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得到的地方是遠方 回得去的地方是遠方

2021-01-19 青島晚報電子報
走得到的地方是遠方 回得去的地方是遠方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7.04.05 星期三

今天是4月5日,四年前的這一天清晨,青島奧帆中心迎回了這座城市的英雄——在震耳的鑼鼓聲和岸邊人們的歡呼聲中,40英尺級帆船「青島號」緩緩駛入港池,站在船頭的郭川,點燃了航行中應急使用的燃燒棒,恣意吶喊。 137天20小時1分57秒,航程超過40000公裡,他創造了單人駕駛40英尺帆船不間斷環球航行的世界紀錄……那是郭川航海生涯最高光的時刻之一,時至今日,那個在晨曦中灑
    下英雄淚的硬漢形象,依然是船長留給人們最深的記憶。
郭川單人不間斷環球航行創紀錄四周年船長失聯超過五個月我們永遠等你回來
    距離停靠碼頭還有十幾米,穿著厚重航海服的郭川,縱身躍入海中,奮力遊向岸邊,那裡站著她的妻子,還有一歲多的小兒子。爬上碼頭,跪在妻兒面前,郭川和妻子沒有擁抱,而是相對而泣,似乎4個多月相互牽掛的情感煎熬在那一刻不知道該怎麼釋放。
    單人不間斷環球航行是勇敢者的遊戲,世界上成功完成這一壯舉並得到國際帆聯紀錄委員會承認的不到200人。而在40英尺級別帆船領域,郭川是第一人,他選擇的是異於前人的路線:從青島出發,駛過太平洋,穿越赤道,途經合恩角,進入大西洋,繞過好望角,駛入印度洋,再穿越赤道,經南中國海域,回到青島。這條用幾十個字就可以描述的航線,卻是常人難以想像的艱險。惡劣天氣、船體故障、難以下咽的食物,還有令人幾近崩潰的孤獨感。郭川說,自己通過哭來緩解壓力,「在海上,我哭的次數比陸地上多多了。 」
    郭川創造了中國航海運動太多個 「第一」,單人不間斷環球航行第一人,無疑是最具標誌性的。他因此獲評CCTV體壇風雲人物年度特別貢獻獎,單人不間斷環球航行世界第一人羅賓爵士稱郭川是一個最好的榜樣和大使,「他讓中國的航海運動和世界連接在一起。 」
    面對榮譽,郭川沒有止步。 2015年,他帶領團隊駕駛「中國·青島號」從俄羅斯摩爾曼斯克起航,經受了嚴寒、冰雪、大霧等極端天氣的考驗,以12天3小時8分15秒的成績創造了有史以來第一次以無動力帆船不間斷穿越北冰洋東北航線的世界紀錄。這個團隊的其他5名成員均是來自歐洲的優秀水手,中國人郭川則成為他們的船長。帆船界權威雜誌《帆船與航行》把當年的年度成就獎授予郭川:「作為來自帆船航海並不發達的國家——中國的水手,郭川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帆船航海的潛力。 」
    正如郭川入圍2016感動中國候選人物評語中所寫:郭川在中國現代帆船運動初起時走向海洋,他開創的航海事業幾乎是中國現代帆船航海的縮影。他的人生經歷中,實現自我的決心和改寫航海史的榮譽感激勵了很多人,也改變了很多人。
    2009年初春,沃爾沃環球帆船賽登陸青島,「綠蛟龍號」距離終點還有20海裡,船長伊恩作出一個決定,讓擔任媒體船員的郭川負責駕駛最後這段「回家路」,而按照慣例,媒體船員是沒有資格駕馭帆船的。
    「這是本次賽事我最值得驕傲的事情。 」奧帆中心的贊助商大棚裡,郭川接受幾名記者的聯合採訪,每一個問題都會思考一下,語氣平緩,時不時露出淡淡的笑容,正如他一直以來給人們的印象,平和、謙虛。這個時候的郭川,內心正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大到讓他有些承受不住。
    沃爾沃環球帆船賽是世界頂級帆船賽事,參賽船員都是經驗豐富的專業水手。在這個領域,中國人郭川剛剛入門。 「就像一個小學生面對著十個教授。 」後來採訪中,郭川這樣形容自己當時的感受。技術、經驗、身體素質、包括對航海的認識,郭川都與隊友有著明顯差距。這種差距,在枯燥的遠洋航行中,形成了巨大的壓力,壓得郭川喘不過氣來。
    在青島猶如英雄凱旋般接受歡迎,郭川明白那更多在於自己的象徵意義,他是出現在這項世界頂級環球帆船賽事中的第一張中國面孔,而且是青島人。
    小時候有一段日子,郭川跟著做地質工作的父母東奔西走。這樣的經歷和地質隊員後代的天性,讓郭川熱愛探索,執著嘗試。如今,郭川辭去待遇優厚的公職,脫離體制的故事,人們已經耳熟能詳。從一位極限運動愛好者,到中國帆船運動的先驅和標杆,後來擔任郭川團隊總經理的劉玲玲說,這個轉變有些命運安排的味道,「我覺得是時代把他推到了這個位置。 」作為2008年奧運會帆船賽的舉辦城市,青島提出了打造「帆船之都」的目標,作為國內為數不多「玩過」大帆船的人,又是青島人,郭川無疑是最好的「帆船之都」形象代表。
    這個過程,對於郭川也是殘酷成長的過程。隨「綠蛟龍號」停靠青島後,郭川一度想過放棄後面的比賽,但他最終還是堅持下來。那段痛苦不堪的過程,反而成為了一種激勵。結束沃爾沃的比賽後,剛剛聲名鵲起的郭川「消失」了,媒體上見不到他的消息。郭川去了航海運動發達的法國,按照職業航海者標準進行著訓練。與郭川交情深厚的青島航海運動學校副校長曲春介紹:「郭川有些內向,話不多,但是內心堅定,那個時候他就已經定下了單人環球航行的目標,並一直按照這個要求去訓練。 」所以,他選擇了盛產單人環球航海家的法國。
    訓練的過程嚴苛而枯燥,對於人的身體狀態和意志品質是極大的考驗,郭川堅持了下來,並通過不斷參加歐洲頂級職業賽事,逐漸讓自己在國際帆船界有了位置,直到完成單人不間斷環球航行,郭川,這個名字已經可以寫進世界帆船運動的歷史,他成了大家口中的「船長」。
    2012年11月18日,郭川開啟單人環球之行。那天上午,當歡送儀式結束,人群逐漸散去,情人壩上,郭川的妻子突然朝著「青島號」帆船遠去的方向跪下來,磕了三個頭,以這樣的方式為丈夫祈求平安。
    外人無法真正感受郭川妻子內心的牽掛和擔憂,幸運的是,郭川順利完成挑戰,平安歸來。而這次單人不間斷環球航行的成功,也讓郭川的親人和朋友,對他有了更多信心。等到2016年10月19日,郭川駕駛著超級三體帆船從舊金山金門大橋出發,開啟穿越太平洋的航行挑戰時,外界並沒有太多的擔憂,畢竟相比於單人不間斷環球航行,難度並不算大。直到六天後,噩耗傳來……
    那一段時間,青島市帆船帆板(艇)運動協會常務副會長林志偉的微信朋友圈裡全是關於郭川的消息,她曾在深夜留言:「這是一輩子都無法忘記的痛。 」林志偉與郭川相交多年,是郭川口中「敬愛的大姐」。今年初,林志偉特意組織了一場航海沙龍,邀請青島各界與郭川有過交集的朋友參加,分享與船長的故事,「郭川是一個低調、內斂的人,他有堅韌不拔追求卓越的精神,又有著待人的真誠和對家鄉的赤子之心,他是中國航海運動的驕傲,也是青島這座城市的驕傲。 」
    在這座城市,也不僅僅在這座城市,有太多人為郭川祈禱。走進青島,還有北京、上海的地鐵站,會看到一幅以郭川為主題的公益宣傳畫。 「我恐懼過、絕望過、崩潰過,但從沒放棄過。 」郭川船長的這句話,最能彰顯他身上那種為人所推崇的精神。
    生活還在繼續,郭川之後,已經有人開始對他的環球航海紀錄進行挑戰。那艘最後陪伴船長的超級三體船,也修復一新,等待新的駕馭者。在奧帆中心,每個周末都有練習OP帆船的孩子,他們中的很多人視郭川為偶像……
    「走得到的地方是遠方,回得去的地方是家鄉。 」當單人不間斷環球航行經過被稱為海上珠穆朗瑪峰的合恩角時,郭川用白紙板寫下這樣一句話。如今,船長依然在遠方,家鄉永遠等你回來。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 記者 王大偉

-

相關焦點

  • 沒去過的地方就叫遠方,沒得到的都比較難忘
    人是否都是這樣,都希望去沒有去過的地方看一看,都嚮往和懷念沒有得到的人和物。哈哈,這是什麼效應呢,難道是沒得到後遺症?原來,世上有那麼多的愛而不得,也許沒去過的地方就叫遠方,沒得到的都比較難忘。想一想也不是沒有道理,每個人對於自己不知道的東西都有著一定的好奇心,人們在不同的時間段短暫地交換了一下場地,希望在那個不熟悉的地方找到一個能讓身心得到放鬆的世外桃源。
  • 到遠方去,熟悉的地方沒有景色
    ,讓心去旅行。,是因為我決定了要去,並不是因為對風景的興趣。>其實旅行最大的好處,不是能見到多少人,見過多美的風景,而是走著走著旅行,去陌生的環境裡感悟。電影,去螢屏裡感受別人的生活歷程。冥想,去自己內心的秘境裡探尋。
  • 去麗江尋找你的「遠方」吧,這些地方足以滌蕩你的靈魂
    喜歡旅行的人,都想去一個自己都不知道的所謂遠方,麗江無疑很適合你的設想,這裡足以讓你的靈魂駐足,麗江是一個神奇的地方,無論你任何時候到這裡,每個角落都充滿了活力。到麗江來,一定會讓你的情緒得到治癒,走過這些地方,讓你的靈魂 得到滌蕩。
  • 去不了的地方都叫遠方,回不到的地方都叫家鄉
    1.樸樹《平凡之路》作家周國平還說:人生有三次成長,一是發現自己不再是世界的中心的時候,二是發現再怎麼努力,也無能為力的時候,三是接受自己的平凡,並去享受平凡的時候。3.李健《異鄉人》故鄉安置不了肉身,從此有了漂泊,有了遠方。異鄉安置不了靈魂,從此有了歸鄉,有了故鄉!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儘是他鄉之客。
  • 遠方,我們一直眺望的地方
    點擊上方,關注我們「蝶憶江南」帶你一起品味人世間的苦與樂去年的今天,也是搭乘了這趟駛向遠方的火車。他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你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你用背影默默告訴他:不必追。龍應臺的這句話,想必大家都知道。不必追,因為知道會回來。家在這裡,歸途便在這裡。
  • 辭職旅行反被騙財騙色:你所謂的詩與遠方是換個地方苟且
    這些話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也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想去追尋遠方、想去看看世界的年輕人。 他們所理解的詩與遠方,就是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去看看西藏的神聖,去看看稻城亞丁的純潔,在旅行的路上受一次靈魂的洗滌,最好還有一段浪漫的邂逅。
  • 我去過遠方所以不相信遠方
    保持你最初的溫暖與陽光,這就是你當初最吸引我的地方。我以我赤裸之身做為人界所可接受最敗倫德行的底線在我之上從黑暗到光亮人與縱橫色相馳騁 在我之下 除了深淵還是深淵我夢見暮年時的自己佝僂著背衣衫襤褸 走在一條去往地獄的泥濘路 一生的罪惡 一幀一幀的浮現童年的乖戾 少年的孤傲中年的荒唐 如詞刃似冰錐割破時光 血脈賁張 生途淬凝為塵風吹即散可是往來光景儘是虛無 淺笑輕顰夢不過一場落花 不必不必記掛0所謂無底深淵
  • 詩和遠方:海邊性感女郎&你為什麼要去遠方
    詩和遠方,最美的詩獻給你一、海邊性感女郎陽光酷愛海岸海浪愛舔著沙灘人們總愛把目光投向性*感當你踩著斜步走來你的美麗讓人窒息風霎時停止陽光也突然變得溫柔海浪也忍不住要後退幾步黑色的比基尼包裹著雪白的肌膚搭配得剛剛好你的手臂你的美腿
  • 詩和遠方|偶爾苟且,平常讀詩,時常遠方 敢問路在何方
    可能就是能悠閒的看看電視劇,美美的睡上一覺,也可能是得到丈夫的理解,獲得更多的寵愛,也或許簡單到只是回娘家,找到依託,得到內心的寧靜。對於公司員工來說,加班加點衝業績,死磕爛打創奇蹟,做什麼能不費精力呢?客戶需要去拜訪,問題需要解決,關係需要疏通,如果不去做,任務只會原來越多,只增不減的沙粒漸漸變為沙堆,流走的只有時間,沒有細沙。詩在何處,在何方?
  • 詩和遠方,既在遠方,也在心中
    經過一個夏天的「悶蒸」,全身粘乎乎的感覺在秋風的吹拂下,飄然而去。所謂秋風送爽,在這種天高雲淡的舒爽日子裡,總想要出趟遠門,去追尋詩與遠方。在一個地方呆久了,就想著轉換下空間,去看看別人生活的地方。也想去看看歷史中那些驚心動魄故事發生的地方,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地方孕育了華夏燦爛的文明。祖國的大好河山,以前只是在影視圖像中去感受。
  • 帶我去遠方
    我幻想和你一起去色盲島 那就是遠方我幻想和你一起去紐約 那就是遠方——《帶我去遠方》
  • 遠方還是慢慢地去才好
    男人伸手撫了撫小女兒的臉,笑著搖搖頭,「不,爸爸是要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很遠很遠的地方在哪兒?」小女問。男人於是讓朋友把他和女兒帶到野外,那裡,有一片原野,和低矮的山坡。春天了,草長鶯飛,陽光的羽毛,輕輕飄落。一條長滿小草和開滿野花的小路,彎彎曲曲,伸向遠方。
  • 為了詩與遠方,辭職去旅行反而被騙財騙色
    他們常常把一些看似特別激勵人心的話掛在嘴邊:「再不去看看世界我們就老了」;「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也有詩和遠方的田野」;「趁還年輕,為什麼不再瘋狂一次」。這些話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也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想去追尋遠方、想去看看世界的年輕人。
  • 第二屆運博會|向勇:去得了遠方,也回得了故鄉——新基建視角下的文旅融合
    村落的價值連接一般來說一是尋找鄉愁,二是去遠方,前者是我們生活空間的故鄉,那裡有生活場景的記憶,後者是精神的鄉愁和靈魂的鄉愁,大運河就承載著中國人的精神鄉愁,成為信仰和價值的依託。號稱日本畢卡索的岡本太郎說:「傳統應當由活在當下的我們重新創造。」傳統即創造,他沒有說原汁原味,所有的文化尤其是活的文化,非物質文化一定是當下要重新創造的。
  • 就業不用去遠方 家鄉也有好地方 ——平順縣西溝太子龍服飾有限...
    就業不用去遠方 家鄉也有好地方 ——平順縣西溝太子龍服飾有限公司誠聘 2020-02-29 15: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在三亞看遠方 你在遠方看三亞
    至少如今,當我次次走上去的時候,我知道穿過美麗之冠的大馬路,一直延續到三亞灣的海邊,海的盡頭,或許你也曾經瞭望過。此時,我在想,如果再去,還是同一家店,同一個地方,餘生的時光都在等,你還回來嗎?是否可以不用我在三亞看遠方,而遠方你是否又在看三亞?圖文系作者原創,轉載請勿改動,商業用途聯繫作者。
  • 路,通向遠方
    在一生中,我們,時時刻刻都走在路上。 童年時老家坑坑窪窪的田埂路,小學時校門口光滑的石板路,中學時校園裡曲徑通幽的花間路。上學的路,回家的路,遊玩的路,訪親的路……在路上,我閱讀著人生一天天地長大;在路上,我看著這個世界一天天地變化。
  • 藏在遠方的詩和再也回不去的故土,普米族人的詩和遠方
    詩和遠方,對於旅行者來說是一種生活,但是對於一個民族來說恐怕是一段難以忘卻的悲壯和再也回不去魂牽夢縈的故土。本想探索什麼才叫「詩」什麼又叫「遠方」,卻無意中闖進了一個民族心酸的「詩和遠方」目標——麗江,一個人說走咱就走。
  • 現實版的詩和遠方
    這些話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也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想去追尋遠方、想去看看世界的年輕人。他們所理解的詩與遠方,就是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去看看西藏的神聖,去看看稻城亞丁的純潔,在旅行的路上受一次靈魂的洗滌,最好還有一段浪漫的邂逅。
  • 辭職去旅行反被騙財騙色!年輕人的詩與遠方在哪裡?
    ,就是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去看看西藏的神聖,去看看稻城亞丁的純潔,在旅行的路上受一次靈魂的洗滌,最好還有一段浪漫的邂逅。,可以是美食評論家,是自由撰稿人,是咖啡店老闆,是說走就走的任性旅遊青年,反正和普通人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