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廣東交界的江西省贛州龍南市,有「江西南大門」之稱,但事實上,它還有一個更響亮的名字:「中國圍城」。它的領土內竟然有高達376座圍欄!這裡有最多的客家圍屋,並獲得了基尼斯之最獎。
其中以關西新圍的376座圍屋最為突出。在關西圩附近,距江西龍南縣城東約15千米,有「東方古羅馬城堡」之稱。那是我第一次到龍南,在沒見過關西新圍之前,倒是聽過它的八卦。
據傳,關西新圍建於清末嘉慶三年,道光十年完工,其主人為關西名紳徐名鈞。他花了29年的時間,用了百萬銀幣,建造了關西新圍城。這裡有一座戲樓,這個八卦故事就是從這個戲樓裡來的。
徐名鈞一生有一個妻子兩個小妾,對小妾比較寵愛,為了平衡妻子和小妾的關係,便建起了這樣一座戲樓,只因為大老婆喜歡看戲。這樣做也可以分散妻子的妒忌之心。
流言蜚語不知真假,但在關西新建的5年後,徐名鈞逝世。談起客家圍屋,便不能不提及客家人的三次遷徙歷程,歸納出遷徙原因可歸納為:避禍。
徐家祖宗也因避禍而來。關西徐姓始祖原在朝廷做官,得罪朝廷,只得棄官逃亡。始祖有個兒子做過貨郎,有一次風水先生指點他:但聞雄雞鳴唱,便是興旺之處。逃到關西的時候,果然聽到一聲雞鳴,又見此地山清水秀,即有靠山,又有代表生財之水的代表,正是風水寶地,便落腳安居。
由此譜寫出關西徐氏興盛之路。
作為龍南關西徐氏之琅公五房成仁公派的十四世孫,徐名鈞因在徐家居第四子,所以俗稱「徐老甲」,以捐納功名的形式,成為當地的士紳。原來住的地方叫西昌圍,以西昌號船首和船木的烙印命名,明末清初就有了
。贛南的圍屋形式大致可分為三種:方形圍屋,圓形圍屋和不規則圍屋。西昌圍由多輩徐氏家族共同建造,風格不規則,尤其奇特的是,竟有一座與我們所見的整齊劃一的圍屋不同,據說也是以風水先生指點為準的斜角祠堂。
由於經營木材、當鋪、草藥等生意的徐名鈞越來越富有,最終成了大客商。根據《徐氏族譜》的記載,他的妻子姓賴,還有兩個妾是蘇州人,杭州人。
關西新圍村有個叫「小花洲」的地方,是仿照蘇州園林建造的,裡面小橋流水、寶塔假山,是徐名鈞平日的休閒之地。小花洲雖已坍塌,但殘垣斷壁仍在,可想而知當年的奢華。這個情不自禁的流言蜚語,妻子在戲樓裡看戲,而他卻帶著兩個小妾一起遊小花洲。
有9個兒子的徐名鈞,為了湊夠「完美」還曾買來一個兒子,可惜最後夭折。由於子孫繁多,西昌圍早已不能容納那麼多人,他便建造了新的關西圍。
關西新圍無名,建於西昌圍約500米處,僅為後人為區別老圍、新圍,故稱其為關西新圍。
關西新圍呈「國」字型,依山傍水,建築面積約一萬多平方米,集「家」、「祠」、「堡」於一體,與花園、戲臺、書院等建築相配套,以祠堂為中軸線,前後三進,五組並排,是客家「九幢十八間」的壯觀建築。
原來徐名鈞造關西新圍城,主要是家中人口過多,居住不下,又比較有錢,也是為了家中安全,便造了這樣一個堡壘,即能守得住,又能守得住,所以圍城四角都建有炮樓。有人說,圍屋還會存放2個月內供全族人吃、喝的東西。真的「大老闆」。
在關西新圍,我們還看到了大老婆賴氏喜歡的戲樓。但所見並非戲劇,而是一場「圍屋新娘」的表演。
龍南客家婚俗形式多種多樣,抬花轎,敬酒,板凳龍,進洞等,讓人大感欣慰。宴席桌上擺滿了客家人的特產:果條、酥脆花生等等,味道還不錯。
時至今日,關西新圍仍居住著徐氏後人,已傳至第八代。這一天,關西新圍格外熱鬧,因為龍南第四界文化旅遊節即將在這裡舉行。在徐老四住過的老房子裡,徐氏後人正忙著,晾衣杆上掛著鴨子,板菜板上掛著丁噹噹。儘管關西新圍自建至今已近兩百年,但仍然保存極為完好,與徐氏後人的細心呵護是分不開的。
只是身為遊人的我們,在那充滿蘇州園林特色的小巷中穿梭,腳下迴響的又何嘗不是流傳多年的關西新圍的經典之作?
這是一個美好的夜晚。每年,龍南都會在關西新圍舉辦旅遊節,因為這裡有「人流」,就像一壺陳釀的老酒,讓人越品越醉。
旅遊節慶期間,我們欣賞了由上海愛樂樂團、梁文君演唱的大型交響音樂會、網絡上非常火爆的「少年」歌曲、山水組合的「你莫走」、藍雨傾情演唱的「你的答案」等等。
音樂會共分五章,從序幕到圍美新龍南,共譜新篇章,迎接新時代,以《不忘初心》結尾的《我和祖國》收尾。真真切切地道出了「圍美龍南,客迎天下」的口號。
關西新圍村,雖只是一座建築,卻是活靈活現、溫情溫情的建築,如同這座美麗的龍南,以其熱情洋溢的接待方式,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慢慢地喝葡萄酒,慢慢地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