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我們已經寫過很多次,
每次總有不一樣的發現,
但其實它又一直是那個玉林,
街道沒變,建築沒變。
原住民搬走一些,又來了很多新住客。
如果非要給玉林一個定義,又很難十分準確,
因為它是很多人的玉林,
每個人愛它的姿勢也不相同。
比如,有人偏愛它夏日午後,樹影斑駁的路面,
騎著單車走過,去尋找最愛的那間咖啡館;
有人愛上玉林的酒館喝上一杯,
什麼肝腸寸斷,不如一醉解千愁;
有人喜歡下班後和好友約在這裡的某家樓角火鍋店,
熟悉的味道、熟悉的情感;
更有人只愛逛玉林的菜市場,
柴米油鹽間裝的是道不盡的人間煙火。
玉林是成都包容性格的一個縮影,
很多新潮的事物最先在這裡湧現:
數不盡的文藝小店、
年輕人思想碰撞的集中地、
社區治理的典範……
每次來都有新的發現,
你真的難以預料玉林還會給你帶來多少驚喜。
但其實,我們歸納了一下,
生活在玉林,
可以很詩意
可以很暢快
可以很個性
可以很滿足
於是,在深秋初冬的一天,
我們再一次走進玉林……
去體驗它很詩意的橫切面。
玉林是一個兩極分化卻又互相融合交錯的地方,成都人覺得這裡市井有生活氣息,外地人覺得這裡文藝有藝術氣息。
成都人來這裡回味小時候的記憶,外地人來這裡找尋網紅必打卡景點,想用一天時間去走過玉林的晨起、午後、夜幕,在這一天,我們用成都人的眼光,外地人的步伐來好好丈量這條路。
這裡就是城市之中的一個小小縮影,記錄了最為成都的慢節奏生活:麻將,撲克,長牌,曬太陽,看熱鬧,話家常。
這裡有玉林片區最大的綜合市場,來這兒可以體驗到最老成都的悠閒生活,何事慌張?你不會看到健步如飛的人,都是慢慢悠悠買菜閒逛的人。
南北居民最大的不同就是,北方阿姨一次菜市場就要買一周買一個月的食物,南方嬢嬢一次菜市場可能就只買一根蔥蔥。葷的,素的,海裡的,滷的,你想吃的都有。除了食物類,鮮花,衣服,雜貨應有盡有……
在玉林走街串巷你會發現各種各樣的像獨立院落的小樓群,每一棟都有屬於自己的名字。
這裡的樓房沒有電梯,沒有層高密集的聳立,甚至這裡停車極為不便,更是沒有密碼鎖的門禁,看門全靠門口坐著的一群居民大爺大媽們。即便就是這樣哪兒哪兒都是不夠盡善的槽點,可它依然是我們成都人的白月光,是那時不時就想回去看看的地方。
玉林是成都繁華與樸實的交叉點,是悠閒與辛苦的連接線。是潮流與傳統的反應面。
早起時分的菜市場是反應城市最樸實無華的生活氣息,那它午後的面貌又是另一種面貌,這裡有大大小小各種格調的咖啡店,一家藏於小區老宅中的院子,有點像徽派,又有點蘇州園林美學的既視感。庭院內的木椅又處處透露成都悠閒生活的影子。
老闆說希望每一個人來到這裡最初的目的是喝一杯咖啡,店面的顏值固然重要,但老闆用心手衝的品質才是一家咖啡店的靈魂。
並不想成為網紅店的噱頭成為一張照片定格的擺設,之前很多關於這家店的差評,大多是說老闆很傲慢不讓拍照。某天午後我來這裡,拿著相機,問老闆,請問我能拍拍照嗎?
老闆回復我說,我們從來不是不讓拍照,只是希望來這裡的初衷是為了喝咖啡。並不希望打扮的花花綠綠的人們前來,咖啡不喝只是擺設,走進店裡一陣走馬觀花的卡點擺拍。(可能我當天穿著樸實,沒有花裡胡哨,得以讓老闆對我敞開心扉還讓我多拍了點照)
換位思考,你坐著午休喝咖啡,旁邊嘰嘰喳喳的各種閃光燈刷刷刷,還要讓你避開別擋鏡頭你煩不煩?
說回咖啡店本身,店面的裝修實在是很用心,在庭院的石榴樹下喝著咖啡,安靜的沒有車水馬龍的喧囂聲,真的感受到了那片刻的寧靜,抬頭就是老舊小區的樓房,你能看到窗口在出發忙碌的成都耙耳朵男人們,也可以看到正在晾曬衣服的成都嬢嬢們。
其實我是不懂咖啡的,但是不懂沒有關係,好的品質你慢慢去細啄是能感受得到的。在餘味中感受漸變的層次,看著庭院四周老成都人的縮影。這或許就是一杯午後咖啡該有的魅力了吧。
玉林真的不大,但是卻密密麻麻分布著近百條大小街道,有些被命名為路、有些被命名為街、有些被命名為巷。
在這錯綜複雜密密麻麻的小街中隨意亂逛是解鎖玉林最正確的方式。
作為一個生活在成都30年的土著,其實你問我每條街叫什麼我也完全答不上。哪怕我經常來玉林找喜歡的咖啡店,我也依舊分不清這條路口出去下一個街區是啥。
也就是在這老街中閒逛,經過一個居民大院,可能就是在眾多老建築群多看了一眼的緣分,就讓我停下了腳步。白色的外牆溫暖的燈光從窗中反射出來,覺得溫馨滿滿。
我很喜歡這種老中帶新,復古帶著變革的新生之感,你永遠不知道下個街區下個路口會遇見什麼。
好吃一直是玉林很重要的一個標籤。哪怕我遠在高新區工作,下班的時候也依舊會約上朋友去到玉林去吃那一排排深不見底的美食作坊。
你吃過盧記華興煎蛋面嗎?雖然我覺得隔壁那家沒有名字的蒼蠅麵館更好吃一些。你是否也在王媽手撕兔門前排過遙遙不期的隊伍?你吃過那家名字平平無奇叫做「家常面」但味道卻滿是驚喜的店嗎?
玉林的火鍋多到可以單獨寫一篇,記得之前寫過一篇文章提到飄雪很好吃,評論裡隔壁其他火鍋店的粉絲立馬就趕赴現場為他們心尖尖上的火鍋沒上榜叫不平。
玉林好吃的太多了,那種好吃是在印象中的,你也說不上它多特別,但就是一種城市記憶,覺得玉林很好吃。
或許地理位置也是一種很大的優勢,當一部分老成都人因為生活所迫搬離老城區去到高新生活,周末跟朋友聚會必須為了選擇折中目的地考慮的時候,玉林成了不二選擇,這裡有酒有肉有咖啡有甜品,這裡離高新相對近那麼一點點,這裡離老城區的土著也算是有鄉愁的回憶。
對於玉林,本地人印象中是它早起時分的樣子,外地人的印象便脫不開它夜色迷醉的樣子。
玉林的夜色有什麼?有數不盡的酒吧、有路過門面就能夠嗆到腦門的火鍋味道、有燈火通明的夜市攤位。
玉林的夜市並不是今年趁熱度忽然崛起的新秀,其實早在2018年就一直在舉辦,最初一個月一次,如今每周一次的周末集市(周六周日)。如今唯一因為熱度而改變的是衍生了周邊的擺攤文化,除了周末固定席位的集市還增加了許多流動的攤販,每日都有。
在這裡會遇到許多其他夜市不曾見過的,只此一件的感覺特別美妙,每一件都是孤品的古著攤位,經常還會遇到小有名氣的設計師,街頭藝人等等。
玉林街頭的人仿佛都是擁有藝術氣息的,真的就是隨便一個擺攤的攤主都能彈一曲尤克裡裡讓人駐足。
我在這裡閒逛時遇到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攤主,推著三輪車賣手調雞尾酒。
擺攤之前是一位活動策劃人,因著疫情失了工作,一部手推車改造的臨時賣酒攤位就是他的全部。酒是家裡的,需要用的冰是周圍開酒吧的朋友們贊助的,燈牌是之前策劃活動的餘料。
各種瓶瓶罐罐的洋酒及調配需要用到的飲料。並不會覺得這個路邊攤位廉價,甚至它有點酷。
這是一場沉悶許久忽然的綻放,不僅是一杯街邊雞尾酒,這就是當下成都夜生活的日常。
如果你來成都,想要看最成都氣息的那一面,生活中最樸實無華的片刻,那你來玉林逛逛吧,因為這裡有成都詩意生活的很多面。
文圖 | Renee_Cc
編輯|十裡
監製丨王紅
漫成都小編:manchengdu2019(微信)
合作:jinshanmama2014(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