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為何對巴黎如此情有獨鍾?看了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2020-12-11 漫談文化工作室

威廉·莫裡斯曾說過:「所有發展的事物都是浪漫的。」就此意義上說,所有的大城市都是充滿浪漫的地方,19 世紀的巴黎,是需要具有先知性的眼光的人來發掘的,雨果就擔任了這樣的一個角色。以巴黎為背景的《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等小說,為雨果帶來極大的榮耀。對於雨果來說,巴黎是他心中最為神聖的地方,所以他了解巴黎的每條街道,了解各階層的語言,了解城市的光明與黑暗,從而在作品中可以很好的還原與重塑巴黎。雨果在《<克倫威爾>序》中明確指出:文藝必須是「真實」的,強調文學藝術形象要來源於切實體驗。可以說,雨果對巴黎形象的塑造是與他的個人經歷以及特定的時代背景緊密相關的。因此,我們在研究《悲慘世界》中的巴黎形象時,不妨對當時巴黎的歷史環境以及法國社會的文學與建築風格等方面進行一一了解,以探討雨果筆下的巴黎形象的來源。

1974 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埃溫德-雍松曾經說過「:一個作家的作品,往往會反映出他在人生的旅程中所積累的經驗,他把這些經驗作為某一首詩或某一個故事的素材。詩人和小說家為了要產生實在的或是對他們而言是實在的真實影像而創作,尋求靈感的痛苦及思考的漩渦中,發現精確語言的本質,並加以提煉。」巴黎為雨果提供了施展文學才華以及政治抱負的空間,他熱愛這個城市,所以在作品中隨處可見城市的細微之處,他可以感受到城市的脈搏,這與他的成長經歷是密不可分的。

生於斯,長於斯

1802 年 2 月,雨果出生在法國東部的城市貝桑松,父親約瑟夫·萊奧波德·雨果在拿破崙手下當過將軍,終日隨戰爭遷徙。雨果幼年曾跟隨父親輾轉異國,到過西班牙、義大利等地。西班牙的建築藝術,使雨果關於城市的想像開始萌芽,領悟到了空間藝術的對照之美。而《悲慘世界》的結構也就是雨果關於建築物的對稱性想像的成果。小說中採用的時空對照、虛實對照、崇高優美與滑稽醜怪的對照手法,正是像建築藝術一樣,在有限的空間營造出無限的審美想像。西班牙文化對雨果的影響極深,特別是那裡的造型藝術,更是啟迪了雨果的思想。「他從西班牙帶回了一些革斯蒂耶風格……西班牙的太陽把他的性格曬成了青銅色,又把他的想像曬成了金黃色。」按照雨果的描述,那是個最富有強烈對照的地方,在雄偉輝煌的建築物旁邊,通常就存在著一些悽厲陰慘的景象。這種景觀在年輕的雨果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記憶,這種創作方式也同樣伴隨在雨果一生的創作之中。

雨果兩歲時,隨母親索菲·特雷布謝到巴黎生活。在《悲慘世界》中,主人公馬呂斯的經歷,就有雨果自己的影子。馬呂斯出生在巴黎,而雨果也一直認為巴黎才是他真正的故鄉。由於父母失和,雨果的童年就是在父母之間的兩地奔波中度過的。1809 年,雨果在拉裡維埃爾神父的學校裡上課,和母親一起住在斐揚派修道院街的一幢舊屋子裡,這裡有一座廢棄的花園,成了小雨果兒時遊樂的天堂。雨果在兵荒馬亂的年代度過童年,定居巴黎後也還未受到正規的教育。他自稱有三個老師:「在我滿頭金髮的童年,唉,可惜太短!有三個老師:母親,老神甫,一個花園。」一座小花園,是雨果童年的整個大自然。他在這裡結識了日後的妻子阿黛爾,所以花園成為他心中神聖美好的地方。在《悲慘世界》中,冉阿讓的寓所也有一個小花園,那是珂賽特的天堂,是馬呂斯與珂賽特相識相知的地方。這也許可以成為兒時經歷影響雨果小說創作的一個例證。

我們從《雨果夫人見證錄》中可以知道大量關於雨果童年的信息,書中精彩的細節描繪,掩蓋了雨果父母不和的事實。軍旅生活的動蕩不安,決定了雨果在16 歲以前生活和精神不得安寧。1811 年,約瑟夫國王派特使來巴黎,請求索菲去馬德裡和自己的丈夫團聚。雨果夫人帶著三個兒子出發去馬德裡。「走到昂古列姆,許多古碉樓引起了維克多的注意,他對於建築物已經很感興趣,這些碉樓在他的記憶裡留下了印象頗為清晰的印象,日後他不重見它們還能描畫出來。」旅途中經過的兩個城市:愛爾納尼和陀爾克馬達。愛爾那尼的居民多是貴族,門楣上刻著 15 世紀的徽盾,給人莊嚴之感。雨果非常喜歡這個小鎮,日後,「他還用這名字題了他的一個劇本」;陀爾克馬達已經被法國軍隊燒得只剩廢墟,雨果兄弟在城中玩遊戲,探訪遺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快樂,從此城市的概念深植雨果心中。他在經過每座城市時做過關於城市的速寫,在車窗外看到過示眾的苦役犯,很小就耳濡目染地懂得了流亡的意義,這些經歷,都深刻地影響了雨果的小說創作。

另一方面,在母親逝世後,雨果一度無依無靠、孤苦伶仃,這段經歷幫助他體驗了生活的艱苦與人間的辛酸,為《悲慘世界》的寫作積累了必要的經驗,小說中,馬呂斯的遭遇重現了作者的生活,馬呂斯和祖父決裂之後,獨自在巴黎底層掙扎,這與彼時的雨果是很相似的。由於沒有父親的資助,又失去了母親的保護,雨果體驗到生活的艱辛,這與其成年後形成理解、支持窮苦人的做法是緊密相關的。1822 年,雨果與青梅竹馬的阿黛爾結婚,新婚之夜,同樣愛著阿黛爾的哥哥歐仁出現明顯的癲狂症狀,雨果為此良心深受譴責。雨果精力旺盛,創作力驚人,30 年代初已經在法國文學界小有名氣。憑藉創作所得,全家搬進了巴黎的高級住宅區「王家廣場」(今孚日廣場)六號。雨果在這裡品嘗到了愛情背叛的苦果,阿黛爾與其貌不揚的評論家聖伯夫接觸日益頻繁。雨果把巨大的痛苦轉移到文學創作中,神速完成了《巴黎聖母院》。小說主要用來發揮「保護古典建築」的作用,「描繪了 15 世紀的巴黎,又是描繪有關巴黎的 15 世紀。」試圖藉此「把對於民族建築藝術的熱情灌輸給我們的民族」。1832 年,《巴黎聖母院》出版以後,引起了人們對古典建築的關注,雨果又繼續發表《向毀滅古蹟的人宣戰》、《有關法國文物建築的摧毀》兩篇文章,號召保護法國的古典藝術,為古蹟的保存做出了卓越貢獻,後被任命為新設立的「文學、哲學、藝術……新發現文物委員會」委員。

1833 年 2 月 16 日,雨果與朱麗葉·德魯埃相識,開始了長達半個世紀的愛戀。這一天對於雨果可謂意義重大,多年以後,他在創作《悲慘世界》的時侯,仍不忘將珂賽特與馬呂斯結婚的日子定為這一天。雨果償還了朱麗葉欠下的債務,朱麗葉默默為雨果做抄寫的工作,以及在夏天陪雨果旅行。夏季出遊似乎是雨果的某種需求, 1834 攜朱麗葉暢遊卡納克、奧爾良等地,1835 年到了諾曼第和庇卡底,1836 年遊覽了法國西南部的聖馬洛、魯昂等地,1837 年到法國東北部布魯塞爾等地,1838 年去了香檳區,1839 年—1840 年去萊茵河、羅納河兩岸和瑞士。旅行的經歷,使他開闊了視野,對自然與城市生活等各方面都有著更為深刻的體驗。雨果在旅行途中兩次在土倫參觀苦役犯監獄,苦役犯們的處境帶給他很大的觸動。對各種犯罪問題的關注,使得雨果對他們產生了同情與憐憫之心,產生了一系列這樣的作品。從《死囚末日記》到《克洛德·格》,再到鴻篇巨製《悲慘世界》,寫的都是城市中的貧困導致的市民犯罪的故事,試圖藉此引發人們對犯罪問題的關注。正像雨果在給朋友的信中所寫的那樣:「小說是為這些如此聰明、如此先進的巴黎人民寫的,巴黎人民使巴黎成為進步的中心城市。」

1841 年,雨果終於入選法蘭西學士院,在就職演說上,他展現了自己的政治抱負,表示擁護王朝,反對共和政體。兩天後,雨果在街上看到有惡少欺負街頭的妓女,把雪團塞進她的背部。雨果不顧可能招惹來的麻煩,到警察局去為受害人作證。這段經曆日後演變為《芳汀的故事》。1843 年,雨果最疼愛的女兒不幸溺死,雨果承受了巨大的打擊,他體會到了一個父親受難的過程,日後,他把這種感覺附加在冉阿讓的身上。

1845 年國王任命雨果為法蘭西世卿,同年雨果卻因被捉姦在床而名聲掃地。在眾人嘲笑他的時候,他卻開始悄悄地著手《悲慘世界》的寫作。1847 年,朱麗葉回憶起她童年時代在修道院的經歷,為雨果塑造小比克布斯修道院提供了依據。1848 年席捲歐洲的革命風暴從法國率先颳起,作家的寫作計劃被迫中斷。革命打破了雨果對王朝的幻想,他看到了在人民群眾中所體現出來的的偉大的革命力量和英勇無畏的奉獻精神。雨果認為是「貧困把各國人民都帶向革命,而革命把各國人民帶向貧困。」他和群眾一起走上巴黎街頭,反對路易·波拿馬的統治,為保護共和政體而吶喊。在鎮壓革命的街頭,一顆流彈差一點擊中了雨果,若干年後,這顆子彈就差點擊中了馬呂斯。《悲慘世界》中關於街壘的描繪,也是來自於作家本人的親身經歷。1851 年 12 月,波拿馬政變之後,雨果被迫離開法國,開始了長達 19 年的流亡生活。

身已遠,心猶在

雨果對流亡者下過一個定義:「一個完全破產、只剩榮譽的人,一個被剝奪乾淨,只剩良心的人,一個徹底孤立、身邊只有公道的人,一個人人搖頭、只與真理為伍的人,一個被投入黑夜、只剩太陽的人,這就是一個流亡者。」

1851 年,雨果在情人朱麗葉的幫助下,喬裝成工人,逃出巴黎到了布魯塞爾。雨果曾在手記中回憶,認為朱麗葉是他的保護神,為了他的安全在巴黎街頭的槍林彈雨中穿梭,好似日後在街壘戰鬥中的樂觀勇敢的伽弗洛什。與朱麗葉會合後,雨果又從比利時輾轉到了英國,最後在英吉利海峽群島中的澤西島登陸,他們全家租住在海邊一棟叫做「海景臺」的房子裡。1855 年,由於受到英國驅逐,雨果全家遷去根西島。在「高城居」居住,直至返回巴黎。雨果親自對寓所進行改造工作,以巴洛克風格裝飾房屋,親手創製屏風和衣架,還用舊的家具部件以及在小島上撿來的瓷片改裝櫥櫃等,使居所變成了一幢裝飾繁多、涵蓋各種文明的巴洛克建築。反映了他對城市的一種態度。

雖然身居海上,遠離巴黎,但是巴黎仍然是雨果最牽掛的地方,他和友人通信以了解情況,友人的來訪會讓雨果歡喜異常。1853 年,吉拉爾丹夫人從巴黎來拜訪雨果,帶來了在巴黎很流行的「靈桌」。所謂的「靈桌」,是指藉助會動的桌子實現和彼岸世界的交流。隨著亡女萊奧波特蒂娜在靈桌的顯靈,雨果開始對此深信不疑。「靈桌」成了雨果的主要消遣,它的啟示對作家思想的發展和日後的創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流亡時期,島上的其他流亡者對雨果的創作產生過積極影響。例如在《懲罰集》中,《羅馬的陰溝》一篇,就展示出雨果對於下水道,這個作為城市的良心的管道系統的重視,雨果對巴黎的下水道系統有很大的興趣,其中關於陰溝的描述,就是受益於同居與澤西島的皮埃爾·勒魯的一本關於糞肥施用的書。

周圍的環境漸漸幫助他忽略了流亡的痛苦,從巴黎來到海上,雨果看到的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海島的美麗寧靜給作家帶來了平靜的心境,巴黎是個騷動的社會,而大海則是本色的自然。自然和大海又賦予雨果新的靈感,創作又成為雨果的主要工作。流亡期間,是雨果作品大豐收的時候,在哲理詩、戲劇、小說、繪畫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帶給他最高聲譽的《悲慘世界》也是在此時完成。雨果在寫給友人奧古斯特·瓦特裡的信中寫道:「今天,1861 年 6 月 30 日,上午八時半,燦爛的陽光照進窗口,我的《悲慘世界》完稿了。」雨果在 19 世紀20 年代到 50 年代所關心的以及感受到的城市生活,最後都出現在《悲慘世界》當中。

雨果從保王派青年到自由派作家,從關心文學創作到熱衷於政治活動,或是

從一名巴黎公民到一個海外流亡者,這種種身份的變化,都沒有改變他關心社會底層窮苦大眾的初衷。雨果的《悲慘世界》的靈魂就是掙扎在巴黎社會底層的窮人們,他把在巴黎街頭聽到的故事以及自己旅行中的見聞,都寫進了小說,細膩地描寫了貧窮的巴黎。流亡生活的經歷,豐富了雨果的生活,也使得他的審美觀以及文藝觀念有所改變,對他所鍾愛的哥德式建築也開始厭倦。正如帕特裡夏·沃爾所指出的那樣,「此時雨果筆下的『哥德式』又和 1820 年前一樣,是具有貶義的了」。所以《悲慘世界》中的修院在作者眼中是陰森恐怖的建築,是禁錮人靈魂的地方。雨果一生都對建築藝術、對巴黎都極度熱愛,為了保持巴黎建築和諧統一的面貌,雨果在晚年時期還極力反對興建艾菲爾鐵塔,認為巴黎鐵塔的建造會破壞巴黎的美感。

我們可以看出,雨果的一生對巴黎是有著很深的感情的,他細心的觀察巴黎,記錄下了市民生活的點滴;他熱愛城市的建築,積累建築學的知識,甚至自己動手參與居所的設計;他了解市民的語言,學習過黑話俚語;他熱愛旅遊,遊覽過眾多的城市,見識了各地的風景,而這些積累都成為雨果創作靈感的源泉,以及小說的表現對象。《悲慘世界》是雨果歷時最久創作的一部小說,囊括了巴黎的風土人情的各個方面。小說對巴黎的塑造,固然是與作家的經歷和他對巴黎的情感緊密相關,但也是與當時的社會風尚密不可分的。

相關焦點

  • 孤獨圖書館:雨果到底為什麼要寫《巴黎聖母院》?
    長期以來,《巴黎聖母院》被認為是表現宮廷和教會對平民迫害的鴻篇巨製。真的是這樣的嗎?我們讀過就知道,法國的「七月革命」只是小說的背景,小說的主線是愛情,這又和雨果自己的愛情糾葛不無關聯。作者:河西巴黎聖母院 新華社圖普魯斯特《駁聖伯夫》的主角聖伯夫(1804—1869)是法國的一位文學評論家,他在雨果的《頌歌集》出版以後在眾多的反對聲中寫文章讚揚了雨果的天才,並提出了一些非常中肯的意見。
  • 巴黎聖母院至少有一半的魅力是來自於維克多雨果的那本小說!
    巴黎聖母院至少有一半的魅力是來自於維克多雨果的那本小說。吉普賽姑娘艾絲美拉達,敲鐘人卡西莫多。是雨果給這個石頭的建築注進了血液和靈魂。 今天是到法國唯一的一個雨天。巴黎聖母院需要排隊進入,他和許多中世紀教堂一樣,今天依然在正常使用,很多人進來,在門口的盆前蘸聖水,點在額頭上,然後在胸前畫一個十字,還有人在祭壇前點一支蠟燭,然後靜靜地坐下來。巴黎聖母院位於6 Parvis Notre-Dame - Pl. Jean-Paul II, Paris。這裡交通便利,乘地鐵或公交來這裡都可以。
  • 法語文學學者董強:雨果將巴黎聖母院精神化了|獨家
    董強:我先接著你剛才前面說的。我覺得巴黎聖母院確實遠遠超出了一個建築,甚至因為它變成了一個象徵性的,就是雨果把它弄到文學以後,一個建築進入了人的思維、思想和情感了。由它延伸出來的,包括大家即便聽不懂也會去看的那些歌舞劇。當時特別有名的現代歌劇《巴黎聖母院》,包括各種形象各種電影,已經把一個物質的東西完全精神化了,我覺得這是巴黎聖母院非常重要的一點。
  • 巴黎聖母院:法國的原點與雨果的沉思
    初識巴黎聖母院,是讀了雨果的《巴黎聖母院》,外貌醜陋、身體畸形,內心卻純潔的教堂敲鐘人卡西莫多,為救善良的吉ト賽女郎愛斯梅拉達而捨身。坐落於塞納河西岱島上的巴黎聖母院也因此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粉絲前來爬上鐘樓,去尋找鐘樓怪人。誕生了巴黎的西岱島形狀如同一個大搖籃,雨果在書中把它描繪為「一艘大船,擱淺在塞納河中遊的泥濘之中」。
  • 雨果《巴黎聖母院》優美句子 《巴黎聖母院》對卡西莫多的描寫
    《巴黎聖母院》是法國文學家維克多·雨果創作的長篇小說,1831年1月14日首次出版。  《巴黎聖母院》以離奇和對比手法寫了一個發生在15世紀法國的故事: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克羅德道貌岸然、蛇蠍心腸,先愛後恨,迫害吉ト賽女郎埃斯梅拉達。面目醜陋、心地善良的敲鐘人卡西莫多為救女郎捨身。
  • 小說家雨果與巴黎聖母院
    小說家雨果感受到了封建統治的黑暗與殘忍,創作出《巴黎聖母院》,借15世紀的巴黎社會反映他所出的現實生活。 小說標題所指正是故事的發生地——巴黎聖母院。 小說《巴黎聖母院》以離奇和對比手法寫了一個發生在15世紀法國的故事: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克羅德道貌岸然、蛇蠍心腸,先愛後恨,迫害吉ト賽女郎埃斯梅拉達。面目醜陋、心地善良的敲鐘人卡西莫多為救女郎捨身。
  • 《巴黎聖母院》:雨果積極浪漫主義的反諷和啟迪
    2,雨果把視角放到巴黎聖母院,凝聚、對比,從而反諷當時社會,給人們以鞭策巴黎聖母院,這座擁有一千多年歷史的大教堂,不但是法國建築史上的偉大奇蹟,更是法國幾代王朝「政教合一」統治的神聖象徵。我一定得到你不可,我有個巢穴,我要把你拖到那裡去,你將跟我走,也只能乖乖跟我走不可,要不我就把你交出去。美人兒,你只有兩條路可選擇,要麼屬於我!要麼死!屬於這教士!屬於這叛教者!屬於這殺人犯!
  • 克洛德與愛思梅拉達:雨果《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中譯本,陳敬容譯副主教克洛德在雨果的名著《巴黎聖母院》中,副主教無疑是個大反派。《巴黎聖母院》劇照愛思梅拉達至於愛思梅拉達,作者著力把她塑造為一個純潔善良的女人,雖然並非完全如此。這自然也對她過於苛求了。另外,對伽西莫多,她也顯得頗為無情。無論伽西莫多對她多好,她都不知道珍惜。她對山羊愛撫有加,卻不懂得憐憫伽西莫多,以至於後者說出了全書中最為震撼人心的一句話:「我的不幸正因為我還是過分像人。」想一想陀思妥耶夫斯基《罪與罰》中的索尼雅吧,那才是一個真正的善良的、純潔的、美麗的女人。
  • 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雨果
    雨果,被人們稱為是法蘭西的莎士比亞。他一生當中些了非常多的劇本、小說、詩歌、散文,在法國乃至世界都有著非凡的影響力。雨果出生在法國東部的貝桑松城,在年幼的時候他的父母專門為他請來一位私塾老師。起初,老師為雨果推薦了一些通俗易懂的書籍。可他看完後,抱怨故事太淺顯了。
  • 傳說中的文思豆腐的做法,看了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傳說中的文思豆腐的做法,看了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文思豆腐是江蘇和浙江省著名的傳統菜餚,這是通過非常複雜的刀工製作的,而且它的原材料也很精緻,文思豆腐的豆腐絲是最具挑戰性的原料,文思豆腐的湯是光滑的,鮮嫩的,美味的,進入口中便能即時融化,在平常的日子裡,它不但美味,它還能撫慰腸胃的不順暢。
  • 宏宇陶瓷是幾線品牌,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
    你買磚的時候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苦惱,不知道該如何挑選瓷磚品牌?不知道該如何挑選瓷磚款式?不知道這個瓷磚是不是一線品牌?所以今天我們的文章內容就來了解一下大家比較關心的宏宇陶瓷是幾線品牌吧!相信說到宏宇陶瓷的時候大多數消費者都是比較了解的了,所以你在購買宏宇陶瓷的瓷磚時是不是也關心宏宇陶瓷是幾線品牌這個話題呢?那我們今天不妨就來了解一下這個看看吧!
  • 用2.8萬根火柴還原巴黎聖母院!你知道巴黎聖母院與我國文壇和影壇...
    梁啓超給譯者起名,魯迅給作者起名梁啓超(左)與魯迅(右)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一部分覺醒的中國人開眼看世界,櫛沐歐風美雨,最先接觸啟蒙思潮的知識分子,開始大力譯介西方優秀文明成果。
  • 為何宋可以保持優秀?這篇文章給你深入剖析!
    各位好,我是宋駕車者,現在行駛5個月,下面給大家帶來《為何宋可以保持優秀?這篇文章給你深入剖析!》。隨著汽車行業的迅速發展,各大廠商們不斷進行新的嘗試,時代越是發展,汽車愛好者的選車偏好卻有所不同,亮點太單一的汽車品牌必將走不長遠。
  • 巴黎聖母院著火背後的秘密,網友為何說痛快?
    著名作家雨果在作品巴黎聖母院中描繪了一個外表醜陋,內心卻善良的加西莫多,然而加西莫多失去了心愛的姑娘,終究也失去了心愛的鐘樓,圍繞著巴黎聖母院的一個個故事也在大火中消失,人類再一次在災難面前承認了自己的渺小,在這場大火面前,消防車這種人類科技是顯得那麼無助。
  • 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說到四川,大家都很熟悉,它是我國最大的省,經濟水平在全國也是位於前列的,它的經濟總量最近這些年基本上穩定保持在全國第六。而它們的省會城市成都更是了不得,經濟總量僅次於廣州,高居全國第二的寶座。如此強勁的經濟實力,讓它不但實現了自身的快速發展,還以自己的能力影響著周邊,帶動了西部其他地區的經濟發展。
  • 你們想要去巴黎旅行嗎?那你一定要先看看這篇文章
    那麼在這篇文章裡我想給大家介紹的就是巴黎,給大家做一下去這裡的攻略,讓大家能夠有一個更好的旅行體驗。首先如果是要出國的話,那就一定不能忘了辦理護照和籤證,而且千萬要記得兌換一些當地的貨幣,畢竟不是每個國家都和我們國家一樣的,還可以帶上自己的信用卡。但是有很多朋友會說,我不會說當地的語言怎麼辦呢?
  • 我為何選擇彈個車,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懂了
    原標題:我為何選擇彈個車,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懂了在十年以前,我們不會想到通過網際網路去選購衣服,也不會想到在手機上點一點就有美味的飯菜送到家,更想不到曾經消費門檻那麼高的車輛,如今可以通過彈個車這類汽車融資租賃平臺,即使在資金短缺的情況下,也能實現自己的汽車夢想。
  • 有課│餘中先:巴黎聖母院與《巴黎聖母院》
    總之,故事主要發生在巴黎的中心區,但因為十九世紀的巴黎跟現在不一樣,現在等於是20個區,那時候還沒有發展到如此地步。就是發生在以巴黎聖母院為中心的故事,大家看這個圖片(上圖),這是現在的巴黎地圖,這個是群島,這一片是巴黎聖母院,這是主宮醫院、警察局,故事主要發生在這個地方,先賢祠就在這裡,塞納河這樣流過去,這是左岸,這是右岸。
  • 被雨果拯救的巴黎聖母院,和它被侮辱的歷史-虎嗅網
    法國當地時間4月15日晚上19時,北京時間  4月16日凌晨,巴黎聖母院失火,引起世界惋惜。但在歷史上,這不是巴黎聖母院第一次著火,也遠遠不是最嚴重的一次。早在兩百多年前,它就差點被毀,是法國文豪雨果拯救了它。
  • 想做讀書筆記,卻又不知道該怎麼做,看完這篇文章後你就明白了
    讀書筆記的作用是,可以幫助我們在讀書的時候,清晰地記錄每一篇文章的邏輯脈絡,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和記住這篇文章;讀書筆記可以讓一本書從厚變薄,從一篇文章的開頭至結尾,從書中具體的語言文字變成腦子裡抽象的地圖。我們在讀書時,讀完某一篇文章的時候,要學會用自己的語言把這個脈絡寫出來,也就是做讀書筆記,這就好像畫地圖一樣,使看過的書印象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