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仁波齊轉山已經種草很久了,除了馬年的時候媒體科普過一波,還因為一本紀錄片《岡仁波齊》。裡面的幾個藏民歷時一年從芒康磕長頭2000公裡去岡仁波齊轉山,途中生了孩子放在車上,母親繼續磕長頭;拖拉機被撞了,扛著車鬥繼續走;錢花完了,在拉薩打工兩個月,攢夠了路費繼續前進;老人在岡仁波齊去世,天葬以後大部隊仍不止步。我們眼裡的天大的事,在他們看來都是小事,只有信仰最重要。
這本電影給我帶來很大的震撼,一直想去看看這座神山到底有怎麼樣的魔力。
今年的轉山之行非常偶然。七月初偶然聽家東說有幾個中歐校友八月要去岡仁波齊,馬上有了興趣,於是火線聯繫組織者加入。
疫情的原因,今年夏天原定國外的假期和比賽全部取消,日程安排相對容易一些。我們這個小團隊不停有人放鴿子也有新人加入,終於最後確定下來八人,都是參加過戈壁挑戰賽的A隊隊員或者長跑愛好者。
大致日程如下:
第一天-第四天拉薩轉轉,適應高反
第五天約300公裡到日喀則(途經羊湖、滿拉水庫、卡諾拉冰川、白居寺和扎什倫布寺)
第六天約970公裡日喀則 — 塔爾欽(途經薩迦寺)
第七天,轉山
第八天,塔爾欽前往吉隆縣 (700公裡車程,經瑪旁雍措、拉昂措)
第九天,吉隆-日喀則-拉薩(1000公裡車程,乃村看日出、吉普峽谷、佩枯措、遠眺希夏邦馬、卓奧友、珠峰等)
全程自駕,路線以阿里南線為主,途中的亮點一是轉山、再一個就是世外桃源般的吉隆口岸。
這篇先寫轉山。
岡仁波齊是岡底斯山的主峰,與梅裡雪山、阿尼瑪卿山脈、青海玉樹的尕朵覺沃並稱藏傳佛教四大神山,同時被印度教、藏傳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岡仁波齊峰形似金字塔,四壁非常對稱。由南面望去可見到它著名的標誌:由峰頂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與一橫向巖層構成的佛教萬字格。據說朝聖者來此轉山一圈,可洗盡一生罪孽。
西藏的自駕實在是一言難盡:挺好的國道,也沒有幾輛車,卻到處有攝像頭,限30公裡的時速。我們天不亮就從日喀則出發,途中不過在薩迦寺停留了一小時,到塔爾欽已經半夜了,這1000公裡,生生開了14小時。
現在的塔爾欽,就是個大工地,政府計劃在下一個馬年來臨前,把這裡建設成一個現代化的景區。初步成效就是有了我們住的喜馬拉雅大酒店,有帶淋浴房的標間,相當於三星級標準。兩年前,這裡還只有多人間大通鋪,我帶來的睡袋這次是用不上了。
塔爾欽海拔4600米,比日喀則高600多米,加上只睡了兩個多小時,清晨五點半出發的時候,頭還是暈暈的,晃起來有點疼。我們就這麼帶著輕微高反走上了朝聖之路。
進入藏區十多次了,對高反,我是越來越有敬畏之心。大學畢業頭一次到海拔2200米的西寧,頭疼欲裂,之後很長時間上了高原都不敢亂動。長跑以後,心肺功能有了很大提高,可以嘗試在4000米海拔慢跑了,心態有點膨脹。兩年前先跑了個康定半馬(2800米海拔)沒有任何反應,但是第二天去貢嘎100測線(最高海拔4500米)的時候,一整天頭疼加噁心,吐了幾次以後才慢慢緩過來。有過這種噩夢一般的經歷,這次我特別克制,前幾天只敢短距離散步,把體力留給轉山這一天。
路線圖-實測50公裡
海拔從4600到5600米
岡仁波齊的星空
遠眺
天不亮就出發
日出了
出發沒多久是緩緩的土路上坡,借著頭燈,看到已經有不少同行者了。遊客一般裝備齊全—徒步鞋、登山杖、登山包、頭燈;而藏民則很簡單—斜背一個小小的布包,拿個手電筒,健步如飛。網上號稱57公裡的路程,實測50公裡,累計海拔爬升1160米,一般身體好的藏民轉山一圈,用時13-15小時,普通遊客2-3天。
團裡有三人曾經轉過山,在他們的建議下,我們這次重裝裝備為主,還做了兩天完成的預案。事實證明他們都太保守了-- 他們的經驗還停留在規律性鍛鍊以前,經過幾年的長跑訓練,事實上能力已經今非昔比了。
從海拔圖看,轉山的路線很簡單—先是長長的緩坡,然後一個很陡的連續爬升到5648米的卓瑪拉埡口(這段比較有挑戰),接下來是兩個很陡的急下坡,剩下的近20公裡就是緩下坡和平路了。拋開高海拔,是一個相對比較簡單的越野路線。如果提前兩天到塔爾欽做適應,同時配合輕裝越野的裝備,應該可以在10-12小時完成,這樣一天轉兩圈,100公裡,也是可能的。
天色漸亮,可以看到兩邊的大山,我們一直在山谷中行走,岡仁波齊也露出黑色的厚厚的基座。三小時後,我們到第一個休息點。轉山沿途的基礎設施已經很齊全了,幾公裡就有一個茶館,提供甜茶、酥油茶和小食,物價也不貴,熱水瓶一瓶甜茶不過20塊。藏民隨身的背包裡一般裝著炒青稞,就著酥油茶就是一頓飽餐。茶館一般還有方便麵和餅乾,對飲食不挑剔的,其實隨身帶一瓶水就可以了。
沿途還可以看到很多磕長頭的藏民,帶著厚厚的手套,有些有補給車跟著,有些則是自己推著手推車走一段,再往回走磕頭過來,一點點交替前進。據說,動作快的,磕長頭一天可以前進10公裡,那他們完成轉山就需要將近一周了。
再往前,就是止熱寺,這裡正對著岡仁波齊的正面,也提供住宿的大通鋪,很多計劃兩三天完成轉山的遊客都會在這裡住一晚。我們快速通過,直到下一個茶館--天葬臺,每人吃碗方便麵,喝一壺茶,接下去就要經過地獄6公裡-- 海拔從4700到5600米,並翻越海拔5648米的埡口了。
卓瑪拉埡口是此行的最高點,不停盤繞地急速上升,據說很多人需要用四五個小時來完成這6公裡。我一路提心弔膽,因為之前有義大利巨人之旅的痛苦經歷,當時途中需要翻越一座海拔3800米的高山埡口,我每走一步都需要歇三倍的時間,眼看著埡口就在一兩公裡的頭頂,卻整整走了三小時。
可能提前心理建設足夠多了,我們一鼓作氣直接登頂,總共用了7個半小時,都有點不敢相信。埡口除了經幡,還有很多舊衣物,傳說這樣可以把前面的罪惡和壞運氣丟掉。
前面三分之一基本在這個山谷行走
磕長頭轉山一圈大概需要一周時間
高山雪水
走向最高海拔的埡口
5648米海拔的卓瑪拉山口
啞口附近小湖託吉措,也叫慈悲湖據說印度教徒會在此湖中沐浴
旱獺乞食,已經太肥了
GPS的記錄--13小時,50公裡,1160米海拔爬升
後面就是二十多公裡的下山和平路了,這段路很像四姑娘山,海拔和風景都很像。因為路況不錯,有些遊客會選擇坐車,少走其中的11公裡。
本以為剩下的路程會很輕鬆,但是岡仁波齊已經看不到了,景色已經沒那麼震撼。想慢跑,重裝的背包不給力,而且頭頂著大太陽,峽谷迎面還一直在颳風,即便用鬼子帽+太陽鏡+BUFF頭巾全副武裝,還是被吹的暈暈乎乎,回到酒店每個人都有低燒和輕微的高反。
最終將近13小時回到酒店,50公裡、1160米的累計海拔落差。躺在床上才覺得無比的疲憊,比完成百公裡越野辛苦很多。除了前兩晚睡眠不足,和高反的因素,可能是把所有的罪惡都沿途丟棄了吧,昏睡一晚,第二天無比的輕鬆。每個佛教徒心中都有一個須彌山,大多數須彌山的具象就是岡仁波齊,卸下了所有的罪,就應該這麼輕鬆吧。
總結一下,轉山的難點主要在高海拔,建議先在拉薩(3600米)調整兩天,然後提前到塔爾欽(4600米)再調整兩天,充分適應了以後再行動。轉山沿途的補給點非常多,計劃一天內完成的只要帶一個腰包或者12升越野背包就可以了。體力好的,後半程24公裡可以慢跑下山,總行程可以在10-12小時內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