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討論基督徒是否應該做萬聖節這個話題時,良友電臺的張得仁說,現在的「萬聖節」應該正名為「萬鬼節」才對。把拜鬼的日子稱為萬聖節,是很誤導的。
筆者用一個詞形容再恰當不過了,就是「群魔亂舞」,就是西方的「拜鬼節」,在屬靈意義上等同於中國的清明節,民間的農曆七月半,十月一!加上當前的商業投機喧囂和炒作,一些基督徒也為之歡呼,真是個悲哀!願主憐憫他們!
10月31日,萬聖節,這是一個逐漸被「商品化」的節日。它的來源是什麼呢?它與我們的信仰有牴觸嗎?基督徒應該如何看待這個節日呢?
萬聖節起源是在公元三、四世紀以前,基督徒受到羅馬政府及猶太人的迫害,教會為記念這些先聖先賢們的殉道舍己,而於公元610年5月13日定為諸聖日,意為天下聖徒之日,用來記念殉道者。
後來因為凱爾特族人的「鬼節」(11月1日)在羅馬帝國日益盛行,為了導正歪風,公元835年,教宗凱瑞四世就宣布萬聖節改在11月1日。而原本教會也會在11月1日前一天為神聖的萬聖節作預備,故教會就也順道把10月31日這神聖的夜晚取代了原本凱爾特族人之鬼節的前夕活動。
但萬聖節在今天沒有一點「神聖」的味道,反倒充滿了懼怕、破壞與各種鬼靈精怪的接觸,是因為當時異教徒沒有聽從教會。他們在萬聖節繼續沿用許多鬼節的儀式。
早期凱爾特族人也會在這個夜裡,舉辦許多關於魔術、巫術、算命、召靈……等儀式。若做完儀式鬼魂不走,反進屋內,凱爾特族人就會假扮各種鬼靈精怪來嚇走這些鬼魂。這也是為何現在賣場中為了慶祝萬聖節而呈列出許多可怕面具。
從生命品格的角度來看,首先對孩子來說,這是把孩子置身於恐懼鬼怪的氣氛底下,徒增無謂的懼怕。
其次,對成人來說,是-把成人置身於狂歡的縱慾中,甚至許多女性在此節日陷入到被欺負的情景中。
第三,負面的待人之道不可取:在當夜有「孩子登門索取糖果,不然就會咒詛人家」的習俗,孩子們裝扮成各種惡魔或童話故事的惡角色至附近鄰舍挨家索要糖果餅乾等小禮物,對屋主表示負面的態度或行動,包括念一首帶有咒詛性的童謠,或製造一些噪音。這使得報復的觀念無形中在節慶裡被肯定,雖然是惡作劇,但對人實在沒有什麼造就。
第四,受邪術影響,萬聖節中有的人會做一些交鬼的遊戲,如碟仙等,這會使得參與者不務正業,或身心受創。
委內瑞拉總統查韋茲曾告誡該國公民不要過萬聖節。查韋茲說,「這是個恐怖遊戲,讓孩子們裝神鬧鬼,這與南美洲的優良文化是格格不入的。」
另外,萬聖節的商業化也再度使得人們落入勞民傷財的陷阱中,在美國萬聖節的業績是僅次於聖誕節。商家利用萬聖節來炒作慶祝的必須性,並藉這個機會來推銷貨物賺錢。
撒旦如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基督徒應該帶著聖潔警醒的心保守自己,留意不要因此追逐流行落入世俗的節日中,讓喧嚷的氣氛奪去心中的聖潔與平安。
"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人點燈,不放在鬥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
如果暫時沒有時間閱讀,您可以點擊右上角收藏!有時間再看>>打開微信首頁>>點擊右下角「我」>>點擊我的收藏>>選擇查看。
*點擊右上角按鈕將本文分享到朋友圈,給親人好友傳福音
*搜索微信號ny66076077關注福音堂獲取屬天真理資訊
你可以通過這個平臺彼此認識,在主內分享交通,也可以回複數字查看相應信息,比如回復「1」查看「初信認識」:
0:積極人生 1:初信認識
2:今日佳音 3:每日分享
4:代禱事項 5:事工傳遞
6:見證真理 7:愛心奉獻
8:影音欣賞
特別聲明:本微信號獨立於任何新聞媒體或機構,內容來自多個網絡媒體平臺,轉載內容不代表我們認同這些平臺的信仰立場,我們會採用謹慎的態度選取符合聖經真理的文章推送給大家。目的讓我們一起彼此在神的話語上得造就,宣揚真理,照亮黑暗。如果有不符合聖經教導的內容,懇請及時反饋給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