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小時-- 岡仁波齊轉山

2020-09-05 雲捲雲舒在路上

岡仁波齊轉山13小時

緣起

岡仁波齊轉山已經種草很久了,除了馬年的時候媒體科普過一波,還因為一本紀錄片《岡仁波齊》。裡面的幾個藏民歷時一年從芒康磕長頭2000公裡去岡仁波齊轉山,途中生了孩子放在車上,母親繼續磕長頭;拖拉機被撞了,扛著車鬥繼續走;錢花完了,在拉薩打工兩個月,攢夠了路費繼續前進;老人在岡仁波齊去世,天葬以後大部隊仍不止步。我們眼裡的天大的事,在他們看來都是小事,只有信仰最重要。

這本電影給我帶來很大的震撼,一直想去看看這座神山到底有怎麼樣的魔力。

成團

今年的轉山之行非常偶然。七月初偶然聽家東說有幾個中歐校友八月要去岡仁波齊,馬上有了興趣,於是火線聯繫組織者加入。

疫情的原因,今年夏天原定國外的假期和比賽全部取消,日程安排相對容易一些。我們這個小團隊不停有人放鴿子也有新人加入,終於最後確定下來八人,都是參加過戈壁挑戰賽的A隊隊員或者長跑愛好者。

大致日程如下:

第一天-第四天拉薩轉轉,適應高反

第五天約300公裡到日喀則(途經羊湖、滿拉水庫、卡諾拉冰川、白居寺和扎什倫布寺

第六天約970公裡日喀則 — 塔爾欽(途經薩迦寺

第七天,轉山

第八天,塔爾欽前往吉隆縣 (700公裡車程,經瑪旁雍措、拉昂措)

第九天,吉隆-日喀則-拉薩(1000公裡車程,乃村看日出、吉普峽谷、佩枯措、遠眺希夏邦馬、卓奧友、珠峰等)

全程自駕,路線以阿里南線為主,途中的亮點一是轉山、再一個就是世外桃源般的吉隆口岸。

這篇先寫轉山。

轉山

岡仁波齊是岡底斯山的主峰,與梅裡雪山、阿尼瑪卿山脈、青海玉樹的尕朵覺沃並稱藏傳佛教四大神山,同時被印度教、藏傳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岡仁波齊峰形似金字塔,四壁非常對稱。由南面望去可見到它著名的標誌:由峰頂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與一橫向巖層構成的佛教萬字格。據說朝聖者來此轉山一圈,可洗盡一生罪孽。

西藏的自駕實在是一言難盡:挺好的國道,也沒有幾輛車,卻到處有攝像頭,限30公裡的時速。我們天不亮就從日喀則出發,途中不過在薩迦寺停留了一小時,到塔爾欽已經半夜了,這1000公裡,生生開了14小時。

現在的塔爾欽,就是個大工地,政府計劃在下一個馬年來臨前,把這裡建設成一個現代化的景區。初步成效就是有了我們住的喜馬拉雅大酒店,有帶淋浴房的標間,相當於三星級標準。兩年前,這裡還只有多人間大通鋪,我帶來的睡袋這次是用不上了。

塔爾欽海拔4600米,比日喀則高600多米,加上只睡了兩個多小時,清晨五點半出發的時候,頭還是暈暈的,晃起來有點疼。我們就這麼帶著輕微高反走上了朝聖之路。

進入藏區十多次了,對高反,我是越來越有敬畏之心。大學畢業頭一次到海拔2200米的西寧,頭疼欲裂,之後很長時間上了高原都不敢亂動。長跑以後,心肺功能有了很大提高,可以嘗試在4000米海拔慢跑了,心態有點膨脹。兩年前先跑了個康定半馬(2800米海拔)沒有任何反應,但是第二天去貢嘎100測線(最高海拔4500米)的時候,一整天頭疼加噁心,吐了幾次以後才慢慢緩過來。有過這種噩夢一般的經歷,這次我特別克制,前幾天只敢短距離散步,把體力留給轉山這一天。


路線圖-實測50公裡


海拔從4600到5600米


岡仁波齊的星空


遠眺


天不亮就出發



日出了

出發沒多久是緩緩的土路上坡,借著頭燈,看到已經有不少同行者了。遊客一般裝備齊全—徒步鞋、登山杖、登山包、頭燈;而藏民則很簡單—斜背一個小小的布包,拿個手電筒,健步如飛。網上號稱57公裡的路程,實測50公裡,累計海拔爬升1160米,一般身體好的藏民轉山一圈,用時13-15小時,普通遊客2-3天。

團裡有三人曾經轉過山,在他們的建議下,我們這次重裝裝備為主,還做了兩天完成的預案。事實證明他們都太保守了-- 他們的經驗還停留在規律性鍛鍊以前,經過幾年的長跑訓練,事實上能力已經今非昔比了。

從海拔圖看,轉山的路線很簡單—先是長長的緩坡,然後一個很陡的連續爬升到5648米的卓瑪拉埡口(這段比較有挑戰),接下來是兩個很陡的急下坡,剩下的近20公裡就是緩下坡和平路了。拋開高海拔,是一個相對比較簡單的越野路線。如果提前兩天到塔爾欽做適應,同時配合輕裝越野的裝備,應該可以在10-12小時完成,這樣一天轉兩圈,100公裡,也是可能的。

天色漸亮,可以看到兩邊的大山,我們一直在山谷中行走,岡仁波齊也露出黑色的厚厚的基座。三小時後,我們到第一個休息點。轉山沿途的基礎設施已經很齊全了,幾公裡就有一個茶館,提供甜茶、酥油茶和小食,物價也不貴,熱水瓶一瓶甜茶不過20塊。藏民隨身的背包裡一般裝著炒青稞,就著酥油茶就是一頓飽餐。茶館一般還有方便麵和餅乾,對飲食不挑剔的,其實隨身帶一瓶水就可以了。

沿途還可以看到很多磕長頭的藏民,帶著厚厚的手套,有些有補給車跟著,有些則是自己推著手推車走一段,再往回走磕頭過來,一點點交替前進。據說,動作快的,磕長頭一天可以前進10公裡,那他們完成轉山就需要將近一周了。

再往前,就是止熱寺,這裡正對著岡仁波齊的正面,也提供住宿的大通鋪,很多計劃兩三天完成轉山的遊客都會在這裡住一晚。我們快速通過,直到下一個茶館--天葬臺,每人吃碗方便麵,喝一壺茶,接下去就要經過地獄6公裡-- 海拔從4700到5600米,並翻越海拔5648米的埡口了。

卓瑪拉埡口是此行的最高點,不停盤繞地急速上升,據說很多人需要用四五個小時來完成這6公裡。我一路提心弔膽,因為之前有義大利巨人之旅的痛苦經歷,當時途中需要翻越一座海拔3800米的高山埡口,我每走一步都需要歇三倍的時間,眼看著埡口就在一兩公裡的頭頂,卻整整走了三小時。

可能提前心理建設足夠多了,我們一鼓作氣直接登頂,總共用了7個半小時,都有點不敢相信。埡口除了經幡,還有很多舊衣物,傳說這樣可以把前面的罪惡和壞運氣丟掉。

前面三分之一基本在這個山谷行走



磕長頭轉山一圈大概需要一周時間


高山雪水




走向最高海拔的埡口


5648米海拔的卓瑪拉山口


啞口附近小湖託吉措,也叫慈悲湖據說印度教徒會在此湖中沐浴



旱獺乞食,已經太肥了


GPS的記錄--13小時,50公裡,1160米海拔爬升


後面就是二十多公裡的下山和平路了,這段路很像四姑娘山,海拔和風景都很像。因為路況不錯,有些遊客會選擇坐車,少走其中的11公裡。

本以為剩下的路程會很輕鬆,但是岡仁波齊已經看不到了,景色已經沒那麼震撼。想慢跑,重裝的背包不給力,而且頭頂著大太陽,峽谷迎面還一直在颳風,即便用鬼子帽+太陽鏡+BUFF頭巾全副武裝,還是被吹的暈暈乎乎,回到酒店每個人都有低燒和輕微的高反。

最終將近13小時回到酒店,50公裡、1160米的累計海拔落差。躺在床上才覺得無比的疲憊,比完成百公裡越野辛苦很多。除了前兩晚睡眠不足,和高反的因素,可能是把所有的罪惡都沿途丟棄了吧,昏睡一晚,第二天無比的輕鬆。每個佛教徒心中都有一個須彌山,大多數須彌山的具象就是岡仁波齊,卸下了所有的罪,就應該這麼輕鬆吧。

總結一下,轉山的難點主要在高海拔,建議先在拉薩(3600米)調整兩天,然後提前到塔爾欽(4600米)再調整兩天,充分適應了以後再行動。轉山沿途的補給點非常多,計劃一天內完成的只要帶一個腰包或者12升越野背包就可以了。體力好的,後半程24公裡可以慢跑下山,總行程可以在10-12小時內完成。


相關焦點

  • 岡仁波齊轉山攻略
    岡仁波齊山在佛教中被稱為世界的中心,據說是佛祖釋迦牟尼的道場,在印度教中它又是溼婆大神的殿堂,耆教和苯教都有圍繞象徵純潔與仁慈的岡仁波齊轉山可以洗去罪孽的傳說,人們多以為它只不過是一處虛幻的所在,一座概念的山,殊不知,它竟是一座現實的山。
  • 轉山__岡仁波齊
    岡仁波齊,拉薩向西1870公裡。在古印度吠陀和其它典籍中都有提到,岡仁波齊是宇宙之軸心、世界的中心和通往天堂的階梯,它被認為提供了地球與天堂之間、物理世界與精神世界之間的聯繫。岡仁波齊是舉世公認的神山,被西藏苯教、藏傳佛教、印度教以及古耆那教共同認定為世界的中心,來自世界各地的轉山信徒常年不斷。 2011年8月3日,我與三位驢友加入了浩大的轉山隊伍。圍著岡仁波齊按順時針方向步行,全程53公裡。
  • 今年,你去岡仁波齊轉山了嗎?
    攝影:蘇鐵路線概況岡仁波齊轉山分為內線和外線,我們介紹的是外轉的路線。內轉:據說虔誠的信徒外轉13圈才能走此條線路,山友一般不會選擇。攝影:微塵經幡柱和兩腿佛塔是朝拜的重要地點,繞著經幡柱走13圈,也就相當於轉了岡仁波齊一圈。經幡柱西邊的兩腿佛塔,從拱門穿過就能得到庇佑,而有罪的人無法通過。
  • 岡仁波齊 轉山最全攻略 準備轉山的一定收藏哦
    它高高揚起的頭,如一座大金字塔,聳立在阿里普蘭的高原上,這就是海拔6656米的主峰岡仁波齊。在藏傳佛教的傳統中岡仁波齊主要被作為勝樂金剛的聖地同時還跟其它佛 、菩薩有著程度不同的聯繫而跟岡仁波齊關係最密切的還是藏傳佛教中的噶舉派
  • 岡仁波齊為什麼被稱為神山 拉薩岡仁波齊轉山旅遊攻略
    岡仁波齊一直都有著神山的稱號,那麼為什麼岡仁波齊被稱為神山呢?想要去岡仁波齊轉山旅遊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下面就跟著藏英翻譯APP的小編一起來看看吧!據悉佛教中的須彌山指的就是岡仁波齊,同時岡仁波齊也是是世界公認的神山,被印度教、藏傳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聖地。岡仁波齊峰海拔6721米,是中國最美、最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藏語意為「神靈之山」。被譽為釋迦摩尼的道場,溼婆大神的殿堂。峰頂終年積雪不化,常被白雲繚繞,很難目睹真容。能看見峰頂是件很有福氣的事情。
  • 岡仁波齊轉山應該走一天,兩天還是三天?
    兩天轉法:兩天完成岡仁波齊轉山是目前戶外界的主流方式,行程第一天從塔爾欽到止熱寺,止熱寺可以提供住宿和餐食服務,經過休息後,第二天早晨在止熱寺吃完早餐後出發,翻過卓瑪拉山口,下午回到塔爾欽,結束轉山。
  • 關於冬季岡仁波齊轉山的問題
    冬天能去岡仁波齊轉山嗎?這個問題就如同冬天能去西藏旅遊嗎一樣,是我們藏區旅行淡季時最常遇到的問題之一。其實這個問題同冬天能不能去西藏一樣也是智者見智仁者見仁的,不同的人可能會給出不一樣的答案,本文結合最新實際情況,來和大家談談冬季岡仁波齊能否轉山的問題,以及相關注意事項。
  • 岡仁波齊轉山究竟是個什麼NIAO
    岡仁波齊位於西藏阿里地區普蘭縣巴嘎鄉,因為2017年一部同名電影而火爆,就有很多人開始跟風,什麼不到岡仁波齊轉山就不算到過西藏之類的說法滿天飛。岡仁波齊轉山是佛教信徒的朝聖活動,岡仁波齊因為山形和地形很特別,終年積雪能在陽光的照射下發出金色的光芒,所以被印度教和藏傳佛教公認為第一神山,圍繞岡仁波齊轉一圈能洗淨一生的罪孽
  • 關於岡仁波齊轉山較少提及的內轉和空行母密道
    相對來說,岡仁波齊轉山是西藏的一個旅行小熱點,在我們之前的文章裡關於岡仁波齊轉山的各類熱點問題-時間、裝備、體力要求、旅行線路、住宿狀況、證件準備等都有較為詳細的闡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翻看我們之前的文章《關於岡仁波齊轉山的一些旅行小貼士》、《岡仁波齊轉山應該走一天,兩天還是三天?》
  • 岡仁波齊轉山攻略,看這一文就夠了
    岡仁波齊,位於我國西藏阿里地區,印度河、恆河、雅魯藏布江均發源於此;印度教奉岡仁波齊為世界的中心,認為溼婆神就住在岡仁波齊山上。而印度教耆那教認為他們的創始人瑞斯哈巴那剎在此獲得解脫,因此也被認為要獲得解脫的必經之門。苯教徒則認為岡仁波齊是「九層萬字山」。
  • 岡仁波齊 我的轉山之旅
    ▼從來沒有一座山峰像岡仁波齊這樣讓人肅然起敬關於岡仁波齊的傳說和評論到處都是而我決定從一場身體力行的轉山開始來講述這座神山的故事但從此以後岡仁波齊那個莊嚴的景象一直在心中浮現我知道,我總會重返這裡走完未盡的路
  • 轉山!岡仁波齊!
    岡仁波齊位於平均海拔4500米的阿里高原中心。白雪覆蓋的山峰巍峨挺拔,聖潔莊嚴。藏傳佛教、印度教、苯教和耆那教都尊它為神山,使它沐浴在神聖的光芒中,令人神往。它也是許多旅行家眼中的「最美山峰」,超然的氣度,迥異的風景總能讓人心生震撼,嘆為觀止。岡仁波齊如金字塔般雄偉的身姿,在阿里——這個世界海拔高地屹立,仿佛是連接天堂與人間的階梯,是人間最有靈性的地方。
  • 岡仁波齊
    萬分悲傷的她為懺悔殺子之過連續順轉神山13圈之後蓋障已淨  化身為空行母並在巖石留下手足印痕從此人們以轉神山13圈為轉山標準的習俗流傳至今岡仁波齊轉山示意圖我就是這麼幹的除了轉山 我真的很想看一看不同角度的岡仁波齊
  • 關於岡仁波齊轉山的一些旅行建議
    在之前的文章裡,我們多次為大家介紹過岡仁波齊轉山的一些旅行相關問題。不過近幾天依舊有讀者通過私信或者評論留言的方式,諮詢我們岡仁波齊轉山的一些問題,因此今天攻略君再把關於岡仁波齊轉山的常見問題做一個匯總分享給大家。
  • 岡仁波齊!
    猶如宮殿般的山體在岡仁波齊還有一場著名的故事是米拉日巴和苯教法師那若本瓊鬥法的故事12世紀竹巴嘎舉高僧郭倉巴開闢了岡仁波齊的轉山路為噶舉派在岡底斯山的修習和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如今的岡仁波齊外轉路線就是那時初步定型的
  • 一方水土一方人,岡仁波齊轉山的三種方式
    岡仁波齊轉山一般來講是有信仰的信眾會堅持的事情,而隨著網絡的傳播以及過來人的訴說,讓很多人對其敬仰和崇拜,於是越來越多的內地遊客把轉山岡仁波齊作為自己西藏旅行的一部分。磕長頭轉山的基本上就是藏族的信眾,他們也許走了好遠才來到岡仁波齊腳下
  • 岡仁波齊轉山|走進世界的中心,朝聖之旅。
    岡仁波齊轉山|走進世界的中心,朝聖之旅岡仁波齊 岡仁波齊神山與梅裡雪山 梅裡雪山阿尼瑪卿山脈 阿尼瑪卿雪山尕朵覺沃 尕朵覺悟並稱四大神山,橫貫在北部崑崙山脈與南部喜馬拉雅山脈之間每日行程安排Day1⃣️拉薩 拉薩Day2⃣️拉薩-扎基寺-扎什倫布寺-日喀則 Day3⃣️日喀則-珠峰大本營 Day4⃣️珠峰大本營-希夏邦馬峰+佩估措-薩嘎Day5⃣️薩嘎-瑪旁雍措-拉昂措-岡仁波齊-塔欽Day6⃣️轉山第一天塔欽-曲古寺-馬頭明王石-止熱寺(22km)
  • 攝影師轉山岡仁波齊,精美圖片帶來岡底斯的誘惑
    月光下正北的王者 岡仁波齊在日本僧人河口慧海的《西藏秘行》一書中曾經記載了一百年前  岡仁波齊的至尊形象他看到強盜卡姆的親戚面對岡仁波齊的懺悔萬分悲傷的她為懺悔殺子之過連續順轉神山13圈之後蓋障已淨  化身為空行母並在巖石留下手足印痕從此人們以轉神山13圈為轉山標準的習俗流傳至今
  • 岡仁波齊的轉山之旅
    一趟在岡仁波齊的轉山之旅恰當地表現了這個含義。岡底斯神山主峰終年積雪封頂,在藏族口語中被稱為岡仁波齊。它同時被四個教派奉為聖地:佛教認為這裡是須彌山,世界的中心;印度教則認為,它是印度教主神溼婆的化身;在古老的本土宗教苯教的教義裡,外形如水晶塔的岡仁波齊就像苯教聖物十字形金剛杵,它下伸到魯界,其山峰直刺神界之域,是貫通宇宙三界的神山;還有一種幾乎與佛教同時發源的印度古老宗教耆那教教徒也來此朝聖。
  • 一個人的朝聖之路——岡仁波齊轉山
    岡仁波齊轉山,是我這輩子走過最難走的路,也是最神聖、最有意義的路。聽說會有很多女孩子獨自一人去西藏,個個都有故事。我就是獨自一人去了西藏,也有著自己故事的女孩。之前寫過關於古格王朝的文章,一直想寫寫我特殊的岡仁波齊轉山經歷,可從西藏回來一個多星期了,我才開始寫這篇文章。為什麼要轉山?之前的文章我寫過,我是佛教徒。那麼在世界的中心,朝聖者心中的神山——岡仁波齊。轉山,是我在阿里一定要去完成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