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女秘聞】她是個不折不扣的「軟妹紙」?自13歲嫁給李世民後,就...

2020-12-13 唐集客得

1

「軟妹紙」會寫詩文,萌得唐太宗「嘖嘖稱讚」

最近幾年流行「軟妹紙」一詞,這個詞源於日本動漫,其實據我的推測,真正的軟妹紙,早在唐朝就有了,信不信由你!

作為男人,可以盡情地想一想,那種目光溫和,嗓音溫婉,腰身柔軟,柔情似水的妹紙,不討人喜歡麼?他們體貼溫順,並且帶有一定的「呆萌」屬性,但不要以為是真「呆萌」,那多半是大智若愚罷了。

今天,就給各位看官來說一說,我大唐第一軟妹紙

她是誰呢?

大家不妨先看看她寫的一首詩:

上苑桃花朝日明,蘭閨豔妾動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簷邊嫩柳學身輕。

花中來去看舞蝶,樹上長短聽啼鶯。

林下何須遠借問,出眾風流舊有名。

春暖花開時節,花色撩人,作為閨中女子,也敢和這春風,紅花綠葉比一比美,柳燕紛飛,鶯啼燕語之中,你都不用問,或者多看一眼,那鳥聲和著春色,在柳蔭深處,就有一位軟妹紙,美目盼兮,熠熠生輝。

這首《春遊曲》的作者可不是一般人家的姑娘。

作者名叫長孫無憂,聽聽這名字,便知父母生下她時,希望她一生快樂,無憂無慮。長孫氏,這種複姓的都更是有來頭的,等下容筆者慢慢道來。

這首《春遊曲》還贏得了唐太宗李世民的青睞,「見而誦之,嘖嘖稱美」,而唐太宗就是她的夫君,她則是李世民終生摯愛的皇后——長孫無憂

除了這首有名的《春遊曲》,長孫皇后還給世人留下了《女則》。《舊唐書·長孫皇后傳》:後嘗撰古婦人善事,勒成十卷,名曰《女則》,自為之序。又著論駁漢明德馬皇后,以為不能抑退外戚,令其當朝貴盛,乃戒其龍馬水車,此乃開其禍源而防其末事耳。且戒主守者曰:「此吾以自防閒耳。婦人著述無條貫,不欲至尊見之,慎勿言。」

從這段記載裡看,《女則》主要是論述古代女性的行為守則,當然不是一般女性,重點是王公貴族家女子、後宮女性等身份地位較高的。可惜這部作品後來失傳了。

2

出身名門,13歲就嫁給16歲的李世民,她一點都不傲嬌!

常言道:窮人孩子早當家。那是因為生活所迫,被迫及早的開始獨立生活。但對於長孫無憂來說,雖出身名門,但為人處世,非常低調,毫無「傲嬌」。

不信我們打開長孫小姐姐的家譜看看。

長孫小姐出生於隋文帝仁壽元年(601年),祖籍洛陽。父親長孫晟,曾任隋右驍衛將軍,母親則是北齊樂安王高勱的女兒。長孫小姐是典型的「官二代」。

長孫家族還是北魏宗室之長,在孝文帝改革時,賜姓長孫。長孫家族自北魏開始,人才輩出,可謂「門傳鐘鼎,家世山河」。

出生在這樣的家族,自幼多少會受到影響。但這些並沒助長長孫小姐的脾氣,因早年喪父,加上繼母並不怎麼待見。長孫小姐只好和哥哥長孫無忌回到舅舅高士廉家。

13歲那年,長孫小姐怎麼就嫁給了李世民呢?

說來有一段典故。

一是長孫小姐的伯父長孫熾,十分欣賞唐國公李淵的妻子竇氏。可以說沒找對象之前,先被未來的婆婆所折服——竇氏年幼的時候,就勸說舅父周武帝為了北周大局優待突厥皇后,行懷柔之策,必定是一位優秀的女子。那麼她肯定會教出優秀的子女。因此就經常在弟弟長孫晟旁邊吹風,要與唐國公接下姻親。

二是長孫小姐的哥哥長孫無忌和李世民又是好朋友。這種橋段無需筆者贅述。好比我們看上了好朋友的妹妹。長孫無忌也發現李世民非一般人,而是個「斜槓青年」。差不多在兩條線上,從上下兩層考察了李家的小夥子李世民,這場親事就定下來了。

隋大業613年,13歲的長孫氏,以豆蔻之年嫁給了16歲的李世民,從此開始了與李世民相知相伴,相親相愛的一生。

3

17歲的兒媳婦,她就成為「王府當家人」:讓公公放心,讓夫君滿意!

17歲,正是花季雨季啊,大家17歲時,除了上學還在玩遊戲吧?人家長孫無憂,17歲卻早已開始管理一座王府了。這種能力我不知道是不是天生的,但至少她做到了。我也看到了,我感到很慚愧。

人家才17歲啊,若沒有過人的能力和膽識,即使給你這樣一個平臺,也未必能管理得好。

新婚歸寧後不久,隋煬帝發動第二次徵遼。李世民的母親竇氏隨擔任督糧官的李淵出徵,在涿郡意外病倒。儘管李淵父子想辦法救治,可竇氏還是不幸于于大業九年五月病逝。

六月,楊玄感謀反,長孫氏的舅父高士廉因為與同謀的兵部侍郎斛思政交好,受到牽連,被貶外放。一邊是婆婆病逝,一邊是情同慈父的舅父被外放,這對新婚燕爾的小夫妻來說,無疑是一場打擊。好在他們在逆境中互相安慰,彼此激勵。可以說,突然起來的變故,不僅考驗了他們的感情,而且他們迅速成熟起來。

這若是放在今天,13歲,還在上初中;16歲,也就是個高中生,家裡如果發生這樣的變卦,要麼手足無措,再或者麻木不仁。但他們就是不一樣。歷史真的就這樣狠心的把一個年僅17歲的兒媳婦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617年,隋煬帝楊廣封李淵為太原留守。李世民和長孫氏二人也隨父親遷往太原。即使沒有了婆婆的親自教導,也沒有妯娌的幫襯。在太原的二兒媳婦長孫氏,自然而然的承擔起唐國公府「當家主婦」擔子了。

長孫氏把這個大家族治理得井井有條,不僅來源於公公的信任支持,也有丈夫的愛護和包容,更是長孫氏個人能力,持家有方。

除此之外,長孫氏還在太原附近出資修建玄中寺,這樣積善行德,供養寺廟,讓李唐家族的聲望與長孫氏的仁德隨著寺裡的鐘聲傳揚,長孫氏也因此在太原郡的老百姓心中留下了很好的口碑——至少是「五星」好評!

4

為幫老公「創業」成功,她搖身一變「女漢子」

唐朝初年,政局未穩,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之間也是矛盾重重。秦王功高蓋主,而且還有可能威脅到李建成的太子地位。很多人都看得出來,在這樣危險的局勢下,如何求得生存,甚至保命都不容易。

作為夫君李世民,雖有雄才大略,但是礙於親情和父皇的威力,有時候也顯得猶豫不決,而此時的長孫王妃,不只是擔憂,她更是以自己過人的膽識,把丈夫往成功的路上,狠推了一把。若不當機立斷,反受其亂。「玄武門之變」背後,就有長孫王妃縱橫捭闔的身影。

太優秀的人,輕則容易遭人到嫉妒,重則有生命危險。李淵稱帝之後,李世民被封為秦王。李世民常年在外徵戰,屢建功勳,在唐武德四年被封為天策上將,位在王公之上,加上他身兼數職,威望直逼李建成。此其一。

其二,因為李世民長年在外徵戰,不在父皇身邊,又被太子齊王所嫉妒。平定洛陽後,李世民拒絕了奉命前來有非分之請的貴妃等人,秦王部屬又多次與後宮親屬產生摩擦。秦王府上下對後宮已多有得罪。反之太子齊王與後宮妃嬪時常往來,經常聯合在高祖面前讒害李世民。

眼見多次在外浴血徵戰的丈夫與皇帝疏遠,長孫王妃直接出面緩和矛盾。她常常在宮中出入,孝順高祖李淵,同後宮妃嬪搞好關係,以彌補丈夫與皇帝的嫌隙,在後宮中為丈夫贏得人脈和聲望。讓自己的丈夫再一次逢兇化吉。

在尚書右僕射蕭瑀和太子少保李綱等人的鼎力支持下,高祖李淵最終沒忍心對李世民下死手。秦王妃長孫氏等人同心影助為秦府的絕地反擊贏得了寶貴的備戰時間。儘管長孫氏想盡辦法彌合這種裂縫,但和歷史上其他皇權鬥爭一樣,兄弟二人最終還是決裂了,引發了「玄武門之變」。

早在武德二年末因「劉文靜事件」,唐高祖就把李世民「拉黑」過一段時間。只因內外戰事吃緊,又不得不仰仗秦王李世民,重新加回「好友」,李世民為大唐股份公司每贏得一份「市場份額」,其實他的危險又增加了一份,「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這讓身處王府的長孫氏十分擔憂。

武德七年七月,突厥再次寇邊,局勢危急。太子齊王與多數達成贊成遷都,唯獨李世民直諫,認為夷狄之患不足為懼,請求出徵討伐突厥。高祖聽從了他的請求,但是太子與後宮妃嬪卻乘機進讒誣陷李世民謀掌兵權以篡位。

高祖再起疑心。之後高祖在城南狩獵,太子將一烈性胡馬授予秦王妄圖摔死秦王,秦王馴馬後完好無傷答以「死生有命」,太子藉機令後宮妃嬪撒布謠言「天命」誣陷秦王。一計不成再生一計,太子於東宮設宴欲用毒酒加害李世民,不成。又和齊王策劃在昆明池暗殺李世民,並乘機逼宮。幸得率更丞王晊得知陰謀並將此事告知李世民。

即便在如此危急的情況下,秦王妃長孫氏都沒有放棄彌縫。然而面對丈夫及其部屬遭遇的不公和打擊,長孫氏越發警醒地意識到他們已經沒有退路了。她義無反顧地站在丈夫身後,和胞兄長孫無忌及房玄齡等秦王府僚共同給予丈夫毫無保留的支持。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三日,金星再次在天空正南方的午位,當高祖將傅奕密奏「秦王當擁有天下」告知李世民,處於生死存亡之際的李世民下定了決心。

六月四日凌晨李世民率領秦王府八百將士在玄武門設伏。平常站在丈夫身後的長孫氏出人意料地出現在他的身邊,與其並肩作戰。當著秦王部屬的面,鼓勵將士從容不迫。長孫氏無所畏懼地生死相隨不離不棄,更是激勵著丈夫李世民

「玄武門之變」以秦王的完勝而告終。三天後的六月七日李世民被立為皇太子,長孫氏隨之成為太子妃,八月八日李世民登基為帝,並在登基後十三天冊封長孫氏為皇后,從此明君賢后,交相輝映。

5

盛世大唐,「貞觀之治」:軍功章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

在傳統的史書裡,對於貞觀之治的記載,都是一群男人們創造的盛世局面,特別是唐太宗和魏徵等諸多賢臣開創的。其實不然,這背後隱身了一位無可替代的女性,她一直在後宮,以自己柔軟的力量,來引導夫君——唐太宗如何與群臣相處,如何吸納不同的意見。她就是長孫皇后。

在封建時代,皇帝一言九鼎,掌握著生殺予奪的大權。即使真的讓你提意見,廣開言路,批評「朕」。但你們也應該知道「朕」其實也是人,是人的話,就有自己的自尊,也會生氣,也會疲憊。這個時候,身邊若有一位賢德溫柔的妻子,是不是抓住一切機會,撫慰丈夫的心靈。

這種作用恐怕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俗話說得好「家和萬事興」「妻賢夫禍少」,這一點在長孫皇后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

唐太宗深知皇后聰慧過人,才德俱佳。有時候想偷懶,有些事無法做決斷的時候,就希望長孫皇后幫忙出出主意。而此時的長孫皇后以「牝雞之晨,惟家之索」為由拒絕幹涉朝政。李世民卻一定要和她討論,再三詢問,長孫皇后無奈之下決定不理丈夫,以沉默應對,用軟辦法化解丈夫的「不情之請」。

其實,無論再怎麼理性,能自控的人,有時候也會被觸怒。甚至會因情緒失控導致過失。李世民有時候也是這樣的,而此時,身為妻子的長孫皇后就會以柔克剛,化解丈夫內心的憤懣,循循善誘。

有一次李世民下朝回宮後,十分氣憤地對長孫皇后說:「我以後找機會一定要殺了那個鄉巴佬!」長孫皇后問道「是誰惹怒了陛下?」,李世民回答說:「魏徵經常在朝堂上羞辱我。」

長孫皇后面對盛怒中的丈夫。既沒有順水推舟出言煽動,也沒有唯唯諾諾逢迎。她做了一個奇特的舉動,暫時不理會丈夫,退到裡間,換上了正式的朝服。然後走到丈夫面前表示祝賀。李世民十分驚奇,詢問妻子的用意。長孫皇后則笑著答道:「我聽說君主開明則臣下正直,如今魏徵正直敢言,是因為陛下的開明,我怎能不祝賀呢!」太宗聽了轉怒為喜,之後更加重視魏徵。

長孫皇后這一招實在是高。讓人想到了人生真的就是全靠「演」。長孫皇后就是演了這麼一場情景劇,先抑後揚,在勸勉你的同時,先給你戴頂高帽子,戴得不好意思了,主動認錯改過。

在貞觀初年的一代名相房玄齡,也曾因過錯被遣回家,你再看看這個「賢內助」是怎麼規勸唐太宗的。

長孫皇后便對唐太宗說:「玄齡侍奉陛下時間最久,為人小心謹慎,頗有奇謀秘計,他知道的事情從無洩露,如果不是有大的過錯,希望陛下不要放棄這麼一位大臣太宗聽了妻子的意見,覺得有理,之後便再次重用了他。

通過這兩件事不能看出,長孫皇后對於太宗的影響力之大之深。可以說,唐初出現「貞觀之治」的盛世局面,那軍功章上,「有你(男人)的一半,也有我(長孫皇后)的一半」。

6

相親相愛23年,他們不離不棄,給與了彼此全部的愛和情

俗話說「少年夫妻老來伴」,雖然唐太宗和長孫氏貴為天子和皇后,擁有天下一切,可這一切都還是不及那一生一世的相守相愛。

據說登基之後的唐太宗生過一場重病,長孫皇后晝夜不離其左右,悉心照料,腰系毒藥,執意「夫若不諱,絕不獨生」。你看看這愛,是愛得有多深啊!夫君要是有不測的話,我也不想活了,簡直是要以身殉情。這放在一般夫妻情分上,很多時候卻是「大難臨頭各自飛」,他們偏偏是生在皇宮裡的一對「比翼鳥」。

可惜天妒紅顏,公元636年,也就是貞觀十年六月,長孫皇后病逝於太極宮立政殿,年僅36歲葬於昭陵。她與太宗少年結髮,一起相互扶持,走過了二十三載,譜寫了一曲大唐盛世最壯美的情歌!

長孫皇后先後為唐太宗生下了7個孩子,分別是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長樂公主李麗質、唐高宗李治、城陽公主、晉陽公主和新城公主。皇后病逝時,李承乾十七歲,最小的新城公主還不到兩歲。

長孫皇后病逝後,皇宮裡自然也有人照顧他們的生活,但是他們再也沒有母愛了,唐太宗對這七名子女,也是愛屋及烏,甚至到了嬌慣的程度。他把對皇后的思念和愛,全寄托在寵愛長孫皇后所生或收養的兒女身上。皇后逝後,太宗對太子李承乾寵愛縱容,直到他謀反事敗,太宗也不忍心將其處死。

他偏愛李泰,過度的寵愛賞賜和不責罰。皇后病逝後,太宗親自撫養晉陽公主和李治,從此不再立後。長樂公主22歲因病去世,他打破皇子、嬪妃、公主只設一道石墓門的制度,在昭陵的陪葬墓中設了三道石門。

在唐太宗心裡,長孫皇后一直活著在。

在那個「夫不祭妻」的時代,太宗不拘世俗,為平復失後之痛,毫不避諱的在宮中建起層觀,以便隨時可眺望妻子的陵墓,還讓大臣們陪同悼念。並且決意將來與妻子合葬。他們生同寢死同穴,伉儷情深,不負彼此不負愛情。

三千寵愛在一身,作為女人,長孫皇后是第一個享有兩個諡號的「文德」皇后,她是賢良淑德的後宮之主,她是朝堂下的巾幗英雄,她是深明大義的千古女子。

她是一個幸福的女人,深得夫君一生一世的愛戀;她也是一位慈愛的母親,教育子女成人成才,讓大唐繼續流光溢彩;她是後人為妻為母的楷模,讓人追思和尊崇;她更是大唐盛世那一朵最嬌豔的玫瑰。

相關焦點

  • 武則天14歲嫁給李世民,27歲嫁給李治,為何她只給李治生了孩子
    貞觀十一年(637)十一月,唐太宗李世民駕幸洛陽宮,聽說14歲的武則天「容止美」,遂召她入宮,封為五品才人,賜號「武媚娘」。當年的李世民也就是四十多歲!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出武則天的樣貌肯定是不錯的,就是因為她美,所以,李世民才娶她的。
  • 此女在皇后裡面無人能比,先後嫁給6位皇帝,50歲還能迷倒李世民
    文/歷史陳年趣事此女在皇后裡面無人能比,先後嫁給6位皇帝,50歲還能迷倒李世民在古代,女子一般地位低下,美貌便成了她們改變自己命運的武器堪稱是皇后當中最厲害的阿,她一生嫁給六個皇帝,最後到了五十歲,還能迷倒李世民,她就是蕭美娘。蕭美娘自小就是沉魚落雁之貌,美貌過人的她,之後被陳朝皇帝看上,特將其納為妻子,可是陳朝很快就趨於滅亡,蕭美娘知道陳朝不保,所以她毅然離開了陳後主,投入了隋煬帝的懷中。可是呢,投入隋煬帝懷抱的蕭美娘慢慢的還是失去了隋煬帝的寵愛,隋煬帝把目光轉移到了自己後宮的三千佳麗。
  • 武則天14歲嫁給了40歲的李世民,都是青春年華,為何沒有一兒半女
    武則天進宮的時候,雖然已經14歲,具備了生孩子的可能性,可李世民的歲數的確也不小了。 如果李世民不具備生孩子的能力了,那武則天的生育能力再強,似乎都沒什麼作用。結果很顯然,武則天沒有給李世民生下一兒半女,反而給李治生下了4個兒子2個女兒。
  • 李世民:成就了貞觀盛世,那麼為什麼還會有「髒唐」的來源?
    武則天大家知道,她是中國古代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同時也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太宗李世民的兒媳婦。其實並非如此,傳言說她在跟唐高宗李治之前曾與唐太宗李世民有著錯綜複雜的關係,那麼,究竟倆人之間還存在著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呢?
  • 李世民與長孫皇后所生的子女結局如何?
    長孫皇后是隋朝右驍衛將軍長孫晟之女。她13歲嫁給李世民,為李世民當上皇帝立下了不少功勞,在李世民繼位後,也在許多事情上對李世民規勸。李世民成為一代明君,和長孫皇后的恭謙、明理不無關係。她和李世民的關心很好,兩人一共生下了三子四女。
  • 你可能想不到,杜甫和李世民是直系血親,僅隔6代人
    杜審言年僅十三歲的兒子杜並聽聞後,趁著周季童喝醉,從袖子裡抽出一把刀,將周季童刺殺。杜並因為刺殺朝廷命官,被武士當場殺死。季重等酒酣,審言子並年十三,袖刃刺季重於坐,左右殺並。(《新唐書·文藝傳》)這件事引起朝野震動,武則天親自過問,並且召見杜審言,最後因欣賞杜審言的才華,不僅免除了杜審言的之罪,還讚嘆杜審言有個好兒子杜並。
  • 李世民帶妻子回娘家,屋外出現一匹巨馬,算命先生:這是皇后之兆
    唐朝的第一位皇后,是李淵的元配妻子竇氏,乃北周襄陽公主之女,當年李淵娶竇氏,還誕生了「雀屏中選」的典故。竇氏為李淵生下4子1女,李世民結婚那年,竇氏去世,年僅45歲。5年後,李淵稱帝,追封竇氏為皇后。也就是說,竇氏雖然佔了「唐朝第一位皇后」之名,實際上,她並未真正當過一天皇后。
  • 李世民(唐 太原) - 山西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李世民少年從軍,曾去雁門關營救隋煬帝。唐朝建立後,李世民官居尚書令、右武候大將軍,受封為秦國公,後晉封為秦王,先後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軍閥,在唐朝的建立與統一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兄長太子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及二人諸子,被立為太子,唐高祖李淵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貞觀。
  • 長孫皇后:史上最完美皇后,千古第一賢后,李世民賢內助
    隋煬帝大業年間,高士廉任治禮郎,受朋友牽連,被貶官去嶺南,後來去了交趾(今越南),給交趾太守丘和當掌管司法的幕僚,唐高祖武德五年,唐高祖遣使去嶺南,高士廉說服丘和降唐。高士廉是長孫皇后的舅舅,受到當時還是秦王的李世民的信任和重用,玄武門之變前夕,高士廉、長孫無忌與李世民密謀,高士廉率獄卒釋放囚犯,發放盔甲兵器,到芳林門助戰,玄武門之變後,秦王當上皇太子,高士廉當上太子右庶子,進封侍中,封義興郡公。
  • 李世民的七個嫡親子女全部都短命,問題就出在長孫皇后身上
    李世民有14個兒子,21個女兒。子女多了,自然要分個三六九等。按照禮制,皇后生的子女是嫡出,嬪妃宮人生的子女是庶出。嫡出的子女,比庶出的子女值錢。李世民對文德順聖皇后長孫氏所生的子女,一向高看一眼。長孫皇后的肚子特別爭氣,她先後為李世民生了七個孩子。 長孫皇后為李世民生的第一個兒子,名叫李承乾。此君身為嫡長子,地位特別尊貴,小小年紀就當上了太子,成為了大唐儲君。
  • 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門之變除掉兄弟後,如何處置對方家屬?
    李建成有六個兒子,除了長子早夭之外,剩下的五個都在這次事變後被殺。李元吉的五個兒子也遭到了同樣的命運,死在了二叔的屠刀下。但是相比兒子,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女兒們命運還算不錯,李世民不但網開一面沒有殺她們,還給了她們縣主的身份。李建成、李元吉各有5個女兒,長大之後,李世民都給她們各自找了貴族丈夫,後來還都生兒育女了。
  • 武則天先後嫁給李世民父子,桃花不斷的她,為何只給李治養育孩子
    武則天先後嫁給李世民父子,桃花不斷的她,為何只生下李治的孩子?武則天與李世民曾經是舉案齊眉的夫妻。武則天作為華夏歷史上傑出的女性之一,她的傳奇故事我們都有所耳聞。現在的很多歷史文本當中都有描述過武則天和李世民兩人之間的情感是一段撲朔迷離的往事,讓人所不解的是武則天在入宮後與李世民相處過一段時間卻沒有誕下一兒半女。這樣的事件就會讓無數的吃瓜群眾產生了好奇之心。
  • 武則天跟隨李世民12年未孕,為何嫁給李治後,迅速生下6個孩子?
    當年武則天14歲入宮就被封為了才人,當時的李世民足足有40歲了。既然當時被李世民召入宮中,為何沒有給他生下一男半女?年齡、脾氣武則天14歲時,李世民雖然喜歡她,但是這個年齡讓李世民沒有太大興趣。她可不是說說而已,隨後拿著這幾樣東西就走到了馬的身邊。馬看到有人來,自然有反應,先是尥蹶子,後是打響鼻。武則天二話沒說,拿著鞭子就抽了上去,趁機騎到了馬背上。上去後,馬立刻縱跳起來,武則天抓著馬脖子就來了一錘,只見馬沒了動靜,乖乖的聽從她的指令。
  • 李世民給武則天取名「媚娘」,如此嫵媚動人,李世民愛不愛她呢
    李世民愛過武則天嗎?當然了,這個「愛」字是現代詞語,換成古代詞語,應該是李世民「寵幸」武則天嗎?武則天入宮的時候14歲,很漂亮也很嫵媚。李世民見了很喜歡,把她封為才人,又賜了個「武媚娘」的名字給她。然而,在整個李世民在位的時期,也就僅僅如此了。
  • 武則天嫁給李世民12年沒有身孕,為何跟了李治一年就有了?
    武皇的一生公元624年,高祖武德七年,荊州都督武士彠次女出生;公元637年,太宗貞觀十一年,14歲的武則天入宮,封為五品才人,李世民40歲,李治10歲;公元649年,太宗貞觀二十三年,李世民駕崩,武則天因無子入感業寺為尼,武則天26歲,李治22歲;公元650年,高宗永徽元年,李治入感業寺進香
  • 7歲被王子求婚,20歲嫁給不丹國王,她今年29歲,是個藏族女孩
    我想,她和他的愛情就是現實中的童話吧。她是吉增·佩瑪,他是吉格梅·凱薩爾·納姆耶爾·旺楚克。她今年29歲,他今年39歲。兩人相差10歲,有一個可愛的孩子,有著一段美滿的婚姻。吉增·佩瑪出生於1990年6月4日,是個90後,一個還很年輕的女孩。
  • 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幹布後,真實的命運如何?還有很多課本沒有說的
    公元634年,17歲的松贊幹布向大唐派出使臣,非要娶一個唐朝的公主做老婆,唐太宗李世民不同意。松贊幹布知道後很生氣,出兵擊敗了吐谷渾、党項、白蘭羌,直逼唐朝的松州,揚言唐朝不和親的話,就派大軍大舉進攻唐朝。
  • 她13歲淪為清倌人,15歲嫁給督軍,創辦上海首家能接待國賓的飯店
    她13歲入青樓當「清倌人」,15歲嫁給了督軍,成了督軍夫人。49歲時,她在人民政府的幫助下在上海開辦了第一家可以接待國賓的錦江飯店。可以說,她把一手爛牌,打出了王炸的效果。1900年,董竹君出生在上海的一個貧民窟中。
  • 李世民和如意公主的兒子到底怎麼死的?
    隋煬帝有一個女兒,嫁給了李世民,成了楊妃。楊妃就是電視劇《隋唐英雄》中的如意公主。楊妃最後成了李世民的女人,生下了兩個兒子一個是吳王李恪、一個是蜀王李愔。
  • 出身貴族的武則天的母親「楊氏」為什麼會嫁給世代經商的武士彠?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一個出身名門的小姐下嫁給了家裡世代經商的「武士彠」。而且,楊氏出嫁時已經44歲,這個年紀放在現在都算是大齡了,更何況是在唐朝,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楊氏在44歲的年紀嫁給了武士彠?李淵稱帝建唐後,封他為義原郡開國公,於武德元年(618年)八月六日將他列入十七名「太原元謀功臣」之一,有罪可免死一次。出仕唐朝武德年間,武士彠歷任庫部郎中、檢校並鉞將軍、檢校右廂衛、工部尚書兼判六尚書事。在此期間,他參與創製唐朝典章制度,故晉爵為應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