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的巴拉傑赫街區,有位20出頭的青年理髮師遠近聞名。白襯衫、藍背帶,頭戴一頂復古草帽,當他騎著單車穿過街巷,先生們一招手,他就會停下露一手絕活——傳統「街頭剃鬚理髮」。阿博·塔維拉是貝魯特名副其實的「招手停」剃鬚匠,因為堅持傳統,走街串巷上門服務,成為代表黎巴嫩剃鬚文化的「網紅」。
塔維拉在街頭為客人服務。
流動剃鬚匠成網紅
去年在貝魯特,筆者在街頭目睹了塔維拉的手藝。每當他騎著單車經過,人們的目光很難離開車後座上那個VIP工具箱:剃鬚刀、磨刀布、大小剪刀、梳理直發和捲髮的梳子、手動及電動理髮器等。在他的收納包中,更是裝滿了鏡子、泡沫刷、小水壺、古龍水、清理撣子……令人目不暇接。雖然工具箱上標著「阿博·塔維拉(意為:高大)」,但他的真名是:穆罕默德·賈萊德·加哈。塔維拉說,當地剃鬚師都兼職理髮,不過大家都稱呼剃鬚師,因為剃鬚服務比理髮頻繁得多。
除主動上街找客戶外,也有提前預約塔維拉上門服務的,比如香料商薩伊德。在自家商鋪門口坐好,塔維拉先用剪刀梳子修剪他過長的鬍鬚,然後刷上剃鬚泡沫開始刮,手法十分優雅利落。刮完後,塔維拉用溼毛巾蓋在薩伊德的下頜,並將剛才抹在手背上的泡沫和鬍鬚清洗乾淨。為了防止皮膚刺激、修復微創,他最後再用礬石塗過薩伊德的面頰。
薩伊德說,塔維拉不光手藝好、隨叫隨到,而且熱情朝氣,顏值高,大家非常感激他騎車上門服務,「如今街頭剃鬚匠越來越少,這勾起了大夥曾經的美好記憶。」塔維拉小時候住在一家理髮店旁邊,從小耳濡目染,後來乾脆輟學,專門去學習技藝。如今他在一家咖啡店打工,然後利用半天閒暇經營自己的「流動理髮廳」,每天為5到30名顧客進行剃鬚、理髮。塔維拉對筆者表示,為增強流動性,他特意找出家中一輛舊單車,將它刷成黑金混合的顏色,「我以為只有我喜歡懷舊的東西,沒想到除了眾街坊為我點讚外,還有外國媒體來報導我!」
愛美男子為鬍鬚染色
塔維拉的「流動理髮廳」流動性高,靈活性也強。他可以對趕時間或者經濟不寬裕的顧客實施快速的「電動剪」或者不用剃鬚泡沫的「幹刮」。對於講究的人,他則需要觀察八字鬍和絡腮鬍的形狀、長度,詢問顧客是否上油、是否梳理等才可決定如何進行修剪及美化。黎巴嫩男子向來注重外表,喜歡讓人打理自己的鬍鬚。貝魯特中心市區人口不到40萬,卻有1200多家美發廳,1.3萬名從業者。當地男子有多愛美,從當地數量眾多的剃鬚理髮店就可窺見一斑。
從海灣國家到地中海地區,貝魯特有著「中東美發之都」的聲譽。「技藝超群的理髮師在這兒人才輩出,其中,美髮師穆尼爾變魔術般的美發視頻每次都會在社交網上引發全球數百萬網友的熱捧」,貝魯特 E Square美發美容院經營者艾依德說。在貝魯特的Phil & Joe剃鬚店,老闆瓦塔本迪安稱,現在的趨勢是:男人們比以前更愛美,他們特別享受被專業剃鬚師服務的同時提高自身顏值,除了剃鬚理髮,我們還推出了針對男士的修腳和美甲服務,否則難以趕上潮流。
貝魯特理髮師獨創的巧克力醬染髮和「掃描」挑染絕活近年風靡歐美,他們技藝高超的名聲引來許多外國人慕名前來,僅僅一個普通的吹發服務價格可達22美元!
在街道上鱗次櫛比的剃鬚理髮店中,除了嘗試「繪畫」髮型,筆者還看到不少男士在接受除毛面膜和鬍鬚染色服務。鬍鬚經過染色,能讓男士面部更加立體,有了動漫人物的既視感,實地目睹效果後,筆者也不得不豎起大拇指。
流動剃鬚日漸式微
黎巴嫩著名導演哈尼·湯巴曾在其兩部電影《刮完鬍子之後的貝魯特》和《貝魯特的剃鬚匠》中講述了貝魯特剃鬚匠曾經的輝煌和當下的愁緒。哈達德在老城傑美扎大街幹了40多年。他從10歲起自學成才,算得上貝魯特的一位大師級剃鬚匠。他從未進學校學手藝,卻為前總統、前總理等人剃鬚、理髮。50多年前有不少帶著工具去咖啡館、騎著單車上街吆喝的「流動剃鬚師」,賺到第一桶金的都開了店。然而隨著時代變遷,就連他這樣的大師也靠每天接待兩三名老顧客艱難維生。他說,傳統匠人已無力跟新興美發廳競爭,就連裝修店鋪的錢也只能指望中彩票。
哈達德給一位老顧客剃了鬍子、理完頭髮之後,也沒忘記按摩頭部和捶捶肩膀,但他並不要價,顧客給多少是多少,這在他65年職業生涯中從未改變。哈達德對「網紅」塔維拉重操「流動剃鬚」舊業的行為感到欣慰。不過他更擔心,未來要感受黎巴嫩流動剃鬚文化,或許只能看電影了。
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