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播放量165億次是什麼概念?相當於全國人民13億人民人均觀看12次。在快手大數據研究院的報告中,江蘇省連雲港市的贛榆區海頭鎮創造了這個全國短視頻播放量記錄。
海頭鎮人都在拍些什麼?答案是海鮮。在這上百億次的海鮮相關短視頻背後,還有一個年產值幾十億的海鮮電商市場。
直播電商火起來
海頭鎮是傳統的漁業大村,東臨黃海,擁有捕撈船隻1000餘艘,佔全省1/5,盛產各種海鮮,尤以黃魚、梭子蟹、東方對蝦、紫菜、貝類等海鮮珍品為最。當地有著名的蘇魯海鮮市場,多年來通過貨車把海鮮運往全國各地。
但現在,海頭鎮更以電商聞名,大量海鮮通過快手等電商渠道直接銷往全國。每天晚上9點到12點,海頭鎮家家戶戶都打開快手做海鮮相關的直播。
在快手電商風靡之前,海頭鎮只有兩三個順豐快遞員,現在鎮上順豐快遞網點就有好幾個,每個網點都配有至少十幾個快遞員。京東2018年在海頭鎮做了5000萬元的業績,一天就要收單三四萬單。零零總總的快遞件加起來,海頭鎮一天能出幾十萬個快遞,這其中大部分銷路都來自快手。
海頭鎮海前村黨總支書記周家新說,全村共有1320戶,其中400多戶個體工商戶,經營海鮮產品的佔到一半以上,2017年全村網上銷售額達到2.3億元。
電商從根本上改變了這裡的銷售模式。海頭鎮被認定為江蘇省農村電子商務示範鎮,海頭鎮海後村、海前村、大興莊村、青口鎮裡沙村4個行政村被認定為江蘇省農村電子商務示範村。
這一切源於2015年2月,名叫張延喜的村民,在快手開始記錄漁民生活。他上傳了漁船出海、捕撈、進港的畫面,也拍下了當地的海鮮市場和各種各樣的海鮮做法。在粉絲達到10萬多的時候,有人想從他那裡買到視頻中海鮮。
目前,張延喜有近50萬粉絲,每天可以穩定出單數百,一年利潤上百萬元。
一個有趣的變化是,以前海頭鎮人做蝦醬、蟹醬等傳統的海鮮醬,現在因為全國各地的人都想吃到當地海鮮。為了解決食品新鮮和烹飪技巧等問題,海頭鎮人開始用麻辣方法處理海鮮。「麻辣小海鮮」廠家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新的食品標準也因此形成,發展出「海娃」等本土新品牌,一年產值能達到3億多。
更多改變命運的人
在榜樣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通過快手擴展事業和生意。
陳建康是經營能人,本科學的是動畫設計,2015年回到家鄉一開始做淘寶,卻發現淘寶的流量非常昂貴,必須花很多錢做廣告才能有生意。
當張延喜在快手上積累粉絲並且開始賣貨時,陳建康發現這是一個更好的平臺,利用自己的動畫設計特長拍攝出大量廣受歡迎的熱門視頻。
很快,陳建康開始招募村裡賦閒的婦女來共同經營快手上的生意。她們有的成了客服,有的被培養成了臺前的主播。靈活的工作時間和固定加提成的收入模式,非常適合這些還需要照顧家庭和孩子的婦女。
因為擅長拍視頻,陳建康還被各個村子輪流邀請去做培訓如何拍好快手。有一個村子總共100多戶,培訓當天每家都至少有一個人到場學習,大家都非常好奇怎麼能拍好快手,怎麼能從快手上做起小生意。
陳建康還被專門邀請去給當地的殘障人士聯合會做分享,因為扶貧的工作很大一部分就是要幫助殘障人士尋找可持續的收入來源。
陳建康告訴他們,快手上有個著名的養雞人叫尚育康,通過快手記錄養雞養出的花樣,獲得了很大的成。有一位養殖鵪鶉殘障人士聽了進去,也在快手上經營起來,現在他通過快手給自己賣鵪鶉的淘寶店引流,成為淘寶上銷量最好的鵪鶉店。
「快手對當地經濟的改變實在太大了,」 周家新感慨道。在他的規劃裡,海前村海頭電商產業園西側將開工建設200畝的海鮮電商產業園。「未來,我們要更加注重產品質量,打出自己的拳頭產品,讓快手『老鐵』更喜歡我們海頭海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