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家裡還有米,不往人多地方擠;只要還有一根蔥、不往菜市場裡衝:""我宅家、我驕傲,我為國家省口罩,也為自己省鈔票"......連日來,他手持小喇叭走街串巷,用自編且易於接受的"抗擊疫情"順口溜傳播相關信息,告訴大家防護疫情的相關內容。這種喜聞樂見的魔性"喊話"個性抗"疫"被發到網上,得到很多人轉發和點讚,他也獲贊接地氣的"硬核小喇叭",成了"網紅"。
他叫常小輝,43歲,葫蘆島市大臺山果樹農場郜家分場場長。抗擊疫情以來,他每天多了一個活兒,拿著小喇叭,一天三遍在轄區來回巡查,並不時喊著順口溜。村民們從新聞裡及他喊的內容裡深層次了解了防控疫情的嚴峻性,都很配合工作。
大臺山果樹農場郜家村位於綏中縣西郊,全村有350人左右。出現疫情以來,當地各部門積極行動,通過各種行之有效的辦法防控,通過手持小喇叭向村民宣傳也是其中內容之一。
從1月下旬開始,常小輝就手拿小喇叭走街串巷,將疫情的嚴峻性及防範措施等向村民現場"直播"。每天7時、12時、16時30分,他通過這三個時間段在郜家村來回走動,積極向村民宣傳。為了使宣傳內容通俗易懂、生動形象直觀,更讓老百姓容易接受,他與同事編了一些順口溜,魔性"喊話"逗得大家哈哈笑,人們都誇他真"有才"。
有時候,村裡大喇叭也經常廣播。為了儘可能都達到宣傳效果,常小輝錯開時間段。為了避免外界的雜音影響宣傳效果,他多數時都沿著村民家的院牆喊順口溜。"有時也跑到高處,扯開脖子使勁喊,村民更能容易聽見。幾天下來,村民們都能積極配合。這樣一來,不僅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大家負責。儘管辛苦點兒,嗓子疼痛,好在這幾天都習慣了。"
大臺山果樹農場黨委書記、場長鄧文巖和農場辦公室主任劉洪剛都對常小輝在抗擊疫情關鍵時期接地氣的創新宣傳大加讚賞,並轉發了朋友圈為其阻擊疫情、志願同行如此負責的堅守點讚,並留言:凡人心聲,家國情懷。
2月2日,綏中地區下了雪。第二天進村宣傳時,常小輝的靈感又來了,"雪天路滑,容易摔倒,還是家裡炕頭最好。"他又不乏幽默的喊話,讓村民們忍俊不禁,大都貓在家裡熱炕頭。"只要家裡還有油,待在屋裡不露頭"。
雖然沒出門有多日,但村民家的冰箱、大缸裡還有白菜、酸菜和土豆蘿蔔、肉蛋等。
2月5日上午,個別村民想到城裡再買一些"透透氣"。針對這種現象,常小輝又發揮了特長,"缸裡有『餘糧』,吃著多健康。最好別瞎跑,一步三個倒。""只要還有一口氣,呆在家裡守陣地。"
隨著相關部門防控力度加大、村民防範意識的增強,加上常小輝等人宣傳細節接地氣、入人心,目前,大臺山地區的防控工作做得很紮實。很多村民都說,這多虧了大喇叭和小喇叭相結合,讓人們過了一個特殊有紀念意義的"廣播"春節,好像回到了令人回味無窮的時代。有人將常小輝手拿小喇叭走街串巷自編順口溜宣傳的視頻發到網上,引起很多人關注和評論。
遼瀋晚報記者 靳詩宇
編輯:孫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