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廁所革命」是「三分建七分管」,只有後續的管理到位,才能解除村民的後顧之憂。銀川市積極探索農村水衝式廁所建管一體化運維模式,破解過去農村廁所管道堵塞沒人維修的難題,實現「建一個,成一個,用一個」的目標。
在寧夏環保集團農村改廁及汙水處理運營管理服務平臺調度中心,可以實時看到興慶區和賀蘭縣農村集汙池的現場狀態,設備故障、巡檢次數、處理工單、車輛拉運次數、預警信息等數據一應俱全。
寧夏環保集團農村改廁及汙水處理運營管理服務平臺調度員 陳藝鑫
大型的集汙池如果它滿了的話,我們的平臺就會發出這樣紅色放射狀圖標來提醒我們它的液位已經到了預警液位,這個時候我們調度中心就會馬上聯繫我們的清運人員前往去進行清運。
今年,寧夏環保集團與銀川市興慶區、賀蘭縣建立特許經營模式,建立汙水生產運營管理平臺,在擴大視頻監控設備、液位計等配套設施安裝覆蓋面和入網點位基礎上,每天還有巡檢人員實地巡檢,並通過手機APP,實時上傳巡檢情況。最終,通過數據收集和數據分析,在農村汙水處理問題上實現互聯互通、科學調度。
寧夏環保集團清運司機 段伏科
每天在手機上能看到任務,然後去完成任務,完成以後再拍一個車滿了以後的照片,然後上傳,然後點結束清運。
對於部分還沒有實現預警功能的單戶一體三格式化糞池,則由村民打電話或者在公眾號中自助上報,調度中心安排清運人員上門清運。
賀蘭縣通昌村村民 楊進全
主要給老年人解決了一大難題,又方便又乾淨又不出門,蚊子又不叮,又不冷。
興慶區和賀蘭縣的1萬多所水衝式廁所已納入智慧平臺,涉及9個鄉鎮45個行政村,惠及3萬多群眾。目前,銀川市已累計完成農村戶廁改造151652座,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89.5%。農村廁所革命由重建設向重管理轉變,各縣(市)區都在積極探索建立更加高效、智能的管理運維模式,讓老百姓用得放心、用得舒心。
記者:劉海燕 屈曉忠
編輯:劉賽
實習:胡嚴方 郝若琳
責編:張婷
↓↓↓ 這些新聞你不該再錯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