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是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它並不是蔬菜,而是菜籽榨油為主要效益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油菜也被叫做蕓薹,原產於歐洲及中亞地區,建國初期油菜生產才得到恢復和發展,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越來越發揮出了重要的作用。
新品種油菜引入到優質高效轉變,在我國經歷了3次重大的技術革新。繁育至今,油菜種子的出油率可高達35~50%,油菜堪稱我國第一大食用植物油原料。菜籽油含有胺基酸、蛋白質等多種營養成分,對於人體健康有著重要的作用。眾所周知,油菜種植的效益很廣,除了菜籽榨油,油菜花也是具有一定觀賞價值的;油菜的嫩葉也可作菜食用,植株及油餅也可作為生產飼料的原料。
1、油菜成熟的標準是什麼?
要將油菜籽收集起來就要先將它的枝葉收割起來暴曬,黑黝黝的菜籽就可以分離出來了。什麼時候才可以收割油菜呢?這還是取決於品種、氣候以及地域差異,一般集中在5、6月份;但是也不是絕對的,越往北的油茶可能也越晚收割。油菜收割的標準主要就是看顏色,顆粒飽滿、外殼變黃就可以收割了。收割油菜要把握整體「八分熟」的時候最好,成熟度不高降低出油率,過於成熟會炸殼開裂,降低油菜籽的產量效益。
2、油菜種植需要如何施肥?
油菜是生長適應性比較好的作物,抗寒耐熱性好,在我國的南北方地區都有廣泛種植。根據種植季節的不同,它的生長周期也有很大的不同;春季油菜需3~4個月,冬季油菜需6~9個月左右成熟。要提高油菜的坐花坐果和菜籽出油率,田間管理就尤為重要。油菜苗期、蕾薹期、花果期和角果發育期都要科學的肥水撫育,油菜不耐澇不耐旱,需要較好的排灌條件;需肥以氮磷鉀肥為主,施肥比例為1:0.5:0.5左右;磷鉀肥全部作底肥,並施入50%用量的氮肥;幼苗期追施氮肥為主,後期根據氣候情況澆施氮肥、複合肥及硼肥等。
3、油菜種植的中後期管理。
油菜生長周期長,幼苗期就需要2個月左右,並且以營養生長為主。到了蕾薹、花果時期等中後期,逐步轉為生殖生長、營養生長並存,需要吸收大量的養分。為了保障油菜的正常生長和提高開花、結莢,澆水、追肥和病蟲害防治都是特別重要的,不受旱不受澇、不受持續性降雨影響都是提高油菜產量的重要保障。疏通排灌設施、做好土壤中耕與除草,都是減少病蟲害的重要措施,同時加強苔肥及硼肥追施可以有效改善花質和提高結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