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顆AIS商用衛星計劃明年上半年發射,由上海製造

2020-12-24 澎湃新聞

國內首顆AIS商用衛星計劃明年上半年發射,由上海製造

澎湃新聞記者 俞凱 通訊員 嶽付升

2016-11-01 13:19 來源:澎湃新聞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在珠海航展上展出的衛星展品。嶽付升 圖

11月1日,第十一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簡稱「珠海航展」)開幕首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該院與北京和德宇航技術有限公司,在珠海籤署研製合同與戰略合作協議,該院研製的國內首顆AIS商用衛星計劃於2017年上半年發射升空。

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有關人士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此次研製的國內首顆AIS商用衛星是商用微納衛星,也是國內首顆採用高度集成設計理念的「精緻」衛星平臺研製的衛星,雖然個頭小卻有著大能量。該衛星配置先進的AIS(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船舶自動識別系統)載荷系統,包括先進的AIS接收機和波束互補、對地全覆蓋的AIS接收天線,在世界上處於領先水平,對船舶高密度和中等密度區域有良好的檢測率,平均一天可解碼來自不少於6萬艘船舶的200萬條消息。

據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介紹,「精緻」衛星平臺質量30公斤,長期功耗40瓦;設計最大載荷質量45公斤(佔衛星的最大比重60%);設計承載最大載荷長期功耗60瓦,短期功耗75瓦;設計最大數傳速率120兆,在同等級別的微納衛星領域,具有較大的競爭力。

該衛星成功發射運營之後,將有效驗證商業衛星全周期研製流程的優化,也為傳統大衛星的全周期流程優化提供探索和借鑑。以此為起點,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將布局商業航天市場,對衛星各分系統功能進行高度集成和標準化研製,打造「精緻」衛星品牌,實現價格平實、製造簡易的目標,解決商業化對低成本、高性能、高可靠、高通用化適應性、高承載比等商業衛星高品質需求。

依託國內首顆AIS商用衛星項目,上海航天在傳統衛星製造能力基礎之上,也將實現為用戶提供從需求分析、衛星設計、衛星製造到衛星發射、衛星應用等一體化解決方案和整星產品及數據服務等多種服務模式,讓航天技術在交通、電信、教育、金融、農業、環境、能源、資源等軍民融合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目前,首顆AIS通用技術驗證星數據已通過與和德公司的合作建立了銷售渠道。

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透露,此次合作是該院天與民間資本合作發射衛星的又一次探索。根據協議,該院將作為總承包商,研製「精緻」AIS系列商用衛星,計劃於2017年上半年搭載該院研製的長徵四號丙火箭發射。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航天產業,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AIS商用衛星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我國首顆AIS商用業務衛星計劃明年發射
    我國首顆AIS商用業務衛星計劃明年發射
  • 中國首顆AIS商用衛星即將發射
    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牽頭研製的中國首顆AIS商用衛星正式確認將於明年上半年發射升空。據介紹,AIS是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的簡稱,AIS系統是海事監管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國AIS商用衛星尚處於起步階段。
  • 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
    中國經濟網酒泉8月16日電(記者佘惠敏杜芳)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此次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空間科學研究又邁出重要一步。
  • 臺灣首顆自主研發衛星赴美,未來監視大陸就靠它?
    臺灣首顆自主研發衛星赴美,未來監視大陸就靠它?《自由時報》20日稱,它是臺灣首枚自主研發的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其核心技術、負責拍攝影像的「光學遙測酬載」更是完全「臺灣製造」,可以說是「臺灣的驕傲」。「太空中心主任」張桂祥稱,當初規劃「福衛五號」時,遙測儀器中的光學傳感器原本打算從境外購買,不過由於這類精密儀器太過敏感,找不到賣家;但也因為這個困境,促成「太空中心」思考利用臺灣成熟的半導體科技自己開發。
  • SpaceX計劃發射1584顆低軌衛星 距地高度僅550公裡
    SpaceX計劃發射1584顆低軌衛星 距地高度僅550公裡  Carly Feng • 2018-11-09 14:00
  • 福建首顆衛星「海絲一號」發射成功
    北京時間2020年12月22日12時37分,我省首顆衛星「海絲一號」搭載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衛星進入測控站覆蓋區後,遙測信號顯示衛星工作正常,太陽翼、天線均展開正常,發射任務圓滿成功。
  • 逐夢太空丨商業航天新突破首顆「WiFi」衛星今年發射
    逐夢太空丨商業航天新突破首顆「WiFi」衛星今年發射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8年09月27日 14:34 A-A+   (武漢)中國航天科工三院商業航天行政總負責人鄒洪說,我們近期完成的「騰飛一號」飛行試驗,實現組合動力模態轉換國內首次飛行驗證,這一步是對未來空天組合動力發展起到特別關鍵的作用。
  • 中國首顆6G衛星上天啦!一箭13星
    近日,在我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升空的「一箭多星「技術再次以令人驚嘆的姿態再次刷爆了各大媒體的科技板塊,其中兩大元素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一是這次發射的是中國首顆、全世界第一顆用於6G網絡通信的實現衛星,另一個是這一次我們總共一次性發射了13顆衛星!
  • 亞洲七號衛星發射 可以為國內用戶提供更多資源
    北京時間2011年11月26日03時10分34秒,中信集團新一枚通信衛星亞洲七號衛星在哈薩克斯坦的拜科努爾發射基地由俄羅斯質子M火箭發射升空  人民網11月26日電 中國中信集團公司旗下的亞洲衛星公司於11月26日成功發射亞洲七號衛星,將進一步加強我國的衛星通信服務能力和廣播電視傳輸能力
  • 我國首顆Ku頻段高通量衛星發射成功!
    2020年6月23日我國北鬥三號最後一顆衛星發射成功,標誌著北鬥三號全球組網成功。2020年7月9日晚間,亞太6D通信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在載荷重量、通信容量、設計複雜程度等方面,刷新了國內同類通信衛星的紀錄。目前通信衛星的主要頻段包括C頻段、Ku頻段、Ka頻段等。
  • 金融領域首顆物聯網衛星「平安1號」成功發射
    來源:證券日報之聲本報記者 趙學毅 見習記者 林娉瑩12月22日12時37分,長徵八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場首飛成功,本次運載的衛星當中包含由平安銀行定製,國電高科研發的首顆金融界物聯網衛星「平安1號」(天啟星座
  • 臺灣首顆自主研發衛星赴美 未來靠它監視大陸?
    《自由時報》20日稱,它是臺灣首枚自主研發的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其核心技術、負責拍攝影像的「光學遙測酬載」更是完全「臺灣製造」,可以說是「臺灣的驕傲」。「太空中心主任」張桂祥稱,當初規劃「福衛五號」時,遙測儀器中的光學傳感器原本打算從境外購買,不過由於這類精密儀器太過敏感,找不到賣家;但也因為這個困境,促成「太空中心」思考利用臺灣成熟的半導體科技自己開發。
  • 一箭十三星 長徵六號完成首個國際訂單 明年按計劃將執行4次發射任務
    來源標題:一箭十三星 長徵六號完成首個國際訂單 11月6日11時19分,長徵六號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實施發射,成功將13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 馬斯克要上演「天女散花」了:60顆網際網路衛星即將發射升空!
    ,而最近,其中的60顆衛星即將被部署到地球同步軌道。據外媒報導,Space X董事長埃隆·馬斯克一直致力於那些令人吃驚的項目,無論是火星殖民,還是電動汽車,乃至於地下軌道交通等等都是他的投資領域,而讓那些因為各種各樣原因無法享受網際網路所帶來的現代生活的人們來說,埃隆·馬斯克簡直就是他們的福音,因為Space X公司正在計劃通過向地球同步軌道部署12000顆衛星,給地球任何地方的人們提供高速無縫的網際網路連接。
  • 廈大成功發射一顆衛星 要從空中助力海洋研究
    昨日12時37分,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一箭五星」成功發射。這是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的首次飛行任務,也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56次飛行。本次發射,長徵八號成功將五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其中一顆便是廈門大學的「海絲一號」衛星。
  • 日本發射「人造流星」衛星 明年可上演「人造流星雨」
    新華社東京1月18日電(記者華義)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18日上午成功發射艾普斯龍4號固體燃料火箭,將7顆衛星送入太空,其中最令人關注的是一顆可製造流星的衛星,預計明年春天可首次上演「人造流星雨」。  東京時間18日9時50分(北京時間8時50分),「一箭7星」從日本鹿兒島縣的內之浦宇宙空間觀測所發射升空。
  • WiFi萬能鑰匙「放衛星」,發射272顆衛星讓全球免費上網
    而昨天其背後資本運營方連尚網絡宣布WiFi萬能鑰匙的MAU月活躍用戶達到了9億之多,還宣布「令人大吃一驚」的連尚衛星上網計劃,投資30億元,一共發射272顆衛星,為全球用戶提供免費的衛星網絡上網服務,第一顆衛星「連尚一號」將於2019年擇機發射。272顆衛星組成可供全球免費上網的衛星網絡聽起來就有「放衛星」的嫌疑,那麼具體是怎麼樣的呢?
  • SpaceX計劃每月發射120顆星鏈衛星!
    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向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提交的最新報告顯示,該公司計劃每月定期向軌道發射120顆星鏈衛星。在這份文件中,SpaceX公布了當前的星鏈部署狀況:過去兩年,SpaceX在星鏈項目上的投資超過百萬美元;如今每月可以生產120顆衛星;迄今已部署超過650個衛星,是全球最大的衛星星群。SpaceX還透露,將加快星鏈星群的部署,計劃利用獵鷹9火箭發射系統每月將120顆星鏈衛星發送到軌道中。
  • 廈門大學成功發射一顆衛星!要從空中助力海洋研究
    昨日12時37分,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一箭五星」成功發射。這是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的首次飛行任務,也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56次飛行。本次發射,長徵八號成功將五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其中一顆便是廈門大學的「海絲一號」衛星。
  • 越南未來幾年計劃發射4顆衛星
    越南科學技術院所屬的國際衛星中心日前在越南航天中心2017-2022年發展計劃會議上宣稱,在未來幾年中將開發4個衛星項目,即4至6公斤重的NANODRAGON號衛星、10公斤重的MICRODRAGON衛星、600公斤重的LOTUSS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