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軍工的沒落:巔峰時,軍火出口佔世界30%多,如今輝煌不再

2020-12-20 劉紀堯說史

從世界歷史的角度看,捷克是一個比較年輕的國家。捷克所在的這塊土地,古名為波希米亞與摩拉維亞,自中世紀起便先後被多個強權統治(神聖羅馬帝國,奧匈帝國等),直至1918年奧匈帝國解體後,才和毗鄰的斯洛伐克共同組建了新的國家。強權的統治,讓捷克喪失了諸多國家與民族權益,但也給捷克人帶來了一份「禮物」。這份「禮物」,就是發達的軍事工業。

建國初期,捷克軍事工業十分發達,在世界上舉足輕重

奧匈帝國統治時期,捷克由於區位條件良好,礦產資源豐富,而成為了帝國的經濟要地。奧匈帝國把大量的資源投入到捷克地區,從而極大促進了捷克的工業發展,尤其是軍事工業發展。一戰結束後,奧匈帝國解體,捷克繼承了奧匈帝國時代的軍工產業。此後,英法為了遏制德國,而將捷克斯洛伐克拉進了「小協約國」集團。得益於英法的支持,捷克經濟實力進一步提升。

20世紀上半葉,捷克的軍工生產成就有目共睹。當時,捷克擁有全歐洲名列前茅的兵工廠——斯柯達工廠。其軍火工業每年可生產2萬挺重機槍,3.6萬挺輕機槍,2500門大炮,160萬支步槍,8萬多枚手榴彈,500-600輛坦克。捷克生產的武器,除滿足本國軍隊之需外,全部出口,其武器出口曾佔世界總量的30~40%,多年穩居世界第一軍火生產與出口大國的位子

二戰期間,軸心國和反法西斯陣營,都使用過捷克武器

可是,發達的軍工,並不能彌補捷克國力弱小的缺陷。1938年,奉行綏靖主義的英法等國籤署了《慕尼黑協定》,犧牲捷克利益來滿足納粹德國。1938~1939年,德軍以行軍的方式,逐漸控制了捷克全境。捷克的兵工廠,就此淪為了納粹德國的武庫器。二戰時期,德國軍隊的許多裝備,都是捷克工廠生產的,例如LT-38坦克,「追獵者」殲擊車。

當然,捷克的武器,也在二戰時期幫助過諸多弱小的反法西斯國家。中國當時積貧積弱,沒有完整的工業體系,便大量採購了捷克等國的裝備。抗日戰爭時期,捷克武器因良好性能,可靠實用,而深受抗日軍民的喜愛。1927~1939年,捷克布爾諾兵工廠向中國出口了30249挺ZB-26機槍,該槍隨後又在中國被大量仿製,其總數量估計超過10萬挺。

冷戰時期,捷克繼續維持著龐大的軍事工業,並在世界上佔有很大的分量

1945年德國投降,捷克斯洛伐克實現了復國,並在冷戰時期被拉入了蘇聯—東歐陣營。蘇聯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將捷克斯洛伐克劃分為「裝備生產區」。因此,在冷戰時期,捷克的軍火工業仍有發展。1950年,捷克軍工生產在機械製造業中的比重為4%,1953年,這一數字就增加至27%。70年代,捷克境內一家名為馬丁的機器廠,每年可生產500輛T-72坦克。

冷戰時期,捷克生產的武器,除供本國軍隊裝備外,也大量對外出口。敘利亞、利比亞、南葉門、印度、越南等熱點地區的國家,都曾是捷克軍火出口的大客戶。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統計,80年代後期,捷克軍工產值佔機械製造產業總值的8-10%。1984~1988年,捷克共出口軍火價值27億美元,佔同期出口額的1/3,在世界上16個主要軍火出口國中名列第7

冷戰結束後,捷克軍事工業逐漸走向沒落,輝煌不再

但是,龐大的軍工,也擋不住歷史潮流的衝擊。80年代末~90年代初,冷戰進入尾聲,一些熱點地區降溫,各國裁軍進程加快,世界局勢走向緩和,捷克的軍工生產受到了很大的影響。與此同時,隨著華約—經互會體系的崩潰,捷克再難以獲得來自蘇聯的資源傾斜,其有限的國力、窘困的財政難以再支撐其龐大的軍工生產。1989年,捷克的軍工產值比上年下降了12%。

90年代之後,捷克政府為應對變化,而採取了多項措施,如降低軍火產量,實施「軍轉民」計劃,限制或取消了對50多個國家的武器出口,等等。1992年,捷克的軍工產值只有約2.43億美元,僅為其鼎盛時期的1/10。1993年捷克斯洛伐克「離婚」後,捷克的軍工生產雖然偶爾會有亮點,但仍挽回不了其整體的頹勢。如今,捷克的武器已經「輝煌不再」。

捷克軍事工業,從其誕生時的輝煌,到其劇變後的沒落,僅僅只用了80多年的時間。這背後的原因有很多,諸如技術水平進步緩慢,管理體制粗放,西方同類產品的蠶食與競爭,捷克政府的決策失誤與「自廢武功」,歷史大環境的變化,等等。

參考資料:《列國志·華沙條約組織與經濟互助委員會》、《捷克的軍工生產》

相關焦點

  • 曾經輝煌的捷克軍事工業,在東歐劇變後,為何就走向了沒落?
    1918年,多民族的奧匈帝國被一戰拖垮,從奧匈帝國分裂出來的捷克與斯洛伐克,在外力作用下組合成一個新國家——捷克斯洛伐克。在此情況下,作為「帝國武器庫」的捷克地區(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地區),便繼承了奧匈帝國遺留下來的龐大軍事工業。20世紀20~30年代,捷克是全球排名靠前的工業化國家,其境內有著名的斯柯達兵工廠、布爾諾兵工廠等大型軍工企業。
  • 曾是世界第七大工業國,如今遍地是妓女,捷克究竟經歷了什麼?
    對捷克這個國家,國人的印象大多來自抗戰劇中的捷克式輕機槍。這是由捷克斯洛伐克斯柯達兵工廠研發的一款輕機槍,我國在上世紀30年代左右採購了3萬餘挺,仿製了10萬餘挺,是我國在抗日戰爭期間的主力機槍,為抗日戰爭的勝利立下汗馬功勞。從捷克式輕機槍在我國的受歡迎程度可以看出捷克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無愧於「世界第七大工業國」之稱。
  • 一個二流歐洲國家,也能生產高質量航發,捷克的實力有多強?
    很多人知道德國、瑞典,卻很少知道捷克,這個人口僅1064萬的中歐國家,竟有相當發達的工業製造能力,以機械製造、工具機、動力設備、船舶、汽車、軍工著稱於世界,工業產值佔經濟比重40%,高於美國、日本等傳統工業國家。尤其難能可貴的是,捷克能生產高質量的航空發動機,在歐洲航發市場有重要地位。
  • 土耳其軍工對烏茲別克斯坦出口漲五倍,超800萬美元大關
    本世紀以來,土耳其在軍工領取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不管採用了什麼樣的手段,反正在滿足自己絕大多數需求的同時,也可以向國際市場上進軍,在最近幾年,土耳其軍工出口取得的進步更大。僅在2019年內,土耳其製造的Bayraktar TB2就先後交付給了烏克蘭和卡達,讓土耳其成為攻擊型無人機輸出國之一。
  • 羚羊之地的「超級軍火秀」
    洛馬、波音、空中巴士等大牌軍火商如期赴約;土耳其新型防區外飛彈SOM、德國豹式坦克、美國「隼」式防空飛彈等明星裝備悉數亮相。值得關注的是,中國9家軍工企業以「中國軍工」國家展團形式組團參展,與歐美等大牌軍火商同臺角逐,國產L-15高級教練機、翼龍和彩虹系列無人機、VT-4主戰坦克等多款武器裝備一亮相,便吸睛無數。
  • 捷克和斯洛伐克獨立前,曾讓德國垂涎三尺,這個小國有多牛?
    在斯柯達被大眾收購之前,這個捷克的汽車品牌已經擁有了上百年的歷史,可以說當時斯柯達汽車的發動是全球最好的,沒有之一。而翻翻它的前身,斯柯達更是在軍工方面有著自己的貢獻,這就不得不提捷克斯洛伐克了。在捷克和斯洛伐克紛紛獨立之前,這個面積僅為12.79萬平方公裡的小國,經蘊藏著強大的工業技術,並讓德國為此垂涎三尺。二戰前的捷克斯洛伐克擁有悠久的工業製造歷史,它也是二戰前著名的工業國,綜合實力位居世界前列。
  • 捷克也想賣軍火給臺灣?僅72小時,被中國給警告了
    導讀:臺灣一直希望能夠通過「武力」來謀取「獨立」,甚至與多個國家加強合作,希望能夠從他們那採購到軍火武器,來加強臺灣的軍事實力,為未來的衝突做好準備,但是這些都遭到了大陸的反對。捷克意圖對臺出售武器根據媒體報導,捷克軍火企業EA通過自己在臺灣的代理商,在十月份的時候趕赴臺「中科院」簡報155毫米DANA八輪火炮等。沒想到僅僅在七十二小時後,就被中國給警告了。中國駐捷克大使館表示希望捷克公司不要出售任何軍事武器給臺灣。
  • 全球100大軍火商名單卻悄然發生了變化
    過去,美國軍工企業的銷售額非常可觀,佔據全球銷量的57%,在全球百大軍火商名單中更是佔了42個名額,這足以可見美國軍工製造領域的領先地位。今年前15多了好多「China」日前,觀察者網援引美媒7月23日公布的「2018年全球百大軍火商名單」,在名單的前列增加了許多「China」,其中更是有6家中企排在了前15名之內,
  • 捷克企業售臺軍火?大使館迅速電話警告
    而捷克眾議院議長的做法,瞬間引起了中國大陸方面的抗議,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直接在公開場合表示:捷克參議長罔顧中方和捷克政府的反對執意訪問中國臺灣地區,公然為「臺獨」勢力張目,甚至還煽動其他國家效仿,這是公開的挑釁。而此事剛剛過去不久,現在又有消息報導,捷克的一家企業想要販賣軍火給臺灣。捷克企業售臺軍火?
  • 捷克軍工業復甦:"明星"武器撐場 售武無政治條件
    與此同時,歷屆捷克政府把精力放在建設市場經濟上,對武器出口唯恐避之不及,從而使軍工業迅速衰落。促使沃多科迪飛機公司東山再起的多次努力均告失敗,該公司在2003年至2015年間停止了噴氣機的生產。    如今,世界各地越來越多的衝突正在幫助刺激對武器的需求,那些希望從一個通常不強加政治限制的國家尋找供應商的客戶們,把目光轉向了捷克企業。
  • 42國計劃限制半導體零件出口,對中國軍工是否有影響?
    半導體出口禁令對中國軍工是否有影響?據美國媒體報導,在美國的主導下,歐美共計42個國家計劃在《瓦森納協定》的框架下限制武器級別的半導體零件的出口。而據分析人士所言,這樣的協定很顯然是針對有極大需求的中國和伊朗等國。
  • 全球前15大軍火商中企佔6席,美國發愁
    【文/觀察者網王世純】美國「防務新聞」網站在7月23日發布了2018年「世界百大軍火商」名單,在這份名單中,有6家中企排到前15名之內。 對此,防務新聞評論稱,在大國競爭時代,這些名次靠前的中國軍工企業,可能是華盛頓「煩惱」的來源。
  • 日本軍工企業大揭秘
    三菱、川崎、新明和、日本制鋼所、小松、美彌……這些各有所長、相互競爭的日本軍工企業,在世界軍火大兼併大融合的時代,在開放對外軍售之後,其保有的獨特軍工力量是否會出現新的轉變?日本軍工產業諸強爭霸的局面會否因此打破,誕生出幾個超級軍工大鱷呢?
  • 早成軍火出口大國,這樣的對手不能輕視
    但其實,印度在最近幾年,發展成了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軍火出口大國。本文將介紹近些年來印度的軍售發展,以及印度武器究竟有什麼能夠出口的?對於印度武器來說,「國產化」這個詞出現的時間較晚。因為印度開始自主生產武器、飛彈、坦克等一系列軍工產品的時間,是在上世紀7、80年代,起步較晚、產品質量也較差。
  • 捷克軍工業復甦:明星武器撐場 售武不帶政治條件
    與此同時,歷屆捷克政府把精力放在建設市場經濟上,對武器出口唯恐避之不及,從而使軍工業迅速衰落。促使沃多科迪飛機公司東山再起的多次努力均告失敗,該公司在2003年至2015年間停止了噴氣機的生產。  如今,世界各地越來越多的衝突正在幫助刺激對武器的需求,那些希望從一個通常不強加政治限制的國家尋找供應商的客戶們,把目光轉向了捷克企業。
  • 日本軍工大揭秘:軍火"跳蚤市場"漸成規模(組圖)
    進行自衛隊大型聯合軍事演習,積極參與美國主導的「金色眼鏡蛇」軍演,打破長期以來的對外武器禁售框架,動工建造兩艘新型航母,高新武器頻頻登臺亮相,日本武器在全球軍工市場上初露鋒芒,印度便成為首位買家。  日本自衛隊,這支「二戰」後「基於防禦和救援的軍隊」,如今正漸漸地站在風雲突變的亞太舞臺的前沿。而在這支不斷擴張的軍隊背後,是全球第三大經濟體支撐的龐大的軍工產業。
  • 抗戰初期我軍急需兩萬挺機槍,英美皆冷眼旁觀,捷克總統:送全套機槍...
    正當八百壯士經此一戰名揚國際之時,當時的中國軍火採購正陷入困境之中。 抗日戰爭爆發時,百萬抗日雄師以步兵為主。 當時世界五大軍火生產國,美,英,法,德,意,都不能接中國的軍火訂單,美英法三強憂心忡忡日本染指他們在東亞的殖民地而不敢公然得罪日本。當德國正在整軍備戰。
  • 沙特堅持不再籤新約,迫使加拿大主動解除軍火禁運
    即便是表面上的禁令也難以維持,在2020年的時候,加拿大也不得不考慮解除對沙特所謂的軍火禁令,不再要面子了,有人說這是疫情嚴峻形勢之下的無奈之舉,那麼疫情告急事迫使加拿大解決對沙特軍售禁令?別信,一直軍火沒少賣。
  • 捷克軍火商到臺灣秘談軍售,王毅:過線了
    早在前段時間,捷克的一名參議長就跑到臺灣地區,在臺立法機構上大放厥詞,甚至直呼「我是臺灣人」,如今捷克非但沒有悔改,還愈演愈烈。被中國批評後,捷克不加反省中國的外交部部長王毅就曾針對捷克參議長的「訪臺」提出過警告批評,王毅就表示,捷克參議長的「訪臺」是一種越線行為,嚴重的破壞了中國與捷克之間的關係以及雙方建交時就達成的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
  • ...與一家捷克軍火商的代理商曾舉行秘密會議,對捷克最新155毫米...
    【捷克軍火商與臺談軍售 大陸警告】臺灣媒體「三立新聞網」24日稱,10月初,臺灣「中科院」與一家捷克軍火商的代理商曾舉行秘密會議,對捷克最新155毫米「達納」八輪自行火炮軍售案進行洽談。可沒想到,會談結束僅僅72小時,中國駐捷克大使館便「火速」致電這家軍火商總部並發出警告,要求不得對臺出售任何武器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