,也養育了一代又一代荷蘭漁民。在這片湖泊之中,大閘蟹作為早年出現的入侵物種,是當地漁民頭疼的對象。

蟹肉

直到今天,大閘蟹身價倍增,同樣成了荷蘭漁民的重要收入來源。但是當地人坦言自己從不吃大閘蟹,在他們看來,花費大把功夫只能吃到一點蟹肉,實在不太划算。

蟹肉

但在荷蘭人看來非常複雜的事情,到了中國廚師的手裡,卻變得遊刃有餘。為了最大限度地萃取螃蟹之精華,擅長做蟹的蘇州大廚對其構造早已瞭然於胸,按照不同部位的口味特色分門別類,各自發揮其妙用。一道細緻精美的酥皮蟹,以蟹殼承託蟹粉烤制,外層鎖住水分的酥皮與法餐工藝相類,蟹肉本身的清甜在酥皮之內低回婉轉,互為成就。估計荷蘭漁民試過這道帶著西餐影子的美點之後,一定會對大閘蟹產生改觀。

蟹肉

當然,在中國人眼中,這一季蟹味到了極致,卻是一份拌食白飯的禿黃油。雖然用來搭配平日裡最普通的米飯,但只取蟹膏、蟹黃的禿黃油卻十足珍貴,在廚師的操作下,醇厚的雌黃與綿潤的雄膏雙劍合璧,少許魚露添香,幾十隻螃蟹才可成就一罐禿黃油。禿黃油裡拌入米飯,耐心混合,讓每一顆米粒都被金色膏黃包裹,吃進嘴裡,是至高無上的享受。食材高低搭配,如此飲食理念,又與西方珍饈黑松露佐食雞蛋一樣,相輔相成。

那些活色生香的美食節目

首集《風味人間》看完,便能從中悟出一二。一部美食紀錄片之所以能夠打動人心,並不在於其中勾勒了多少誘人的食物萬象,更在於餐桌後的美味創作者,在於由美食牽出的諸多故事,還在於生出美食的故鄉和土地。由此,人們在觀望美味的同時,也同時在內心深處尋回自己與美食的美好回憶。

一集《風味人間》還不過癮?除了著名的《舌尖》系列,還有以下活色生香的美食節目任君挑選。

《安東尼·波登:未知之旅》

2013 年開播的《安東尼·波登:未知之旅》是CNN 的一檔王牌美食旅遊節目,主持人安東尼·波登曾是西方美味的代表人物,在節目中,好吃又勇於獵奇的他秉承「世界美食主義」搜羅全球美味,順帶體驗各地的別樣風情。

體驗美食

在節目第八季第三集中,安東尼拐帶著抗辣度為零的美國明星廚師艾瑞克來到成都,在這座麻辣與感官刺激爆棚的城市裡進行一場味覺探險。二人即便被辣得臉部變形、眼睛移位……也願意流連於大小食肆前,在成都街頭放飛自我。

想要了解個中詳情?點擊CNN派了兩個外國吃貨來到火辣辣的成都結果……  查看

《名廚爭鋒》

今年年初,一檔由FOX 打造的美食競技綜藝節目《名廚爭鋒》火遍海內外,節目中,作為西方人眼中東方美食文化代表的謝霆鋒,與加拿大名廚David Rocco 以美食「論英雄」,以PK 對戰的形式上演中西美味大對決。兩位星級廚師分別代表中西料理,將先後走訪亞洲五個城市,在當地名廚的指導下探索這座城市的代表性料理,最終各人呈現一道特色菜餚,通過權威評審來決定誰技高一籌。

《名廚爭鋒》

在這檔美味綜藝裡,不僅可以看到中西美食正面交鋒,還能跟著兩位大廚,走進五大美味名城的街頭巷尾,尋覓最地道的當地美食。

想要一探精彩?點擊國內這些美味城市讓外國人驚呼「吃了就不想走!」 | 賞味查看

《人生一串》

2018 年夏天,一部以燒烤為主角的小成本紀錄片《人生一串》刷屏網絡,更是拿下了豆瓣電影9.0 的高分,人們紛紛評論這部充滿人間煙火的紀錄片直擊人心和味蕾。

《人生一串》

紀錄片《人生一串》在一夜之間走紅,與中國各地人們的「燒烤情結」有很大關係。據說製作團隊走遍了全國近30 個城市的500 多家燒烤攤,雖只有短短幾集,卻勾勒出一幅中國燒烤地圖。

饞了?還不夠!點擊《無需米其林加持,國內這些地方的燒烤值得專程坐飛機去吃! | 賞味》細品烤串滋味

《尋味順德》

人說「廚出鳳城」,便是對廣東順德人在美食造詣上的極大肯定。紀錄片《尋味順德》由《舌尖上的中國》主力團隊傾力打造,介紹了順德人在美食之上和美食之外的功夫,在無數順德傳奇背後蘊含著順德人的工匠精神。通過這裡的人們對期待一頓普通家常飯菜的態度,看到他們的生活觀、價值觀。

《味道雲南》

與《尋味順德》一樣,《味道雲南》立足於一方水土,專心記錄了雲南的地域美食,尋找美食背後的故事。紀錄片共十集,分別為「家宴春色」、「人間清歡」、「綠野鮮宗」、「歲月懷想」、「異情別戀」、「乾坤小鮮」、「山水風物」、「五行秘語」、「甘苦輪迴」、「華席流觴」。

相關焦點

  • 琬媗 | 不要在深夜點開!比舌尖還誘人的環球美食!有一種無界料理叫作Fiona!
    川魯粵淮揚,閩浙湘本幫想以多國籍的知味珍饈為塵世間尋一棲方物筵席///這便是12月21日即將盛放的🦢Fiona無界料理🦢從2018到2020,歷經2年時間的深耕,老船夫這艘美食巨輪,終於搭載了全新打造的味·mall美食王國
  • 《風味人間2》:最接近舌尖的美食紀錄片回來了!
    這些百花齊放紀錄片自然有他們出色的地方,對於一些場景的把控都火候十足,講述美食背後的故事也是娓娓道來,這也反映了國內美食紀錄片內容質量的質的飛躍。但在我心裡這些美食紀錄片比起舌尖還是差了點,他們的格局都或多或少的充滿局限性,要看到宏偉的,廣闊的美食百態有所不足。
  • 《風味人間》和《舌尖》相比缺了這個細節,導致食物不夠誘人?
    小編特別喜歡吃麵條,在冷風呼呼的冬天來一碗粘稠又熱乎的麵條,撒點小蔥放點辣椒油,一碗下肚渾身舒坦,從頭暖和到腳。對麵條特別感興趣的小編也在追《風味》,蹲在前面就在找麵條,終於有播了好吃的巴楚蘑菇拌麵。畫面精美考究,食材豐富新鮮美味,看著就味道很好吃的樣子,但是仔細看了看,卻沒有看《舌尖》時那種瘋狂想要去吃的衝動和心情,是因為什麼呢?
  • 荔枝說:《風味人間》裡的「江蘇味道」,隔壁小孩都饞哭了!
    (聽說攝製組拍完《風味人間》不胖反瘦,都是累的!)   只不過這一次,不僅是「舌尖上的中國」,還是「舌尖上的世界」。   在這份世界級美食地圖中,僅僅目前播出的不到一個小時的第一集裡,就出現了三道江蘇美食!
  • 風味人間收官,致敬那些舌尖上的平民美食
    ——《風味人間第二季》,今天收官了,下面小編細數那些舌尖上的平民美食。土豆、山藥、紅薯、魔芋、大蒜……通過這個節目讓人不禁感嘆這麼樸素的食材卻看到人垂涎欲滴。不僅僅給我們帶來了味覺上的享受,同時還讓我們感受了人間煙火氣~讓我們一頭扎進這滾燙的生活裡,一同感受這最平凡且又難得的煙火氣息~薑母鴨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特色名菜,屬於閩菜系。鴨與母姜(老薑)性味互補,有藥膳功效。烹調盛盤食色誘人、香氣撲鼻。春夏祛暑溼、秋冬祛肺燥,養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功效。
  • 揭秘:《風味人間》中的美食在哪裡拍的?
    陳曉卿再次「操刀」的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首播近一周,片中雄膏+雌黃合璧的「禿黃油拌飯「在今天的熱搜榜上依舊熱度不減。10月28日,《風味人間》第一集一播出,就在豆瓣拿下了9.4分的高分評價。不同於以往聚焦中國視野,此次《風味人間》的腳步遍布六大洲二十多個國家,在展現中國美味的同時,國外美食也依次亮相,各色美味的拍攝地更是把觀眾帶到了全球視角,僅播出的第一集《山海之間》就出現了13個國家或地區,誘人食物的拍攝地不僅收穫了屏幕前想大快朵頤的「饕餮」型粉絲,還收穫了一批想探索「詩和遠方」
  • 紀錄片《風味人間》再掀美食狂歡 導演揭秘節目幕後
    原標題:紀錄片《風味人間》再掀美食狂歡  從《舌尖上的中國》到《人生一串》,再到《風味人間》,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一部美食紀錄片在大家的朋友圈中「霸屏」,把深夜觀看的人饞得嗷嗷叫。總共8集、剛在騰訊視頻更新了第二集的《風味人間》,總導演也是《舌尖上的中國》第一二季的導演陳曉卿,在他與老班底的共同努力下,這部《風味人間》用更先進的技術、更廣闊的視野,記錄著食物和食物背後的故事文化,美食足跡遍布六大洲,被大家稱為「舌尖」系列的2.0——「舌尖上的世界」。
  • 半山食集|涵碧樓頂廚團隊入駐,開啟舌尖世界環球之旅
    8月29日,青島唯一超星級【涵碧樓】入駐半山食集,一場極具儀式感的饗宴,席開半山,一切值得期待!半山食集|實拍圖殿堂級私廚精心烹飪,並現場講菜,獨特的環球美食哲學靈感,高超的手藝融合當代藝術視覺,令饕客在半山的美妙景觀的映襯下,享受自然風味特色美饌。
  • 浙江衛視《風味人間》首播好評如潮 每周几几點更新
    ­  由《舌尖上的中國》1、2季原班人馬——陳曉卿團隊,匠心打造的美食探索紀錄片《風味人間》每周日21點07分在浙江衛視中國藍劇場播出。開篇第一集「山海之間」以尋找國內外美食的相通之處為核心,將多種食材進行串聯,不僅展現了食材的烹飪過程,還帶觀眾走進食材背後的採摘及捕獲環節。據悉,該紀錄片昨晚豆瓣開分高達9.3。
  • 從《舌尖上的中國》到《風味人間》,美食紀錄片能否拓展出更廣闊的...
    從《舌尖上的中國》到《風味人間》第二季,這些年中國的美食紀錄片經歷了怎樣的變化?在「舌尖體」之外,美食紀錄片又是否能拓展出更廣闊的表達空間? ,《風味人間》甚至被網友稱為「真正的《舌尖3》」。
  • 《風味人間2》6天後開播,先看部美食紀錄片解解饞,牛癟火鍋給力
    愛美食,愛看美食紀錄片的小夥伴又有眼福了。《舌尖上的中國》前2季總導演陳曉卿要上新啦。他導演的《風味人間》系列美食紀錄片第二季定檔於4月26日首播。本季也是一共只有8集,感覺還是會不夠看的。《風味人間》第一季裡面就曾有很多鏡頭拍得無比誘人,可以說是一場又一場視覺盛宴,吃貨們統統繳械投降,豆瓣評分達到了9.1的高分。目前距離第二季《風味人間》開播還有6天,艱難等待中的吃貨們只能靠放出來的預告續命,但光是看這些預告片就已經忍不住狂吞口水了。友情提示,千萬不要在飢餓的深夜打開,你會後悔的。
  • 從舌尖上的中國到早餐中國,煙火氣是人間最好的治癒
    高分美食紀錄片《早餐中國》,又一次帶著家鄉早餐來打卡,第二季開吃播!這一次延續了第一季劇組原班人馬,保持一如既往的高水準。《早餐中國》第二季自開播以來好評不斷,僅播出一周豆瓣評分高達8.7,超越了前作。
  • 【舌尖上的賓川】美食賓川行——風味凉雞
    探尋舌尖上的秘密,追溯美食背後的故事,這裡是賓川,這裡有不一樣的美食體驗~ ~看著眼前這盤誘人的風味凉雞 ,小編早已按耐不住。菜還沒上桌,一陣清香已經沁人心扉,小米辣、芫荽那鮮豔的色澤和恰到好處的點綴,讓空氣裡都似乎布滿了酸爽,閉上眼睛細嗅,額頭處慢慢沁出一層細珠,讓人吞唾生津,實在是誘人至極!
  • 《風味人間2》還有6天開播,先看這部新美食紀錄片解解饞,牛癟火鍋...
    愛美食,愛看美食紀錄片的小夥伴又有眼福了。《舌尖上的中國》前2季總導演陳曉卿要上新啦。他導演的《風味人間》系列美食紀錄片第二季定檔於4月26日首播。本季也是一共只有8集,感覺還是會不夠看的。
  • 只能看著《風味人間》流口水?這份解饞攻略讓你也吃頓好的
    只能看著《風味人間》流口水?這份解饞攻略讓你也吃頓好的 每周日晚上 9 點 15 分,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如約播出,簡直有深夜「報復」社會的嫌疑。
  • 這是一部比央視《舌尖上的中國》還要好吃的深夜美食紀錄片
    央視都為此尋遍了全國的上千種美食,繼而一共拍了三季的美食類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深得觀眾的喜歡,衍生出了舌尖上的中國見紅打卡點。除了《舌尖上的中國》,還有一檔美食紀錄片也深得「舌」心,它的畫風雖沒有《舌尖上的中國》那麼高大上,卻也把人生裡不可缺少的美食夜生活表達得淋漓盡致!
  • 深夜切勿點開!絕對不能錯過的9部美食紀錄片,你看過哪部?
    即有人間正道是滄桑,不如人間至味是清歡。說起食物,一個永遠不會完結的話題。怎麼能夠想到,曾幾何時,一部紀錄片能夠帶來如此龐大的連鎖效應。自《舌尖上的中國》開播以來,它的收成就沒法再預估了,食者無罪簡直是最直白的逃脫。
  • 天天向上《風味人間》美食紀錄片陳曉卿是哪一期什麼時候播出
    提到陳曉卿,可能有不少人不知道,但是說到他執導的紀錄片,相信你一定有所耳聞,火遍全國的《舌尖上的中國》,剛收官的《風味人間》。近日,陳曉卿做客《天天向上》,引發期待。那天天向上陳曉卿是哪一期?天天向上陳曉卿那期什麼時候播出?下面來了解一下。
  • 美食篇——《風味人間2》中哪些讓你垂涎三尺文的美食文案分享
    相信大家都在深夜被放過"毒",不管是在朋友圈,還是在各種短視頻平臺都能在深夜刷到各種各樣的美食,讓人在深夜還想拿起手機點外賣!也或者是通過一些美食紀錄片,讓你對美食有了更多,更細緻的了解,在了解的同時也能感受到美食對我們不僅僅是味道的傳遞也是對情感的一種傳遞,讓人記憶深刻,今天就來分享一下哪些優質的美食文案。相信大家對舌尖上的中國都在熟悉不過了,但在騰訊平臺推出的一檔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2》,中的文案讓人代入感極強,讓人有一種想馬上出發去品嘗美食的衝動!這麼優秀的文案當然要拿出來分享啦!
  • 豆瓣評分9.4的《風味人間》美食紀錄片導演,他是這樣評價廣西美食的
    南哥朋友圈各種被   這部「年度最值得期待紀錄片」   《風味人間》刷爆  這個深夜勾動無數飢餓靈魂的紀錄片導演   便是《舌尖上的中國》第1、2部的導演   ——陳曉卿   一個只聽名字,便令人條件反射開始分泌唾液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