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處的千年石頭村

2020-10-05 辛芳原創

大山深處的千年石頭村

原創 旅遐 旅遐 3天前

收錄於話題

#山西旅遊 1 #雲丘山 2 #塔爾坡古村 1 #婚俗 1 #石頭窯洞 1

作者 | 旅遐

文章 | 第 21 篇

雲丘山的第二天上午,看完冰洞後,直接步行下山前往塔爾坡村。

剛進入塔爾坡村,看見三三兩兩的石頭窯院落,感覺規模不大啊。越往裡面走,才知道,這個村子因山而建,根據地勢高低平緩不同,建成錯落有致,分散各處的窯洞。

據介紹,塔爾坡村原名榻耳坡,因道教始祖李耳曾在此下榻而得名。後世道家聞名紛紛前來修行,全真教龍門派在塔爾坡村北山坡上的玉蓮洞開宗創派,在塔爾坡山下修建五龍宮。民國二十一年(1932),五龍宮的道士為了給難以為繼的雲丘書院籌集經費,將所屬產業賣給當地民眾,當地民眾出於對五龍宮周邊三座神塔的敬畏,便將村子改名為「塔爾坡」。

塔爾坡村很古老,有1500至2500年的歷史,村子裡的古樹可以作證。

村裡有300年以上樹齡的柿子樹100 餘株;國槐8 株,其中有一棵隋槐、四棵唐槐。唐槐中最老的那棵直徑竟然達一米三以上,兩個人也抱不住。此外還有元代的皂角樹,千年的金錢樹(欒樹)。

塔爾坡村最獨特的就是它的石頭建築。

據介紹,塔爾坡古村現存窯洞60餘孔、木構房屋50餘間,完好保存的院落26個。村內所有院落均是依山而建,建築材料就地取材,以石材為主。村落裡有石拱頂的窯洞,也有在石砌拱頂的窯洞後依山挖掘的石洞、土洞,房屋則為石砌牆體的抬梁木結構。古村被稱為「建築的活化石」。

古村院子套院子,窯洞通窯洞,院落之間有暗道相通,有很強的防禦功能與私密空間,形成了迷宮般的建築形態,盡顯前人的智慧。

村落的道路全部為石板、石塊、石頭臺階鋪設,家家院裡有暗水道,直通道路,排到村外。目前,塔爾坡古村已被文化部等四部委選入《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名錄》。

現在的塔爾坡古村,大力發展旅遊業。村民利用窯洞,建成民宿、特色餐廳,開展各種手工製作,打鐵、磨豆腐、扎染、花布、花饃、皮影等,應有盡有。這裡的山水地貌,人文歷史,清新民風,都形成了與眾不同的旅遊環境。

由於時間限制,這次古村著重看了兩個地方,一個是村長家,一個是婚俗表演。

村長家有三孔窯洞,窯洞外表面看著齊整,氣派,裡面已經成為一處展示塔爾坡古村民風民俗的小型博物館。左邊一個窯洞陳列出土文物、農具,中間一個是家庭生活展示,右邊一個是古村手工藝展示。

燭臺,瓷瓶,窗花,炕上的陳設,窯掌關於「儺戲」的介紹,牆上的拓片,無不顯示出居住者的文化修養,社會地位,審美品位。盛放五穀的甕子,存儲食用油的大瓶子,一下子將記憶拉回童年:過去,瓶子都是稀缺品,罐頭瓶,麥乳精瓶,甚至藥瓶都會洗一洗,放一放,接著用。

窯洞外院子裡的巖壁處,有羊骷髏,應該是儺戲或者佔卜用吧。

雲丘山是華夏民族最初的繁衍孕育之地,從伏羲女媧造人開始,這裡經歷了原始的群婚和班輩婚等階段,在周朝逐漸確定了婚禮制度。塔爾坡至今還保留著周代流傳下來的「六禮」流程,甚至還有黃昏娶親的傳統。

「挑花籃」:每年農曆二月十五中和節,單身青年男子手拿鞭杆,女子手提花籃來求偶,若女子相中了男子,便「會以目」相示,並將一對花籃中的一隻懸掛在樹梢。若男子看中女子,就取下花籃挑於鞭杆,女子看到男子挑的花籃和自己手中的花籃成雙成對,就結成戀愛關係。

迎親:新郎官在舅舅陪伴下,騎著毛驢,帶著禮物,花轎,媒婆,儀仗隊等迎親隊伍出發去新娘家。

新娘辭別父母,跟著新郎,乘坐花轎赴婆家。

到了婆家,有人拿著掃帚,上面系一個紅包袱,引領。然後就是拜天地、走四角,坐鬥扶稱,吃麵條,敬酒。

最精彩的是婆婆抱一個鹽罐,表演一番,很有意思。鹽罐,一個是「嚴管」,要新媳婦守規矩,另外,就是少言語,諧音「嚴」和「言」。

古代婚俗「六禮」介紹:

納採:婚姻程序的開始,男方派人送禮品到女方家,表示願和女方家結親,女方如不同意,便拒絕收禮。今稱「提親」。

問名:女方家接受男方的求婚意向後,男女雙方相互提供生辰年月,姓名排行等。今稱「合八字」。

納吉:男方將探問的結果,到宗廟裡卜問吉兇,如得兇籤,便止婚;如得吉籤,就通知女方,雙方婚姻關係則正式敲定。今稱「過文定」或「小定」。

納徵:也叫「納幣」,男方派人帶財禮與女家訂立婚約。也就是「下彩禮」、「下茶禮」,這便是正式的訂婚儀式。聘禮通常是深紅和淺紅的衣物、束帛、鹿皮三樣,不重不豐,多是禮敬的象徵。今稱「過大禮」。

請期:男方確定婚期後,就將日期寫在帖上,備上禮物通知女家。女家若收下禮物,說明同意這個日子;若不收,婚期就要另擇。今稱「定日子」。

親迎 :婚姻「六禮」的最後一項 ,也是最高潮。到了結婚的日子,男方先去女方家,女方的父親在門外迎接,帶女婿去祠廟拜祭祖先。花轎停在門口,女方被攙扶著走到轎旁,男方長揖,迎請女方上轎接回男方家。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探訪淅川石頭村,千年古觀,百年國槐,豫西南規模最大!
    當時我是有些吃驚,一個南方人居然知道淅川大山深處有個石頭村。這位南方畫家,說的石頭村,是位於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盛灣鎮土地嶺村。我以為應該是截止目前,豫西南區域發現的規模最大的石頭村。行駛二十餘公裡,轉過一片山脊,一個掩映在群山深處,黛青、素樸的小村映入眼帘。這便是盛灣鎮土地嶺石頭村。據淅川地方志記載,石頭村始建於清乾隆24年(1759年),一個名叫胡華啟的老人把一家人從武昌省大冶縣換陰橋山下莊,遷移到河南北邑成南興化寺地方定居(清代時土地嶺屬興化寺管轄),利用已掌握的建房技術,因地取材建造起了石板房,其後代在這裡堅守家業、勤奮勞作、繁衍生息。
  • 大山深處的雲南第一村,家家都是千萬富翁,滿山都是搖錢樹
    提到中國第一村,大家第一時間便會想到華西村,但如果提到雲南第一村,估計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即便知道的人也會有不同的答案,比如有的人會說是「以歷史取勝」的鄭營村,也有人會說是「以美景聞名」的尼汝村,而我在這時要說的卻並不是這兩個村莊,而是穩藏在大山深處的冰島村。冰島村,原名丙島村,位於雙江自治縣勐庫鎮東北,海拔1680米,常年雲霧繚繞。
  • 大山深處的家:柞水朱家灣村
    陝西柞水縣朱家灣村 精心規劃,一戶一個設計圖紙> 一個分區一個建設方案,一條山溝一個規劃版本 率先把朱家灣村打造成國家級美麗鄉村 被命名為全國首批「中國最美休閒鄉村」
  • 漫行黔西南,拜訪隱匿在大山深處的布依族千年古村
    高蕩村距黃果樹瀑布景區只有23公裡,是一個原始質樸有著千年歷史的布依族村落,它就偏安一隅的隱匿在貴州西北的山清水秀之中。 千年布依族古村寨——高蕩村,位於貴州省安順市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縣城西南7公裡處,從縣城自駕車可以到達。
  • 大山深處,一個用石頭建成的古村落,低調內斂,留著最美鄉愁
    在山東省濰坊市青州的大山深處,藏著一個用石頭建成的古村落,這就是井塘古村。村子建在兩座大山之間的山溝裡這是一個完全用石頭建成的古村落石頭建的房子,青石板鋪的村中小路,保存完好的古石橋、古井、古廟、古石臺,周圍還有茂密的植被,慢步在村子凹凸不平青石板街道上,有一種踏古尋幽的意境。
  • 山東880年前的石頭村,隱於大山深處,環境似世外桃源
    這次到山東,目的地是一個880年前的石頭村石頭村名為「李家石屋村」,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山村,坐落於蒙山腳下。苦於環境艱苦,只得立起一塊塊石頭,疊在一起為屋,起名「立石屋」。卜現功被村民奉為了先人,是他開創了這片土地,發明了疊石立屋的方法,以至於整座村莊都是石頭屋,如今村內最大的姓便是卜姓。
  • 藏在湘西大山深處的千年苗寨,被譽為中國第一石頭村,湘西捫岱村
    那些作為定位,苗語意譯,「那些人」,大「小岱」是寬容,這個村子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雅雞鎮寬容的人中途停靠岱山村附近,故人的那些人的位置,從省、州攝影協會創作基地掛牌《遙遠的夢》,《你是我喜歡不喜歡》《花的聲音》等影像作品的拍攝,那些地位村進入了大眾的視野。
  • 千年古寨,大山深處生活著800多戶神秘的匈奴部落族後裔
    距離安徽省東至縣城30公裡的大山深處有一個古村落,南溪古寨。池州南溪古寨又叫金家村,位於安徽省東至縣花園鄉的深山峽谷中。村後有九條山脈俯衝而下,蜿蜒到村口,盤成三個圓丘,形似九龍戲三珠。村口的千年古樟下,有一座單孔石拱小橋,古樸典雅,為寨子增添了不少詩情畫意。這樣的小橋入村還有兩座,被村民稱作「進村三把鎖」。此地的村民多為匈奴人的後裔,因此南溪古寨被稱為「大山深處最後的匈奴部落」。 2010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了安徽省第四批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南溪古寨入選其中。
  • 巖下石頭村:大山深處成片的石頭房子,原汁原味的古村落,慢生活
    在浙江麗水縉雲縣有這樣一個小村落,村裡住的房子都是用石頭修建,就連走的路,過的橋,都是在山裡取的石材建成的,因所處的位置在險峻的百丈巖下,而得名巖下村,不過大家都稱呼為「石頭村」,隔著百丈巖的另一面還有巖背村。
  • 井陘大王幫 千年古柏隱匿在大山深處的古村落
    井陘:太行第一古柏,隱匿在大山深處的2000年的古村落 大王幫村位於井陘縣南部山區25公裡,有通往南障城鎮鄉級公路一條,交通便捷。全村在冊人口623人,225戶,實際在村居住人口385人,136戶。村域面積50萬平方米,有王、呂、杜、仇四大姓氏。
  • 大汖古村: 走進太行深處 追尋千年傳奇
    太行深處有人家,但太行人家長啥樣,或許你並沒有切身體會。但是,當你沿著蜿蜒曲折的山路、深深淺淺的溝壑,伴著山水相融的景致,一路來到大汖古村,你一定會真正感受到什麼叫太行深處,什麼叫深山人家。山水為汖,村如其名。
  • 新邵白龍洞:一個珍藏大山深處的千年神宮
    新邵白龍洞: 一個珍藏大山深處的千年神宮!提質升級後果然大有改觀:神柱神蓮神宮綻放千年神韻,奇筍奇簾奇瀑稱譽世界奇景!新邵白龍洞,一個珍藏大山深處的千年神宮!神柱神蓮神宮綻放千年神韻,奇筍奇簾奇瀑稱譽世界奇景。去看看美景,去拍拍美片哦。
  • 山西長治「井底村」,與世隔絕近千年,人稱太行深處「小江南」
    眾所周知,山西不僅山美水美,還有著豐厚的歷史底蘊,是中華文明的起源地之一;悠久的歷史造就了其豐富的旅遊資源,這裡不僅有著名的晉祠博物館,有聞名中外的平遙古城等人文景點,還有萬年冰洞,高原湖泊,以及可與九寨溝相媲美的蟒河生態景區等自然美景;當然還不止於此,這裡還有諸多不為人們所熟知的古村莊,之前我們就說到山西境內一處懸空村,看過了「天上人家」,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
  • 河北藏在大山深處的古村,隱士500多年才被發現,你去過嗎?
    今天就給分享一個,隱藏在大山深處的古村落景點,隱世500多年才被發現,被稱為河北的「世外桃源」。古村一般都位於深山之中,環境較為封閉,對外交通不太便利,這因為如此,很多古村才保留了最原始的風格,隨著近年來古鎮古村遊的火熱,很多藏在大山深處的古村
  • 大山深處的古老村落,你是否來過?
    諾鄧古村,位於雲南省大理州雲龍縣城西北,村中保留著大量的明、清兩朝建築和著名的玉皇閣道教建築群,被稱為「千年白族村」。從諾鄧古村是個神奇的地方,進去就不想出來,進村只能徒步跟著驢。村裡住著一群可愛的白族居民,樸素並歡樂著 一個千年古村落
  • 大山深處的世外桃源——遊河南郟縣李口鄉椅子圈村
    「十一」節期間,我和幾位朋友遊覽了郟縣李口鄉椅子圈村。汽車沿著曲曲折折的、狹窄的水泥路,一路爬坡前行,曲徑通幽,開往大山深處,不久就在半山腰上,綠樹叢中,出現一個小山村,這就是有名的古村落,椅子圈村。院牆用石頭堆疊而成,顯得結實耐久,古樸自然。每戶民居有主房、廂房和大門,構成四合院結構,有的鐵門敞開,有的柴門緊掩,簷下掛著玉米,門前堆滿乾柴。籬笆外,幾叢野花,在秋風中,安靜地地開著。有的農家在門前植幾株果樹,幾竿修竹 ,有的乾脆讓野樹荒草包圍院落,任山花瘋長,妝點居室,只一條窄窄的土路與山路連接。
  • 大山深處,大山深處的新春喜憂盼——湖北鄖西縣坎子山村見聞
    新華社武漢2月6日電題:大山深處,新年的喜悅與期盼——湖北鄖西縣坎子山村見聞  新華社記者李偉、張墨成  海拔1300多米的湖北鄖西縣坎子山村,讓初來乍到的記者感受到了寒冬的威力,來自西北的寒風,尤為凜冽。
  • 中國富硒第一村就在安徽的大山深處,南京人最喜歡來這裡度假!
    如果你能夠來到安徽大山深處這樣的一個地方進行度假的話,那麼你就可以發現在安徽大山深處這樣的一個地方就有了一個非常美麗的旅遊景點,而且對於這樣的一個旅遊景點,讓很多人都覺得非常的流連忘返,而且讓很多的人都想要來到這些地方進行旅遊,那麼下面我就來給大家說一說在安徽大山這樣的一個地方的一個旅遊景點
  • 距京城80公裡的大山深處,竟隱藏著一個精美絕倫的禪意小山村
    今天我帶大家走進北京密雲的大山深處,去拜訪一個禪意十足的小山村。這個掩映在大山深處的小山村,距離北京城僅80公裡。這個小山村坐落在半山腰上,靜謐而安詳,他有一個很禪意的名字——「黑山寺村」。黑山寺村四面環山,與密雲水庫白河主壩為臨,距離密雲縣城18公裡。
  • 一個隱藏在貴州大山深處的千年侗寨
    在貴州省從江縣的大山深處隱藏著一個鮮為人知且十分古樸原始的自然村寨——增衝侗寨。增衝侗寨是往洞鎮的另一顆璀璨的明珠,建寨已有600多年歷史。 增衝侗寨所在的增衝村位於從江縣西北部,停(洞)往(洞)公路沿村而過,距縣城95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