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記憶:老成都的補碗匠、剃頭匠

2020-12-25 回味記憶中的四川

老成都走街串巷的補碗匠

補碗匠:也叫鋦碗匠,上世紀專門修補陶瓷碗、陶瓷罐、陶盆、缸之類的手藝人。老百姓稱他們為「鋦盆(鍋)鋦碗鋦大缸的」,而成都人則喜歡叫「補碗匠」。

這些人都是走街串巷,挑子上有風箱和小爐子、板凳、錘子、鑽子之類。擔子一頭掛著小銅鑼和鉛(鐵)「疙瘩錘」,走起路來一晃就叮噹作響,省的總吆喝。他們的手藝主要是修初陶瓷罐、陶盆、缸之類,陳設的撣瓶、帽筒等也可以修補。

補碗匠最初主要是為成都皇城、少城裡的達官貴人服務的。在老成都,隨著燒窯技術的改進,以使用邛窯和琉璃窯生產的陶製品為上品,使用這類器皿的人開始多起來,因此陶製品壞了,很多人都捨不得丟棄,補碗匠才開始在整個成都流行起來。

成都的補碗匠,在民國時期最為鼎盛,從業人數達幾千人,在當時是很火爆的一門靠手藝吃飯的技術。

隨著解放後的經濟發展,陶製品不再是稀有產品,加之人們開始大量的使用其它金屬、塑料製品,補碗匠這一技術也就慢慢的消失在歷史長河中了。

成都記憶:南門外的跳傘塔

民國時期的老成都剃頭匠

剃頭匠:老成都曾經有一句諺語叫「剃頭擔子—一頭熱」,說的就是老成都的剃頭匠。他們擔子的一頭挑著個小火爐,理髮剃頭時,為顧客燒熱水洗臉洗頭,另一頭挑著凳子、鏡架、理髮工具、臉盆等。

現在看剃髮,是一件生活中的小事,但是在成都的歷史長河中剃頭匠這門技術並不是吃飯的好差事,由於封建思想嚴重,男人是不允許剃頭的,因此剃頭匠也很少。到了民國時期,隨著人們對封建思想的轉變,剃頭匠這門技術才開始慢慢吃香起來。民國時期,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春回大地,萬物復甦。大家都會等到"龍抬頭"的日子理髮,俗稱"剃龍頭",據說可以帶來一年的好運。兒童理髮,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童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大人理髮,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運,新的一年順順利利。

歷史變遷,時光流轉,歲月更迭,剃髮方式隨之而改變。然而,這個古老職業卻喚起了人們對這座城市的久遠記憶。

現今的理髮店

相關焦點

  • 成都記憶:老成都的街景
    老成都一處民宅,一隻大公雞跳到自行車上了。話說,上世紀只要住在四合院的老成都人都喜歡養些雞,因為可以生雞蛋。老成都一條普普通通的街巷,牆角放著一對尿桶,等待拖大糞的糞水車來收取。老成都街道上的民宅。圖片上的是一處吊腳樓,房屋都是用成都的小青瓦蓋的屋頂。現在這種風格的老屋,已經消失殆盡了,以前的老成都,真的再也回不去了。老成都天祥寺街13號屋外曬著蘿蔔乾,充滿了老成都的生活氣息。至今,蘿蔔乾依舊是成都人很喜愛的一道小菜。
  • 老成都記憶 分享感動引起共鳴
    本報訊 ( 記者 蒲蘭) 漫談老成都記憶,在成都文化歷史中感動。昨日,成都故事推出了「老成都記憶」專場故事會,專家鄧宇民老師來到市文化館故事大廳,和市民們分享了自己的老成都記憶,給大家講述了成都歷史記憶中許多有趣的故事,讓市民們聽得非常過癮。昨日下午,許多市民早早地來到了市文化館故事大廳,以「老成都記憶」為主題的故事會引起了許多市民的共鳴,也讓大伙兒對這場故事會有了更多的期待。
  • 帶你看看老成都的光影故事,老成都的記憶
    老成都的光影故事,老成都的記憶看到了一篇關於老照片的帖子,比心君的懷舊情節一下被勾了起來,於是心血來潮整理出這篇稿子,幫你找回那段老成都的記憶老成都影集@源於網絡時光飛逝,老成都的記憶除了那些留在那些黑白照片,多數都隨城市的發展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之中。
  • 成都人南立交橋下的老成都民俗公園
    說起成都,現在已是一座現代化的城市。老成都在人們的記憶中漸漸忘卻,為了讓市民和遊客對老成都的民俗和一些生活場景有直觀的了解,成都市在人南立交橋下修建了一座老成都民俗公園。人南立交橋南端兩邊都是高樓大廈,比較有名的有凱賓斯基大飯店,以及它對面的幾家銀行大廈。
  • 從玉林西路到沙子堰,探尋這片「老成都」的記憶與鄉愁
    再往裡走,我們還能發現更多驚喜…… 起點:玉林西路老成都 老街巷走進玉林西路,伴著火鍋的濃烈香味,十字路口一塊「老成都」字樣的招牌標註著一個全新地標的產生。不同字體的「芳草」和「玉林西路」等字樣也隨處可見。
  • 回不去的老成都,看完讓人淚崩!
    後來生意就變的冷淡起來,最終還是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關閉,成為成都人記憶的樂園。現在也只是一片廢墟而已。- 成都世界樂園 -現在這裡原址修建了成都第一個24小時的城市音樂廳,據說2019年的新年就會開放。
  • 山粉圓子 · 剃頭匠
    山粉圓子,記憶中的美味,我一直以為沒法與外人道,後來一查居然有百度百科,可見,也不是養在深閨人未識麼。但我想若非安慶人,大約吃過的不多吧.至少我在蘇州沒吃過,在外旅行也沒看過. 有次回老家,在飯店發現此菜,菜單上就叫山粉圓子燒肉,可見也上檯面了,有它自已的舞臺,不再只是農村自已打牙祭或待客的土招了.
  • 成都東門市井: 一座穿越清末民初的老街
    當我第一次來到成都「東門市井」時,大街小巷灰牆黛瓦、木樑浮雕,園區內的川劇戲臺、老派茶館和各類浮雕畫作,古典與現代交錯的風格,讓人仿佛瞬間穿越回到了清末民初時代的老街。,讓成都市井生活重回市民身邊,一處體驗原汁原味的老成都市井文化打卡點。
  • 老成都民俗公園遊記
    說起成都,現在已是一座現代化的城市。老成都在人們的記憶中漸漸忘卻,為了讓市民和遊客對老成都的民俗和一些生活場景有直觀的了解,成都市在人南立交橋下修建了一座老成都民俗公園。從凱賓斯基走到橋下,整個橋下就是成都民俗公園的範圍。南端橋柱上是一幅老成都錦江的浮雕,浮雕前面的壩子有一群老人在那裡唱歌跳舞,享受秋日陽光。立交橋下中央地帶是民俗公園的核心區,建有反映老成都民俗的雕塑。老人說唱、兒童滾鐵環、玩彈弓、鬥雞等形象逼真、栩栩栩如生。
  • 老成都的記憶:成都野生動物園
    不知道現在還有多少人,記得成都野生動物園,在那個年代,曾經風光無限。曾經在電視臺、廣播、各大報紙,成都野生世界的廣告狂轟濫炸,現在,野生動物園也只有在記憶中了。2001年12月28日,位於成都金堂縣的成都野生動物園開門迎客。成都野生世界號稱投資達5億元,佔地5000畝。園內引進各類野生動物300多種,共計3萬多頭(只),其中許多珍稀動物在西部乃至全國都是首次引進。並首次在西部引進了俄羅斯大馬戲表演。
  • 【牽腸掛肚市井火鍋】鴨腸毛肚 成都經典小吃 還原老成都火鍋正宗風味
    牽腸掛肚市井火鍋 30萬開百萬的店鴨腸毛肚 成都經典小吃 還原老成都火鍋正宗風味成熟管理團隊,豐富營運經驗,重現市井成都人文生活 成都牽腸掛肚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於2018年,是一家專注於餐飲合作、運營及管理的連鎖化餐飲管理公司
  • 消失的老成都,你還記得老成都的味道嗎
    巴山蜀水,是很多人出門旅遊喜歡去的地方,尤其是成都,這裡美食美景匯聚,閒適的生活,造就了一句廣為流傳的話:成都,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很多人到成都旅遊,都雲裡霧裡的,不知道怎麼遊玩,其實總結一下:文殊院,大慈寺,寬窄巷子並稱成都歷史文化保護區。也是很多來成都旅遊的遊客目的地。
  • 老成都的市井味 落戶冰城哈爾濱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專屬的味道,成都的味道叫「市井」。我們記憶中的老成都樣子是那些穿起褂褂兒拿著挑子的剃頭師傅;瓦房屋簷下的藤椅邊,蓋碗茶裡泡的三花兒;牛皮紙做的印刷海報;還有街邊邊上逮貓,跳躬,打彈子的小孩兒.....而有拈頭成都市井火鍋,則是在那條老巷裡,還原了80、90年代風格的一家火鍋店。
  • 成都記憶:清朝末年的天涯石街紅燈區
    清朝光緒32年(1906年),成都出現了最早的一條規範化的紅燈區街道。很多人都很好奇,究竟在哪裡呢?1906年,成都為了規範當時的妓女市場,遂派出了晚清能史、四川巡警道周孝懷出來收拾舊河山。次年,便對成都區域內的所有青樓妓女進行了分類管理,全部註冊登記編入「監視戶」,中大型合法妓院都會在其院門框上釘一塊寫有「監視戶」字樣的木牌。與此同時,成都區域內的大量私娼則全部被集中到東門的天涯石街列室群居,不準私自接客,天涯石街的妓女大多為殘花敗柳,她們的客人一般是些小商小販、散兵遊勇,即無「闊人」又無「貴人」。如果不想當妓女者,官府會安排到東門的大田坎官辦紗廠做工。
  • 老成都的記憶———鶴鳴茶樓
    一首《成都》讓成都這個陰雨的小城火遍大江南北。成都一慢生活之城於世。在節奏如此快的當下,來到成都,也可以看到不緊不慢的身影。自打李冰治水修建了都江堰以後,成都平原就變得水旱從人不知饑饉,代替關中平原,有了天府之國的美譽。從此便開始富饒起來。少不入蜀老不出川。四川這個地方太過安逸,容易讓年輕人失去鬥志。但是老年人卻很適合在此頤養天年。
  • 和平路巷子口的老剃頭匠
    剃頭匠所代表的不僅僅是一門技藝、一個時代,更是一代人的記憶符號。現今仍有一些剃頭匠依舊堅守著傳統理髮手藝,同樣也有一大幫忠實的老顧客一同堅守著這份情懷,手藝人堅守著對傳統手藝的赤子之心,顧客堅守著對生活樂趣的眷戀和守望。本期《百姓故事會》將帶領大家一起去看看剃頭匠們的堅守與情懷。
  • 再見,老成都的記憶!沙灣老會展今日爆破
    這個曾經成都人眼裡「最洋氣的建築」,這個曾舉辦過西博會、糖酒會的地方,在見證了成都會展業飛速發展的21年後,在經歷巔峰再一點點萎縮後,終於,在爆破聲中,正式告別了歷史舞臺,成為了老成都的一個記憶。明亮大塊的玻璃窗、開闊通透的展廳……這個投資14億建成的5.5萬平方米的鋼結構建築,是當時成都人眼裡最洋氣的建築之一。如今被譽為「中國西部第一車展」的成都國際汽車展,就是在這裡創辦,全國矚目的糖酒會也在此舉辦了7屆。
  • 成都記憶:1981年老成都的市井圖片
    老成都,有多少人把自己的美好青春留在了那個年代。過去有些場景,終究要成為過去。就好比一朵花開的時光,明媚過後,就成為永久的懷念。其實,現在老成都每一個人都有一些不可改變的習慣,那就是懷念曾經,懷念最初的美好。或許,有的事和場景我們不可忘記,那就淡淡的存著,就像某些不可言語的懷念。
  • 糖油果子——兒時的記憶,老成都的味道
    在成都的街頭時不時的能見到這些賣烤紅薯、豆花、糖油果子等傳統民間小吃的流動商販,那一陣陣似有若無的叫賣聲宛如這市井生活的背景音樂,迴蕩在鋼筋水泥樓房、玻璃瓷磚幕牆之間,又消失在處變不驚的尋常生活裡。糖油果子至今大概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追溯到前唐宋的食肆上糖油果子在那時被稱為焦堆。
  • 「尋城·成都街巷記憶」攝影展在成都古蹟酒店舉辦
    7月10日,「尋城·成都街巷記憶」攝影展在成都古蹟酒店隆重開幕。此次展覽由回到成都文化體驗中心、桉樹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舉辦。作為川西傳統文化與非遺文化的傳播者與保護者,桉樹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在本次活動中通過60幅反映老成都街巷的精選攝影作品與古蹟院落「原住民」的動人回憶講解,為大家帶來了一場視覺的盛宴、一首浸潤記憶的心靈之歌。幾千年的的文化底蘊和對外開放的包容態度,造就了今天一個全新的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