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前的軍工大國捷克斯洛伐克,為何研發不出成功的半自動步槍?

2020-12-12 輕兵器愛好者

每天一篇戰術&槍械知識乾貨

7*24小時,不間斷的戰術大圖

輕兵器愛好者

前因後果,捷克斯洛伐克半自動步槍

說起捷克斯洛伐克的半自動步槍,最為人所熟知的當屬ZH-29。這款步槍雖然並沒有多大的產量,也沒有在二戰期間發光發熱,但也算是少數出口國外的捷克半自動步槍。

實際上,捷克斯洛伐克在20年代初就曾對半自動步槍進行過研究,但大多數成果都因為陸軍和國防部興趣缺缺而告終。今天我們就將介紹捷克斯洛伐克半自動步槍發展的前因後果。

ZH 29半自動步槍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自動裝填步槍就已經得到了運用。包括法國,英國,德國,美國和沙俄在內的各主要參戰國都曾研發或裝備過一系列自動武器。但是在捷克斯洛伐克,他們一開始想要的倒不是一款類似蒙德拉貢的半自動武器,而是一款介於輕機槍和普通栓動步槍之間的「自動步槍」(automatické puce),而非重量和步槍相仿,卻能進行連續射擊的半自動步槍(samostíl)。

在1923年1月,國防部就曾提出過自動步槍的技術指標,主要包括:使用7.92mm毛瑟步槍彈,配有彈匣,可以加裝刺刀,配有同步槍一樣的背帶,重量達到6.5千克。這種武器其實更接近於美軍的白朗寧自動步槍(BAR),主要充當支援武器。

卡雷爾·克恩卡所設計的兩支自動步槍

多位武器大師參與,武器百花齊放

在1919年下半年,捷克斯洛伐克的約瑟法·內切爾(Josefa Netsche)就曾經設計過一款使用9mm斯太爾手槍彈的自動步槍,但這支步槍因為射程過近,精度不足等問題被國防部拒絕。

在這之後,包括前奧匈帝國的著名設計師Rudolf Frommer在內的多名捷克斯洛伐克槍械設計師都曾向捷克斯洛伐克陸軍提供過自動武器設計,但都因為種種缺陷被勒令停止研發。1921年,內切爾又搞出了另一款使用毛瑟彈藥的半自動步槍設計,但並沒有吸引捷克斯洛伐克陸軍的興趣。

約瑟法·內切爾

Rudolf Frommer作為前奧匈帝國的槍械設計師,曾經改進並設計了一系列知名半自動手槍

卡雷爾·克恩卡在1922年所涉及的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半自動步槍

1922年1月,前奧匈帝國槍械設計師卡雷爾·克恩卡(Karel Krnka)向捷克斯洛伐克陸軍展示了由他所設計的一款新型半自動步槍,並認為這款武器在列裝後能夠取代機槍。同年2月,國防部正式組建了一個輕武器委員會負責與卡雷爾進行協商。

當時卡雷爾一共設計了三款武器,包括使用7mm和8mm毛瑟步槍彈的半自動步槍以及使用8mm彈藥的手槍(其實更類似於卡賓槍)。這些武器在5月末被送往布拉格,並在6月份進行了第二次測試,結果十分令捷克人滿意,因此國防部同意卡雷爾繼續對手槍進行後續研發。

卡雷爾·克恩卡出生於特蘭西瓦尼亞的奧拉迪亞,曾經為斯太爾公司設計過半自動手槍

1923年,卡雷的手槍和內切爾的自動步槍在米洛維採(Milovice)進行了測試。但此時的捷克斯洛伐克陸軍更加關心輕機槍的研發工作,因此捷克斯洛伐克陸軍在這幾年裡對這兩款武器並不上心,也不願意對半自動步槍並沒有投入太多精力。有趣的是,在1924年內切爾曾聲稱他解決了「將毛瑟栓動步槍改裝為自動武器」的難題,但原型槍在之後的測試裡暴露出的大量設計問題說明他顯然沒有完成武器的設計工作。

不過布魯諾兵工廠倒是看中了卡雷爾的設計,並僱傭他繼續改進原先的武器。1925年春,卡雷爾就與幾名年輕設計師開始研發新型半自動步槍,這款武器在同年10月就已經被送往軍備委員會進行測試。不過由於卡雷爾本人在1926年2月逝世,後續設計工作被交由科勒姆(Klem)和卡德萊克(Kadlec)這兩位設計師負責,不過設計進度十分緩慢。

卡雷爾步槍的最終型號

就在布魯諾兵工廠繼續研發半自動武器時,塞斯卡-直波爾約夫卡兵工廠(即CZ兵工廠)的伊曼紐爾·哈力克(Emanuel Holek)也在1926至1927年間和古斯塔夫(Gustav Bene)合作設計了一款半自動步槍(因此也被稱作HB步槍),並由CZ兵工廠遞交給了軍事技術與航空技術研究院(VTLU)進行測試(其實伊曼紐爾在測試時就已經轉移到了布魯諾兵工廠)。

伊曼紐爾·哈力克最初的設計

採用7.92mm毛瑟步槍彈的伊曼紐爾步槍,槍枝序號為4

經過改進的第二型伊曼紐爾步槍

保存至今的HB步槍,使用7.92mm毛瑟步槍彈,全槍長1130毫米,槍管長度為588毫米,重4.48千克

在陸軍參謀總長等一大批高級軍官的圍觀下,卡雷爾步槍和伊曼紐爾步槍在1927年6月8日正式進行了對比展示。這次打靶測試並沒有顯露過多的問題,因此捷克斯洛伐克陸軍後續又向兩家兵工廠又訂購了10支步槍進行測試,不過由於生產過程中大大小小的細節修改,這批武器直到1929年2月才開始進行測試。

在測試過程中,兩支半自動步槍都暴露出了更多的問題,因此國防部並沒有急於進行後續訂購,而是要求兩家兵工廠修改設計,解決已經發現的問題。不過軍事技術與航空技術研究院對這款武器還是不太熱心,在一份報告中,他們這麼寫道「我們正在嘗試完成為軍隊採用一款新型步槍,只是這並非出於戰術上的需求,更多是基於工業出口方面的需要」。根據1929年11月的匯總報告,國防部認為伊曼紐爾的步槍性能更好,卡雷爾步槍雖然在對比測試中展現出較好可靠性,但兩者在惡劣環境下的可靠性都會吃癟。本著矮子裡拔將軍的道理,國防部更傾向於在伊曼紐爾的設計上加強可靠性。

在1927至1929年間,伊曼紐爾在布魯諾兵工廠又設計了一系列新型半自動步槍。這批武器大多帶有H或ZH的前綴,其中就包括著名的ZH 29半自動步槍。1929年6月,伊曼紐爾曾攜帶使用.276口徑(7mm)的彈藥前往美國參加半自動步槍競標。同年9月,布魯諾兵工廠也向東北軍出口了一批ZH 29半自動步槍。這一時期的ZH 29大量採用銑削的加工方式,因此較為昂貴和複雜,而槍機偏轉式閉鎖固有的「楔緊」現象使其在惡劣的戰爭中可靠性較差,所以國防部在1930年1月繼續向兩家兵工廠各訂購了10支原型槍。為了適應國外出口需求,該槍還有使用7.62mm和6.5mm步槍彈的型號

ZH 29半自動步槍
在美國進行測試的ZH 29半自動步槍

保存至今的ZH 29步槍,該槍使用7.92mm毛瑟步槍彈,全槍長1150毫米,槍管長591毫米,使用10發彈匣進行裝填,重4.62千克

英文版ZH 29手冊中的演示圖

東北軍曾訂購285支,半自動步槍全球訂單慘澹

經過改進的新型號分別被稱作ZH 32和CZ vz.35,不過30年代初的捷克斯洛伐克陸軍對於半自動步槍依然沒有較多想法,席捲全球的經濟危機更是嚴重影響了陸軍的預算。

1930至1932年間,布魯諾兵工廠就曾經向厄瓜多,立陶宛,拉脫維亞,玻利維亞,伊朗,暹羅(泰國)和希臘展示過ZH 29,1932年也向羅馬尼亞和土耳其兜售過改進後的ZH 32半自動步槍,但其出口數量依然很少。

根據工廠紀錄,東北軍僅僅陸陸續續進口了大約285支,衣索比亞為100支,以及立陶宛訂購了50支。東北軍的一部分步槍在被日軍繳獲後,被東京瓦斯電氣工業公司進行測繪仿製,主要區北史去掉了鋁製散熱套,並使用了五發固定彈倉,使用6.5mm友坂步槍彈。

標準型ZH 29半自動步槍
使用7.65mm毛瑟步槍彈的ZH 29出口型號
東北軍所裝備的ZH 29半自動步槍
裝備ZH 29步槍的衣索比亞人

30年代再次啟動半自動步槍計劃,預算不夠再次阻礙研發

由於國際政治環境的變化,捷克斯洛伐克陸軍最終在30年代起開始重視起半自動步槍。在1935年末,步兵和騎兵部隊的代表均觀看了CZ vz.35和ZH 32步槍的射擊展示,並在一年後進行軍隊測試,主要裝備於兩個龍騎兵團。騎兵部隊認為,半自動步槍能夠有效提升班組步兵的火力,同時還能對付低空飛行的敵方飛機。然而囊中羞澀的錢包再一次阻礙了陸軍部門的採購。

此時,由延尼科(Janeek)公司的Jeronym Kynl所設計的一款半自動步槍也加入到了半自動武器選型競標混戰中,只是此時捷克的軍工委員會此時又關注起了反坦克武器,再一次半自動武器的發展拋到了腦後。

採用7.92mm毛瑟步槍彈和26發彈匣的CZ vz.35半自動步槍,其彈匣和輕機槍通用

保存至今的CZ vz.35半自動步槍,該槍一樣使用7.92mm毛瑟步槍彈,全槍長1150毫米,槍管長590毫米,使用10發固定彈倉,重4.37千克

由Jeronym Kynl所設計的半自動原型槍

在這期間,CZ兵工廠也對原先設計的武器進行了些許改進,並將其與布魯諾兵工廠的新武器展開進一步測試。CZ 37半自動步槍的特別是使用固定彈匣,有一個類似VZ.24步槍的拉機柄。根據步兵學院的報告,他們認為ZH 37半自動步槍更好。

CZ 37的可靠性不如ZH 37,只是兩者在泥漿測試中都都雙雙嗝屁,所以捷克國防部依然沒有決定最終選定的武器。CZ兵工廠很清楚新設計的步槍設計將無法滿足陸軍的需求,轉而選擇在CZ 37的基礎上進行了設計,拿出了CZ 38半自動步槍。

在之後的測試中,CZ 38的表現反超ZH 39,一舉拿下了國防部的訂單,軍事技術與航空技術研究院提議將CZ的設計定型為VZ.39半自動步槍。Vz.39半自動步槍使用10發固定彈倉,長1150mm,重4.4千克,只能單發射擊。但這一切都隨著1939年3月16日德軍進駐捷克斯洛伐克而畫上了句號。

改進後的CZ vz.38半自動步槍

布魯諾兵工廠的最終設計ZH 39半自動步槍在對比測試中敗於CZ vz.38

雖然捷克斯洛伐克在二戰之前是一個軍工大國,也曾誕生過知名的ZB vz.26輕機槍,在半自動武器設計方面也積累了較多經驗,但出於捷克官方對半自動武器的忽視以及資金的缺乏,最終沒能在兩次大戰期間修成正果。

捷克斯洛伐克所設計的傑出武器,最後又成為了他人的嫁衣,被吸納進了第三帝國的軍火庫裡。

原創內容,文字著作權屬作者本人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二戰前的捷克斯洛伐克有多牛,為何會讓德國垂涎三尺
    不過別看這個彈丸小國面積不大,但實力可不弱,是二戰前著名的工業國,其綜合實力位居世界前列,連德國人都對這個小國垂涎三尺。那麼二戰前的捷克斯洛伐克有多牛,為何會讓德國垂涎三尺?捷克斯洛伐克(以下簡稱捷克)是當年世界第五強國奧匈帝國的一部分,而且是奧匈帝國的核心部分。
  • 二戰前捷克斯洛伐克為何要給德國送「大禮包」
    文/寂寞的紅酒捷克斯洛伐克,位於歐洲中部,是個面積不算大的國家。別看捷克斯洛伐克面積不大,但實力可不弱,二戰前經濟發展水平在歐洲僅次於德英法,工業水平更是世界一流,是世界屈指可數的工業強國之一。捷克斯洛伐克的軍火產量甚至超過了英法兩國的總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軍事力量在世界上也同樣名列前茅,二戰前捷克有上百萬軍隊,僅僅野戰部隊就八十萬,裝備水平不遜色德國多少。不過就是那麼一個頗有實力的小強,面對德國入侵的時候卻幾乎沒怎麼抵抗,把國家拱手送給了德國。
  • 二戰前德國為何吞併捷克斯洛伐克?看百變星君38t坦克就知道了
    吞併捷克斯洛伐克是德國發動二戰的重要底氣來源,該國雖然面積不算大,但是卻有著數一數二的軍事工業,輕重武器產能讓德國垂涎不已。僅是二戰前該國研發的38t輕型坦克,就曾被德軍當成裝甲主力,還發展出多種變形。
  • 同樣在二戰被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為何不值得同情?其實他們是幫兇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到入侵吞併的國家有很多,其中捷克斯洛伐克是其中一個典型,他遭到了英法等國的拋棄。然而當時同樣遭到拋棄,遭到大國入侵的國家有很多,為什麼捷克斯洛伐克最終讓人鄙視呢?波蘭流亡政府利用戰前在國內的構築的軍事體系,迅速發展出了一個龐大的抵抗網絡。不僅擁有遊擊隊,連政府機關,立法議會都具備了。可以說,白天的波蘭屬於德國,而夜晚的波蘭屬于波蘭人民。波蘭各地的抵抗力量,十分強大,他們不僅挖掘了波蘭軍隊潰敗前埋藏的武器裝備武裝自己,也通過自行製造,黑市購買等方式聚集力量。
  • 二戰時期,捷克陸軍欽定的下一代制式手槍,為何被德軍嫌棄?
    作為以重工業聞名的國家,捷克斯洛伐克的軍工產品似乎總是與精良、優秀掛鈎,比如ZB26輕機槍,比如VZ61衝鋒鎗,又比如VZ58突擊步槍等等,那都是在實戰中證明了出色性能的武器
  • 別人家的毛瑟,二戰德軍少量裝備的G33/40步槍 比98K還短一截
    前兩天有個小夥伴問我上邊這張照片中的德軍拿的是什麼步槍,看上去很像98K,但明顯比98K要短一截。而印象中德軍在二戰中似乎也沒裝備過比毛瑟還短的卡賓槍,所以這篇狗子和大家聊聊它。這把槍在德軍中被命名為Gewehr33/40,但這貨早先並不是德國貨,而是隔壁斯洛伐克的Vz.33步槍。咱們想,一戰那會捷克斯洛伐克還是奧匈帝國的一部分,也是奧匈最重要的軍工重鎮。當時布爾諾軍工廠主要還是給奧匈生產曼利夏1895步槍,然而曼利夏這類直拉栓動武器在一戰的塹壕泥潭裡很容易出可靠性問題。
  • 德國/捷克斯洛伐克G24(t)步槍 美籍華人展示一款抗戰時期名槍
    這是美籍華人KUN收藏的一支德國/捷克斯洛伐克G24(t)步槍。1923年,捷克斯洛伐克在毛瑟Kar98AZ的基礎上,仿製生產了VZ.23步槍,改進型號VZ.24。VZ.24步槍成為捷克斯洛伐克陸軍的主力步槍,並一直在二戰中裝備。
  • 二戰狙擊步槍大盤點,哪種可稱第一?
    美國M1903春田狙擊步槍M1903手動步槍是美軍在一戰和二戰時的制式步槍,因其由春田兵工廠研製而得名春田步槍,也稱斯普林菲爾德步槍。該槍由德國毛瑟Gew98步槍發展而來,參考了毛瑟步槍的旋轉後拉式槍機,研製時經德國毛瑟廠特許生產。
  • 中美俄都是軍工大國,士兵戰場上會帶多少子彈?說了你可能不信
    導語:中美俄都是軍工大國,士兵戰場上會帶多少子彈?說了你可能不信在戰爭中,子彈是必不可少的,跟槍械相輔相成,互相作用才能形成殺傷威力。它具有很強大的殺傷侵徹力,雖然個頭小,但能夠讓人瞬間斃命。這三個國家有著很強的軍事實力,也都是軍工大國,有著較高的生產武器水平。那這3個國家的士兵究竟會帶多少子彈上戰場?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些國家的不同情況,說了你可能不信,三國差別還是比較大的。首先說說美國,當地的湖城陸軍彈藥廠在一年的時間之內能夠生產16億發的彈藥。可見美國的軍事實力有多麼的強大,早在二戰時期,美軍就已經學會利用軍火來獲取更大的利益。
  • 步槍傳奇:Vz.23,一支改變捷克斯洛伐克輕武器發展史的武器!
    vz.24便是捷克斯洛伐克的一款典型的通用步槍,考慮到vz24的介紹已經比較全面了,本文則著重介紹其前身vz.23。捷克的Vz.98/22步槍,根據德國毛瑟Gew.98改進而來。這是捷克布爾諾兵工廠大量生產的毛瑟步槍,除了裝備本國軍隊,還出口到了中國,土耳其等國。注意槍託上的擊針分解孔,分解擊針組件時將擊針插入該孔按下進行分解,分解孔起到了保護擊針的作用。
  • 宿敵難當:FAL步槍和M14步槍,二戰後美軍制式武器的競標
    雖然美國的M1加蘭德是一支非常成功的半自動步槍,但是到了二戰結束之後以及韓戰中,該槍的優勢已經不再明顯。固定的彈匣,半自動的射擊方式,還有碩大的體積都讓M1加蘭德比同一時期的步槍差勁很多,它已經不再適用於現代步兵作戰。
  • 1968年,蘇聯50多萬軍隊,為何佔領了盟友捷克斯洛伐克?
    1968年8月,蘇聯出動了25個師,再加上盟友波蘭、匈牙利、東德等國家的軍隊,總計50多萬大軍,從各個方向進入了盟國捷克斯洛伐克,並且徹底控制了這個國家。一個重要的問題出現了,既然蘇聯與捷克斯洛伐克屬於盟友,蘇聯為何要大動幹戈,集結50多萬軍隊呢?
  • 狙擊戰 | 盤點二戰遊戲《狙擊精英4》的各類狙殺步槍
    儘管毛瑟K98k精度不錯,但8mm毛瑟彈的彈道性能一般,不適合遠距離射擊。狙擊型毛瑟K98k不僅裝備了德軍,還被一些德國的僕從國軍隊裝備使用。瑞典毛瑟步槍瑞典制毛瑟1896步槍裝有瞄準鏡的瑞典毛瑟M96《狙擊精英4》中的瑞典制毛瑟1896步槍毛瑟步槍不僅被德國生產裝備,還被其他眾多國家生產使用,瑞典就是其中之一。
  • 中歐強國丨捷克斯洛伐克為何會「天鵝絨分離」?利益的角逐戰場
    ,世界工業強國捷克斯洛伐克,二戰時期歐洲第二大兵工廠。要知道,這些礦產資源都是重工業,特別是軍工行業的重要燃料,奧匈帝國把工業重心放在此區域的目的不言而喻。蘇聯為首出兵佔領捷克斯洛伐克蘇聯的迅猛入侵,雖成功的阻止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使蘇聯的威望達到頂峰。但同時也極大的震動了社會主義陣營,蘇維埃聯邦各國都擔憂成為下一個捷克斯洛伐克。
  • 捷克軍工的沒落:巔峰時,軍火出口佔世界30%多,如今輝煌不再
    一戰結束後,奧匈帝國解體,捷克繼承了奧匈帝國時代的軍工產業。此後,英法為了遏制德國,而將捷克斯洛伐克拉進了「小協約國」集團。得益於英法的支持,捷克經濟實力進一步提升。20世紀上半葉,捷克的軍工生產成就有目共睹。當時,捷克擁有全歐洲名列前茅的兵工廠——斯柯達工廠。
  • 瑞士人就是講究,槍枝都做得像「工藝品」,號稱二戰最好用的步槍
    第二次世界大戰堪稱「名槍輩出」的時代,毛瑟98K、李恩菲爾德、莫辛納甘狙擊步槍、三八式、M1903等經典步槍均在二戰中名揚世界。很多人卻不知道,二戰中的中立國瑞士也曾研發出一款經典步槍——K31。當然,儘管瑞士人號稱K31是二戰時期最好用的步槍,但由於瑞士一直奉行中立國政策,沒有經歷實戰的K31,也就只有瑞士人情有獨鍾了。可以說,K31步槍就是瑞士人為本國軍人量身打造的一款步槍。眾所周知,瑞士夾在在德、法等歐洲傳統列強之間,由於自身國土面積狹小、人口不多,一直堅持中立國政策,因此也直接躲過了一戰和二戰的硝煙。
  • 波蘭新一代半自動狙擊步槍競爭日趨激烈 一企業向軍方展示新樣槍
    照片展示了12月4日,波蘭陸軍代表在位於齊隆卡的軍事裝備技術學院射擊場,聽取該公司代表介紹GROT762N半自動狙擊步槍的性能特點。目前,布裡卡·布羅尼公司的GROT762N正在與扎克瓦迪·梅尼卡特涅·塔爾諾夫機械廠(ZMT)的MWS-25(SKW308),競爭波蘭陸軍下一代半自動狙擊步槍。
  • 歐洲「最」牛國家,機槍暢銷世界中國成其最大客戶,亡國前仍在送貨
    人們對於更強大的武器的研究,是沒有邊界的,而武器的出現除了保衛家國之外,也帶來了殘酷的戰爭。 01 當今世界,存在著大大小小許多的國家,共同構成了國與國之間的制衡。但很多國家並不是始終存在的,它們有的經歷了解體與分裂,有的滅亡後又以新的名義重建,有的直接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 武器百科全書——SVD德拉貢諾夫狙擊步槍
    但是,隨著蘇聯軍的機動化進程,狙擊的教義也強調了對多數目標的交戰,有必要開發全新概念的狙擊步槍。因此,1958年蘇聯陸軍飛彈炮兵管理局決定研製7.62毫米半自動狙擊步槍。 康斯坦丁諾夫、西蒙諾夫、卡拉什尼科夫等槍械開發者參與了研發。
  • 二戰德國「兇器」之毛瑟步槍:設計太經典反而成了負擔
    今天這篇文章,筆者和大家一起討論一下經典的德國毛瑟步槍,也就是大名鼎鼎的Kar.98K栓動步槍,它被認為是二戰中最好的旋轉後拉式槍機步槍之一。毛瑟步槍是毛瑟兄弟於1867年研製的一款後裝式步槍,該槍於1871年被軍方採用為制式步槍。該槍採用的旋轉後拉式槍機自出現以來,一直被奉為經典,它簡單、堅固、可靠,精確度高,此後幾乎所有採用旋轉後拉式槍機的步槍都仿製於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