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俞凱 通訊員 嶽付升
2016-11-01 13:19 來源:澎湃新聞
11月1日,第十一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簡稱「珠海航展」)開幕首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該院與北京和德宇航技術有限公司,在珠海籤署研製合同與戰略合作協議,該院研製的國內首顆AIS商用衛星計劃於2017年上半年發射升空。
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有關人士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此次研製的國內首顆AIS商用衛星是商用微納衛星,也是國內首顆採用高度集成設計理念的「精緻」衛星平臺研製的衛星,雖然個頭小卻有著大能量。該衛星配置先進的AIS(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船舶自動識別系統)載荷系統,包括先進的AIS接收機和波束互補、對地全覆蓋的AIS接收天線,在世界上處於領先水平,對船舶高密度和中等密度區域有良好的檢測率,平均一天可解碼來自不少於6萬艘船舶的200萬條消息。
據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介紹,「精緻」衛星平臺質量30公斤,長期功耗40瓦;設計最大載荷質量45公斤(佔衛星的最大比重60%);設計承載最大載荷長期功耗60瓦,短期功耗75瓦;設計最大數傳速率120兆,在同等級別的微納衛星領域,具有較大的競爭力。
該衛星成功發射運營之後,將有效驗證商業衛星全周期研製流程的優化,也為傳統大衛星的全周期流程優化提供探索和借鑑。以此為起點,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將布局商業航天市場,對衛星各分系統功能進行高度集成和標準化研製,打造「精緻」衛星品牌,實現價格平實、製造簡易的目標,解決商業化對低成本、高性能、高可靠、高通用化適應性、高承載比等商業衛星高品質需求。
依託國內首顆AIS商用衛星項目,上海航天在傳統衛星製造能力基礎之上,也將實現為用戶提供從需求分析、衛星設計、衛星製造到衛星發射、衛星應用等一體化解決方案和整星產品及數據服務等多種服務模式,讓航天技術在交通、電信、教育、金融、農業、環境、能源、資源等軍民融合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目前,首顆AIS通用技術驗證星數據已通過與和德公司的合作建立了銷售渠道。
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透露,此次合作是該院天與民間資本合作發射衛星的又一次探索。根據協議,該院將作為總承包商,研製「精緻」AIS系列商用衛星,計劃於2017年上半年搭載該院研製的長徵四號丙火箭發射。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航天產業,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AIS商用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