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後,可能比生前美——這個想法掠過路過港區泉嶽寺附近寺院墓地的我。那裡美好得像「極樂淨土」。假如死後能葬在這種地方,死似乎不可怕了?搞不好有點期待。
並不是因為信佛。日本的佛教宗派眾多,寺院規格不一,而很多選擇死後葬在寺廟的人,也未必信佛(結論和調查來自中田敦彥的油管視頻)。況且要入住東京最富的港區的墓地,非達官貴人不可。
在「赤穗47忠臣藏」墓地泉嶽寺。我拿著書問小賣部大叔這上面為什麼寫著「大團圓」?全體切腹,難道不是BE(bad end)嗎?我忘了大叔的答案,但從《決算!忠臣藏》電影來看,我們對 BE 和 GE 的理解可能真的不一樣。
廣東人我從小都怕死相關的一切。只有偶爾出國遊時不怕,在巴黎各公墓獨自找墓碑多快樂——如果那只是對文化名人的愛慕,那麼真正迷上死後的世界,是在埃及。
人類史上出現過好幾次「埃及熱」。
第一次大約在2500年前,希臘史學家希羅多德在穿越埃及時寫下這樣的文字:「這裡一切都無法描述,這是任何國家都無法比擬的!」
第二次是在1798年,法國軍事家拿破崙率領三萬餘名遠徵軍進入埃及。當他們跋涉在底比斯的尼羅河邊時,徹底被屹立在沙堆中的巨大雕刻和宏偉神廟驚呆了。1802年,對古埃及文明肅然起敬的拿破崙授權出版了《埃及描述》,那是由人文學者和科學家組成的隨軍團的考察成果,由此掀起了歐洲學者研究埃及文字和歷史的熱潮。
古埃及人崇拜太陽,而太陽總在黃昏時消失在西岸的山谷裡。所以在盧克索,尼羅河的東岸是政治與宗教中心,西岸則是死者之城——國王谷。這些「華麗的往生世界」裡沉睡著許多法老、法老的家人和貴族。
我最喜歡 KV17
塞提一世之墓
1817年10月16日,喬瓦尼·貝爾佐尼首次發現了塞提一世之墓。當他第一次進入墳墓時,牆壁上的油漆仍然看起來很新鮮,甚至連藝術家畫壁畫用的油漆和刷子都還留在地板上。它是山谷中最長的陵墓,長137.19米,裡面的壁畫描繪了塞提一世死後的儀式。
◎因為保存不當,壁畫從上世紀開始掉色,各國科學家紛紛想辦法搶救壁畫
◎通道中的壁畫色彩保存如新
KV17 也是新王國時期典型的墓室配置,其包括:
長長的墓道
法老和太陽神站在一起的壁畫,後面是長長的《拉的祈禱》文書。
墓井
防止滲出的地下水破壞墓穴,也是防範盜墓賊的陷阱
柱廳
牆壁上刻有描寫拉神故事的《大門之書》,柱子上刻有法老被眾神擁抱的畫面。
前廳
墓室底色是金黃色的,金碧輝煌,牆的上方畫著長著翅膀的伊西斯,下方是《亡靈書》。
Source:Theban Mapping Project
最有品的 KV9
拉美西斯五世和六世合墓
進入拉美西斯六世的墓室,我遭到了「雙重驚嚇」:先是被描繪天空女神的天花板壁畫「驚豔」,又被拉美西斯六世那破裂了的石棺「驚到」。來國王谷的路上,我聽到很多人提起「法老的詛咒」。實際上,拉美西斯六世墓室不但不可怕,還非常輝煌、熱鬧——這裡燈火通明,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遊客前來參觀。
這裡的照片是我買了比門票還貴的 photo pass 後拍的,新墓都用黃燈了,更好看(有美顏之嫌)更環保。
◎走廊的繪畫取自《門之書》和《洞穴書》,以天文景象和文字為主的精美裝飾保存完好
◎墓室天花板中部有著更華麗的《天堂書》和《陰間書》
◎美貌又中二到炸裂的墓室和棺材
從一而終的美
奈菲爾塔利墓 QV66
奈菲爾塔利是「美麗的伴侶」「最好的女人」的意思,一般被認為是拉美西斯二世最寵愛的王后。在古埃及歷史上,她是除「埃及豔后」克婁巴特拉七世、「外星人」埃赫那吞王后娜芙蒂蒂、哈特謝普蘇特女王之外最有名的女性。
她先於拉美西斯二世逝去,於是國王為她修建了極其華美的墓室,顏色至今保存完好。前廳壁畫表現了眾神迎接奈菲爾塔利到來的情景。石棺擺放在正方形大廳中央,大廳四個角落均用刻滿華麗浮雕的石柱裝飾。墓室的天花板上有無數五角星鑲嵌在天藍底色上。
◎奈菲爾塔利在玩塞尼特
◎眾神迎接奈菲爾塔利的到來
「埃及武則天」
哈特謝普蘇特的祭廟
哈特謝普蘇特是古埃及最著名的女法老,如果說她的侄子圖特摩斯三世是「古代拿破崙」,那她是否可以被稱作「埃及武則天」呢?
在丈夫圖特摩斯二世死後,她幫年幼的圖特摩斯三世處理朝政,之後自立為女王。在她去世後,圖特摩斯三世採取了報復行動,將祭廟中有她形象的地方都毀掉了。
哈特謝普蘇特將自己的祭廟建在峭壁上,除了給人優雅的感覺,風格也比較獨特。陵廟分為三層,刻有許多含義深刻的浮雕——這是女王為證明自己王位的「正統性」而打造的。
◎哈特謝普蘇特陵廟
◎在浮雕中,女王把自己描繪成男性的樣貌
既然本文從寺廟開始,也想說說盧克索東岸兩個最著名的神廟,覺得西岸「大吉利是」的,可以看看這倆。
圖自《什麼是什麼:古代埃及》,獅身人面像大道應為「羊面」
先看看新王國時期典型的寺廟配置
斯芬克斯大道
獅身羊面像,羊頭象徵著底比斯的主神阿蒙。
塔門和旗杆
一般刻有神祇或法老祭祀或戰爭場面的精美浮雕
露天庭院
列柱大廳
大廳帶有屋頂和很多柱子,將世俗的外部世界與昏暗的神聖內部分隔,陽光通過高側窗照射進來,產生神聖的效果。屋頂的天花板畫著星星。
帆船廳
供奉在基座上的聖船,供祭日遊行使用。
聖殿
一般是個較小的、無窗的房間,內有精美的雕刻,供奉一位主神
我能吹一輩子的卡爾納克神廟
卡爾納克神廟是盧克索最古老的廟宇,以其浩大的規模聞名於世。它還是地球上最大的用柱子支撐的寺廟,列柱大廳佔地約5000平方米。廳內有134根石柱,分16行排列。中央兩排特別粗大,柱頭雕刻著盛開的紙莎(suō)草花形狀,據說每根石柱可容納100人站在上面!大廳裡那些密集、高大、粗壯的石柱真讓人驚嘆不已。
◎列柱大廳,《尼羅河上的慘案》!
◎浮雕上展示了圖特摩斯三世徵服敵人的場景
尼羅河泛濫過後,底比斯人民則在一年一度的奧佩特節慶祝豐收。在隆重的慶典活動中,人們隨法老和太陽神阿蒙一家——父親阿蒙、母親穆特和兒子孔蘇進行儀式旅行。三位神的雕像都用金色的樹皮做成,由祭司們抬著,從卡納克神廟開始,沿著尼羅河邊,遊行到盧克索神廟前。雕像將保留在盧克索神廟24天,在此期間,整個城市都會慶祝。最後,它們會以同樣的路線返回。
晚上更攝魂的盧克索神廟
盧克索神廟距卡爾納克神廟三千米,中間由壯觀的斯芬克斯大道連接。再次強調!這是象徵阿蒙的獅身羊面像,埃及不是只有獅身人面的。
埃及最後一位偉大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把埃及治理得井井有條,他雖不是這個神廟主體的建造主持者,但擴建了盧克索太陽神廟,還在原有基礎上加建了庭院、帶雕像的大門和著名的方尖碑。
方尖碑本是一對,右側的那一座在1838年被當時的埃及領導人穆罕默德·阿里跟法國以一個時鐘交換,現在位於巴黎的協和廣場。
◎拉美西斯二世巨像和其基友在巴黎的方尖碑
◎盧克索太陽神廟是少數在晚上開放的神廟之一,燈光下的法老巨像和柱廊讓人有穿越時空的錯覺
本文部分內容來自 spRachel 給 2019年11月《藝術啟蒙》的投稿。
部分來自寫完等待出版的埃及百科(出版社位於武漢,編輯和設計辛苦了)。
感謝出版社還找我寫哲學,讓我發現霓虹的少兒哲學書超有趣,難怪他們年紀小小就可以去看木乃伊展。對於死不避忌,並不是要輕視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而是我們需要更多思考的角度。雖然最近的事還沒有定論,但我願意相信那些看過少兒哲學書的人,會做相對正確的事。
原諒 spRachel 不羈放縱題材泛濫卻始終不跟熱點
你有沒有看一眼就愛上的文物?
自己睇4|認知海綿金字塔
人 人 都 愛 Party 嗎 ?
北齋和美智之間,還有4個一見上腦的日本畫家
東京10點|華麗一族的600年收藏
by spRachel 特雷切爾 @ onedayst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