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處的千年石頭村
原創 旅遐 旅遐 3天前
收錄於話題
#山西旅遊 1 #雲丘山 2 #塔爾坡古村 1 #婚俗 1 #石頭窯洞 1
作者 | 旅遐
文章 | 第 21 篇
雲丘山的第二天上午,看完冰洞後,直接步行下山前往塔爾坡村。
剛進入塔爾坡村,看見三三兩兩的石頭窯院落,感覺規模不大啊。越往裡面走,才知道,這個村子因山而建,根據地勢高低平緩不同,建成錯落有致,分散各處的窯洞。
據介紹,塔爾坡村原名榻耳坡,因道教始祖李耳曾在此下榻而得名。後世道家聞名紛紛前來修行,全真教龍門派在塔爾坡村北山坡上的玉蓮洞開宗創派,在塔爾坡山下修建五龍宮。民國二十一年(1932),五龍宮的道士為了給難以為繼的雲丘書院籌集經費,將所屬產業賣給當地民眾,當地民眾出於對五龍宮周邊三座神塔的敬畏,便將村子改名為「塔爾坡」。
塔爾坡村很古老,有1500至2500年的歷史,村子裡的古樹可以作證。
村裡有300年以上樹齡的柿子樹100 餘株;國槐8 株,其中有一棵隋槐、四棵唐槐。唐槐中最老的那棵直徑竟然達一米三以上,兩個人也抱不住。此外還有元代的皂角樹,千年的金錢樹(欒樹)。
塔爾坡村最獨特的就是它的石頭建築。
據介紹,塔爾坡古村現存窯洞60餘孔、木構房屋50餘間,完好保存的院落26個。村內所有院落均是依山而建,建築材料就地取材,以石材為主。村落裡有石拱頂的窯洞,也有在石砌拱頂的窯洞後依山挖掘的石洞、土洞,房屋則為石砌牆體的抬梁木結構。古村被稱為「建築的活化石」。
古村院子套院子,窯洞通窯洞,院落之間有暗道相通,有很強的防禦功能與私密空間,形成了迷宮般的建築形態,盡顯前人的智慧。
村落的道路全部為石板、石塊、石頭臺階鋪設,家家院裡有暗水道,直通道路,排到村外。目前,塔爾坡古村已被文化部等四部委選入《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名錄》。
現在的塔爾坡古村,大力發展旅遊業。村民利用窯洞,建成民宿、特色餐廳,開展各種手工製作,打鐵、磨豆腐、扎染、花布、花饃、皮影等,應有盡有。這裡的山水地貌,人文歷史,清新民風,都形成了與眾不同的旅遊環境。
由於時間限制,這次古村著重看了兩個地方,一個是村長家,一個是婚俗表演。
村長家有三孔窯洞,窯洞外表面看著齊整,氣派,裡面已經成為一處展示塔爾坡古村民風民俗的小型博物館。左邊一個窯洞陳列出土文物、農具,中間一個是家庭生活展示,右邊一個是古村手工藝展示。
燭臺,瓷瓶,窗花,炕上的陳設,窯掌關於「儺戲」的介紹,牆上的拓片,無不顯示出居住者的文化修養,社會地位,審美品位。盛放五穀的甕子,存儲食用油的大瓶子,一下子將記憶拉回童年:過去,瓶子都是稀缺品,罐頭瓶,麥乳精瓶,甚至藥瓶都會洗一洗,放一放,接著用。
窯洞外院子裡的巖壁處,有羊骷髏,應該是儺戲或者佔卜用吧。
雲丘山是華夏民族最初的繁衍孕育之地,從伏羲女媧造人開始,這裡經歷了原始的群婚和班輩婚等階段,在周朝逐漸確定了婚禮制度。塔爾坡至今還保留著周代流傳下來的「六禮」流程,甚至還有黃昏娶親的傳統。
「挑花籃」:每年農曆二月十五中和節,單身青年男子手拿鞭杆,女子手提花籃來求偶,若女子相中了男子,便「會以目」相示,並將一對花籃中的一隻懸掛在樹梢。若男子看中女子,就取下花籃挑於鞭杆,女子看到男子挑的花籃和自己手中的花籃成雙成對,就結成戀愛關係。
迎親:新郎官在舅舅陪伴下,騎著毛驢,帶著禮物,花轎,媒婆,儀仗隊等迎親隊伍出發去新娘家。
新娘辭別父母,跟著新郎,乘坐花轎赴婆家。
到了婆家,有人拿著掃帚,上面系一個紅包袱,引領。然後就是拜天地、走四角,坐鬥扶稱,吃麵條,敬酒。
最精彩的是婆婆抱一個鹽罐,表演一番,很有意思。鹽罐,一個是「嚴管」,要新媳婦守規矩,另外,就是少言語,諧音「嚴」和「言」。
古代婚俗「六禮」介紹:
納採:婚姻程序的開始,男方派人送禮品到女方家,表示願和女方家結親,女方如不同意,便拒絕收禮。今稱「提親」。
問名:女方家接受男方的求婚意向後,男女雙方相互提供生辰年月,姓名排行等。今稱「合八字」。
納吉:男方將探問的結果,到宗廟裡卜問吉兇,如得兇籤,便止婚;如得吉籤,就通知女方,雙方婚姻關係則正式敲定。今稱「過文定」或「小定」。
納徵:也叫「納幣」,男方派人帶財禮與女家訂立婚約。也就是「下彩禮」、「下茶禮」,這便是正式的訂婚儀式。聘禮通常是深紅和淺紅的衣物、束帛、鹿皮三樣,不重不豐,多是禮敬的象徵。今稱「過大禮」。
請期:男方確定婚期後,就將日期寫在帖上,備上禮物通知女家。女家若收下禮物,說明同意這個日子;若不收,婚期就要另擇。今稱「定日子」。
親迎 :婚姻「六禮」的最後一項 ,也是最高潮。到了結婚的日子,男方先去女方家,女方的父親在門外迎接,帶女婿去祠廟拜祭祖先。花轎停在門口,女方被攙扶著走到轎旁,男方長揖,迎請女方上轎接回男方家。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