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文旅結合,文創讓鄉村潮起來~

2021-02-08 鄉村振興戰略研究中心

在傳統鄉村旅遊中,鄉村特色農產品是構成旅遊吸引力的重要元素,鄉村旅遊產品更應緊跟時代遊客的需求,進行不斷的升級,釋放出新的生命力。



日本和臺灣在文創農業的發展上走在了最前端,他們對農產品的包裝非常重視,不僅僅是做產品,重要的是賦予產品生命。通過高品質產品、精美的外包裝、產品深刻的文化內涵與顧客產生情感共鳴,讓當地的風土人情深印在人心,達到了最好的宣傳效果。





芹壁村位於臺灣的馬祖外島,處於芹山與壁山之間而得名。有人稱它為「東方地中海」,以豐富的海洋文化及閩東花崗巖石屋建築聞名。


金銀花是馬祖的原生植物,2004年時,當時的芹壁村長在芹壁的山坡上廣植金銀花,曬乾後封裝成金銀花茶,熱衝、調製冰飲都很適合。後來,他們通過結合當地文化為「金銀花茶」製作出一套包裝,其中介紹當地景點與歷史的圖畫書「芹壁世紀圖」風格的畫冊別具特色。


另外,除了金銀花茶,芹壁早期以捕魚為業,蝦皮和海菜的出口讓它躍身為當時北竿最富有村落,將這兩樣物產製成蝦皮脆餅和芝麻海菜酥,並與金銀花茶一起作組合包裝。包裝設計結合芹壁村傳統文化特色,融入閩東花崗巖石屋元素,整體包裝獨具民族氣息。食物又是當地傳統美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對外宣傳作用。



臺灣花蓮縣富裡鄉位於中央山脈及海岸山脈之間,青翠的山巒,藍天綠地阡陌相連,有著令人悸動的風情,號稱寶島最後一塊淨土。這裡所生產的稻米,特別香Q好吃,純淨、自然、零汙染是「喜田米」之所以會成為頂級米的關鍵。



活米村除積極創新產品、通路及組織外,更將商品以米為核心,邁向精緻美觀之路,同時還籌劃門市連鎖系統,開創新米類文化的契機,讓吃飯不再是一成不變的事,為臺灣米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喜田米的包裝真空透明,用最質樸最原始的素材呈現出產品質感和內涵。讓消費者在關注產品的同時也被包裝深深吸引。每100顆米粒,只挑選20顆最大顆米粒來做頂級米。


喜田米以最精實的制米初衷強調現碾現做、透明真空、新鮮限量的包裝分享臺灣產地中最紮實的好口感!



古邁茶園位於原始黑森林下方,無汙染的空氣與山泉水灌溉,孕育出獨特風味的茶品。他們認為有健康的茶樹才會有好茶,因此堅持對茶葉管理,每年都會通過嚴格的SGS檢驗。


茶園堅持手工採摘的茶葉,經過發酵淬鍊,每一道步驟都是關鍵。


茶葉採用'霽青色'做為禮盒的主色系,象徵雨過天晴的梨山黑森林天空,透過版畫的表現,勾勒出茶園景致。貓頭鷹是原住民眼中的「報喜靈鳥」代表幸福、也守護著山林。



眷村,1949年起至1960年代,是臺灣特殊建築與居住形態,承載了許多人的成長記憶與生命體驗,也是珍貴的文化資產。品牌《福忠字號》由眷村飲食,濃縮出常民生活的樣貌,傳遞出臺灣特有的眷村風味。


毋忘眷村,設計概念保留臺灣老眷村印象,融入現代美術風格,建構出形象與包裝的整體感。強化品牌識別《福忠字號》中文四字的比重,將臺灣眷村風味的清晰大器提煉出來,運用意象,撐起最家常的眷村飲食風味。


毋忘眷村以紅磚色為主色,輔助圖騰凝聚眷村生活軌跡,將其轉化再造設計元素,運用真筆插畫,描繪出眷村物件與樣貌,另外,更加強產品系統化、重新建構商品的中英文字體規範系統,改善銷售排面的統一性。




臺灣南投縣鹿谷鄉的掌生穀粒,從日常生活的碗底出發,通過探訪臺灣各地用心耕作的稻農,以文字書寫、用影像紀錄,借著精緻的手感包裝與誠懇的農家記錄,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農業品牌,成為各種米的代言人。


掌生穀粒的包裝常會選用樸實的牛皮紙和紙藤搭配棉紙與笨拙的手法,給人以原生態而紮實之感,復古又不失時尚,這樣帶有自然原味的設計,曾獲得包括2011年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大獎在內的諸多獎項。


在平凡平實平常的包裝下,文字蘊藏著的其實是臺灣人的生活風格,雕刻著歷史的文化風霜、地理的風土條件、人文的感官飛揚,以及臺灣人對待土地的友善態度。


掌生穀粒是一句呼喚、一句祝福,是對大地和生活者的承諾。掌生穀粒用文字與消費者交流,從而賦予產品生命力,包裝所出現的符號,均採用中國文化元素的時尚表達。



鹿窯園主陳威方先生,在2000年離開科技公司到南投上山學習種香菇,致力於研究自然環境對菇類生態平衡的影響,開始一年只種一季,奠定「年,一作菇」的基礎,採用無農藥的栽培方式,種植出臺灣第一個取得有機認證的香菇。


「鹿窯」利用艾草制菌的特性做「有機消毒」,用中國古早自然的薰香作為最佳防治,堅持一年一作菇,讓土地慢慢休憩、調養生息恢復元氣,保證肥厚紮實的冬香菇肉質,和鮮甜芬芳的口感。


鹿窯菇事包裝設計運用手繪插圖風格,讓自然色彩描繪出天然的手作溫度感。2012年陸續於博客來、誠品知味、HOLA、CITY SUPER等通路上架。




日本的小山村四萬十市(Shimanto)位於四國高知縣,緊依著風景秀麗的四萬十川,這條河流清澈見底,被稱為「日本最後的清流」。居民運用當地的好水,發展了不少地方特產,如稻米、紅茶、香魚、水產藻類、好酒、慄子、柚子、冰淇淋等。由於所處的地方十分偏遠,如何將這些土特產、農作物銷售出去,成為當地政府面臨的重要課題。


高知縣的設計師梅原真先生在2002年提出:用刊載地方新聞的舊報紙做成購物袋來包裝土特產,這樣就能把許多當地的風土人情、地區特色隨著客戶以及這些舊報紙購物袋,傳播出去。


設計充滿巧思,不僅傳達了重視環境生態的理念,也把日本傳統的「摺紙」和「惜物」巧妙的連結在一起,引起了廣泛的報導和關注。這些舊報紙購物袋成為每位旅客帶回家的紀念品。


直到如今,用當地舊報紙做成購物袋的熱度仍持續發酵中,成為當地的特色。每年他們都會推出各種設計競賽,帶動全國各地一起貢獻用舊報紙回收做成紙袋的創意。


由舊報紙做成購物袋的創意,帶動了這個窮鄉僻壤的名聲,同時帶動了當地的土特產銷售,他們的舊報紙購物袋,更參加了由原研哉所策劃的主流設計展,甚至獲得了國際媒體的注目。


近年來,我國以文創農業發展特色村莊將成為一種發展新趨勢,例如:

湖小羊

文創IP打通產業鏈


南潯四絕之一:練市羊肉。

特點是「精而不油、酥而不膩、香而不羶,色澤紅亮,鮮美無窮」,為宴席餐桌上的美味佳餚。 

2020年,青年企業家蔣曉鋒籌辦了「羊村部落」鄉創平臺,入駐湖州市南潯區練市鎮荃步村。


南潯區湖羊生態環境得天獨厚,羊肉肥美。

羊村部落落地後,將進一步整合區域內的湖羊資源,用文創的力量,打造IP品牌。同時配以鄉村遊、商務會展等,豐富遊客等群體的旅遊及團建體驗,帶動餐飲配套及鄉村旅遊發展,為當地經濟建設注入全新活力,促進荃步村發展成為更具特點,更具產業規模的美麗鄉村。


目前著手推出的IP產品:湖小羊系列。

通過精心的包裝設計,運用湖羊卡通形象,融入文化傳承的吉祥雲朵,吃羊肉延年益壽等涵義。加上高品質的當地羊肉,讓湖小羊與大家更親近,在走向全國各地的同時,溫暖千家萬戶。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關鍵,首先是「振興鄉村文化」。通過文創挖掘、傳承和提煉、創意,形成「本土特色鄉村文化」,才能讓鄉村的旅遊、鄉村的產品找到根、找到魂,才能真正形成對外的文化吸引、對內的文化自信。這其中,鄉村文創IP打造、鄉村文創產品、鄉村文創民宿等都有很好的導入機會。


版權聲明: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權,請留言聯繫小編,將及時更正、刪除。

相關焦點

  • 南雄靈潭啟示錄:紅色為魂,農文旅融合重塑鄉村魅力
    本期是該欄目的第二篇稿件,將聚焦廣東省韶關南雄市靈潭村農文旅綜合體項目,探討鄉村旅遊發展中紅色傳承、農文旅融合的新模式。 鄉村農文旅結合有什麼新玩法?嶺南股份著力探索的「南雄模式」又為紅色傳承、農文旅融合提供了怎樣的靈感? 靈潭瑰寶,厚積待發 在南雄市珠璣鎮北部,東河與西河在靈潭村交匯,本應順地勢而下的河水卻又迴轉,聚集成潭,前人以之為靈,每年六月廿三於此處拜壇求雨,祈求神佑,靈潭村由此得名。
  • 大渡口區持續發展農文旅融合的鄉村旅遊產業
    農文旅融合發展是釋放農村活力、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的有益探索,也是推進鄉村振興的創新實踐。「在50平方公裡的鄉村振興區域內,我們發展的是農文旅融合的鄉村旅遊大產業。」大渡口區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說。環金鰲山片區這塊位於主城都市區中心城區內的鄉村,人文自然資源豐富。
  • 【調查報告】農文旅一體發展助推鄉村振興啟示及意義
    【關鍵詞】川洞村;農文旅;鄉村振興  農文旅一體發展是農業、文化、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的模式,一體化發展是釋放農村活力、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的有益探索,也是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完美交匯對接的創新實踐。
  • 麗江玉湖村:農文旅融合 鄉村振興「再出發」
    新華網 和紅豔 攝  6日,麗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白沙鎮玉湖村舉行鄉村振興啟動儀式。據了解,玉湖村將結合民族文化體驗、騎馬觀光旅遊、迷笛音樂節、高端民宿集群等,豐富產品業態,實現特色產業全面升級,推動玉湖村鄉村振興「再出發」。  玉湖村是麗江市納西民族傳統文化保護區,自然資源豐富,傳統文化底蘊豐厚,當地還保留有納西族的許多傳說,以及傳統的生產方式、生活習俗。
  • 12個臺灣最精品的農文旅+鄉村項目全記錄——半農學院農文旅精品項目+鄉村建設深度參訪(二)
    書接前文【12個臺灣最精品的農文旅+鄉村項目全記錄——半農學院農文旅精品項目+鄉村建設深度參訪(一)】帶著前三天參訪的滿滿收穫和對後面三天的滿心期許,半農學院5月26~31日臺灣農文旅精品項目+鄉村建設深度參訪團的同學們繼續踏上了新的行程……
  • 農文旅結合,文創如何讓「鄉土味」變「國際範「
    在傳統鄉村旅遊中,鄉村特色農產品是構成旅遊吸引力的重要元素,鄉村旅遊產品更應緊跟時代遊客的需求,進行不斷的升級,釋放出新的生命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關鍵,首先是「振興鄉村文化」。通過文創挖掘、傳承和提煉、創意,形成「本土特色鄉村文化」,才能讓鄉村的旅遊、鄉村的產品找到根、找到魂,才能真正形成對外的文化吸引、對內的文化自信。
  • 東區持續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
    非釩鈦度訊(記者 陶泓霖)近日,記者從東區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獲悉,今年以來,東區通過打造農文旅融合品牌、鼓勵適度規模化經營、提升優質農產品供給水平等舉措,持續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為東區鄉村振興發展不斷注入產業活力。
  • 農文旅融合,讓田園美色變成搖錢樹!蘇中蘇北鄉村旅遊致富樣本調查
    而現在,通過村企合作,走農文旅融合新路的小楊村人均收入已達3.29萬元。  歲末年初,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跟隨「文旅江蘇幫扶致富路」大型融媒體採風團走進泰州姜堰、鹽城建湖、宿遷泗洪等地,這樣的變化俯拾皆是。  農文旅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建設,是在地方黨委、政府領導下,多部門協同推進的一項系統工程。
  • 江蘇:農文旅融合 田園美色咋變「搖錢樹」
    而現在,通過村企合作,走農文旅融合新路的小楊村年人均收入已達3.29萬元。歲末年初,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跟隨「文旅江蘇幫扶致富路」大型融媒體採風團走進泰州姜堰、鹽城建湖、宿遷泗洪等地,這樣的變化俯拾皆是。農文旅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建設,是在地方黨委、政府領導下,多部門協同推進的一項系統工程。記者採擷蘇中、蘇北的幾個鄉村旅遊樣本,管中窺豹,探尋農文旅融合的有效路徑。
  • 餘杭鸕鳥蜜梨生活節開幕 深耕農文旅助推區域經濟復甦
    以農文旅發展為主的鸕鳥鎮,藉助傳統的「蜜梨節」活動,通過深耕農文旅結合、提升傳統內涵和開發全新項目等舉措,為後疫情時代的農文旅經濟復甦積蓄了新動能。開展「鸕鳥七點半」活動激活新型農業文化旅遊結合發展在為期一個月的活動中,你不僅可以買到獨具鸕鳥特色的農副產品、文創商品、手工作品等,現場還能感受民謠、搖滾等各色不同風格的音樂。夏日,鸕鳥鎮不僅擁有蜜梨、桃子等豐富的農產品,還有仙山谷激浪漂流、山溝溝景區等獨具特色的旅遊資源稟賦。「我們力推『農文旅』融合,把產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產品變商品,激活新型的農業文化旅遊。」
  • 西林、田林縣政協聯合開展農文旅聯動助推鄉村振興考察活動
    西林、田林縣政協聯合開展農文旅聯動助推鄉村振興考察活動 www.gxbszx.gov.cn  2020-09-28 16:48  閱讀:12186次  作者:楊興富 羅世金  編輯:班潔  來源:西林政協網
  • 農文旅三者結合,文創如何讓「鄉土味」變「國際範「
    在傳統鄉村旅遊中,鄉村特色農產品是構成旅遊吸引力的重要元素,鄉村旅遊產品更應緊跟時代遊客的需求,進行不斷的升級,釋放出新的生命力。
  • 「兩江兩鎮」示範區建設:農文旅「融」出鄉村振興新前景
    按照今年的目標任務,六石白溪江農文旅集成示範區和湖溪八裡灣農文旅融合發展項目兩個核心區塊將基本成型,並完成8個鄉村振興示範點建設,從而形成三條「村點出彩、沿線精美、多業融合」的精品遊線。「美麗鄉村建設在湖溪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鄉村環境煥然一新,但如何充分挖掘並盤活湖溪的文旅資源,將『美麗』真正轉化為『經濟』,讓鄉村經濟能活起來,老百姓的口袋真正鼓起來,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難題。」湖溪鎮黨委書記趙軍剛認為,今年我市鄉村振興大會戰中提出的「兩江兩鎮」鄉村振興示範區建設正是湖溪鎮破題的一個難得機遇。
  • 農文旅,拿什麼賣給城裡人?
    景區旅遊需要差異化,鄉村休閒同樣也需要差異化。不少從事鄉村休閒旅遊的經營者都有個通病,一說到鄉村休閒旅遊的賣點就不約而同給出「吃農家飯、住農家屋」,這答案基本上是全國統一。這真是「病」,此病不治,就難以讓農旅項目走上正軌。
  • 探索農文旅產業融合路徑
    把旅遊和度假、康養,傳統單一的旅遊旅行和農文旅高度結合,讓遊客引得來,留得住,玩得巴適,細節成了至關重要的因素。自2019年入選天府旅遊名縣候選縣以來,米易縣整合投入1.1億元,圍繞構建「一核一帶三谷」的康養產業布局,積極探索出一條具有特色的縣域農文旅產業發展路徑。
  • 賓陽縣做好農文旅融合發展大文章
    【原標題】賓陽縣做好農文旅融合發展大文章 強根基 顯特色 樹品牌  每逢節假日、休息日,國內外的遊客會來到賓陽縣體驗別樣的「風光」,這裡不僅有古辣鎮大陸村的巨型稻田藝術畫作、武陵鎮綠留村的百畝香水蓮等景點,還有露圩鎮壯族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陳平鎮名山村的旅遊登山梅花節等特色活動,為遊客奉上農文旅融合的全新體驗。
  • 12個臺灣最精品的農文旅+鄉村項目全記錄——半農學院農文旅精品項目+鄉村建設深度參訪(一)
    12個臺灣最精品的農文旅
  • 上虞東山湖景區致力打造農文旅融合文創新高地
    「酒店預計投資約5億元,目前已進入裝修階段,預計明年8月試營業,酒店內還設有青瓷展示館及東山書院,這只是東山湖景區打造『農文旅綜合體』的一個組成部分。酒店周圍,佔地1200餘畝的美麗稻田已效果初顯,3000餘畝的植物園也在修整中,茶葉博物館開建在即,百草山中藥谷、智慧果蔬生態園都已雛形初顯……」據該項目負責人丁軍毅介紹,東山湖景區的「農文旅綜合體」項目早在2018年就被浙江省發改委評定為浙江省重大產業項目,景區將以東山文化、浙東唐詩之路文化和越窯青瓷文化為主線,融歷史、文創、農業、旅遊、休閒等於一體,打造成既有文化傳承又具創新時尚的農文旅融合產業集聚區和體閒度假旅遊示範區
  • 行業閒談|不IP不農文旅 其實老闆就是活IP
    「農、文、旅」不是個高逼格的概念,簡單來說就是三種業態的融合創新,以農業為基礎,以文化為內涵,以旅遊為承接的綜合業態。我們不談大的話題美麗鄉村、三產融合以及KFS投資的地產型文旅項目,只就普通創業者的農文旅項目比如農莊、民宿、小村落、果蔬採摘園等發散閒談,其實也有運營套路,可以用一定的IP策劃思維去運營。1、推項目還是推個人沒有情懷是玩不了農文旅項目的!
  • 「區縣解讀」墊江:農文旅融合描繪鄉村旅遊新畫卷
    依山傍水果飄香 風光無限客如織墊江 農文旅融合描繪鄉村旅遊新畫卷近年來,墊江堅持以農文旅融合發展理念推進鄉村旅遊,從打造特色產業、創新體制機制、統籌發展領域等方面下大功夫,先行先試,改革創新,有序推進「鄉村旅遊扶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