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廂記》如此有名,作者王實甫,為何進不了「元曲四大家」?

2020-12-20 漢家星塵

《西廂記》不僅是王實甫的代表作,而且是元雜劇創作中最優秀的作品之一。王實甫的成就與關漢卿比肩,他的作品全面的繼承了唐詩宋詞精美的語言藝術,又吸收了元代民間生動活潑的口語,成為中國戲曲史上文採派的代表傑出代表。

關於王實甫的評價有很多,像明代賈仲明在《凌波仙》說到「新雜劇,舊傳奇,《西廂記》天下奪魁」。明代朱權在《太和正音譜》中說王實甫之詞,「如花間美人,鋪敘委婉,不虛偽,深得騷人之趣。極有佳句,若玉環之出浴華清,綠珠之採蓮洛浦。」金聖歎在《第六才子書》中批語,「有人來說《西廂記》是淫書,此人日後定墮拔舌地獄。何也?《西廂記》不同小,可乃天地妙文。」

王實甫除《西廂記》以外,還有《麗塘村》《破窯記》等雜劇14種。但為什麼在元曲四大家中沒有王實甫呢?原因主要有幾種,第一個原因就是王實甫的詞一般認為過「豔」,文詞感情色彩強烈,與以情節取勝的其他雜劇不同,有些非主流;第二是《西廂記》一出現就被列為禁書,因為作品中明確表示了反封建禮教,反封建包辦婚姻和等級制度的思想,所以不被當時的社會所接受;第三是「元曲四大家」不是我們今天給命名的,而是明清時期就約定俗成的,如果今天定,王實甫一定會被列入其中。

《西廂記》有一個演變的過程,最早來源於唐傳奇元稹的《鶯鶯傳》,《鶯鶯傳》寫的是寒門書生張君瑞對沒落貴族小姐崔鶯鶯始亂終棄的愛情悲劇。作品當中張生的形象熱衷於功名利祿,不敢反抗封建家長,人物形象令人生厭。但當時有人贊成張生的做法,寫文章稱始亂終棄的行為是善於「補過」,這顯然是站在張生的立場上,美化張生。到了清代,董解元根據《鶯鶯傳》創作長篇說唱文學《西廂記諸宮調》,史稱《董西廂》。

《董西廂》是中國文學史當中最長的韻文作品之一,它包括了14個宮調和193套書,有些像我們說的長篇敘事詩。《董西廂》代表了宋金時代說唱文學的最高水平。雖然取材於《鶯鶯傳》,但是在主題思想、情節安排和人物性格方面,都做了脫胎換骨的改造,是一部具有獨創性的新作。作品主人公張生,人物形象仍然不夠光輝,雖然有才氣但很酸,偶爾還庸俗不堪。比如他與鶯鶯約會不成時,想要與紅娘做夫妻,這樣的情節會影響張生的形象。

進入第三個階段就是元代王實甫的《西廂記》。元雜劇《西廂記》在情節上與《董西廂》相差無幾,但主題更加突出,衝突更激烈,語言更優美,人物性格更鮮明,人物形象更光輝。作品中張生才華出眾,風流倜儻,豁達開朗,態度自然,從不嬌柔造作,從不賣弄斯文,也不是情場的常客,而且,在老夫人無理賴婚時,也表現出了強烈的反抗精神。總之,王實甫筆下的張生去掉了功名利祿面前的庸俗,封建家長面前的怯懦,突出了對封建禮教的反抗,對愛情的執著,體現了作者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理想。

《西廂記》在形式上有所突破,打破了4折一楔子的傳統,擴展為五本二十一折,使多種宮調用韻廣泛多變,成為我國古代愛情劇中成就最高、影響最深的作品之一。

相關焦點

  • 周鋒律師,記元青花《西廂記拷紅》大盤
    願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屬——記元青花《西廂記拷紅》大盤在中國文學史上,唐詩、宋詞、元曲是三足鼎立的歷史豐碑,元曲主要是散曲和雜劇。展現在大家面前的這件「西廂記拷紅」圖元青花葵口大盤(直徑44釐米),這段故事情節源於元代雜劇王實甫的《崔鶯鶯待月西廂記》。
  • 元代大戲劇家王實甫七名言,句句令人印象深
    王實甫 王實甫(1260年-1336年),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與關漢卿齊名,著有雜劇十四種,現存《西廂記》、《麗春堂》、《破窯記》三種。
  • 《西廂記》中的10則唯美句子,美的讓人心醉!
    王實甫(約1260-1336年),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雜劇《西廂記》的作者,與關漢卿齊名,其作品全面地繼承了唐詩宋詞精美的語言藝術,創造了文採璀璨的元曲詞彙,成為中國戲曲史上"文採派"最傑出的代表。這句話是《西廂記》裡形容崔鶯鶯的。第一句:含苞欲放的花朵,有著嬌羞的風姿,而這朵花呢,又能解語。我想:她懂得的一定是充滿詩情畫意的語言。第二句:膚如凝脂,有著淡雅的幽香,而且,還柔情脈脈。2.月色溶溶夜,花陰寂寂春。溶溶:月光蕩漾的樣子。寂寂:寂寞冷落。
  • 「徐批」《西廂記》辨偽
    作者:張正學(天津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作為千古名劇,王實甫的《西廂記》傳播廣泛,僅其明代批點本,傳世者就不下20種,其中,徐渭的批點本不僅獨樹一幟,而且也為研究者所樂道。據徐渭的學生兼鄰居王驥德《新校注古本西廂記》(以下簡稱「王驥德本」)說,徐渭曾評解過數種《西廂記》,「暨陽刻本」即其中之一。
  • 經典元曲名句
    作者借自己難以擺脫名韁利索的痛苦,告誡世人,知足者常樂,不知足者為功名所困!《雙調》沉醉東風·胡祗遹漁得魚心滿願足,樵得樵眼笑眉舒。一個罷了釣竿,一個收了斤斧。林泉下偶然相遇,是兩個不識字漁樵士大夫。他兩個笑加加的談今論古。點評:這首曲子裡滿是笑意。
  • 為何戲曲作家在元代地位低下不為人重視?但戲曲又受百姓的喜愛?
    由於知識分子的加入等其他些原因,戲曲等通俗文學藝術在元代得到了空前的繁榮與興盛,戲曲藝術也正是在此時開始變得成熟,並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包含戲曲在內的元曲,被人們稱為一代文學,與唐詩、宋詞並稱。不過,通俗文學從正統觀念來看,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因此不為統治者重視。
  • 姻緣一線牽,西廂記中的可愛紅娘
    紅娘之所以這麼受歡迎,不得不歸功於王實甫。王實甫的《西廂記》並未讓後人鎖定張生、崔鶯鶯等角色,卻把最佳女配角紅娘推上歷史舞臺,實在是他的不經意之舉。《西廂記》原本是由唐代元模的傳奇小說《鶯鶯傳》改編的。主要講張生和鶯鶯戀愛的波折,紅娘不過是個不起眼的丫鬟,但在王實甫筆下卻加了她的戲份,將其作為張生和鶯鶯愛情的催化劑。不料這一增戲份,卻把紅娘捧紅了。
  • 元曲中的秋天,原來這麼美
    我們只知道唐詩宋詞裡秋天的美,卻遺忘了元曲裡的秋天也很美。 《大德歌·秋》 關漢卿 風飄飄,雨瀟瀟, 便做陳摶也睡不著
  • 《西廂記》的「春」與「秋」
    原標題:《西廂記》的「春」與「秋」王實甫的《西廂記》雜劇在文學史和戲曲史上頗負盛名,被賈仲明譽為「新雜劇,舊傳奇,《西廂記》天下奪魁」(〔凌波仙〕弔詞)。作為崔張故事的改編本,該劇充分發揮雜劇文體的特點,將抒情與敘事緊密結合,於小說、諸宮調之外,另塑典範。
  • 永濟普救寺,國家4A景區,1300多年歷史,《西廂記》故事發生地
    鸛雀樓,中國四大名樓之一,與滕王閣,嶽陽樓,以及黃鶴樓。還有別的版本,這裡就不細說了。唐代的王之渙,站在鸛雀樓上,看到黃河水滾滾東流,但是他還不盡興,所以說了句,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一生存世的詩作不多,但是登鸛雀樓這篇,短短20個字,就流傳了一千多年。
  • 四大名樓、四大美女、四大古都……最全的「四大」文學常識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今天,隱娘總結了一些「四大」常識。你知道四大名繡、四大名樓都有哪些?初唐四傑、千古文章四大家都是誰?四書、四史是哪幾部?四大名橋、四大名園指的是哪裡?……答不上來?】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楷書四大家】顏真卿、柳公權、歐陽洵、趙孟【北宋文壇四大家】黃庭堅、歐陽修、蘇軾、王安石
  • 從《鶯鶯傳》到《西廂記》,看張生如何從渣男變成情種的?
    唐代元稹的唐傳奇《鶯鶯傳》問世以來距今也有一千多年的時間了,它是最早敘述張生和崔鶯鶯故事的作品,到了宋元時期又經過文人的不斷創作,至金,董解元寫了《西廂記諸宮調》將這個悲劇的結局改為喜劇,元代王實甫最終完善,元雜劇《西廂記》問世,《西廂記》的完成說明王實甫對於「情」的關注更加深刻,希望所有的相愛的人都能夠可以不顧一切地在一起,「願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
  • 中國古代戲曲文化:元雜劇的四大家,他們的戲曲都有什麼特點?
    中國古代戲曲文化:元雜劇的四大家,他們的戲曲都有什麼特點?關漢卿關漢卿,大都人,或說河北人,或說山西人,大約生於金末或元太宗時(1230年前後)。他在大都玉京書會從事雜劇創作,偶爾還在瓦肆勾欄中粉墨登場,長期生活在藝人圈中,是當時雜劇界的領袖人物。
  • 「元曲四大家」有三位都是山西人,厲害了山西
    唐詩、宋詞、元曲代表著中國古代文學的傑出藝術成就。元朝在戲劇領域的造詣很高,很多人都熱衷於戲曲創作,元朝還出現了「元曲四大家」,即:關漢卿、白樸、馬致遠、鄭光祖。四人的戲曲創作風格不同,創作出了很多優秀的作品。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是四位元曲大家中有三位都是山西人。
  • 講座︱首都師大教授段啟明:尋跡《紅樓夢》中的《西廂記》
    曹雪芹為何多次引用《西廂記》?《紅樓夢》中眾人對《西廂記》是何態度?近日,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段啟明做客「國博講堂」,從《紅樓夢》中引用的《西廂記》入手,著重說明《紅樓夢》中的戲曲元素。這個本子也是五本,但是金聖歎認為其中第五本也就是最後這一本並不是王實甫作的,而是別人續的,所以金聖歎批《西廂記》裡面第五本加了一個續字,叫做「續五本」,裡面每一折都叫「續之一」「續之二」之類,他強調第五本不是王實甫原著。他在評語裡面明確說:「此續《西廂記》四篇,不知出何人之手,聖嘆本不欲更錄」,但金聖歎還是把後續的第五本保留下來了。
  • 《西廂記》究竟是「妙詞」還是「淫詞」
    《西廂記》問世以來,歷來評論家均給予好評,也有一批以衛道者自居的,如明代何良俊之流,認為是有傷風化的淫詞。 王實甫在《西廂記》中的性描寫主要仍是用傳統的寫意手法,比《金瓶梅》的寫實手法要含蓄得多,抽象得多。
  • 《西廂記》原來歷史上第一位「紅娘」是她?
    她直言不諱地批評張生是「銀樣蠟槍頭」,居然揣摸不透鶯鶯的心事;她也批評鶯鶯的心口不一,明明思念張生,卻一點也不真情流露;面對老夫人,她也勇敢機智地進行反擊,為崔、張二人辯護,使老夫人理屈辭窮,不得不答應了二人婚事。最巧妙的是,她反擊老夫人的,恰恰是老夫人要維護的封建綱常和家族利益。
  • 由張生和崔鶯鶯的愛情故事寫成的《西廂記》,是一部怎樣的劇本?
    元代著名的戲劇家王實甫寫的《西廂記》是中國戲曲史上成就很高的劇本。《西廂記》寫的是張生和崔鶯鶯的戀愛以及及他們反封建鬥爭的故事。作者在劇本中開展的衝突,實質上是維護封建禮教、封建婚姻制度的封建勢力和要求自由表達愛情、自由結合的青年一代的衝突。劇本中對封建勢力的代表崔夫人作了有力的揭露;熱情歌頌了青年一代對封建勢力所作的鬥爭。
  • 賈寶玉和林黛玉為何能看戲文牡丹亭,卻不能看西廂記
    中國古代有四大言情書:色膽的《西廂記》、豔欲的《牡丹亭》、淫巧的《金瓶梅》以及情傷的《紅樓夢》,這其中紅樓夢是集大成者,有個偉人曾向高級幹部推薦閱讀,且說「要看五遍才有發言權」。雖然前三部當時或多或少被禁,但《紅樓夢》裡卻有無數影子,尤其《西廂記》和《牡丹亭》,作者在23回竟大膽到標題赫然「《西廂記》妙詞通戲語,《牡丹亭》豔曲驚芳心」。紅樓夢裡關於《西廂記》內容主要在23回,暮春時節,桃花漸次謝了春紅,無限傷感的林黛玉,特意去沁芳閘「葬花」,不想碰到正在偷閱《西廂記》的賈寶玉,一番交涉後,兩人竟同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