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廢為寶破解"圍城"之困 建築垃圾填埋場將成歷史

2020-12-16 新華社新媒體

新華社北京2月23日電(記者班娟娟)2月23日《經濟參考報》刊發題為《我國建築垃圾年產18億噸 資源化率不足10%》的報導。文章稱,我國建築垃圾填埋場正逐漸走入歷史,每年18億噸的建築垃圾將進入資源化利用階段,在利好政策催化下,建築垃圾處理企業也將從依賴政府補貼的「不掙錢」模式進入環保新藍海。

《〈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棄物汙染環境防治法〉實施情況的報告》顯示,我國固體廢物產生量持續增長,固體廢物汙染防治形勢日漸嚴峻,其中僅建築垃圾我國每年就產生約18億噸。

山西省政府日前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建築垃圾管理加快推進資源化利用的通知》,明確提出,到2020年各設區市至少建成1個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設施,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30%以上,原則上不得再新設建築垃圾填埋場。到2025年,全省建築垃圾資源利用率要達到60%以上,並逐步關閉原有建築垃圾填埋場。

隨著城市建設與改造的提速,建築垃圾汙染和垃圾圍城問題日益嚴峻。到2020年,我國建築垃圾產生量將達到26億噸。從資源化利用來看,我國建築垃圾總體資源化率不足10%,遠低於歐美國家的90%和日韓的95%。處理方式仍處於粗放的填埋和堆放階段。

E20研究院固廢產業研究中心負責人潘功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建築垃圾填埋場實為建築垃圾調蓄場,其主要功能為臨時貯存可回用建築廢料,以備新建路橋時回用。隨著我國城市建設的推進,建築垃圾的填埋調蓄需求已日漸降低。建築垃圾的填埋並非最終處置手段。從全國來看,原生垃圾零填埋是必然趨勢。

潘功告訴記者,隨著垃圾分類深入進行,特殊垃圾處理將進入針對性處理時代。對於建築垃圾而言,就地拆解還填、提高回收利用率將是主要的處理途徑。不過由於運輸距離較遠、處理成本較高,大部分地區尚未建立強制收運體系,如果沒有足夠的財政補貼和政策保障,民營企業往往難以靠市場機制實現盈利。

這一現狀將得到改變,建築垃圾資源化處理將進入規模化快速發展期。山西省提出,鼓勵具備條件的地區以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企業為核心,規劃建設新型建築材料產業化園區,推動建築垃圾再生產品規模化、高效化、產業化發展。各市要制定支持政策,鼓勵通過以獎代補、貸款貼息等方式,支持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企業發展。此外,北京市朝陽區首個建築垃圾固定處置終端PPP項目將於2018年建成,每年可處置達100萬噸的建築垃圾。

潘功指出,隨著利好政策效應的催化,經濟鏈條將被打通,相關環保產業和企業將迎來巨大的市場空間。「譬如,進入新型建築材料產業化園區的企業可能享受租金減免、稅收減免,未來不斷湧入的資本和企業也將通過規模效應促進成本的進一步降低。新的處理工藝則將使得被處理的建築材料更加有市場」。(完)

相關焦點

  • 半月談丨垃圾!垃圾!填埋場無法承受之重
    但鄭州市市區高峰期日產生垃圾約7000噸,其中2000噸用於焚燒發電,最大日進場垃圾約5000噸。場剩餘庫容量快速減少,填埋場臭味擾民投訴增加,成為垃圾場面臨的難題。據該場負責人黨元申介紹,場內滲濾液處理能力是每天900噸,但現在每天產生量已超過1000噸,只得暫將規劃的填埋區處理後用於存儲超出的滲濾液。
  • 告別臭氣燻天:全新環保垃圾填埋場投用
    12月3日,記者來到位於東興區永興鎮聞家衝村的內江市生活垃圾處理中心,只見嫋嫋白煙中,巨大的煙囪高聳入雲,一個巨大的不規則坑道緊緊環繞在煙囪腳下。市城管執法局項目辦工作人員李藍博告訴記者,這是內江市生活垃圾處理中心的焚燒發電項目和填埋場項目。焚燒發電項目是採取BOT投資方式建設的招商引資項目,業主為四川海諾爾環保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 【組圖】帶你看看廣州的垃圾焚燒填埋場
    如無意外,至2018年,廣州市新增焚燒處理規模1.3萬噸/日,加上已運營的2座資源熱力電廠,總處理規模將達1.6萬噸/日。此外,廣州規劃建設的8個廚餘綜合處理項目也在加快推進,總處理規模達4800噸/日。圖為位於蘿崗區福山的廣州東部固體再生中心園區在建工地。
  • 中國最大垃圾填埋場封場:再見江村溝
    據西安晚報報導稱,國內日處理垃圾量最大的填埋場西安市江村溝垃圾填埋場已於今年2月27日封場,西安市的生活垃圾目前已基本實現全量焚燒處理,而那座服務了整個西安20多年的江村溝垃圾填埋場,正式退出了歷史舞臺。沒想到這個設計運行時間為50年的設施,只工作25年左右,就不堪重負。
  • 國內最大垃圾填埋場快要退休,垃圾處理,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聽到最不好的消息就是我國最大垃圾填埋場西安灞橋江村填埋場要裝滿了。西安灞橋江村溝垃圾填埋場要提前退休據報導中國最大的垃圾填埋場,西安灞橋江村溝垃圾填埋場要提前退休了——有人斷定在2019年年底,也有人說會是2020年。
  • 中國最大的垃圾填埋場快裝滿了
    12月16日,北京朝陽區一小區內,住戶將垃圾袋投放到路邊的垃圾桶。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張玉佳/攝江村溝垃圾填埋場衛星圖江村溝垃圾填埋場實拍填埋、焚燒都只是從末端解決垃圾問題。這座垃圾填埋場佔地超過1000畝,差不多有100個足球場那麼大。從任何意義上看,它都夠大、夠深。但設計者還是低估了垃圾不斷增長的速度。建成之初,它平均每天填埋垃圾約800噸,設計滿負荷運行時,日填埋量是2500噸。25年間,西安市每日產生的垃圾量增加了15倍。
  • 土壤汙染防治背景下的非正規垃圾填埋場治理
    治理技術將向精細化、多元化方向轉變,好氧加速穩定化、生態化封場及篩分綜合利用技術將成為主流技術。隨著土壤汙染防治工作的強化,非正規垃圾填埋場的治理工作中將更加重視對場地土壤及地下水汙染的調查評估及修復工作。
  • 中國最大垃圾填埋場即將飽和封場,再過5年垃圾將無處可填?
    這座垃圾填埋場佔地超過1000畝,差不多有100個足球場那麼大。從任何意義上看,它都夠大、夠深。但設計者還是低估了垃圾不斷增長的速度。建成之初,它平均每天填埋垃圾約800噸,設計滿負荷運行時,日填埋量是2500噸。25年間,西安市每日產生的垃圾量增加了15倍。2019年,西安日均產生垃圾達到1.3萬噸,江村溝需要吞下其中1萬噸左右。
  • 廣州最大生活垃圾循環處理園開園 火燒崗填埋場計劃停止填埋
    文/圖 羊城派記者 梁懌韜 吳瑕通訊員 成廣偉 廣環投隨著新一批生活垃圾綜合處理設施的落成,此前一直困擾廣州的垃圾圍城問題,有望獲得進一步緩解。火燒崗填埋場將停止填埋垃圾 僅保留應急填埋功能據悉,截至今年12月,廣州已建成7座資源熱力電廠,新建5座在建資源熱力電廠有4座已進入試運營,1座進行功能測試,以「焚燒為主、生化為輔、填埋為保障」的垃圾分類處理新格局正在形成。2017年以前,廣州中心城區超過70%生活垃圾需要填埋處理。
  • 垃圾填埋場離我們有多遠?記西安市江村溝垃圾填埋場的那些事兒!
    垃圾是城市發展的附屬物,伴隨著城市的運轉和人口遷徙,每年都會產生上億噸的垃圾。垃圾成堆,除給人感觀上的刺激外,還有更大的害處。你可能沒有留意自己每天產生了多少垃圾?也不會在意這些垃圾去了哪裡?如何處理?
  • 思茅: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配套填埋場達到垃圾堆放條件
    2月29日,普洱市中心城區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配套填埋場完成1405標高以下建設工作達到堆放條件,開始堆放垃圾。據了解,近年來,在「垃圾圍城」日益嚴峻的形勢下,垃圾焚燒發電作為「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置生活垃圾的最佳方式,引起國家高度重視與關注。根據今年年初出臺的《「十三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十三五」期間,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總投資約2518.4億元;到2020年城鎮生活垃圾垃圾焚燒處理能力要佔總無害化處理能力的50%以上。
  • 廣州垃圾圍城危機再現:「老六區」垃圾場明年六月將填滿
    廣州垃圾圍城危機再現:「老六區」垃圾場明年六月將填滿 梁懌韜/羊城晚報 2016-09-30 16:17 來源:澎湃新聞
  • 垃圾圍城迫在燃眉 最全廣州垃圾場分布圖曝光
    預計今年全市生活垃圾清運處理總量將達到676萬噸(2015年為604萬噸),環比增長率達到11.92%。現狀:垃圾面臨「無地可填」 蘿崗番禺兩區臭氣擾民「垃圾圍城」早已成為不可迴避的都市病。而廣州的垃圾處理能力,近年來逐漸暴露出不堪重負的危機。
  • 全國最大的垃圾填埋場,西安25年來產的垃圾都在這了!終於填滿了
    在西安東郊的白鹿原上,有一座全國最大的垃圾填埋場,25年來,這裡處理掉了西安市數以億噸計的垃圾,堆積起來的垃圾山甚至高達150米,這就是江村溝垃圾填埋場。江村溝垃圾填埋場始建於上世紀90年代,確切的說,應該是1994年。
  • 中國最大的垃圾填埋場都快裝不下了
    江村溝垃圾填埋場衛星圖江村溝垃圾填埋場實拍填埋、焚燒都只是從末端解決垃圾問題。這個問題上的重要一環,作為垃圾的產生者——居民沒有參與,只是旁觀。但設計者還是低估了垃圾不斷增長的速度。建成之初,它平均每天填埋垃圾約800噸,設計滿負荷運行時,日填埋量是2500噸。25年間,西安市每日產生的垃圾量增加了15倍。2019年,西安日均產生垃圾達到1.3萬噸,江村溝需要吞下其中1萬噸左右。這裡垃圾堆積最高處有近150米,是西安市地標建築鼓樓的近5倍。
  • 北京15個填埋場要關7個 垃圾或無地可埋(圖)
    各區縣垃圾有各環衛中心負責,未有準確數據。「北京目前垃圾處理的困境是:填埋場多年超負荷填埋,2-3年內將關閉,垃圾將無處填埋。」9月的一天,北京市政市容委有關負責人告訴羊城晚報記者,隨著地價逐漸高昂,土地越來越稀缺,加上城市的飛速建設,如今,北京要拿出土地來做填埋場已十分困難,而一些大型填埋場與居民小區之間只有一牆之隔。
  • 北海垃圾焚燒廠再不建成,還要建多少填埋場?
    北海再次投資近九千萬,要在白水塘垃圾處理廠旁邊再建一個應急填埋場,原因是白水塘原來的填埋場即將填滿封場,達到它的設計庫容290萬方。也就是說北海人丟掉的各種生活垃圾,不能再往裡面填了。 而這次的應急填埋場設計庫容165萬方,差不多是原先的一半多。
  • 中國最大垃圾填埋場快裝滿了 5年後垃圾無處可填?
    這座垃圾填埋場佔地超過1000畝,足有100個足球場大小。從任何意義上看,它都夠大、夠深。但它還是低估了垃圾不斷增長的速度。建成之初,它平均每天填埋垃圾不到800噸,設計滿負荷運行時,日填埋量是2500噸。25年間,西安市每日產生的垃圾量增加了15倍。2019年,西安日均產生垃圾達到1.3萬噸,江村溝需要吞下其中1萬噸左右。
  • 寧波銅盆浦垃圾填埋場要改造了 曾是最大的生活垃圾填埋場
    寧波銅盆浦垃圾填埋場要改造了 曾是最大的生活垃圾填埋場 2019年04月29日 08:09:14來源:中國寧波網  記者 周科娜 通訊員 顧東棟   說起位於海曙區石碶街道建莊村的銅盆浦垃圾填埋場,老一輩寧波人可能對它很熟悉。
  • 高安垃圾填埋場被打造成公園式環保教育基地!
    1月10日,在高安市坑源垃圾填埋場,該市汪家圩鄉竹山村坑源自然村村民萬堂運一邊挖著土方,一邊與記者說著坑源垃圾填埋場的「前世今生」。 也難怪萬堂運的朋友不願來。2004年10月,該市在坑源村建成垃圾填埋場,每天填埋高安城區及周邊區域生活垃圾200餘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