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vlog|帶你參觀中國南極中山站

2020-12-25 澎湃新聞

南極vlog|帶你參觀中國南極中山站

"雪龍"號回國了,鍇哥南極拍的又一批視頻素材回來了,VLOG繼續。中國南極中山站長什麼樣?站內的科考員宿舍是有獨立衛浴的嗎?讓我們來參觀一下中山站。

澎湃新聞南極科考特派記者 何鍇 視頻編輯 杜心羽 責任編輯:王靚

熱新聞

澎湃新聞APP下載

熱話題

Copyright © 2014~2020 The Paper All rights reserved.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 滬ICP證:滬B2-20170116 |

滬ICP備14003370號

| 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X

相關焦點

  • 中國南極中山站絢麗極光令人痴迷
    4日,中國南極中山站夜空出現神奇壯麗的極光,這也是南極入冬以來,爆發的最大一次極光。極光是發生在地球高磁緯地區的一種大規模放電現象。由於中國南極中山站特殊的地理位置,一天穿越兩次極光帶,而且周圍空曠無物,視線開闊,是世界上進行極光觀測的最佳場所之一。
  • 南極中山站夜空出現美麗的極光
    南極中山站夜空出現美麗的極光 2月29日凌晨,在中國南極中山站夜空出現美麗的極光。記者 阮煜琳 攝   中新社南極中山站2月29日電(記者 阮煜琳)2月29日凌晨1點左右,在中國南極中山站夜空出現美麗的極光,肉眼清晰可辨,形態位置變化莫測。  極光是一種發生在極區的自然現象。
  • 中山站:打造南極溫室「生態園」
    新華社南極中山站2月7日電(記者 白陽)綠油油的生菜、鮮嫩的黃瓜、珠圓玉潤的小番茄……曾幾何時,吃到新鮮蔬菜是南極科考隊員最為「奢侈」的夢想之一,而今得益於先進的溫室栽培技術,這一夢想正在中國南極科考站逐漸成為現實。
  • 南極vlog|鍇哥撿企鵝毛做羽絨服?
    > 南極
  • 上海聯通助力南極中山站建設
    本報訊 2019年10月22日,中國第36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雪龍號」極地考察船從上海出發,中國聯通上海市分公司的兩位優秀工程師陳祖倫、陳冠軍隨船前往南極中山站執行項目建設任務。
  • 在南極中山站吃著蔬菜,也別忘了當年的冰海驚魂!
    最近,一條「南極中山站科考隊員們新鮮蔬菜自己種」的微視頻火遍了朋友圈。為了能讓駐守南極越冬的科考隊員們吃到新鮮蔬菜,南極中山站特意設置了無土栽培的溫室大棚,種上黃瓜辣椒生菜,這些在內陸很普通的食材在這裡顯得彌足珍貴。現在可以種蔬菜的南極中山站,當年是如何建立的呢?這一切還要從1988年11月出發的「極地」號科學考察船說起。當「極地」號穿越了波濤洶湧的南半球「西風帶」,來到了南緯60度附近的南極浮冰區。
  • B站獨家直播「南極科普日」,連線南極中山站隊員!
    「科學探索,南極有我,請全國人民放心!」當科考隊員在南極中山站五星紅旗下喊出這句話時,滿屏彈幕顯示出「致敬中國南極科考隊!」這是發生在在B站新華社官方號「南極科普日」直播活動中的一幕。6月21日19:00,B站攜手自然資源部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新華社全媒編輯中心,在夏至日(南極仲冬節)帶來首屆「南極科普日」活動,直播聯線極地科考國家隊,揭開南極的神秘面紗!
  • (第33次南極科考)「雪鷹601」飛機飛抵中國南極中山站執行任務
    新華社「雪龍」號11月11日電(記者榮啟涵)記者11日從中國南極中山站了解到,經過7小時33分的飛行,中國首架極地固定翼飛機「雪鷹601」於當地時間11日9時14分由南極點順利飛抵中山站,計劃於近期開展國際合作任務。
  • 南極中山站的特殊考場 試卷從上海傳真而來
    中新社南極中山站12月24日電 題:南極中山站的特殊考場  中新社記者 阮煜琳  24日早晨凌晨3:20分,中國南極中山站站長韓德勝就起床了。今天是南極中山站第27次南極考察越冬隊員劉建軍參加位於上海的隸屬於國家海洋局的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公開招聘考試的日子,早晨4點,韓站長要接收上海傳真來的試卷。
  • 鏡頭記錄南極科考 在中山站看極光
    鏡頭記錄南極科考在中山站看極光 (1/2) "← →"翻頁
  • 到南極去!—— 中國計量人首次建立南極中山站絕對重力校準點紀實
    ◎粟多武正在觀測儀器由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計量院)派出的粟多武副研究員,攜帶由該院自主研發的高精度絕對重力儀,在南極中山站建立了我國首個重力加速度校準點,並通過自主研發的遠程時空基準量傳實驗系統,實現北京-南極遠程時間頻率精準傳遞,為保障我國南極重力測量結果的溯源性和準確性奠定了基礎,也首次驗證了基於北鬥鏈路的遠程時間頻率傳遞系統在全球範圍內的可靠穩定覆蓋能力
  • 張國立和中國首次東南極考察隊隊員們與南極中山站現場連線
    由於中山站建站任務十分緊迫,壓力山大的唐導團結劇組成員,不拒苦累投入建站,幹得十分出色。反過來又贏得到隊領導與隊友們理解,支持拍戲。四個專業演員撐不起一臺戲,需要大量隊友參與演出。郭琨隊長有令:「建站是任務,參加電視劇拍攝也是任務,需要拍戲時,收工吃完晚飯大家就當演員。導演讓你笑你就咧嘴,讓你哭你就流淚,誰都不許溜號。」
  • 南極正式進入冬季 「雪龍」號加緊趕回中山站
    新華社「雪龍」號2月16日電(記者 張建松)短暫的南極夏季結束了。2月15日,南極正式進入冬季。在順利完成南極半島海域的多學科海洋綜合考察任務後,中國第30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雪龍」號正日夜兼程加緊趕回中山站。    15日,「雪龍」號以15節的航速航行在南極最大的邊緣海——威德爾海。
  • 我國首架極地固定翼飛機飛抵南極中山站
    本報北京11月30日電 記者楊舒、袁於飛從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獲悉,經過7小時46分鐘的飛行,我國首架極地考察專用固定翼飛機「雪鷹601」於北京時間30日13時43分安全抵達南極中山站附近的冰蓋機場。    據介紹,該飛機進行試飛是我國第32次南極科考的重要任務之一。
  • 展會現場 視頻連線南極中山站
    觀眾在現場視頻連線,與南極中山站科考人員對話。    9月22日,作為2020東亞海洋合作平臺青島論壇板塊之一的2020東亞海洋博覽會在青島西海岸新區青島世界博覽城開幕。本屆博覽會的主題是「開放融通 智享未來—藍色·海洋·科技」,以創辦「中國一流的海洋全產業鏈國家級展會」為目標,致力打造集技術交流、產品展示、成果交易、招商引資等平臺於一體的 「海洋產業國際會展客廳」。博覽會共有70餘個國家和地區、770餘家企業(機構)參展,展品近5萬種,是目前國內參展規模最大、展品最豐富的海洋領域全產業鏈專業品牌展會之一。展區內的科考船模型吸引了小朋友。
  • 黃綠色極光閃耀南極中山站上空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這幾天地球迎來了較強的地磁活動,在南極中山站上空也出現了多次極光大爆發。正在南極中山站越冬的科考隊員用高清相機記錄下了震撼的一幕。一道道黃綠色的極光如同翻卷的流雲,籠罩著整個中山站的上空。覆蓋著冰雪的地面也被染上了一層綠光。極光是一種在地球南北兩極附近地區高空出現的絢麗多彩的發光現象,其發生是由於太陽風,也就是太陽帶電粒子流,進入地球磁場,使得高層大氣分子或原子激發而產生。
  • 南極探秘:南極的極晝
    中新社南極中山站2月1日電 題:南極的極晝  中新社記者 阮煜琳  「天上一日,地上一年」、「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常常能聽到這樣的講述。在地球最南端南緯90°的南極點上,一年中有半年是連續白天,有半年是連續黑夜,如果以一晝夜為一天的話,地球最南端南極點的「一天」就相當於其他大陸的一年。
  • 應用於南極中山站的光伏支架的研究
    南極的資源豐富,對其進行科學考察與研究、環境保護及資源利用等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目前,中山站、長城站等南極科考站仍利用柴油發電來解決科考站的供電、供熱問題,而這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南極的生態環境。比利時、挪威、巴西等國均開展了利用太陽能和風能為科考站提供綠色能源的相關研究,並取得了較好的成效[1]。
  • 通訊:從排隊打飯到「五星級」自助——南極中山站餐廳「變身」記
    新華社「雪龍」號1月31日電通訊:從排隊打飯到「五星級」自助——南極中山站餐廳「變身」記  新華社記者白國龍  中山站的科考隊員這幾天都特別高興,他們的南極「五星級」自助餐廳「開張」了。中山站餐廳的華麗「變身」,折射出中國南極科學考察水平和站區運行保障實力的不斷提升。  餐廳改造後,環境更舒適。中山站管理員吳雷釗說,餐廳原有餐桌、餐椅使用多年,存在一定程度的破損,也存在安全隱患。現在用15天時間安裝了18張餐桌、100把餐椅、1套就餐檯、3組餐邊櫃、2組酒櫃以及果汁機、自助餐爐、粥煲等配套設施。
  • (南極探秘)南極的春節:沒有夜晚的除夕夜
    1月22日晚,中國農曆春節的除夕夜,在中國南極中山站的全體考察隊員在中山站慶祝春節。圖為中國南極考察隊員在南極中山站向全國人民、港澳同胞、臺灣同胞以及海外僑胞拜年。記者 阮煜琳 攝 中新社南極中山站1月26日電 題:南極的春節:沒有夜晚的除夕夜中新社記者 阮煜琳「我是革命的一塊磚,哪裡需要往哪裡搬」、「挖機一響,黃金萬兩」、「祖國萬歲」,22日上午,在掛滿條幅、氣球和紅福字的南極中山站的一樓宿舍裡,承擔著中山站工程建設任務的考察隊員王光亮等幾名隊員正在練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