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影響下的賞石文化:奇石審美導向從日本到臺灣再到中國大陸

2020-12-12 貳哥奇石

新中國成立後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中國大陸的賞石文化幾乎是停滯的。同一時期因為臺灣的經濟發展較快,賞石藝術開始在島內士紳間流行,在1967年左右臺灣民間成立了第一個地方上賞石團體「花蓮縣奇石聯誼會」。1969年臺灣省成立省級賞石協會組織。之後島內陸續有賞石團體和奇石博物館成立。臺灣的賞石同仁也出版了一些賞石專著。

剛開始的時候,臺灣賞石界接受和參考日本的賞石思想。日本的賞石品種比較少,但是他們對奇石的研究和認識非常深刻,他們擺設奇石的手法比較細膩考究。日本觀賞石以水石為主,日本人也把觀賞石統稱為「水石」。日本人對藝術的追求比較嚴謹,這一點在賞石文化上也能表現出來。他們擺放水石,人工做的底座、託盤非常考究,並且還要找專業的畫家給水石配畫。日本的奇石從業者很受尊敬,他們被人稱為「大師」,他們不僅賣石頭還出書、講學、帶學生。

賞石在臺灣島內興起以後,關於臺灣賞石的定位在業界引起了激烈的爭論。有人主張傳統賞石觀,有人推崇日本水石美學,有人力主賞石文化的本土創意思維。最後經過大家的討論,達成了立足本土文化,吸收優秀文化的共識,同時為了區分日本的「水石」和韓國的「壽石」,臺灣賞石界決定以雅石來稱呼奇石。

日本水石受中國唐宋時期賞石玩賞理念的影響以及佛教禪宗理念的影響比較大。因此日本很注重自然景觀的造型石,尤其喜歡山形石,他們對於抽象的造型石和畫面石則極少涉及。日本水石以「靜」、「禪」、「空」、「寂」、「幽」為特點,相對於中國傳統賞石而言也是比較獨特的。臺灣賞石種類相對於日本而言要豐富得多,臺灣賞石界對各類奇石也有很強的包容性。臺灣人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和中國大陸相近,臺灣人的奇石玩法我們也很好接受。臺灣人玩石頭也是喜歡玩巖石類奇石,對於礦物類、化石類奇石較少關注。臺灣賞石界在1988年左右開始,玩石頭的人數開始成倍增加。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中國大陸的經濟有了較大的發展,人們已經解決了溫飽問題,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繁榮,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開始增大。我國大陸的賞石文化也開始復甦並逐步繁榮,賞石經濟在2013年左右達到高潮。2005年中國觀賞石協會正式成立,這標誌著中國觀賞石文化真正進入繁榮期。近年來由於日本經濟疲軟,日本的賞石風氣也逐漸式微,日本的賞石理論也在臺灣和大陸邊緣化。

近年來由於大陸經濟相對堅挺並且由於玩石頭的人群體量較大,中國大陸成了賞石文化的中心和最主要的賞石市場。早先年從大陸流向日本、臺灣的奇石也開始回流,中國大陸的賞石審美也開始影響臺灣、日本、韓國市場。中國賞石理論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同時也借鑑了其它國家和地區的賞石理論,最終提出了適應現代賞石文化發展的賞石4字訣「質、形、色、紋」。

現在觀賞石的玩法也是多種多樣,文化也朝著多元化的趨勢發展,賞石理論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構建和完善,賞石市場也變得更加規範。總的來說賞石市場的繁榮和賞石審美導向主要受經濟影響較大,經濟是文化發展的動力。

聲明: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不當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奇石當伴侶!玉山徐亞軍,賞石文化奇人,「玩」出事業與影響
    徐家客廳徐亞軍的身份主要有兩個:上饒市賞石文化學會三清山石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新疆精河縣奇玉石協會副會長。在社會看來,這兩個身份是頭銜,但對他來說,卻是「職業」,因為他終日以石為伴,以「玩」為業。玉山縣是中國觀賞石之鄉、中國博士縣,有著得天獨厚的賞石資源與文化氛圍。
  • 英石——宋代古典賞石審美之範例
    我喜歡宋朝的審美,也願意穿越生活到那個時代,因為宋朝審美成就了中國傳統審美的文化之源。史學大師陳寅恪曾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意思是,宋朝在中華民族文化幾千年來是登峰造極的。宋朝審美的特點是對美的追求和感受是自上而下的,宋徽宗趙佶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不務政業,但絕對是個傑出的人民藝術家、宮廷藝術學院的院長,美學藝術發展路上的領導者。
  • 到長沙賞石文化盛宴 你沒見過的奇石精品這裡都有
    6月6日,首屆湖南長沙·大麓古玩城賞石博覽會暨「金雞杯」全國觀賞石精品展在湖南大麓珍寶古玩城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各類奇石精品集中亮相,「爭奇鬥豔」。觀展嘉賓在奇石前駐足觀賞,研究琢磨。中國賞石文化源遠流長,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此次賞石博覽會由湖南大麓珍寶古玩城、上海方野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承辦,吸引了各地觀賞石協會、收藏家、奇石愛好者參與,展出了造型石、傳統石、黃蠟石、畫面石、戈壁石、瑪瑙石等各類奇石精品。
  • 中國賞石審美文化研究筆記
    >中國賞石審美文化研究筆記(二)上自然的靈光    多年來,一直有個疑問在腦海中縈繞,為何無論是誰,只要一愛上觀賞石,便「上石船容易下石船難」,終身不離不棄。其實,早在人類百萬年的進化過程中,自然已將完備的五官賦予了人類,同時把愛美的基因植入人的血液和心靈,使得我們具備了超出任何生命體的審美能力。
  • 「賞石人物誌」玉山吳發炎:商界名流痴心奇石,欲打造賞石博覽園
    他先後創辦了服裝店、超市、賓館,並把業務延伸到周邊鄉鎮;他更是位「石痴」,放下身段做「石農」,撿石、鑑石、藏石,不斷學習賞石文化藝術以提升自我,嘗試事業轉型以實現人生再出發!玉山縣是中國觀賞石之鄉,境內奇石以「三清石」統稱。華壇山森林覆蓋率超過80%,不僅出產名茶、名木,還出產獨步天下的「三清石」。華壇山對吳發炎先生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這裡不僅有他的商業分支機構,更是他邁向賞石之路的起點,還是他眾多藏石精品的發現地。
  • 紅水河奇石:市場期待文化拓展
    到上世紀90年代,同樣一塊石頭,已經漲到幾萬元。而現在,已經價值幾十萬元。二十年間,價格上漲了幾十倍甚至上百倍。中國觀賞石協會常務理事、廣西觀賞石協會會長張士中告訴記者,近年來,廣西奇石,尤其是紅水河出產的一些優秀石種,都經歷了這樣一輪不斷攀高的市場行情。
  • 漫步天然奇石林苑 感悟賞石文化
    公元六世紀後期開始的隋唐時代,是中國歷史上繼秦漢之後又一個社會經濟文化比較繁榮昌盛的時期,也是中國賞石文化藝術昌盛發展的時期。眾多的文人墨客積極參與搜求、賞玩天然奇石,除以形體較大而奇特者用於造園,點綴之外,又將「小而奇巧者」作為案頭清供,復以詩記之,以文頌之,從而使天然奇石的欣賞更具有濃厚的人文色彩。
  • 古典賞石與新派賞石之別
    所謂新派賞石,包括以廣西水衝石、內蒙戈壁石等為代表的當代主打石種。這也包括以日本水石為代表的外來石種。雖然世界賞石文化的源頭在中國,日本近代的水石也是受到了古代中國賞石文化的影響而演變而來,但它所表現的內容和形式都過異於古典賞石。
  • 奇石市場升溫,投資天然奇石藝術品正當時!
    奇石, 係指天然形成的形狀不一般的石頭,其材質、造型、色彩及花紋不同尋常,能夠滿足人們的獵奇或審美習性,可供觀賞收藏把玩,如中國四大奇石:《東坡肉形石》、《歲月》、《中華神鷹》、《小雞出殼》。 從廣義上來講,凡是具有觀賞價值的自然石均可稱為奇石。
  • 新疆哈密見聞:新疆哈密賞石文化博物館,有一桌天下第一奇石宴
    這是一個秋高氣爽的早晨,我來到環城西路新疆哈密賞石文化博物館,據說館內集中展示了哈密乃至新疆各地的近萬件奇石藏品,精品薈萃。這裡還有天下第一奇石宴,宴席桌的直徑就有16.8米,桌上有1088道「特色菜品」,是以滿漢全席菜品為基礎,由新疆各地收藏而來的各種象形石組成,現已申報金氏世界紀錄,吸引了眾多遊客的目光。今天我懷著一顆好奇之心,走進新疆哈密賞石文化博物館,一睹這裡的奇石風採。
  • 「賞石+」事業的開拓者!江西張曰輝,創意推進玉山賞石文化產業
    在縣委、縣政府重視支持下,2015年7月玉山縣榮膺「中國觀賞石之鄉」稱號,目前全國僅有58個,玉山是第56個。部分參展商與深圳古玩城總經理杜豆豆女士(左二)合影玉山縣賞石資源中,米粒石有著特別的地位。自古以來,這裡的人們就視米粒石為神奇之物,常以之祈禱五穀豐登。米粒石從外到內通體撒滿米粒狀物質,且僅存於三清山金沙溪和懷玉山玉琊溪中,具有世界唯一性。
  • 2019年海峽兩岸賞石文化交流展 將在常山和漳州舉辦!
    2019• 海峽兩岸賞石文化交流展將於 4 月至 5 月在浙江省常山縣和福建省漳州市先後舉辦。海峽兩岸賞石文化交流展是由中國觀賞石協會和花蓮縣文化局聯合開展的一項賞石文化活動,己舉辦三屆。首屆以「兩岸一家親 同圓賞石夢」為主題於 2014 年 4 月~ 7 月在臺灣花蓮縣舉辦;第二屆以「兩岸攜手絲綢路,大漠奇石放異彩」為主題於 2015 年 9 月~ 10 月在內蒙古阿拉善左旗舉辦;第三屆以「經典美石 四海共賞」為主題展會於 2017 年 4 月~ 6 月在臺灣花蓮縣舉辦。每屆展會都有上千名石友跨海相聚,交流賞石心得;有上千方藏石跨海同展,各顯特色。
  • 天山青賞石文化使者!上饒奇石愛好者徐亞軍,促進兩地業界交流
    在中國觀賞石之鄉玉山縣,提起徐亞軍的大名,業界幾乎無人不曉。他現為上饒市賞石文化學會三清山石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新疆精河縣奇玉石協會副會長。立足玉山、情系精河,做新疆與江西兩地賞石界交流的文化使者與鋪路先鋒,這是他的心願與情懷!
  • 經營奇石生意,影響奇石交易的4個方面
    「有同行沒同利」這句話同樣適合奇石行業,一些石商生意做得紅紅火火,一些石商卻是艱難維持,還有一些石商的生意甚至入不敷出。我們來看看影響奇石生意的因素有哪些?店裡的奇石要天然純正,賣的石頭雖然不可能個個都是精品,但是一定得保證個個都是天然的奇石、美石。再者奇石店裡要經常有「新石」上架,這樣經常逛店的顧客才有新鮮感,即使新品不足也要把架上的石頭經常變動位置來造成「新鮮感」。2、經營的奇石種類要適應本地的市場需求。喜歡奇石人的人數的比重中不足百分之一,因此賞石文化還是屬於小眾文化。
  • 古老的賞石奇石品種如今依然是收藏的主力軍
    奇石是賞石文化的一個分支,是對於賞石文化的延續和傳承,奇石不僅僅具備著賞石文化特點的「瘦、漏、透、皺」還有以其獨特的天然奇景和獨一無二的特點吸引著無數玩家!那麼古老的奇石又有哪些呢?古老賞石奇石—靈璧石靈璧石可以說是賞石奇石的開山之作,靈璧石以其黝黑的膚色和孔武有力的造型被世人所鍾愛,被人們譽為石中「武將」,擺在門口家中有鎮宅安家的作用!靈璧石歷史悠久從古至今備受玩家追捧如今的價值也比較穩定!
  • 賞石、畫石、悟石,師古代文人
    通過這次傳統賞石鑑藏家研修班的學習,更全面地深入地了解到傳統四大名石各自的鑑賞要點可謂各具特色,悠久的賞玩歷史,清供吉祥文化。,賦予了這些沒有生命的石頭具有人的靈魂與情感,天賜奇石,人賦妙意。
  • 松江的賞石文化
    我再循著這石文化去探尋,才發現,賞石文化在中國歷史悠久。是與書法、繪畫、詩詞並存的特有文化。傳承上看起來斷斷續續,只因這些不可移動文物常受戰爭、自然災害影響而被人們忽視。再循著這賞石文化專研下去,卻讓我驚喜萬分:松江在江南賞石文化中獨樹一幟。
  • 瀘州奇石釀濃海峽兩岸情(刊文時間2002年)
    原來,那枚空石,是瀘州的莫湘先生和他的同事們,在費了許多周折,用了將近一年時間,才尋覓到,然後託人經香港輾轉送到臺灣,送到張大千先生手中的。這個過程,包括這位奇石愛好者,都是不知道的。徵得展方同意,這位奇石愛好者借出了大千先生與空石合影的照片,花了三十元錢,請人翻拍了下來。這以後,「『空石』飛臺慰親人」的佳話才在瀘州的奇石愛好者中廣為傳播開去。
  • 大化奇石文化旅遊節
    它一露面便轟動廣西,譽滿中華,影響遍及全球。據地質學家及賞石專家的考研:大化奇石生成於古生界二疊系約2.6億年前,屬海洋沉積矽質巖。其原巖為火成巖與沉積巖之蝕變帶矽質巖石,石質結構緊密,摩氏硬度約5至7度,色彩豔麗古樸,呈金黃、褐黃、棕紅、深棕、古銅、翠綠、黃綠、灰綠、陶白等多種色澤,其成因在於巖石受水中溶解的多種礦物元素如鐵、錳離子致色素的浸染所致。俗稱「水洗度」。
  • 以石為名,成石之美︱賞石大師齊聚鷺島 共話奇石之美
    楊海浩指出,做好一本賞石雜誌,是要服務廣大石友,要兼顧到石友們的情趣、文化、水準,但相比普及性,更重要的是提高,要把雜誌做成紙質藝術品。同時,雜誌的生存是需要質量的,只有提高雜誌的質量,才能贏得賞石人的支持,贏得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