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玉林西路到沙子堰,探尋這片「老成都」的記憶與鄉愁

2020-12-18 湘湘愛旅行

街巷是城市之窗、百姓之路,於細微處展示著城市的形象和品質,改善人居環境,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

今日,跟隨記者的腳步,一起來芳草街街道全新打造的老成都生活片區一探究竟吧!

踏進「網紅」街道玉林西路,這裡不僅有小酒館、美食、特色市集,近日,在背街小巷裡還悄然生出了許多老成都與新文創融合的景象——微信掃碼可獲得的電子遊覽地圖、蓋碗茶雕塑、舒適的棕紅色休閒綠道。再往裡走,我們還能發現更多驚喜……

起點:玉林西路

老成都 老街巷

走進玉林西路,伴著火鍋的濃烈香味,十字路口一塊「老成都」字樣的招牌標註著一個全新地標的產生。不同字體的「芳草」和「玉林西路」等字樣也隨處可見。

在入口處的牆壁上,商家們製作了自己店鋪logo的冰箱貼,沿著樹枝狀的地圖挨個貼上,為遊客們帶來了一目了然的「尋味」指南。在木質的裝飾欄中,掃一掃微信二維碼,即可獲得「玉林西路老成都片區」智慧社區導覽,裡面有著完整的彩繪式地圖,為大家標註著「玉林西路夜市」等各個遊玩地點,後期還將配備語音導航、高清遠程直播,讓該導覽更加智能便利。

第二站 老成都記憶街巷

流淌出清涼

從十字路口走進白雲街,老成都記憶中的鳥籠、蓋碗茶雕塑率先映入眼帘。這些別致的微景觀到了夜晚還將亮起燈,讓這條老街別有一番風味。

作為連接玉林西路的街巷,街道在白雲街北段打造出了芳草印象街區,以兩邊圍牆空間為載體,將圍牆結合「茶、鳥、書」最具老成都市井特色的元素,串聯整條街區打造景觀節點,形成趣味的互動空間藝術展示文化場。

「除了景觀打造,街道在這個片區著重進行了商業業態提升。」芳草街街道蓓蕾社區居委會主任張曉靜告訴記者:「現在,濃厚的文藝氣息、性價比高的房租、便利的交通又再次吸引了文藝青年駐紮創業,也選擇居住在這裡,為老城區注入了新活力。」

白雲街中段

在街道兩邊,甜點、花藝等不少文藝精品小店外觀以白色和淺木色為主,清新的氛圍成為了新的網紅打卡點。為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環境、文化特色、建築風格等「基因」,芳草街街道在對老成都片區進行打造時,特別在玉林西路以南地段規劃了四條老成都記憶街巷的設計。 除了白雲街外,還有白雲巷、玉虹巷、白玉巷等街巷,呈現出竹文化、竹編藝術等不同的老成都記憶。

優雅竹文化

第三站 藍天路電競街區

從白雲街拐幾個彎彎就繞進了藍天路。陪伴童年記憶的超級瑪麗動漫牆繪、變形金剛雕塑,都在這條街上呈現,喚起了廣大電競愛好者的動漫情結。

原來,這裡是街道正在打造的成都市首個電競街區。街道以經常承接電競比賽的「冰藍網咖」為中心點,輻射周邊「一路、一廣場」——以蓓蕾中巷為延伸繪製「電競網紅牆」連接蓓蕾小廣場,打造藍天路電競街區。

按照成都高新區電競產業2020年規劃布局,該項目以藍天路「冰藍網咖」為電競館、連片蓓蕾中巷區域配置彩繪「網紅牆」和雕塑,輻射周邊「一路、一廣場」,打造為具有標誌性的蓓蕾電競街區。

下半年街道將與「冰藍網咖」聯合舉辦電競賽事5場,活躍主題街區氛圍。電競街區的打造,為電子競技搭建了一個交流平臺,將有力地推動轄區內電競產業的發展,為街道產業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第四站 翠園廣場古戲臺

再現古戲臺

川劇,作為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是成都地道文化的縮影,充滿著濃鬱的生活氣息和廣泛的群眾基礎。街道為發揚這一代表性的地方色彩文化,對轄區內原有的古戲臺做了全面翻新改造,新做了仿古牆面、牆裙,新建了立柱、臺階、欄杆,搭建與戲臺相連的木平臺,布置平檯燈具等,同時在原有基礎上加入了成都川劇和剪紙藝術元素,打造社區小舞臺。

翠園廣場古戲臺為老成都傳統藝術表演提供場所,將有力地激活社區空間動力。

第五站 蓓蕾社區四合院(散花書院)

去年,街道對老成都片區內的蓓蕾社區辦公區進行了親民化改造。整體設計構想以老成都記憶、蓓蕾記憶為主題,融入似曾相識的景和物以及情懷。親民化改造後的社區辦公區重現了老成都兒歌、成都剪紙藝術、社區老物件展覽等,同時還融合了新的現代建築元素,使社區與居民零距離。

為打造出符合自身特色的文化體驗空間,營造成都人的精神家園,蓓蕾社區在親民化改造的同時引入了散花書院。散花書院蓓蕾社區店兼具讀書、文創、學堂、飲品與輕食的功能,在滿足社區居民休閒的同時,讓居民在這裡能更深入地感受和觸摸老成都的文化思想,去體驗老成都給他們帶來的文化震撼。

第六站 火燒堰文創街區

呈現農耕文化

遊覽的最後一站來到了熟悉的文化地標火燒堰巷,而這裡儼然也有了全新的改變。在這條街上,左邊是農耕文化為主題、休閒舒適的火燒堰,右邊的蓓蕾社區辦公室如今已搬至蓓蕾社區四合院中,改頭換面變成了時尚、特色的文創集合店,老派文具室、旗袍定製、刺繡、手工木椅、傳統膠捲、唱片錄音棚等好玩好耍的店鋪都匯聚於此。

特色石磨

火燒堰巷可謂是鬧市中的幽靜之地,是滿載老成都氣息的街巷。經過多次協商,街道最終決議將火燒堰巷打造為具有本土特色的、時尚的文創街區。通過對辦公區的改造,街道引入法式刺繡、旗袍定製、手工陶瓷店等手作公司、工作室,甄選優質匠人進行文創手工創作,並通過周末的微型手工創意市集、街頭音樂會、藝術展等文化活動,孵化玉林西路文創品牌,發掘火燒堰老成都街坊文化內涵,打造辨識度和遊玩度俱佳的文化活動區,最終以點帶面,打造玉林西路文化圈。

老成都的新創意

激發「生活+體驗+社群」的新業態

此次遊覽的老成都生活片區以一環路、玉林北中南路、二環路和永豐路為邊界,常住人口近4萬人。隨著城市發展和生活變遷,城市的文化作為一種獨特的景觀,對於城市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芳草街街道以老成都特色文化為載體,圍繞著以地域文化為紐帶引發情感共鳴、引導公眾行為,以街景創生帶來新的感官體驗,激發「生活+體驗+社群」新業態新模式新體驗的思路,結合玉林西路地標特色,打造了一系列的場景,達到片區特色與整體風格相得益彰的視覺效果。

「我們計劃引入信息化手段打通片區內各生產業態,連通片區內各空間場域,推動產業發展需求與社區服務供給零距離對接,採用大數據精準推送、VR全景街區展示、5G現場直播、手機地圖引導等先進信息化手段,推廣吸引青年消費群體,打響玉林西路精品文旅品牌。」芳草街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老成都生活片區的呈現是看得見的改變,而更多的變化則將通過智能化手段實現。據介紹,街道將打造微信公眾號、微信小程序、百度地圖小程序三個應用平臺載體,採用VR技術拍攝15個關鍵點位的全景街景,提升現場遊客的導覽體驗。

【來源:成都高新檢察】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玉林西路沒有盡頭,不止小酒館,它是一個城市的回家路
    2019年的成都胖出了五個圈,而成都人對老成都的定義始終不會出二環。 當外地遊客在太古裡口子上浪,成都土著背道而馳往玉林裡鑽。 玉林在我的記憶裡是彩色的,是春花的爛漫、夏綠的幽靜、秋黃的闌珊、冬灰的蕭瑟。 每一種都是美好的童年記憶!
  • 玉林 小酒館沉醉的先鋒性
    就像劉家琨在《玉林頌》裡說到的,「玉林酒吧眾多,時尚小店林立,日常生活便利,夜生活豐富多彩,成名多年的藝術家和最年輕的創業者往來出沒,如果要類比的話,這個社區對成都而言相當於蘇荷區之於紐約。」  玉林西路是一片先鋒藝術的策源地和根據地,時代的春風勁吹,吹醒了這一方大地深處的藝術因子,一些當代藝術的種子,在這裡播撒生根,開花結果。
  • 重回玉林這場夢,醒了很久還是很感動
    為什麼又是玉林?去年,我們在玉林走了一趟又一趟。春天,在小酒館還沒開張的白日裡,去沙子堰中巷看了櫻花。夏天,用三行小詩與煙火玉林玩了個混搭。曾經每晚玉林的醉意,與每周六開放的市集,都還未正式宣告回歸——畢竟直至上周中,人們才被允許在開闊的地帶,摘下口罩放鬆。2020.03.252019.04.05從小酒館起步,再走幾十米,便是沙子堰中巷。還未完全走進巷子裡,便捕捉到了街口的一樹粉嫩。
  • 「不要弄丟,老成都人對玉林最後的記憶」
    玉林,沒有趙雷歌詞裡面的玉林路。或者說成都,本就沒有玉林路,只有玉林街。有一抹多的老街小巷,以玉林兩字開頭。玉林南路,玉林東路,玉林西路,玉林北路。1995年就在成都市玉林小區開辦了第一家「串串香」風靡蓉城,至今聽到玉林都會聯想到「哦!就是玉林串串那個玉林哇?」
  • 這條兩百米的二巷,被稱為玉林小香港;更是老成都的市井生活縮影
    當然,我也會唱這首歌,很喜歡歌詞中提到的「玉林路」,尤其是玉林二巷。圖為:玉林二巷的路口,一名男子騎車經過。 每到飯點,廚師就要不停的忙碌,為食客提供最好吃的菜餚。人們三三兩兩聚在一起,在這兒喝著小酒,聊著閒天,享受著美味。說不定心情愉快了,還可以約著喝茶,又或者去旁邊的麻將館打打麻將呢。
  • 成都玉林西路
    趙雷唱的《成都》紅遍大江南北之前,玉林西路和成都千千萬萬的普通巷子一樣的平凡,平時愛逛的店就是「永遠的女人」。我爹在玉林街的那頭,我在玉林西路的這頭。在這條街上我走來走去都數不清有好多回了。每到冬天這條街成了網紅後,到了晚上來小酒館打卡的人絡繹不絕,這個月初,在麗江遇到一對在清邁開客棧的夫婦,他們從清邁坐飛機來玉林小酒館打卡,第二天又飛回清邁。這條街與以前不同的是增加了一個警務室,飄香火鍋還是天天排好多人等候位置。
  • 玉林路上的詩意與煙火
    人文氣息與市井氣息交織,一半詩意一半煙火,一直是這座城市獨特的生活美學。  幸福感來源於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細節,而社區則是承載日常生活的重要空間。如何做好社區精細化服務,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格局,讓千門萬戶的幸福指數持續「做加法」,成都一直在思考和實踐。  成都市武侯區玉林街道就是這一實踐的成功案例之一。
  • 老成都記憶 分享感動引起共鳴
    本報訊 ( 記者 蒲蘭) 漫談老成都記憶,在成都文化歷史中感動。昨日,成都故事推出了「老成都記憶」專場故事會,專家鄧宇民老師來到市文化館故事大廳,和市民們分享了自己的老成都記憶,給大家講述了成都歷史記憶中許多有趣的故事,讓市民們聽得非常過癮。昨日下午,許多市民早早地來到了市文化館故事大廳,以「老成都記憶」為主題的故事會引起了許多市民的共鳴,也讓大伙兒對這場故事會有了更多的期待。
  • 成都玉林街道的情懷與生活
    在成都日新月異現代化發展的快節奏裡,玉林街道所代表的老成都街巷竟與之毫不違和,老弄巷裡翠色慾滴,玉林人把市井生活過成了詩。玉林北路社區花開小巷維護黨支部黨員認養花池。謝明剛攝  「花草點亮街巷,文化浸潤生活。」玉林街道辦圍繞成都市社區發展治理大會「五大行動」精神啟動「花開玉林」工程,綜合整治背街小巷。
  • 成都玉林的小酒館,已經被腎上腺素過剩的少男少女們直接佔領
    其實玉林這個片區,有玉林東、西、南、北路,有玉林東、西、南、北街,就是沒有玉林路。不過,南門外的老成都人心裡永遠拴著一個解不開的玉林情結,至於歌裡的路名準確與否,也就無所謂了。最早的玉林小區範圍不大,隨著城市的發展,小區周邊蓬勃興起,如芳草片區,和玉林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 在玉林,這幾個美麗鄉村你一定要去!
    讓親身體驗過玉林鄉土民情的七妹來告訴你吧!▽▽▽2018年5月22日-23日,由玉林市委宣傳部和玉林市委網信辦聯合主辦的「美麗鄉村·網眼看玉林」玉林網絡媒體採風活動開啟了為期兩天的精彩旅程。七妹也有幸受邀參加,一起到玉林各美麗鄉村進行採風活動,近距離見證玉林的美麗鄉村建設。
  • 成都記憶:老成都的補碗匠、剃頭匠
    在老成都,隨著燒窯技術的改進,以使用邛窯和琉璃窯生產的陶製品為上品,使用這類器皿的人開始多起來,因此陶製品壞了,很多人都捨不得丟棄,補碗匠才開始在整個成都流行起來。成都的補碗匠,在民國時期最為鼎盛,從業人數達幾千人,在當時是很火爆的一門靠手藝吃飯的技術。
  • 記憶|到西莊邂逅田園鄉愁!
    近年來,建水縣高度重視田園休閒鄉愁旅遊工作,高位謀劃、快速推進西莊紫陶特色小鎮建設,完善基礎設施,提升服務功能,取得明顯效果,瀘江河畔變得更加詩情畫意,不僅成為本地人周末休閒的首選,也是外地遊客到建水遊玩必去的打卡地。
  • 成都記憶:老成都的街景
    老成都街道上的民宅。圖片上的是一處吊腳樓,房屋都是用成都的小青瓦蓋的屋頂。現在這種風格的老屋,已經消失殆盡了,以前的老成都,真的再也回不去了。老成都天祥寺街13號屋外曬著蘿蔔乾,充滿了老成都的生活氣息。至今,蘿蔔乾依舊是成都人很喜愛的一道小菜。
  • 這個小吃只有成都人才懂,過去每個賣5毛錢,是大多數90後的記憶
    成都作為現在最火爆的旅遊目的地之一,其中最著名的川劇、變臉、美食、大熊貓等都是遊客來成都必不可錯過的項目,原本無人問津的玉林,也因為趙雷的一首《成都》讓玉林西路上的小酒館每天擠滿了前來打卡的眾多遊客,有人在門口匆匆打卡,有人甚至排隊一小時也要進去走走看看。亙古至今,成都的魅力從未消褪。今天無尾象就帶大家去尋找玉林路深處那年少時蛋烘糕。
  • 用記憶打撈歷史 以鄉愁展望未來——唐村鄉愁記憶館
    最近在王曲街道唐村農業公園人們總愛往一間小屋裡扎堆這小屋為啥這麼聚攏人氣兒?因為在這裡能找到村裡的日子能看到過去的日子也能看到現在的生活還能想像到將來的美好這間小屋就是王曲街道新建成的唐村鄉愁記憶館讓我們共同走進三間小屋用記憶打撈鄉村歷史以鄉愁展望美好王曲/////////村貌不再,何處尋鄉愁?
  • 武侯有機更新:這條路,以醫術守護健康,也以煙火撫慰人心
    如果說歷史建築是一座城市的靈魂,那麼城池中一定有一條道路,會有幸書寫這座城市的氣質。恰如長安街之於北京,外灘之於上海,人民南路,亦見證了成都澎湃的歷史。作為武侯城市有機更新四大片區之一的人民南路片區,這裡既有依託華西這塊金字招牌按高質量打造的大健康產業功能區,也有最能代表成都市井生活的"玉林範兒",提供最撫人心的人間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