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變法失利後,辭去相位退居金陵,一日遊長江有感寫下一首詩

2020-12-25 塵世曉書僮

王安石是北宋時期最著名的政治家,同時也是一位了不起的文學家、詩人、思想家;無論是他的詩還是詞,以及散文,那都是難得的佳作,特別是他晚年詩,更是被公認為成就最高,這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那首五言絕句《梅花》,詩人把自己內心的失落,以及對於自身高尚的品格的肯定,描繪的淋漓盡致。

儘管過去的明清兩朝,對於王安石的評價,那更是褒貶不一,很多的文人都有過對於王安石很尖銳的批評,甚至認為北宋之所以會滅亡,主要的原因,那就是由於王安石的變法;但是現在的人們認識問題更加的全面,則是對於王安石又有了不同的評價,認為他是千古以來一人。但是無論什麼樣的評價,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大部分的人對於他的評價,也只是局限於變法,對於他的人品都是持肯定的態度,所以僅僅是從這一點來說,王安石便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

王安石所主持的變法,雖然一開始轟轟烈烈,但是最終也是黯然收場,為此他也辭去了相位,並且退居到了金陵,過起了隱居式的生活,也正是這一段時間,他在文學上有了很大的突破,他大部分比較有代表,比較優秀的作品,也都是寫於這個時間段,例如他的這首《江上》,便是一首難得的佳作,也是王安石遊長江有感寫下一首詩,通篇寫得很是生動,用詞也是極為簡練,讀來更是朗朗上口。

《江上》宋代:王安石江水漾西風,江花脫晚紅。離情被橫笛,吹過亂山東。

這也是一首很典型的五言絕句,王安石這個時候可以說是非常的失落,原本是想通過變法來改變當時北宋的政治格局,以及當時的社會現象,以此來壯大自己的國家,可是由於種種的原因,最終卻是以失敗收場,這對於王安石來說,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打擊,為此他時常也會在他的詩作中,表現出這樣的一種遺憾來。

「江水漾西風,江花脫晚紅。」,這開篇的兩名,便是描寫的很是生動,也非常的唯美,一到了秋天之後,那江面上便是要起風,時常是會颳起秋風,然而在這秋風中,那江邊兩岸的花,便是要掉落到那江面之上,使得那江水也一片殷紅。這短短的兩句,便是立馬營造出了一種高遠的意境,使得此詩顯得生動無比。

「離情被橫笛,吹過亂山東。」,最後的兩句描寫的更為生動,也正是在這樣的時刻,那離別之情,便是被那笛聲送到了遠方,並且隨著那秋風,翻山越嶺,到達了山的東邊。這幾句描寫的入情入理,情感細膩,這也正是王安石最令人感動的一個地方。

王安石的這首《江上》,雖然並不是他名氣最大的作品,但是詩人細看的描寫,以及那種對於情感的細膩描寫,都使得此詩顯得別具一格,成為了他眾多作品中,同樣一首難得的佳作,所以讀這樣的作品,不僅能夠感受到詩人當時的心情,也能夠讓人我們感受到詩人內心的一片純真。

相關焦點

  • 王安石罷相後寫下一首詩,通篇格調高遠,更是表達了遠大的志向!
    大家比較熟悉王安石,可能是通過他的變法,由於他在當時搞了一個變法運動,歷史上也被稱為「熙寧變法」,從而也使得他成為了北宋時期最著名的政治家,其實他除了是一位政治家之外,他還是一位了不起的文學家、詩人、詞人、思想家等等,關於王安石民間的評價可謂是褒貶不一,但是無論人們如何去評價他,那都是無法動搖他在北宋政壇
  • 而立之年的王安石寫下一首詩,不僅氣勢磅礴,同時還寫出了大道理
    古往今來那些成就大事者,無一不例外,他們在而立之年開始進入歷史,並且開始有所作為,例如北宋時期的王安石便是如此,剛剛30歲的他由於在地方上勤政為民,覺得百姓的愛戴,另外還是皇子的宋神宗都成為了他的「粉絲」,這也為他日後的變法做足了鋪墊。
  • 王安石夜裡出門散步,看到夜色中的美景,即興寫下一首唯美的詩!
    晚年的王安石退回到江寧,每天無非是出門遊玩,空閒時吟詩作對,日子倒是過得很清閒;其實對於這麼一位改革家來說,生命仍然留有遺憾,他傳奇的一生兩次拜相,又兩次被罷相,正是由於他搞了一個變法,從而觸及到了很多人的利益,最終使得變法很難維持下去,宋神宗駕崩了後,立馬全盤否定變法,重新啟用司馬光
  • 王安石第一次拜相,為了表達遠大的志向,為此寫下一首詩以此言志
    據說他還在很年輕的時候便是受到了歐陽修的賞識,為此他還專門寫了一首詩來誇獎王安石,認為他的詩足以媲美李白,他的文章也是可與韓愈齊名,這樣的評價應當說是很高。王安石本人並不想成為文學家,他只要當宰相,想要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這也就是為什麼他一當上宰相之後,便開始致力於改革,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熙寧變法「,但是後來我們知道這一場原本轟轟烈烈的改革運動最終是無疾而終,他本人也是遭到了很多人的排擠。
  •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神宗熙寧二年(1069),王安石被任命為參知政事(副宰相);次年被任命為同乎章事(宰相),開始推行變法。由於反對勢力的攻擊,他幾次被迫辭去宰相的職務。這首詩寫於熙寧八年(1075)二月,正是王安石第二次拜相進京之時。
  • 王安石一首描寫過年風俗的詩,充滿歡快及積極向上的奮發精神!
    公元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為相,主持變法,同年的春節,王安石看到家家戶戶準備過年的快樂景象,聯想到變法改革已經有了起色,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充滿過年快樂氣氛的詩篇。《元日》宋代:王安石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⑴元日:農曆正月初一,即春節。
  • 王安石罷相後心灰意冷,「洗稿」古樂府一首詩,結果成了千古名篇
    北宋名相王安石,外號「拗相公」。一生堅持己見,極力在北宋王朝推行其「變法主張」。結果不但生前遭到朝中「保守派」打壓,死後也被文人蓄意撰文抹黑。王安石為了變法兩度被罷相,中途家人還遭到了陷害,可是他仍矢志不渝。他寫過一首詠梅詩,我們小時候都背誦、默寫過。不過,這首詩並非他原創,而是「洗稿」《古樂府》中一首五言詩作成。
  • 王安石早年最經典一首詩,每一句都氣勢磅礴,讀來令人熱血沸騰
    ,只不過是由於他搞了一個變法,使得人們一提起他,自然而然就會想到「熙寧變法」。王安石不僅文章寫得好,入選了唐宋八大家,另外他的詩歌也是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尤其是晚年寫下了很多令人驚豔的名篇佳作,譬如《梅花》、《泊船瓜洲》、《書湖陰先生壁二首》等等,那都是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這些作品無論是文學性,還是思想性,那都是屬於一流。而且他的作品自成一派,風格也是多樣,一些經典的作品同樣深入人心。
  • 王安石的這首「梅花詩」,入選教科書,幾乎人人都會背
    冬天是梅花的季節,你印象最深的梅花詩是哪一首呢? 這首詩入選小學教科書,幾乎人人都會背。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是我最早學到的一首「梅花詩」,所以每當說到「梅花」,第一個湧入我的腦海就是王安石的這首詩。
  • 不識廬山真面目,王安石與蘇軾,他們的七絕詩,哪個寫的更好?
    蘇軾在黃州四年成為蘇東坡後,與其弟遊覽廬山,寫下《題西林壁》這首語淺意深,因物喻理,寄至味於淡泊的言理。王安石三十歲的時候,在《登飛來峰》中也寫過與《題西林壁》異曲同工的詩句,這時他初涉宦海,抱負不凡,正好借登飛來峰一抒胸臆,表達寬闊情懷,可看作實行新法的前奏。
  • 王安石一首比較冷門詠梅詩,但是很顯然被低估了,同樣是經典之作
    這首詩只是那麼信手拈來,而且每一句都是經典,沒有任何的技巧,只是那麼平鋪直敘,但是卻營造出了一種唯美的意境,讓人讀來拍案叫絕;其實一首好的作品,它並不一定是要引用典故,要使用一些生僻的字,只要尊重內心,用最深情的筆觸來描寫,一定是能夠寫出感人肺腑的經典。
  • 由節慶古詩《元日》展開,聊下王安石變法!
    《元日》是北宋改革家王安石的作品,初看時,這僅是一首描寫大年初一熱鬧、歡樂的節日景象,詩中詳細地描述了在辭舊迎新的節日爆竹中,大宋百姓過春節的情景,充滿了濃厚的生活氣息。《元日》其實還有另一層含義,它是詩人王安石的志向之作,這其實是一首言志詩。
  • 王安石詩「春風又綠江南岸」「綠」字是最好的選擇嗎,有人不同意
    杜甫有詩「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賈島也寫「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而被人津津樂道的鍊字實例卻並非出自這兩位詩人,而是出自北宋王安石筆下的《泊船瓜洲》一詩。眾所周知,「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句,因「綠」字將無形的春風化為鮮明的形象,極其傳神,歷來被人稱頌。但這並不是靈感突至、妙手偶得的結果,而是苦心孤詣、反覆修改的成就。
  • 北宋·王安石《泊船瓜洲》賞析
    神宗熙寧二年(1069),王安石被任命為參知政事(副宰相);次年被任命為同乎章事(宰相),開始推行變法。由於反對勢力的攻擊,他幾次被迫辭去宰相的職務。這首詩寫於熙寧八年(1075)二月,正是王安石第二次拜相進京之時。
  • 王安石變法的功與過
    王安石變法,又稱熙寧變法或熙豐變法,指北宋大臣王安石推行的、並由宋神宗支持的新政,旨在消除北宋建國以來積弊的一場改革。王安石與宋神宗之所以決心要推行改革,主要是因為宋朝當時的形勢已經十分嚴峻。宋神宗的養祖父宋仁宗在位四十一年,開創仁宗盛治。
  • 一天一首古詩詞 |《泊船瓜洲》北宋 王安石
    3.瓜洲:鎮名,在長江北岸,揚州南郊,即今揚州市南部長江邊,京杭運河分支入江處。4.一水間:指一水相隔之間。一水:一條河。古人除將黃河特稱為「河」,長江特稱為「江」之外,大多數情況下稱河流為「水」,如汝水、漢水、浙水、湘水、澧水等。這裡的「一水」指長江。5.鐘山:今南京市紫金山。6.綠:吹綠,拂綠。7.還:回。
  • 王安石一首比較冷門的詩,很多人可能沒有讀過,但是同樣寫得很美
    王安石的詩就比較接近宋詩,這一點他做得最好,而且他的作品題材豐富,風格也是很多樣化,一些儘管看似很冷門的作品,那也是寫出了新意,以他這首《燕》來說,那就是一首很有趣的作品,整首詩只是那麼信手拈來,但是每一句又是充滿了詩情畫意,特別是開篇的兩組疊字句,有一種渾然天成之的美。
  • 年輕時的王安石一揮而就,寫下這首狂詩,註定了一生光彩
    說起王安石,我們往往會想到他的變法。雖然最終失敗,但他卻無愧於改革家的稱號,也以巨大的勇氣,激烈後人開拓進取。其實,王安石以21歲考上進士,自然是人中龍鳳,文學才能非比尋常,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詩歌自成一派,世稱「王荊公體」,當時人就評價「如鄧艾縋兵入蜀,要以險絕為功」。
  • 王安石一首頗有風味的小詩,把湖光山色描寫的活靈活現!
    王安石不僅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同時還是一位了不起的文學家、詩人、思想家,他的很多作品,那都是描寫的非常唯美,尤其是他的一首《梅花》,更是成為了詠梅詩裡的傑作,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詩人只用了寥寥數語,便是把梅花的品格,以及自己內心的感悟,描寫的極為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