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東鎮門,就這麼不顯山不露水地混跡在此

2021-01-11 看圖悅讀

圖文/倪熊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廣西朋友的熱忱安排,主要照顧的是盧老師們畫畫寫生的點兒,而非如我搭車蹭船遊走閒逛的地兒。

開始的時候還在東張西望七張八嘴瞎三話四,待各自找到了自己靈感的視角構圖,就心不在焉有一搭沒一搭的不太搭理我的東拉西扯。裝模作樣看了一會兒他們心無旁騖的專心致志,我的心思也飄到了樓上四處張望時望見的遠處隱約的樓角。

東鎮門幾乎就是個無心插柳。

我百無聊賴出朋友院門的那條街叫東鎮路,從路口遙遙一望就能看到路的盡頭是一座灰毛落拓斑斑駁駁的古城門。順著街西往東走,不過幾百米的路。

這街的故舊模樣已然不可辨別,右側被灰白圍牆歪歪斜斜圍著的是如我出來那園的新建樓堂館所,和一些帶園的明顯過去大戶人家;左邊是上個世紀因陋就簡的方盒子居民樓,牆面東一塊西一塊的修修補補過,地面坑坑窪窪的將就著。

東鎮門就這麼不顯山不露水地混跡在此,與周邊瘡痍滿目破之高高低低有些年份的房子也蠻融洽。

後來才知道清代時這兒稱東鎮門街,民國時改稱的東鎮路,李宗仁、白崇禧等桂系要人均在此建有公館,路口的那棟洋樓更是他們的前輩李濟深乏力之後於1940年至1944年的舊居。

1944年10月底,日軍攻佔桂林,東鎮路的一間間豪宅被侵佔後付之一炬,昔日的繁華從此煙消雲散。不僅如此,抗戰時期的桂林遭到過極大的破壞,城中的建築在轟炸中所剩無幾。而在以後的建設中,剩餘部分也沒有太強的保護觀念。

舊而不破古樸氣息尚存的城樓是7米高的門牆上再有樓,按照古代時候估計應該也還有幾分雄赳赳氣昂昂的樣子的吧,現在旁邊的建築都高了還貼得近,遮蔽了它的巍峨狀。

青石鋪地的城門洞不高,3.7米;不寬,2米;卻很深,應該可以算深邃了,有16米,這也即意味著城牆的厚度。汽車是不允許過的,引車賣漿販夫走卒平頭百姓的自行車、電動車、摩託車、三輪車之類還是川流不息。古老的石門洞下,一塊塊青石板早已被磨得油光發亮。

出門卻是一片敞亮,仿佛時空穿越,青石板路延展左右兩邊了,面前即是平靜的灕江,靜靜的江水,緩緩地流著,美不勝收的如畫風景一覽無餘,可以盡收眼底。古樹稀疏,綠樹成蔭,濃蔭蔽日,三三兩兩的人們遊手好閒,或者閒坐於此望江而談,或者閒庭信步沐風觀望。哦,難怪。

回眸再看,其實城牆已也就城門左右不過各行百十來米的一段,就連接上了兩旁的山坡,好似「山」字寫就的當中一豎,雖然只是意思意思,城樓的高度是遠遠不及兩邊的,但是巨石砌就,孤獨而立,填補了中間一段的空缺,有了兩邊連綿的城垣,依然還是彰顯得巍巍然,峨峨然。

城門兩側有碑刻,1983年整修,1984年被列為桂林市保護單位,東鎮門是距今已經有差不多750年的宋代遺物了。

雖然看上去灰頭土臉灰不拉幾歲月封塵的,但是其實好像歷史的遺物越是窩窩囊囊不惹人注目不招蜂引、蝶姥姥不愛舅舅不疼沒什麼人在意,反而越是保持相對較好,現在也是幾無辯駁的定律。這個宋城牆遺址估計一旦被人動了心思,躍躍欲試摩拳擦掌大興土木大動幹戈地進行保護性開發建設,也是大事不妙晚節不保。

而事實上據說也已經有了一聽已是百聞的改頭換面打造桂林一條宋代古街的什麼規劃方案,老生常談,千篇一律。

厚實的東鎮門是宋末廣西經略使胡穎,於南宋鹹淳四至八年(即公元1268——1272年)所建的靜江府城門之一。

南宋的高宗在上大位之前,曾在桂林為官數載,深感這是一塊風水寶地,於是升格為靜江府。當時叫什麼門的不知道也沒有查到,明代稱「東正門」,清代始稱「東鎮門」。

磚石結構,拱券及牆垣外砌料石,內填夯土,地面鋪寬薄條形磚。而且還是因勢利導因地制宜的依山傍水,北接鐵封山,南連疊彩山。

自桂林有城伊始、灕江上尚無橋梁之前,東鎮門與附近的木龍古渡一起,組成了水陸交通要衝,南來北外的商賈行旅和市民,但凡進城,大多得從此過。

胡穎還在鐵封山與鸚鵡山之間修有北月城,一起拱衛著古代桂林一方水土的萬家燈火一城繁華。城牆上既有抗擊元軍的戰鬥,城破後依然有不屈不撓的巷戰,可歌可泣。

歷史總是記載在一切可能的物體之上,歲月的痕跡斑駁地刻印在了城牆上,青石已然不再原先的顏色,石縫裡頑強生長的草木已經成為參天大樹伸向天空。城牆默默無語,見證了千年的歷史滄桑,記憶著曾經的風風雨雨。

東鎮門是桂林宋代18座古老城門僅剩的兩座之一,保存也最為完整。既沒有招搖過市,也不為路人皆知,顯而易見,是因為它歷盡滄桑,偏安一隅,不露聲色。

想來也是,桂林到底也是和我們一樣的國家首批二十四個歷史文化名城,人傑地靈,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怎麼會光靠自然山水的顏值吃飯,沒點壓箱底的硬貨呢?

相關焦點

  • 蘭州拉麵走下神壇,不顯山不露水的它,倒成了火遍全國的黑馬
    說到國內的那些餐飲巨頭,作為一名吃貨的小拾,閉著眼睛都能夠數出來幾種,而曾經紅極一時號稱為國內餐飲界的四大巨頭,多數都已經走下了神壇,就如咱們所熟知的蘭州拉麵,可出乎意料的是,不顯山不露水的它,倒成了火遍全國的黑馬
  • 天熱一碗麵,它們不顯山不露水地在市井間藏著
    感覺北方人 對麵條有一種近似偏執的挑剔 每個地方 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碗麵 它們不顯山不露水地在市井間藏著
  • 《巡迴檢察組》第一個奸細已經露出馬腳,不顯山不露水著實夠低調
    門都沒有。  一方面鄭銳發現了黃四海在監獄裡還能指揮外界對馬大軍母親下手,另一方面黃四海之前的減刑就存在漏洞。如此來看監獄中肯定有奸細存在,他們是眾多捐客口中的甩棍,也是黃雨虹集團的幕後力量。    還有疑點最重的有個片段是武強陳監獄長等人在監控風塵女子的時候冼主任的舉止很不尋常,聽到甩棍兩字立馬就清醒了,反倒是武強燙嘴的時候他一直裝睡不醒,這是第一個疑點。
  • 海賊王分析:傳說級的角色,不顯山不露水,這才是尾田的最大伏筆
    神秘感是作品的大殺器,作者利用他們在線釣魚,拉你入坑,對於尾田老師來說簡直駕輕就熟,由他創作的大航海世界歷經10餘年經久不衰,今天我們要向大家介紹的就是他伏筆下的人物,傳說級稱號加身,行事不顯山不露水
  • 吃遍大連丨天熱一碗麵,它們不顯山不露水地在市井間藏著~
    平日裡煎炒烹炸的那些大魚大肉,看上去就讓人提不起胃口。在高溫的「折磨」下,就想著吃一些清淡涼爽的食物。感覺北方人對麵條有一種近似偏執的挑剔每個地方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碗麵它們不顯山不露水地在市井間藏著只等食客不經意地駐足狠狠擊中你對一碗好面的期待
  • 到桂林怎麼能不去嗦粉呢?
    近年我覺得許多人的目光都放在了國內旅行上,在我看來廣西也是一個不顯山不露水又好玩的省,桂林 、南寧桂林算是廣西最有名的旅遊城市之一加上最近跑男在桂林錄製,也給這座城市帶來不少的人氣,今天就先來聊聊桂林。
  • 桂林景區的不完全八卦指南
    問起桂林最有名的景點,桂林人會丟給你不做二想的回答:象,鼻,山。 作為一個桂林人,可以沒爬過獨秀峰,但多數可能爬過象山。 懂的人都懂,要是看到一對男女勾肩搭背往山後方向走,跟在後面屁顛屁顛靠近,可能會被打,在象山前拍一組到此一遊的照片才是明智之選。 現在走過濱江路,還能從樹影中隱隱綽綽窺見那座象鼻和它頭頂有點胖乎乎的普賢塔,傳聞普賢塔是鎮住巨象的寶劍,而「桂林」二字是鎮住我的寶劍。
  • 不顯山不露水,卻已悄然置對手於死地!
    《孫子兵法》謀攻篇說過:「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就是說打仗的時候,最高明的打法是不戰而屈人之兵。沒有發生戰爭和流血事件,就讓敵人投降了,這多牛呀。很顯然能打這樣仗的人,才是高手。
  •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山、桂林的水、桂林的樹,讓人流連忘返
    恕我孤陋寡聞,行前我還納悶,桂林不就是一條灕江嗎,一兩天就遊完了,怎麼還六日遊?看了瀏覽路線才知道,桂林景觀多多。未到桂林,先到興安,廣西四大古鎮之一,還真不知道這裡竟是傳統小吃米粉(北方稱米線)的發源地,一條小溪安靜地穿鎮而過,魚蝦清澈可見,街上的石板路光溜溜、水漉漉的,宛如到了煙雨江南,「水街」由此得名,幾百米的街道遊人如織,米粉店遍地開花。
  • 尋根·長城|酒泉-東晉城跡福祿門 聲鎮華夷酒泉郡
    ——王維·《隴西行》2108-2018團隊進入甘肅鎮酒泉境內後,明長城自西向東是由嘉峪關境內西南文殊山腳起,向北經嘉峪關、野麻灣、折東抵達新城堡;邊灣灘【連結回顧:所以,酒泉城的最後一站,我們來到了鼓樓和古城門(關於酒泉城我們其他的足跡,詳見連結【連結回顧:雲在青天水在雲 雷鳴閃電雙豐驛】)。
  • 桂林美麗的山水光環裡,還有曾被忽略的珍貴佛塔
    非常重要的tips:在多雨的季節遊覽桂林的山山水水,一定要注意安全,儘量避免在山腳下長時間逗留,因為桂林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體多為石灰巖,由於日常風化遇水後容易鬆動,很容易出現山體塌方的不可控因素。一山從兩個不同的角度看過去,截然不同,這就是桂林山水的獨特之處。象鼻山——普賢塔象鼻山是桂林的城徽標誌,也是桂林歷代人文薈萃地之一。
  • 此山此水入胸懷,此時此身何處來。難忘灕江不了情
    非常喜歡小學課本中的課文《桂林山水》。愛誦讀的我,學過這篇課文後,好幾天都捧著課本,聲情並茂有滋有味地讀著,陶醉在那神話般的境地。直至今天,那些優美的句子還能脫口而出。「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
  • 道教的發源地,為什麼會是這座不顯山不露水的小城|文史宴
    龍虎山仙水巖懸棺圖 清乾隆16年版貴溪縣誌 漢時南方開發程度不高。餘干向南翻過武夷山脈,就是閩越的地盤。所以淮南王劉安在《淮南子》中說:「越人慾為變,必先由余幹界中積食糧乃入,伐材治船。」小城在唐永泰年間(765年)劃弋陽、餘干兩縣地立縣,距今已有一千二百餘年,縣名貴溪。縣名來源古時有兩個說法。清康熙11年版《貴溪縣誌》:「何言乎貴溪?或曰舊治須溪縈環如帶,縣以溪貴也,或曰溪產香草,溪以產貴也。若是而肇錫以嘉名矣。」近來也研究認為貴溪是信江支流雷塘河古稱。錄此存疑。就周邊而言,貴溪還有金溪、資溪兩個以溪結尾的鄰縣,或有相同起源也未可知。
  • 暢遊媲美威尼斯水系的桂林兩江四湖,體驗不一樣的的桂林魅力
    這座橋特別之處在於橋拱下以及橋下兩邊牆壁刻有表現 桂林 山水及 桂林 人文故事的浮雕。這座因狀似一位頭戴風帽的慈祥老人的山叫老人山。「老人高風」是 桂林 二十四景之一。穿過木龍橋就是木龍湖,在木龍 湖北 側依託宋代東鎮門、宋城牆遺址等歷史人文景觀
  • 桂林象鼻山不便宜,本地人卻說這地能免費看,後面那山更像大象
    5月底6月初去桂林旅行,當天下午到了桂林,椿記燒鵝吃了個晚飯,倆人就走去了象山公園,心想著去看個夜景。七拐八繞到了1號門,結果門卻關了,門口大爺直招呼:姑娘去哪兒哪?象山關門了,特殊時期燈光秀早就停了,晚上18點就關門了。我倆垂頭喪氣,為啥大眾點評上也沒人說呢?
  • 距離桂林不遠,竟有這麼個低調的古鎮,商業氣息不濃,值得一去!
    不想一段放鬆身心的旅程被喧鬧與濃重的商業氣息打敗,你可以去這個依灕江而建的低調古鎮,離桂林不遠,卻更加的原始與靜謐,目前還不收門票。攝影/壹米網線它歷史悠久卻毫不張揚,公元200年就已建成,距今已上千年,明清輝煌一時,孫中山去桂林就是在大圩碼頭登陸的,而後火遍東南亞的電影《劉三姐》也曾在此取景。
  • 在「自本而跡無量即量,自跡而本量即無量」體會,緣的現在和過去
    要說「跡門」,過去十四品的「跡門」,那個時代能夠說,說今生此世;這個是形態,追究過去生世。那個時候都會說過去的因緣,佛陀過去的因緣,和某一個弟子所結的緣;而哪一位弟子、哪一位阿羅漢,他的過去生又是結什麼緣。
  • 曾國藩與慈禧的博弈不顯山不露水,《刺馬案》中的馬新貽是替死鬼
    不知道馬新貽是否得到慈禧密旨,此去江南,要查清洪逆「聖庫」財物的真實情況,反正絕大多數人都認為有這麼回事,因為慈禧不可能忘了天京城破後湘軍的大肆搶掠。可以說,曾國藩奉旨北上,表面上是榮耀,實質卻是兇險。
  • 老門東不完全遊玩指南.
    門東三條營的東段是「積善裡」,從蔣百萬家大門至張家衙口。顧名思義積善裡就是行善積德之地,該地名的來源與南京著名富商蔣壽山有關。老門東先鋒書店的另一個門頭上寫著駿惠書屋,駿惠書屋的門頭是徽派磚雕,雕工精美,鮮有人知的是:這個門頭已有400年歷史!為駿惠書屋題匾的,是書法大家何紹基。
  • 桂林,是這麼旅行的
    在桂林,我是這樣帶你行走的。 灕江,被美國CNN評選為全球最美河流之一,一定是你魂牽夢繞的仙境,所以,故事是這麼開始的。 若是你夜晚來到這裡,一定不容錯過桂林市中心的夜景!在此,你會感受到,出乎意料的柔美。沒有驚濤拍浪,只是有些煙氣氤氳,與江水,與青山,相映成輝,沒錯,是仙境。短暫的沉醉,遊船不停,我們來到【九馬畫山】。「水做青羅帶,山如碧玉簪」,你心中的驚嘆,在此,彰顯得淋漓盡致,我相信,你一定會不停的望著山峰,不斷的數數。於是你會埋怨遊船不能在此多些停留。