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10月31日,馬上要到萬聖節了,這是一個逐漸被「商品化」的節日。它的來源是什麼呢?它與我們的信仰有牴觸嗎?基督徒應該如何看待這個節日呢?
今天聖教會所舉行的瞻禮諸聖節,亦就是教外所說的萬聖節,這是慶祝在天的全體聖人。起源於初期教會公共敬禮受到羅馬政府及猶太人的迫害而殉道的先聖先賢,於公元610年5月13日定為諸聖日,意為天下聖徒之日,用來記念殉道者。後來因為凱爾特族人的「鬼節」(11月1日)在羅馬帝國日益盛行,為了導正歪風,公元835年,教宗額我略四世欽定11月1日為諸聖瞻禮。而原本教會也會在11月1日前一天為神聖的諸聖節作預備,故教會就也順道把10月31日這神聖的夜晚取代了原本凱爾特族人之鬼節的前夕活動。
但諸聖節在今天沒有一點「神聖」的味道,反倒充滿了懼怕、破壞與各種鬼靈精怪的接觸,是因為當時異教徒沒有聽從教會。他們在諸聖節繼續沿用許多鬼節的儀式。
在討論基督徒是否應該過萬聖節怎樣過萬聖節這個話題時,身為基督徒,我們需要警醒的是,社會上流行的「萬聖節」與教會的教導是否一致。我們對此務必要警醒。
早期凱爾特族人也會在這個夜裡,舉辦許多關於魔術、巫術、算命、召靈……等儀式。若做完儀式鬼魂不走,反進屋內,凱爾特族人就會假扮各種鬼靈精怪來嚇走這些鬼魂。這也是為何現在賣場中為了慶祝萬聖節而呈列出許多可怕面具。
良友電臺的張得仁說,現在社會上流行的「萬聖節」應該正名為「萬鬼節」才對。把拜鬼的日子稱為萬聖節,是很誤導的。
從生命品格的角度來看,首先對孩子來說,這是把孩子置身於恐懼鬼怪的氣氛底下,徒增無謂的懼怕。其次,對成人來說,是把成人置身於狂歡的縱慾中,甚至許多女性在此節日陷入到被欺負的情景中。第三,負面的待人之道不可取:在當夜有「孩子登門索取糖果,不然就會咒詛人家」的習俗,孩子們裝扮成各種惡魔或童話故事的惡角色至附近鄰舍挨家索要糖果餅乾等小禮物,對屋主表示負面的態度或行動,包括念一首帶有咒詛性的童謠,或製造一些噪音。這使得報復的觀念無形中在節慶裡被肯定,雖然是惡作劇,但對人實在沒有什麼造就。第四,受邪術影響,萬聖節中有的人會做一些交鬼的遊戲,如碟仙等,這會使得參與者不務正業,或身心受創。
另外,萬聖節的商業化也再度使得人們落入勞民傷財的陷阱中,在美國萬聖節的業績是僅次於聖誕節。商家利用萬聖節來炒作慶祝的必須性,並藉這個機會來推銷貨物賺錢。
撒旦如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基督徒應該帶著聖潔警醒的心保守自己,留意不要因此追逐流行落入世俗的節日中,讓喧嚷的氣氛奪去心中的聖潔與平安。
讓我們一起反省諸聖節對我們基督徒生命的意義,祈求諸聖為我們代禱,並與我們一同為所有煉靈,尤其是我們親人友人的煉靈祈禱,求主恩準他們早登天鄉,得享永福。在追念諸聖的同時,使我們稍微窺視到天上幸福的遠景,激起我們對天鄉的嚮往;看到諸聖在世生活的榜樣,也鼓勵我們步武他們的芳蹤,勇敢走上成聖的道路。
諸聖也是我們的保護者,在天主臺前為我們代禱。因此在患難中,在罪惡中也祈求他們助佑。這是歷代教友敬禮聖人聖女的理由。但這種敬禮並非將他們當神崇拜,只是由於他們經過了人生的磨練與考驗,成了天主的朋友。我們尊重他們,敬禮他們,也祈求他們幫助。
分享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是一種愛德的表現。我們殷切期望您提出寶貴的建議和提供與信仰相關的素材作為刊稿。如有兄弟姊妹需要代禱可直接在本訂閱號內留言。本訂閱號為非盈利性質,如遇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