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AI財經社
文 | AI財經社 趙怡然
編 | 鹿鳴
本文由《財經天下》周刊旗下帳號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奧運會沒了,歐洲杯沒了,疫情之後又是汛情,今年少喝了好幾瓶啤酒。」
在這個被稱為「史上最冷」的啤酒季,華潤雪花意外迎來一份不錯的財報。據19日發布的業績報告:2020年上半年,華潤啤酒實現收入174.08億元,同比下降7.5%;整體啤酒銷量603.9萬千升,同比下降5.3%;淨利潤20.79億元,同比增長11.1%。
半年報還顯示,東北北京等地疫情反覆,影響啤酒市場,但已逐漸恢復正常。
營收、銷量均出現下降,淨利潤卻在增長。華潤啤酒方面介紹,這與公司關廠降低成本,以及發展喜力等高端品牌有關。
啤酒行業整體低迷背景下,2017年起,華潤啤酒持續關停工廠。截至2020年6月底,已關廠27家。同時推出喜力銀星、雪花馬爾斯綠啤酒、黑獅白啤等售價更高的高端新品。
華潤CEO侯孝海介紹:「華潤已經最大,但不是最強。啤酒競爭已經進入決戰階段。華潤從大到強,決戰就要在高端啤酒方面打敗百威。」
從吞併到關廠
成立於1993年的華潤雪花,雖因「口味淡如水」屢遭吐槽,銷量卻一直不俗。市佔率連續多年位列第一,2018年獨佔全國啤酒消費量的23.2%。
但在啤酒行業整體低迷背景下,昔日無往不勝的價格戰與搶渠道不再奏效,遍布全國的啤酒廠也顯得冗餘。
為控制成本,2017年起,華潤啤酒持續關停工廠,三年關廠25家。並在半年報中表示,上半年再次停運兩家啤酒廠。
而在此前,收購擴產正是華潤雪花迅速做大的秘訣。
據歐睿國際數據:2009年-2014年,中國市場貢獻近2/3全球啤酒銷售增長量。行業上行,為在全國版圖上爭取儘可能多的地盤,華潤雪花從瀋陽出發,沿海沿江擴張。
由於背靠財力豐厚的華潤集團,華潤啤酒進入一地市場,便收購一地品牌,被其收購的品牌包括四川藍劍、深圳金威、湖北行吟閣、黑龍江三星等,收編後統一更名為「雪花」。其中,深圳金威報價53.84億元,四川藍劍耗資超25億元。
2007年,華潤雪花啤酒產銷量突破500萬噸,首度超過青島啤酒,成為全國產銷量最大的啤酒企業,被業界稱為「雪花速度」,但也為產能過剩留下伏筆。
7年後,2014年,中國啤酒行業銷量二十多年首次出現負增長,企業盈利水平開始受到關注。
據國金證券報告,中國啤酒企業盈利能力普遍不佳,有些啤酒售價沒有礦泉水高,換算為標準瓶,每瓶只賺幾分錢。
反映在財報上,2014年,華潤創業啤酒業務營收和淨利潤分別為344.82億港元和7.61億港元,分別同比增長4.5%和下降19.3%。華潤創業在年報中稱,當年整體市場銷量低迷。
售價超百威
降低成本之外,提高售價也是改善利潤的重要方法。
2018年,雪花推出勇闖天涯superX和匠心營造兩個中高端產品。原產品價格亦有調整。2018年年初,網上流傳的一份漲價通知顯示,華潤雪花對旗下雪花純生、勇闖天涯等9款主要產品,每件提升2元到10元不等,其中多數提升幅度在4~7元。之後,華潤雪花發布公告,承認將對一些區域的部分產品適度調整價格。
2019年,華潤啤酒繼續落實高端戰略。成功收購CEO口中「歐洲血統,全球知名」的喜力啤酒,同時推出雪花馬爾斯綠啤酒和黑獅白啤兩款高端新產品,積極拓展夜店等渠道。
價格上看,喜力、馬爾斯綠每聽售價10元上下,黑獅白啤每聽售價12元上下,主要品牌雪花啤酒,售價則為每聽5元。已超出競爭品牌百威。
而據半年報,受益於引入喜力,國際品牌及各檔次啤酒的銷量於第二季度恢復增長,今年上半年次高檔及以上啤酒銷量較去年同期增長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