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是世間最後的淨土,岡仁波齊是位於西藏的一座神奇的山脈,是雪山中的瑰寶。岡仁波齊與阿尼瑪卿山脈、梅裡雪山、青海玉樹的尕朵覺沃並稱為藏傳佛教四大神山。每年,總是有很多的朝聖者到岡仁波齊轉山。據說,在岡仁波齊轉山一圈,可以洗盡一生的罪孽;轉山十圈可以在五百輪迴中免受地獄之苦;轉山百圈今生可成佛。而如果是在釋迦牟尼誕生的馬年轉山一圈,可以增加一輪,也就是十二倍的功德,而且最為靈驗和積長功德。
千百年來,到岡仁波齊朝聖者絡繹不絕,岡仁波齊這座神山已經是一座精神之山、信仰之山,已經深深地寓於西藏的宗教歷史文化中。朝聖者們以磕長頭的方式,向聖地跋涉。不歷經千辛萬苦,就不會有心靈的虔誠。朝聖對於信徒而言,是萬分神聖的。
岡仁波齊是佛祖釋迦牟尼的道場,是佛教的須彌山,也是溼婆大神的殿堂。對岡仁波齊神山的崇拜,可以往上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岡仁波齊是座世界公認的神山,因此在岡仁波齊轉山的信徒非常多。但是由於它的神聖不可侵犯,以及自然條件的限制,至今沒有人能夠登頂。
1996年,中韓登山隊在攀登岡仁波齊峰的途中,發現了一串奇怪的腳印,據說是切莫,切莫在藏語中是野人的意思,這就是岡仁波齊著名的切莫之謎。德國也曾經組織進藏2次,其中第一次是為了探求雅利安人人種的起源,而雅利安人或許就是切莫。
岡仁波齊峰形狀像金字塔,傲然屹立,冷峻神秘,峰頂終年積雪,岡仁波齊峰與周圍的山峰看上去迥然不同。由南望過去,峰頂垂直而下有個巨大的冰槽,冰槽和橫向的巖層構成了萬字格徽記。萬字格在佛教中標誌著精神力量,象徵著佛法的永存,也代表著吉祥和護佑,這是岡仁波齊最著名的標誌。岡仁波齊峰白雲繚繞,藏民認為如果能夠看到峰頂,那就是代表了有福氣。當第一縷陽光灑在岡仁波齊,山峰逐漸變成金色,閃爍著奇異的光芒。這種光芒,奪人眼目,非常震撼,讓人會不自覺停下腳步,抬頭仰望,敬拜叩首。
自古以來,岡仁波齊一直就是朝聖者和探險家心目中的聖地,但是至今卻沒有人能夠登上這座神山。上世紀80年代,知名的義大利登山家萊因霍爾德·梅斯納爾,他是全世界第一個登頂了14座8000米山峰的人。當他在有機會攀登岡仁波齊的機會時,出於對這座神山的敬畏,還是放棄了。21世紀初,出於對這座聖山的保護,政府禁止任何人攀登岡仁波齊。
1998年在喜馬拉雅山考察中,科考隊員們也曾經試圖登上其中的一座金字塔的頂端,但最後還是放棄了想法。後來他們從掌握的4名登山運動員死亡的材料中發現,這4個人都曾經登上過岡仁波齊峰的某一座峰頂,但是在登山以後他們衰老得很快,不但如此,更為神秘的是,他們先後在1~2年內因為各種疾病死去了,到底是什麼原因?無法解釋,這也使岡仁波齊增加了一份神秘,仿佛這裡有某種神秘的力量。
塔欽位於岡仁波齊南面山腳下,海拔4560米,面朝寬廣遼闊的巴噶平原,草原盡頭就是白雪覆蓋的納木那尼峰。從拉薩至塔欽約1200公裡,先走318國道中尼公路,在拉孜縣轉上新藏公路(219國道)。新藏公路平坦筆直,這裡的平均海拔均在4000米以上。
塔欽是過往旅行者的落腳點,這裡是朝聖者轉山的起點,也是終點。塔欽的馬路比較好,民居舒適,還有各種菜館,如川菜館、蘭州拉麵與東北菜館等。每年4~9月,去岡仁波齊轉山的朝聖者就非常多,有很多國內外轉山的信徒,結伴的遊客,以及車隊、生活在當地的藏民,還有生意人。
去岡仁波齊轉山的路線有兩條,主要分為內線和外線。外線是大環山線路,以岡底斯山為核心,全長約32公裡,徒步需要3天左右。內線是小環山線路,以岡底斯山南側的因揭陀山為核心,全程15公裡左右,徒步大概一天左右。
萬物皆有靈,而神山又受到特別的崇拜。在藏區,一個佛教徒一生最大的心願就是去岡仁波齊朝聖,在神山腳下留下自己虔誠的腳印。朝聖者們,無論是佛教徒還是印度教信奉者,都對岡仁波齊一往情深,都覺得一生中只要到神山聖湖朝聖一次,便是功德圓滿。朝聖者選擇在岡仁波齊轉山,對岡仁波齊充滿了一種神聖的敬畏。
岡仁波齊同時被印度教、藏傳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和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在世界的中心,神山,聖湖,經幡,風馬旗,瑪尼堆,岡仁波齊給你神秘憧憬。大雪,冰雹,晴空,岡仁波齊也給你考驗。一步一步,用腳步丈量內心的淨土,感受生命的輪迴。到岡仁波齊轉山,讓你的心更純粹,讓你更加勇敢的生活,讓你心中長燃一盞燈,平靜淡然做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