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社區發展治理 激發群眾文化認同和情感共鳴
花開玉林 臨江西路文化藝術街區。謝明剛攝
「和我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燈都熄滅了也不停留……走到玉林路的盡頭,坐在小酒館的門口。」趙雷的《成都》唱出了成都生活美學的閒適步調,而武侯區玉林街道則是成都社區生活傳統與新生的代表。有一種生活美學叫成都,在成都,在玉林,你可以感受詩歌的芬芳和烤兔的肉香,情懷與生活都未落下。
花開玉林 老社區煥發活力
三角梅在牆上拉長影子,牽牛花攀上商鋪門窗,杜鵑格桑花撒滿綠地……在玉林街道,一路花開,四季長青,重現「花重錦官城」靚麗風景。桂花園、櫻花園、紫荊園、枇杷園……玉林人以花為居住的院落命名,表達自己對花的喜愛。在成都日新月異現代化發展的快節奏裡,玉林街道所代表的老成都街巷竟與之毫不違和,老弄巷裡翠色慾滴,玉林人把市井生活過成了詩。
玉林北路社區花開小巷維護黨支部黨員認養花池。謝明剛攝
「花草點亮街巷,文化浸潤生活。」玉林街道辦圍繞成都市社區發展治理大會「五大行動」精神啟動「花開玉林」工程,綜合整治背街小巷。通過「街道-重點片區-社區-院落」為鏈條的「四級網格單元」,將轄區細分為48個網格片區,廣泛徵求群眾意見,讓老百姓親身參與到社區打造方案中。
「玉林的變化可大了,老巷也穿新衣服啦!」李師傅是一名玉林北路社區的工作人員,多年在這裡工作的他目睹了近年玉林發生的變化,「走在這樣的花間小巷,心情特別好!」
芙蓉文化街區、音樂文化街區、慢生活文化街區、書信文化街區、成都記憶文化街區……除了花草裝扮外,玉林街道辦像愛護自己孩子般為其規劃出各具特色的主題文化街區。通過激發群眾的文化認同和情感共鳴,讓城市治理與城市文化無縫結合,從老舊院落硬體、軟體的改造到標誌性路段的升級,玉林街道全面完成轄區街巷的整治和提升,最終形成生活美學特色街區的城市形態。
美在玉林 品質社區靠「認領」
今年春天,家住玉林的許爺爺有了一個新身份——「玉林護綠志願服務隊」中的一員,自打當上這「專屬花農」,許爺爺每天心心念念。在玉林,有一個遠近聞名的「認領制度」。社區將花壇、花牆劃分成固定的區域,本著就近原則,當地老百姓可在社區登記認領,並且有玉林園林工人進行專業指導。
花開玉林 志願者認領繪畫項目。謝明剛攝
「口袋花園」「點亮我家小陽臺」「花粉俱樂部」等精心策劃的各色主題活動讓社區居民主體意識、共同體意識和文明市民意識深入人心,愛綠護綠蔚然成風。98歲的王秀珍奶奶去年國慶節收到了一份特別的「禮物」,社區老黨員帶了近10盆花擺在了她的陽臺上,「這是街道和武侯區城管局一起做的活動,讓大家清理陽臺,政府送花給大家打造袖珍花園。」
對於駐區單位、兩新組織,玉林街道通過黨建項目的方式將花卉日常養護向外發布。四川省疾控中心、玉林中學、華西檢測中心主動開展「拆圍植綠」行動;玉林北路社區花開小巷黨支部認領了「七步田園」項目,發動支部黨員定時給轄區的花草、蔬菜澆水、施肥、除草。
玉林街道的大小企業、林立商鋪也自發融入到玉林居民共建行動中,這邊是汽車緩緩駛入玉林街道,某集團為領養花卉的九如村社區居民免費送肥送料,那邊是臨江西路咖啡店老闆在自己的店面裝修中手繪了朵朵素雅脫塵的百合、荷花,與玉林花間小巷交相輝映。
「玉林的街道原來很窄,道路兩旁停滿汽車的時候來往車輛只能共用中間一條車道。」玉林街道辦工作人員回憶起玉林老社區的舊貌,「花開玉林」第一個整治行動就是交警一分局與街道共管共治、協同創新,聯合成立交巡警秩序中隊對背街小巷亂停亂放行為進行勸導和規範,補齊了街巷管理中對機動車管理的短板。
文潤玉林 家門口的藝術生活
蜀繡、古琴、皮影、剪紙……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玉林已不僅是供人欣賞的表演。66歲的許元平是河北人,可在玉林一住就是30年。聽聞街道和社區要開辦蜀繡課程,他立即就報了名。「這個課程不僅能學習蜀繡技能,還能多聽聽蜀繡故事,多了解一些天府之國的傳統文化。」在一群「繡娘」中,「純爺們兒」許元平格外引人注目,畫圖、分線、穿針……他都學得有模有樣。
大師傳承堂 皮影戲帶居民感受光影藝術。玉林街道辦供圖
蜀繡課堂只是「天府講堂」傳承巴蜀文明、發展天府文化的主題課程之一,為了讓傳統文化落實、落地、落進人們的生活,玉林街道辦以轄區人文、歷史資源為依託,還打造了「川菜」「剪紙」等10個微型博物館;「大師傳承堂」每周由非遺傳承大師、民間手工藝人為轄區居民群眾免費開展藤編、插花等傳統文化培訓;「芙蓉詩社」「子非書院」總能聽到「窗含西嶺千秋雪」朗朗的讀書聲以及「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道出的蜀漢三國紛繁萬象。
玉林的「文化聚落」通過不同的文化方式聚集居民,不斷豐富和拓展社區文化載體,從而提升整個轄區的文化品格。玉林街道副主任劉惠介紹,「天府講堂、書畫院如今都已經培訓了近千人次。」
在玉林,傳統文化潛移默化流淌在街心巷間,在指尖、在嘴邊,流行文化同樣也能在這個包容開放了30年的老社區裡生根發芽。趙雷的「小酒館」、張靚穎、王錚亮的音樂生涯離不開玉林,民謠、音樂是玉林的另一副文藝面孔。去年玉林街道聯合轄區酒吧酒館舉辦「2017成都·武侯玉林城市民謠音樂節」,為此香港藝人譚詠麟還特地到訪玉林,準備香港藝能特高集團與玉林街道在「音樂演藝文創」產業進行全面合作。
三色堇、杜鵑花、常春藤,玉林繁花似錦。
手工藝、詩書氣、音樂地,玉林文藝叢生。
一面是情懷,一面是生活,什麼才最能代表玉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文/秦菡 湯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