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文藝女優 局部觀察
文 | 文藝女優
22萬人「憎恨自己的長相」
前段時間,「容貌焦慮」成了熱議話題,人們驚訝地發現:原來,這世上覺得自己不好看的,不止我一個呀!
這話沒毛病。幾年前,就有一家德國諮詢,對全世界22個國家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中國大陸只有10%的人,對自己的外貌滿意,1/3介於滿意和不滿意之間,13%的人,則是「極不滿意」。
就這樣的結果,在全世界還是中等的。全世界「外貌焦慮」最厲害的,要屬「重度顏控」的日本。在那裡,高達38%的人對自己的容貌「不滿意」,而回答「滿意」的,只有 26%。
「顏值即正義」,沒有一個國家,能比日本更好地詮釋這句話。
日本曾有一個綜藝節目,就顏值如何影響人的生活,做了街頭採訪。
現場,女生被分為」美女組」和「醜女組」。「美女組」成員表示,高顏值的確為自己帶來很多便利:犯了同樣的錯誤,自己更容易被原諒;常常被邀請去參加聯誼會,社交機會很多;甚至去美甲店的時候,只要請求一下,也能獲得額外優惠:
對「醜女組」的採訪,則是一個個悲慘的故事:被取外號「月餅」;工作上要替美女背鍋;走在路上,連發試吃小樣的人都會忽視她們……雖然她們看似很瀟灑地講著自己的遭遇,但人們都聽出了背後滿滿的心酸。
節目還提到,69%的日本公司都表示,招聘的時候會考慮女性顏值的因素——長得醜,在日本生活真是太不容易了!在如此殘酷的現實下,「醜女組」的一位醫生當下就表示,不會結婚生子,因為她:
在美國在線論壇Reddit上,有一個名叫「我醜嗎(am I ugly)?」的小組,可謂「外貌焦慮」者的大本營。
這個有著22萬成員的小組,最火的話題就是「我憎恨我的長相」,很多人直接發出照片,還有人請大家「誠實地」用0-10分點評自己的長相:
意外的是,這些求點評的人,大多長得還行,有些甚至算得上帥哥美女了:
但他們依然對自己的外貌百般挑剔:
社交媒體讓「幻醜症」愈演愈烈
網上的槓精,是英國小哥哥丹尼(Danny Bowman)的夢魘。
15歲那年,自拍成癮的他,每天要拍200多張照片,但沒有一張看得上。他把這些照片發到網上,卻招來了一群槓精,有人說他眼睛小,有人說他鼻子大。
原本覺得自己長得還不錯,想去做演員的丹尼,開始焦慮了。他每天花十幾個小時找角度,就為了拍出一張完美的自拍。而因為嚴重的外貌焦慮,丹尼被強制退學,還得了抑鬱症。
丹尼的主治醫生David Veal表示,男孩不是虛榮,而是病了。他得的,是一種名為「軀體變形障礙」的心理疾病,也被稱為「幻醜症」。
這種疾病的患者,會無限放大身體容貌上的瑕疵,比如一顆痘,在他們看來就是「爛臉」了,他們會難以控制地照鏡子、問別人,跟別人對比,甚至沉溺於改造自己的身體、容貌。
David Veal 還指出,原本這種疾病在人群中並不常見,但隨著社交媒體的普及,他的病人裡,「幻醜症」患者卻越來越多。
在這個美顏濾鏡開到最大的年代,社交媒體上男生人均6塊腹肌,女生人均大眼長腿,一打開網絡,就仿佛跌入了帥哥美女的世界,即使明明知道對方開了磨皮功能,還瘋狂P圖,也很難不產生「他們都比我好看」的心態。
「現在的年輕人,想在社交媒體上獲得認可的心態如此強烈,以至於他們完全失控了。」醫生嘆著氣說,「這種心態足以毀滅一個人,和酒精、毒品、賭博一樣。」
▲「幻醜症」患者眼裡的自己
為了讓自己變得好看,在社交媒體上更受歡迎,不少人選擇了整容。一項調查顯示,55%的美國整容醫生,接待過「為了讓自拍更漂亮」而前來做手術的患者。
22歲的網紅Sahar Tabar,幾年裡進行了超過50次手術,面部已無法承受,從一個清純女孩,變成了殭屍新娘(圖片可能引發不適,做了打碼處理):
還有一位39歲的模特,原本擁有一頭捲曲的頭髮,以及富有個性的長相:
但她總覺得自己丑,尤其是網上總有人說她鼻子太大了。為了擁有一張和鼻子般配的臉,她不斷進行面部填充手術,現在臉部堪比健美先生的肱二頭肌。
但遺憾的是,整容並不能拯救「幻醜症」患者。電影《整容日記》裡,得了「幻醜症」的女二,賣掉了一幢北京的四合院,整了無數次,還是覺得自己丑。
2018年,美國一項研究指出,頻繁使用美顏濾鏡等功能,會改變人們的審美觀,並引發心理問題。
而此前GfK的調查則指出,世界上對自己長相滿意度較低的,多為日本、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滿意度較高的,多為發展中國家,比如墨西哥、土耳其 ——這些國家的網際網路,也相對不那麼發達。
關掉濾鏡、素顏……
她們這樣對抗「容貌焦慮」
今年9月,一位名叫Sasha Pallari的模特,在網上發起了一場「關掉美顏濾鏡」活動,號召妹子們曬出真實的自我,目前已有5萬人參與。
Sasha發現,在「拍照2分鐘,P圖2小時」的當下,年齡11-21歲的英國女孩中,1/3不用濾鏡就不敢發照片;與此同時,身為模特的她,深諳時尚產業如何通過濾鏡、P圖來營造不真實的美貌。
「我們現在看到的『真實』的容貌太少了,我可不希望女孩子們在這樣一個環境裡長大——她們一直被人造的『美』包圍,然後覺得自己不夠美。」Sasha說。
▲Sasha展示開美顏(美黑)濾鏡前後的效果
「關掉美顏挑戰」的一位參與者,是英國的幼兒園老師。她證實了Sasha的話——一位年僅4歲的孩子,就告訴她,因為覺得自己不好看而煩惱。感到擔心的老師,於是自己先行動了起來。
▲「關掉濾鏡挑戰」的部分參與者
早在2019年,就有一位名叫Lina的美妝博主,發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素顏運動」,以此來抗議韓國「把化妝看得比吃飯還重要「的文化。
在韓國,不少女孩出門前要花2小時化妝,化妝前還要進行十幾道護膚程序,即使生病、坐月子也必須塗脂抹粉。Lina認為,這種對女性容貌的「凝視」,正是一座監獄,而她希望,能把女性從監獄裡解放出來。
在名為"我不漂亮「的視頻裡,Lina撕下假睫毛,抹掉口紅,卸掉粉底,做回了原來的自己。而不少女孩也緊隨其後,爭取"素顏「的權利。
在日本那檔街頭採訪節目中,外號「月餅」的那位「醜女」,則很勵志地表示,「醜」最大的好處,就是讓人不會過分注重外表,反而更重視言行修養。
此外,她追問,環肥燕瘦,各有所愛,怎麼去定義「醜」?在日本,就專門有一批喜歡胖女孩的男人,這位姑娘自己19歲就結婚生子了,離婚之後,還和多達40個人交往過——看這「戰績」,確實也碾壓了不少美女了!
1.https://www.thelexingtonline.com/blog/2018/5/7/how-social-media-contributes-to-body-dysmorphic-behaviors
2.https://www.independent.co.uk/news/uk/home-news/selfie-obsession-made-teenager-danny-bowman-suicidal-9212421.html
3.http://www.cnn.com/2010/HEALTH/02/01/body.dysmorphic.disorder/index.html
- END -
原標題:《全世界都有容貌焦慮!22萬人線上問別人:「我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