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文和友「師從」橫濱拉麵博物館?文化消費何以塑造城市IP?

2020-12-10 睿途旅創

近年來網紅經濟的話題始終吸引著人們的關注,並由此催生了千億流量市場,網紅餐廳、網紅景區、網紅奶茶……數不勝數。其中一家主打小龍蝦的湘菜館——超級文和友,更成了餐飲界的網紅扛把子。

一天排號3萬+、一年賣掉3000噸小龍蝦,還走出國門,進軍聯合國晚宴,霸屏紐約時代廣場,10年時間文和友以近乎瘋狂的速度發展並成功出圈。這個豐富龐大的文化商業綜合體,作為市井文化的實體線下平臺,為消費者打造了一個沉浸式的文化體驗空間。如今的文和友憑藉著餐飲+文化的商業模式,已經不再是一個單一的餐飲品牌項目,而是一家從市井中走來屹立在光影城市中心的文化產業地標,成為美食與文化的業界傳奇。

美食+文化,文和友打造市井中的人間煙火

超級文和友是一個起源於長沙的本土品牌,其主營是餐飲,但切入方式是文化記憶主題性的商業街項目,主題是復舊而不是復古,致力於打造城市中的市井博物館。

走入一個門口並不顯眼的小路,場景的穿越只在一瞬之間,前一秒還身處最繁華的市中心,周圍高樓林立、車水馬龍。下一秒就回到了上世紀80年代初的老舊社區,雜亂的廣告牌,昏暗斑駁的牆皮、牛皮癬小廣告、霓虹燈牌、老式錄音機、80年代的纜車……長沙超級文和友儼然一個極富煙火氣息的文化社區,每個視角都能成為一張好照片,每一個轉彎都能看到有趣的標語,吸引著眾多消費者前往打卡,體驗老城的氛圍和味道。

長沙超級文和友的內部動線並不是以平面作為邏輯,而是以縱向作為主要動線。七八層高的市井空間,每一層都有新的風景,新的內容帶動人不斷向上,電遊室、婚姻介紹所、麻將活動中心、歌舞廳、五金店、社區居委會、水果店、老髮廊...... 30餘家商鋪將傳統高層高購物中心的空間劣勢轉化為優勢,並且視線通透有層次,所有人相互看著對方,滿滿煙火氣,熙熙攘攘。

業態上,文和友得益於長沙這座城市的市井文化,讓長沙街頭的經典小吃一一呈現。這些小吃IP不僅足夠街頭,而且品類豐富,不重樣,就算全吃一遍也不覺得違和,如同真的走在一條自然形成的美食街一般。

除了各種街頭IP小吃餐飲,超級文和友裡也設置了酒吧、書店、美術館、小劇場等等,讓文和友的文化空間更加豐富,同時也讓「吃喝」的過程疊加上了「玩樂」,有效的延長了消費者駐留時間和消費機會,帶來流量和更多探索的樂趣。

7月12日,第二家超級文和友廣州店正式開業,店內的舊報箱、老路牌等各種富有懷舊感的物件,場外等位區供食客等候的竹凳座椅,緋紅色花紋帶著「喜」字的搪瓷盆餐具……真實還原了80、90年代舊廣州老街巷的市井味道。

廣州超級文和友共有三層,一樓還原街巷大排檔的風格設計,幾個檔口都是廣州知名的地道小食。上到二、三樓就可以看到高挑空的老街區縮影。從不同的階梯拾級而上,移步換景,每一處都「暗藏玄機」,細節滿滿。商場內部也參照舊時街道設計,有大排檔廣場式的開闊空間,也有小巷幽幽的狹窄走廊。

超級文和友作為廣州超大規模的綜合商業體,邀請了眾多廣州本地老字號品牌入駐,如承載老廣舌尖記憶的五羊雪糕、風筒輝燒烤、阿婆牛雜等著名小吃店,還有得閒紋身、蛇猴文具店等生活服務類品牌。有許多品牌都是首次在老城區舊址外另開分店,把舊街區的市井氣息帶到了充滿現代化建設的CBD商務區。

不過,廣州超級文和友作為文和友走出本土市場的第一家店鋪,在廣州市場上還存在著不斷的質疑和議論。儘管文和友已積極做出了調整和適應,但還是難以避免種種「水土不服」的症狀,例如整體風格和長沙高度相似,為地域文化代言欠缺說服力,餐品的味道一般等。

拋開贊與彈,從超級文和友的商業模式來看,它無疑是成功的。超級文和友通過策展手法來呈現城市記憶,以八九十年代城市風貌、美食等為材料打造出一個「魔幻市井」,一個可以吃的城市IP博物館、一座可以玩的餐飲遊樂園,走出了一條餐飲業態綜合體的IP化之路。

目前除了長沙、廣州,深圳超級文和友旗艦店也即將落地,文和友會如何結合深圳與香港文化特色,打造深港文化綜合體,也讓人充滿期待。

博物館+多重業態,橫濱拉麵博物館打造昭和時代的市井街區

文和友的商業模式並非首創,在日本橫濱的鬧市區,也有一個充滿舊時代情懷的「新天地」——橫濱拉麵博物館,不同於其他的博物館,橫濱拉麵博物館裡藏著一個日本昭和時代的老街區,是世界上第一個以食物文化為主題的遊樂園。那麼,作為「食物文化主題樂園」的橫濱拉麵博物館又有何獨特之處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橫濱拉麵博物館,場館主要區域建於1994年,位於橫濱市港北區鬧市,從外觀看與尋常博物館一般無二,但進入後就會被內部空間設計所帶來的強烈反差感所震撼。

博物館分為三層,一層主要是展示館和文創區,在畫廊中詳細介紹了拉麵的歷史和製作過程,在文創區不僅有特色產品的售賣,遊客還可以體驗製作個人專屬口味的杯麵。

地下一二層為了紀念1958年這一日本烹飪文化的重要轉折時刻,完全仿照1958年東京市中心"下町"區的樣貌而打造。因為這一年方便麵誕生,街邊麵館隨之大量湧現。

地下一層如同電影《三丁目夕陽》中展現的昭和30年代(1955-1964年)的街頭布景,整個空間營造出日落黃昏的景象,街邊遍布著各行各業的店鋪,診所、郵局、小賣鋪、書店、裁縫鋪等,不時還有下班的郵差和打更人在街頭執勤。

不僅是空間上給人的震撼感,內部大量的細節填充也讓整體設計還原度很高,充滿了身臨其境的真實體驗感。街區裡停著的自行車,收音機裡的歌聲、郵筒裡的信件都充分營造了有人真實生活的街區模樣。郵局、診所、書店、小賣鋪、裁縫鋪、拉麵館、警局等眾多業態都是可以實際去體驗的,比如裁縫鋪裡有老師傅等在那兒給你量體裁衣,小賣鋪裡昭和時代的糖果零食一應俱全,街頭拉洋片的大叔熱情地表演著,診所裡醫生和護士早已就位,甚至還會有警察喊住你說注意防火防盜……

在這樣串連的場景中,充滿溫度和人情味的交互體驗,比起大量用科技取巧的藝術場景式互動,更能展現了鮮活的城市舊時光,讓人瞬間一見如故,喚醒大腦中的記憶沉澱,引發潛意識的情感共鳴。

地下二層是延續著昭和時代風格的美食街,中庭的說書人講著整條街新發生的趣聞軼事,街頭的各類美食小販高聲招攬著生意。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街上匯聚著日本八家最具代表的拉麵店,讓你「無須乘飛機就能吃到全國的拉麵」。

拉麵,作為日本美食的代表,是遊客們去日本的必打卡美食。而橫濱拉麵博物館,不僅是拉麵文化的聖地,城市著名的旅遊景點、更是遊客們必去的網紅美食區。

橫濱拉麵博物館雖然是一家博物館,但餐飲卻是其核心載體。不管是日本八家最具代表的拉麵館還是昭和特色美食街,都超出了文化展館範疇,不僅刷新了人們對博物館的固有認知,也打造了一個多重業態的城市文化綜合體。通過和美食文化的跨界組合,構建了一個城市美食文化展示、體驗的平臺,拓寬了「文化+」的可能性,構建了多重複合業態,包括郵局、書店、小賣部、裁縫店等業態都可以無縫連結起來。

橫濱拉麵博物館,不僅是日本拉麵的信息展示地,也是一個充滿特色的餐飲綜合體,更是一個最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地標。這樣一個城市文化地標,早已不單是一個標誌物,而是城市向上生長過程的一種「時間記憶」,承載了城市人的理想以及對未來城市的渴望,其憑藉極強的融合文旅和引領消費作用,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城市IP。

無論是日本橫濱拉麵博物館還是超級文和友,兩者都是基於產業與其他業態的共生共融,提供沉浸式交互體驗,打造多重複合業態綜合體。它們呈現的市井街區或許比起現代高樓,沒有那麼高端摩登,甚至都不「漂亮「,但給用戶提供了一個回歸過去,重拾童心的一站式體驗空間,給匠人帶來了一個傳承和弘揚老手藝的機會,給城市建立了一個有人間煙火味的市井文化地標,而這種生活氣和煙火氣正是現代城市所缺失、又為人所嚮往的記憶。尤其是,這種充滿故事性的記憶載體,同時也附著著消費的興趣觸點、傳播的營銷觸點和產業的互動觸點,這也是其成功的關鍵因素。

不同的是,橫濱拉麵博物館只有一個,而超級文和友卻致力於打造成「美食界的迪士尼」,它將針對一線城市、準一線城市和海外市場不斷擴張,從「老長沙」到「老廣州」,未來可能還會有「老上海」、「老北京」等等,而這一擴張的過程本質上是一個外地餐飲品牌的本土化過程,是兩地餐飲文化的碰撞過程,如何恰當的融入當地的文化和情懷是擴張路上的重大考驗。唯有認清自己的同時認清市場,把每一次擴張都當作從零開始,才有可能走到最後。

文章素材來源其美設計、黑馬品牌、區域品牌知識局,由睿途旅創整理編輯,轉載請註明出處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超級文和友「師從」橫濱拉麵博物館?文化消費場景何以塑造城市文化...
    超級文和友是一個起源於長沙的本土品牌,其主營是餐飲,但切入方式是文化記憶主題性的商業街項目,主題是復舊而不是復古,致力於打造城市中的市井博物館。超級文和友通過策展手法來呈現城市記憶,以八九十年代城市風貌、美食等為材料打造出一個「魔幻市井」,一個可以吃的城市IP博物館、一座可以玩的餐飲遊樂園,走出了一條餐飲業態綜合體的IP化之路。 目前除了長沙、廣州,深圳超級文和友旗艦店也即將落地,文和友會如何結合深圳與香港文化特色,打造深港文化綜合體,也讓人充滿期待。
  • 日本橫濱拉麵博物館——網紅餐廳文和友的靈感來源?
    作為一個網紅打卡地和城市文旅新地標,文和友不僅將體驗做到極致,也為行業重新劃定了餐飲消費、市井文化、城市IP的商業邊界。而通過一系列對文和友商業模式的剖析,不難看出它與日本橫濱拉麵館猶有幾分相似之處。同樣都是從銷售商品走向銷售文化與生活方式,只不過長沙文和友從街頭餐飲向上出發,而橫濱拉麵館則從文化生活向下探索。
  • 加速新消費|超級文和友爆紅的背後邏輯何在?
    2019年,文和友長沙海信廣場店升級為「超級文和友」,面積從5000平方米擴大至20000平方米。囊括多個老長沙社區街景和小吃,被譽為「老長沙文化的博物館」。在文和友打造品牌的過程中,通過故事性塑造、文化平臺搭建、市場空間擴展進一步完善了餐飲+文創的模式。
  • 餐飲界的「迪士尼」:超級文和友
    自稱不是餐飲企業,而是一家文化公司的文和友,擁有太多讓同行垂涎的標籤。這個教科書式的商業案例,其模式不僅僅值得餐飲界深入研究,而且為餐飲產業化、文化產業化以及商業綜合體運營開創了新模式,甚至給全域旅遊、城市品牌的打造提供了新思路。但深度解析其品牌戰略與戰術層面的文字少之又少,這也是我決心寫此篇長文的初衷。
  • 【日本拉麵的聖地】新橫濱拉麵博物館
  • 日本,新橫濱拉麵博物館主題美食樂園
    導語:日本,新橫濱拉麵博物館主題美食樂園!大家好,我是本文旅行小編,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遊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位於神奈川縣新橫濱車站內的新橫濱拉麵博物館,是一間標榜「不用搭飛機就能吃到全國各地拉麵」的主題美食樂園。在這間博物館裡,不僅可以學習拉麵的歷史與文化,還能實際品嘗日本各地的特色拉麵,並可購買到市面少見的土產!首先來到今年7月重新開幕的展示館。在此信步瀏覽拉麵的歷史年表。牆上滿滿的拉麵歷史資料,令人訝異竟能調查得如此清楚!
  • 超級文和友模式的利與弊!
    基於此,2019年文和友便開始對海信廣場文和友店進行擴建改造,再投資2個億,面積增至2萬㎡,成立「超級文和友」,打造多重複合業態。一來為消費者帶來更多維度、更立體的消費感受,二來也降低了排隊等待的無聊感,通過文化輸出將過載的流量變現。從街邊小攤販到門店經營,從龍蝦館「旗艦店」到「海信廣場店」,再到今天的「超級文和友」。
  • 從迪士尼到文化公司,文和友給餐飲業的啟示是?
    目前整個餐飲業也就文和友提出了這個思路,問題是:超級文和友的競合玩法與迪士尼玩法是否匹配?我們先從連接端來看,文和友是一個全國連鎖網紅品牌,除了茶飲、臭豆腐、龍蝦館等品牌集群,文和友還開設了品牌博物館,在湖南,文和友還整合了笑工場演出秀。再看消費體驗,以廣州超級文和友為例,它就是一個大型的涵蓋休閒及餐飲服務的打卡地而已,顧客基本是吃一兩餐飯、拍拍照片、逛一圈後就離去。
  • 超級文和友爆紅的底層邏輯和邊界條件
    佔地面積20000平方米的超級文和友,本質上是一家市井生活的博物館。小吃和菜品只是消費者在逛博物館的時候,連結消費者體驗和情感的一個載體。但是,文和友的品牌也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過早的透支品牌資產。
  • 一天排號4萬桌,超級文和友是如何成為長沙文旅地標的?
    #簡介:超級文和友位於長沙市海信廣場,2018年開業,2019年二期升級擴展至2萬平方米,以長沙老字號為核心,結合長沙七八十年代城市記憶文化,匯集美食、零售、休閒娛樂等多元業態,進駐了100戶商家、20餘個商鋪,全方位還原老長沙的文化與情懷。
  • 「湘菜界的海底撈」,文和友背後的商業邏輯到底有多犀利?
    如伴隨廣州超級文和友開業,文和友拍攝了相關紀錄片《街頭大廚》,記錄市井中美食製造者的態度和生活。2. 搭建文化平臺,打造傳播載體,強化品牌專屬個性。文化輸出也是超級文和友打造超級IP的重要版塊。如今餐飲消費不再是單純的吃,而是更注重體驗過程,「手機先吃」成為一種新式的用餐禮儀;顏值高、有著新奇體驗的食物或環境,也自然成為餐飲的新賣點。文和友在長沙和廣州的兩家門店,被譽為穿越時空的街頭美食博物館,「街頭巷尾」都展現出了鮮活的城市舊時光,偶遇的老字號美食檔口,更讓人擁有如穿越一般的沉浸式體驗。
  • [視頻]橫濱世乒賽花絮:日本的拉麵文化
    [視頻]橫濱世乒賽花絮:日本的拉麵文化 [內容速覽]  大家都知道日本人喜歡吃拉麵,不僅如此,日本還有一個拉麵博物館,一起去看一看。
  • 從迪士尼到文化公司,文和友給餐飲業的啟示是什麼
    我們可以從中提煉超級文和友的文化需求與屬性:「還原已經在大城市消失的、舊的、日常的生活場所」。那麼該文化屬性落在哪兒呢?推文繼續寫明,「我們堅信美食與文化有著天然的連接,人們通過食物了解一座城市,城市也藉由食物表達著自己的性格。在極盡展示長沙市井的同時,我們在超級文和友打造一個充滿人文氣息的地方」。
  • 旅遊景點:拉麵還有博物館你知道嗎,上新橫濱拉麵博物館看看吧
    位於新橫濱的新橫濱拉麵博物館是匯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9家拉麵店匯聚一堂的拉麵主題公園。館內以東京的名店「第二代拳頭店」為首,還有北海道的「堇」和衝繩的「琉球新面通堂」等各種各樣的拉麵。另外,從義大利和德國進口的拉麵也值得關注。
  • 「排了10000桌的文和友,我這輩子不會再去了」
    第2964期文化產業評論這個國慶,長沙又火了。「超級文和友,擠到沒朋友」,進門排隊一千桌,離開等車一千多。到底是什麼吸引著大批遊客絡繹不絕?然而,作為城市景觀和文化載體的文和友,它也暴露出品牌加速在全國擴張時「水土不服」的尷尬。當文和友把市井文化變成可供消費的景觀時,它已經逐漸滑向了真實市井文化的對立面。
  • 年收過億,超級文和友如何讓場景為餐飲服務?
    文和友的出現重新定義了餐飲消費、市井文化、場景IP的商業邊界,打造了餐飲+文創的新模式。不僅如此,超級文和友還想要打造中國餐飲界的迪士尼。文和友如何打造爆品2010年,文和友創始人文賓在長沙的坡子街夜市上擺路邊攤,取名「犀利排骨」。
  • 超級文和友初現內捲化:店中店悄然更迭
    這棟建築,便是超級文和友深港旗艦店,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建築部分外牆已經完成玻璃幕牆的裝配。據媒體報導,超級文和友深港旗艦店總建面積達3萬平方米,比2018年開業的超級文和友長沙店大1/3,更比廣州店大6倍。這裡將被打造成香港特色+創新的深港文化生活綜合體,也是文和友目前全國最大的門店。
  • 從超級文和友,看「餐飲+商業地產」模式如何構建!
    基於此,2019年文和友便開始對海信廣場文和友店進行擴建改造,再投資2個億,面積增至2萬㎡,成立「超級文和友」,打造多重複合業態。一來為消費者帶來更多維度、更立體的消費感受,二來也降低了排隊等待的無聊感,通過文化輸出將過載的流量變現。從街邊小攤販到門店經營,從龍蝦館「旗艦店」到「海信廣場店」,再到今天的「超級文和友」。
  • 馬雲來長沙,打卡超級網紅地——超級文和友
    >它就是超級「文和友」!/ 02「 「相遇文和友」」文和友堅持創新,將文化與美食結合它不忘初心,找尋那些即將消失的美食如同保護方言一般「超級文和友」把氣味搬到了這裡一場關於氣味的探索之旅就開始了~向右滑動/ 03「 「邂逅氣味博物館」」
  • 廣州超級文和友在哪裡?
    超級文和友落戶廣州天河:以美食為名發掘城市文化,致敬食在廣州!  廣州的夏夜,蘊藏著無限生機。興盛路旁,火鍋氤氳;琶醍岸邊,啤酒醇香。對於一座城市來說,夜間經濟蘊含著巨大能量,而夏夜裡的煙火氣,更是助推能量燃燒的引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